-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1
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傅雷夫婦與遠在海外的長子傅聰進行了很多的書信來往,一起探討人生,藝術,生活和處事技巧等等,清楚地顯示了傅家的家教家風,所有的前提是'先做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人格教育為主,知識教育其次。
其實這部書對我感觸最深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牽掛和愛,在這些書信中,傅雷夫婦無時不刻在為傅聰擔心和操心。他們說:“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這些批發很容易消除,休息一下就能恢復),而是操心。”通過讀書信中傅雷夫婦對傅聰的各種千叮囑萬囑咐,讓我想起自己父母對自己也是一樣的,原來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開始我是不理解我父母的,不明白自己就正常上班下班,沒什么可擔心的。但是現在我明白了,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擔心和緊張,對傅聰回信的萬般期待甚至渴求,收不到回信時候的著急和失落甚至魂夢不安,我明白了父母心里對孩子真的是無時不刻的牽掛。
書信中對藝術的交談也很多,深刻感悟到他們對藝術的狂愛和沉迷,他們熱愛藝術,熱愛遐想。他們都有不太看重物質生活,不太以自我為中心,他們覺得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更重要?吹剿麄儗σ魳匪囆g那么細致專業的討論,看到他們是那么享受藝術,也點燃了我對藝術興趣的火花。我開始向往他們藝術世界的.種種,想聽懂鋼琴的每一個音律,感受鋼琴藝術家的每一個感受,享受音樂的美。我瞬間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是多么的重要,雖然我有不斷在看書,補給精神糧食,但是從來沒有開啟過藝術的大門,從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通過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教育,我也被教育了。傅雷夫婦多次強調要傅聰注重理財,不看重物質,但是也不至于被物質束縛住,這樣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更好的享受人生。在書信中,傅雷夫婦以各種方式向傅聰灌輸淡泊名利,不愛慕虛榮的思想,傅聰其實也就是在這個方向成長。傅雷夫婦對名利權勢的淡然觸動了我,我之前想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做到淡泊名利,在傅雷夫婦的家書中我體會到了,正是源于他們對精神生活的偏愛,對藝術的熱愛,這些愛是物質世界體會不到的,它會讓你的精神更富足,更加去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人生。但是他們并不是厭惡物質,他們不想受物質之累,所以會很好的理財,妥善安排,不受物質的奴役。
這本書是至今給我觸動最大的一本書,不論是從親情方面,人生的觀念,還是藝術世界等,都沖刷了我的認知。感恩遇到《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2
由于結婚時間不久,時而會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個小白,身邊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人,討不到經驗,所以選了這本書來學習。為什么不選擇育兒類的書籍,我感覺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論上的都一樣,書上都會說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擔當,但沒有一本書從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來教育孩子。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
因為我只讀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為讀到傅雷讓兒子不要一次寫完工作小結,而是要分幾次來寫,我決定敲起鍵盤來對我的讀書做個小結。
本書是從傅聰去波蘭后開始寫的,初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后續就夾雜著許多內容,思想交流、賽前調整、賽后激動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他總說傅聰是為國家爭光,為國家的文藝事業做貢獻。起初我會嗤之以鼻:會彈鋼琴有什么了不起?參加國際大賽就為國爭光?后來想想,拋去時代背景不提,一位父親能以自己的孩子為傲,那是對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現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各種語言抨擊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會堅持,生怕一點點失敗。傅雷能夠對孩子說出如此驕傲的話,傅聰在國外也會自信滿滿吧。信中,父親也會向孩子報告家中的情況,父母身體安好,傅敏學習上遇到困難等等。
有些人認為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本身就優秀,必然有人天資聰慧,但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會釀成大錯,如若沒能及時指導,就會泯然眾人。傅聰天資如何,我無從考證,也沒細細研究,但從父親的信中,我發現傅聰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愿意與父母溝通。雖然有回信,但不積極,也會回避父親多次提到的問題。但父親并沒用惡劣的言辭來斥責他,而是向兒子表真情,說一說自己的心境,為什么要兒子回信中必須寫一些東西。
信中不乏批評之語,但絕無失望的態度。信中提到最多的`還是學琴練琴的事,既想讓孩子技藝上有進步,又擔心孩子的身體,一字一句都是肯定、關心、教導與鼓舞?梢姡覀円龈星槌渑娌⑶矣羞h見的父母,孩子是個個體,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們還要做個舵手,為他們保駕護航,還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到此為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后續內容如何,是否有與我所總結的相悖之處,還有待于探究。我會堅持把觀后感碼出來,供自己日后學習。在此強烈推薦家長閱讀此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3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朱梅馥(fu四聲)在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這些信件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非常值得家長們閱讀和學習。書中反映了傅雷先生夫婦的教育理念,例如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任何事情都讓兒子自己決定。傅聰準備去蘇聯留學的時候,傅雷先生夫婦只是幫兒子理清了他的處境,去蘇聯的影響,但在關鍵問題上還是等他決定,并不過度表態。傅聰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這種家庭教育。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信除了互通消息,維系親情意外,傅雷先生說過他寫這些信主要有4個目的: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信件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給孩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他們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所以上述四個目的中,第一個是體現得最多的,在1954年到1958年,即傅聰留洋期間的信中有大量體現。比如如何理解肖邦,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問題也在信中大量討論。信中也有對詩詞的討論,比如1955年12月15日的信中就有對《人間詞話》的討論。
第二個也處處有體現,比如在1958年十月七日中,傅雷妻子這樣寫道: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這句話寫于傅聰在1957年9月赴京參與文化部的反右活動,并做了調查,接受了批判。不知道這句話對傅聰有多大的幫助,但對我而言也有不小感慨。這句話在任何年代都適合,提醒我們不要因為有點成就就忘乎所以,以為高人一等而忽略甚至做錯了事情。
我最喜歡和佩服的還是傅雷先生愿意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通過這個鏡子,就能“照出”孩子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當父母注意并改正,孩子們自然也能意識到問題并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或許正是這本書被譽為家庭教育景點著作的原因。對于年輕的我們而言,閱讀此書在體會一對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不小的啟發,指點我們走好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后感4
《傅雷家書》是我國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家書,這些家書凝聚著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關于寫這些家書的目的,傅雷先生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曾這樣說過:“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必灤┤考視那橐,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家書中,有是寫傅雷先生寫于兒子精神消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這就如和風細雨款款相慰;還有寫在兒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藝術的至境,這則滿懷欣喜,激情洋溢。融會、貫穿于這兩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兒子做一個堅強的人,無論遭受了怎樣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獨,都要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生活的赤子之心?v觀家書的'語言,都是平易近人、樸實自然的,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誨,是對他人生方向的引導與哲理的啟示,滿含慈父的舐犢之情。
在家書中,傅雷先生曾對兒子說過:“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這句話強調了堅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在《傅雷家書》中,堅強有兩個方面的表現:
一是“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即使孤獨也不怕”,并且“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對感情的創傷,要做心靈的灰燼看”。
二是“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永遠保持“對藝術的謙卑”。這兩方面合起來,就是“勝不驕,敗不餒”,就是寵辱不驚,得之泰然。在家書中所講的“心里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高潮不過分是你緊張,低潮不過分是你頹廢”;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也都是這個道理。
但“堅強”的境界,可以說還在于葆有一顆“赤子之心”!俺嘧颖闶遣恢拦陋毜。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赤子能夠保持心靈的純潔,能夠無懼孤獨,才是人性中最可貴的無堅不摧的堅強。
從這個苦心孤詣教子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許多前文提到的啟迪,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了自己的修養。
《傅雷家書》讀后感5
這幾日不論是上班還是夜晚,都抽空讀幾章《傅雷家書》,撇去那些成堆讓我頭暈的交響曲名,音樂家,畫家,剩下的全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與期待。父子可以如此談人生,談哲學,談音樂,談文學,何嘗不是一件難得且幸福的事。朋友易尋,知己難求,倘若有一個人可以在思想上與自己暢所欲言,談古論今,最好再把酒言歡,真是夫復何求。
傅雷對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地,不管是音樂,文學亦或是繪畫,而藝術都是相通的。于是我總是嘗試在他的話語里尋求自己對攝影,對文學疑問的答案。謝天謝地,近日的苦悶得以解脫,雖說書里未必有黃金屋同顏如玉,可單單讓迷茫的自己豁然開朗,重拾方向,已是最大的收獲。從字里行間不難看出他是個極守計劃且自制很強的人,總是讓兒子制定出生活,時間,工作的制度且嚴格執行;大約這也是自己欠缺的吧,總是容易半途而廢,容易被情緒控制。于是只得在路上走走停停,偶爾還走上岔路,不過終究還是繞著圈子回來了。
頹廢的日子,總是放任自己,有時也在想究竟平時生活里的那些個所謂愛好帶給了自己什么?如此沉迷又是為何?如果僅僅是愛好,又為何因此而苦悶?難道愛好不應該輕松快樂些么?傅雷在家書里對傅聰說:“想必你的苦悶來自于自己演奏的技巧無法表達出心中的音樂,苦于找不到門路,可當經過老師指點,技巧日漸提升到可以表達的時候,你心中的音樂又去到了另一個層次。”我想這也是自己苦悶的原因吧,因為技巧尚未達到可以表達心中所想,所以焦躁萬分。如他所言,光有感性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心理作用太容易變,必須經過理性的`整理歸納,才能深入自己的心靈,成為個性以及人格的一部分,才會變成自己獨有的特點。而只有真正深入了解理解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從而對其產生強烈的感情,才能引起共鳴。
也許每個人對愛好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態度,可也許對自己而言,這些并不僅僅是娛樂消遣,而是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存在,是極其嚴肅的一件事。從前一直會問自己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意義?是不是應該做些什么驚天動地或與眾不同的事才能證明其存在的意義?如今漸漸體會到書中所言,這些個每日自制的花費時間去做的點滴,閱讀,寫作,畫畫,攝影,舞蹈,踏青。。。這一切的一切便是生活的藝術。
用傅老的一句話總結,那便是:“情感與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
《傅雷家書》讀后感6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再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這是傅雷在這本書后面所記道的一句話。字里行間透著對傅聰的嚴格要求和身體力行,為傅聰做好榜樣。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雖然紙短情長,但卻奔赴千里,終于見字如見面。在家書中可以看得到傅雷夫婦直抒胸臆,愛子深情;在信件上傅家人探討音樂,文學創作的深度與高度。
這是一本富有生活韻味的指點兒子走向大道的指點之書。信件內容事無巨細,鋼琴戲曲詩詞歌賦宗教文學論述,為人處世柴米油鹽的父母心。既有絮絮叨叨的父子情,又有侃侃而談的學問交流。
談藝術,談音樂,談文學,極有見地。在動蕩年代里,對藝術對理想狂熱執著,出世的.灑脫曠達,父親的信多半探討藝術家的思想,怎樣先為人再為鋼琴家,信念堅定,往往可把眼前艱苦看淡,如何看待苦悶,得到智慧的醒悟。母親在心中就掛念衣食住行,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感動與思念。這些信件有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書信連幾年,家書抵萬金。兩輩人的交談,有疑問,有交代,有思念還有許許多多的只存在于家之間的東西。
讀這本書時感到時間有些漫長,幾乎每一頁都會由傅雷或傅聰去鑒賞、比較許多鋼琴家的彈奏特征以及曲子的性格特點。讀到有些地方還會感到一點點枯燥。
而相反,我在這本書中也看到了傅雷自己的反思,教育上,思想上。首先會考慮自己又沒有做對。也有他自己的游記寫成信寄給傅聰。
“我最怕在某些方面給你不良的影響。你要是不能讓爸爸的缺點在你身上發展,便是你對爸爸最好的報答,也是對你的下一代盡了很大的責任”這已經到了傅聰要擔當起家庭的責任的時候了。盡最大責任去教導,盡最大努力去引導。也會去知道和自己的孩子一同分析原因。
在信中,傅雷與兒子傅聰會講起他們共同熱愛的音樂,而我和我父親就沒有什么共同的話題,因此聊起來經常就常常不歡而各忙各的了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可以有所改進,讓我與我父親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梢越梃b一下傅雷和傅聰相處的方法,讓我和我父親之間變得不那么沒有話題可聊,也不會變得我一個人在說了。
慈父筆下信,游子心中暖;父子之間來往的信件,雖然對我來說有些地方沒有徹底理解,但信里寄托的情懷是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的到的。
有人這么認為:“就像頤和園中的大戲臺,舞臺上表演著粉墨人生,場下觀眾連聲叫好,然而戲劇終有散場的時候,戲子們卸去濃妝,觀眾們收拾情感,然后彼此都去過真實的生活!
也許這本書教給我最多的,大概是如何與自己的父母相處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7
聞此書名,初,竟覺得得不過如此,甚至感覺無聊。《傅雷家書》這個名字一聽,便知是家信編成,而別人的家信又有什么好看的呢?無非家長里短,信筆閑談,再言便是其中的寫作技法,寫信的人,是要談事情的。不會似散文家雕段琢詞,不會如小說家咬文嚼字,這種簡單的文章,豈不是浪費時間?
明顯,我當初不知道的是“傅雷”這個名字背后多么深厚的含義與重量,我更不理解這一封封家書所含的情,所示的意,所藏的識。萬里筆墨,觸處皆至心,傅雷做為偉大的一名學者,翻譯家,為自己的兒子創造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成長環境,再把兒子送去遠洋留學后的這一封封家信來往,淋漓盡致地表達他對兒子的關心與期待。字里行間,親情的味道是處處可尋的,讀《傅雷家書》,光用理智去看是不行的,更多要用心去品。
首先從看完全書的`感受談起,從整本書的篇幅就能看出,傅雷的家書還真不少,一頁頁紙,一段段話,都是間斷的信件內容,是用字句借以時間堆成的大山。山里的巖石多種多樣,有關切的噓寒問暖,有耐心的教誨訓誡,有細致的提醒鼓勵。有人說文字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時代的痕跡,那么傅雷家信里字字句句,都濃濃醞釀父子情深,這給人的感受是尤為深刻的。
再來說說內容,傅雷的兒子傅聰是一位在國際上十分有名的鋼琴家,他與朗朗一樣,也是從小練鋼琴。從本書序言了解到,傅聰從小練琴也是由父親極為嚴厲地在監督和教導,而從信件中可以看到的是,各種如“我愛你”“相信你”“希望你”……毫不吝嗇表達愛意的話,絲毫不見各種嚴責苛打的話。在我看來,正像是傅老先生打小就培養的植株,終于一日參天,那種欣慰與喜悅無以言表。傅雷是深愛著他那孩子的,所以才會為他的成長處處擔心。一片海,一塊洋,隔著千里萬里,絲絲情脈靠筆墨傳遞。傅雷自然,欣然放了手,從此他的信里,不會再說“鋼琴某某音不要總彈錯”,而是講“要天天堅持練”。他沒再多去過問兒子音樂的手法,而是一筆一劃寫下他所覺得重要的做人道理。他相信他的兒子,他把他與兒子的地位端平,誠懇地為兒子出謀劃策,讓其自己做著選擇,而不至于淪落的像大多空有學識而無主見的人一般,正如他說的,他相信啊。而且,也正是這種教育,才讓傅聰黑白健上跳動的指尖如此成功。
從全書帶給人的啟發,就是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里前行,注定有幾個人對我們的生活不平凡,可能是父母,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我們不僅要珍惜他們,更要盡自己所能而努力,以求不辜負,以求相伴無悔。
《傅雷家書》讀后感8
要回頭寫讀后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為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
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了解了什么是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我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了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
僅有經過這樣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他不僅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于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能夠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致、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
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僅限于此,還有,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啟發。
當然,我不認為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于像我這樣并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
書中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系實為一體的'思想。在我看來,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于去博物館、去森林等提議,便是期望經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對我的啟發則是,讀書只是修養途徑之一,另外還應有其他。即使讀書,也不應僅限某某學科。一般修養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歷史諸領域都需閱讀。
因為,人生或生活絕不像大學學科分類那么規范齊整。各領域都只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一個側面,要理解我們生活的世界以及我們自我,廣泛閱讀是有好處的。其實我早就受了毛澤東的影響而這么要求自我了。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關于感情(活力)和理智的關系,應當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際或宇宙的視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為真知灼見,無不閃耀著理性的靈光!以上便是一讀《傅雷家書》后的一些感想。
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后感只能記錄我的一部分收獲,更多的則寫不出來,而是要融入身體。本來讀書筆記、讀后感之類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踐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終目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9
隨著交通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距離已經不是親人之間維系情感的問題了,但是,由于生活、工作的壓力,父親與子女聚少離多基本是當今時代的常態,這就為父子感情的培養、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帶來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眾所周知,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深情的陪伴,但對于聚少離多的父親如言,陪伴子女成長就成了奢望,而彌補這個缺憾的方法,書信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雖然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語音和視頻通話成了遠隔萬里的親人之間交流的便捷方式,但父子之間的語音視頻交流卻很難順暢,大多是例行公事式的交流,難以深入內心。而書信卻可以深入交流,“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書信就是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系感情的方式,而父子之間的家書,更能維系聚少離多的父子之間的情感,父子之間的書信就成了一種陪伴,父親以書信這種方式參與到了子弟的成長之中。
《傅雷家書》,遂再次捧讀,感慨良多。傅雷先生寫給留洋在外并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子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含情,閱者無不為傅雷的這種書信陪伴所感動,筆者也不例外。
父子交流,如果面對面,肯定嚴肅一些,許多話礙于尊嚴或許說不出來,比如教子過于嚴格的悔贖,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可能說不出來,或者即使說出來也不會有書信這么自然。但書信卻可以說得透徹一些,比如傅雷先生在信中對過去教子過于嚴格的悔贖,對兒子進步的表揚和鼓勵就可以說得那樣誠懇,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對黨和國家的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對兒子生活的噓寒溫暖和關心就可以說得那樣自然,貫穿全部家書字里行間的精髓,就是要兒子熱愛祖國、潛心學藝,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可想而知,傅雷先生通過書信這種另類的陪伴,達到在子女成長過程中沒有缺席的目的。再讀《傅雷家書》,筆者從傅雷先生那熱烈恬靜、深刻樸素、溫柔高傲、微妙率直的內心世界里學到了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人生真諦。
當今時代,像傅雷先生這樣父子遠隔萬里的情況是很多的,留守兒童就面臨這種父子聚少離多的情況。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成為問題兒童的幾率很大,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聯系就是冰冷的語音或視頻電話,導致父母與子弟的感情生疏,父母害怕缺席子女的成長過程,于是就想用“鈔票”來彌補,而留守兒童卻將父母的血汗隨意揮霍。如果留守兒童的父母讀讀《傅雷家書》,學習傅雷先生用書信這種方式去陪伴子弟成長,留守兒童或許能夠獲取父母的關愛,也就不會留下缺席子弟成長過程的缺憾。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傅雷家書》文藝評論家以及美術評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兒子的愛卻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兒子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該書由于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是寫在紙上的家常話,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
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夠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必灤┤考視那橐猓且獌鹤用靼讎业臉s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在書中我也讀懂了自己應對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腳亂地去過。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讓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條不紊,不去因為瑣事而放寬自己的事業要求。不因為自己要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而影響了自己分內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老師的作業認真完成,同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父母多溝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理解你,懂你。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之后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熏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初讀《傅雷家書》時,有一丁點的排斥,覺得那些信里說教的口吻重了些,讓我想起了母親的絮叨,想起了居高臨下的教育。
慢慢地,開始被吸引,懂了傅雷夫婦的愛子之情,也體會到了字里行間的溫暖和真誠。《傅雷家書》里,飽含著為人父母者的責任,充滿了對子女熾烈而深沉的愛,傳遞著對真理、對道德執著追求的精神。
這是一個嚴父,也是一個良師,更是一個益友。
這是一對父子,也是一對知己,那種心靈和精神上的高度共鳴、相互映照,讓人艷羨。
這里還有一對夫婦,他們在人生路上攜手同行、相互扶持,是多么美妙的琴瑟和諧。
傅聰評價父親:“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秒又率直。”在這些信里,流淌的不僅有溫情,也有智慧,對生活、工作、理想樸素而又深刻的見解。這些家書里,包含著傅雷那顆熾熱、剔透的心。于是,可以明白,為什么當年的大師們,足以讓今天的同行們高山仰止,他們創造了一個今人多難以企及的高度——“德藝具備,人格卓越”。
等待兒子家書時的惶惶不安,收到信件時整天整天的興奮,為兒子手抄6萬字的“希臘雕塑”譯稿,給兒子和兒媳用不同的語言寫信,這就是天下父母心。
《傅雷家書》不僅在教人如何為人父母,也在警戒世人該怎樣做人子女,更在指引著我們,對生活,對工作,該有怎樣的.態度和追求。
傅雷教導傅聰要有計劃地工作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時光消磨,要有“安排的技術”。
他說:“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彼钥偸遣粎捚錈⒖嗫谄判牡厥谝约彝ソ洕媱澋慕涷灪托牡。
他不時為兒子準備書,或是推薦好書,指導他們多看正經書,不能光把時間用于消遣讀物。
他還總是細心地指出兒子的書信中的錯誤,他告訴傅聰該如何用豐富的詞語表達感情。
當然,他們還一起探討鋼琴演奏的技巧,彼此分享對藝術的感受和看法。
幾十年前父母與子女間的對話,今天讀來,依然讓人受益多多。
很悲憤,這樣的家書在1966年嘎然而止,看到傅雷夫婦棄世之前的遺書,那冤屈難辨的屈辱、無人能顧的孤寂,讓人悵惋。
他們最終也沒能等回自己親愛的兒子,生命就這樣遺憾地劃上了終止符。多年后,當傅聰的兒子可以閱讀這些書信時,他會對自己的祖父母作何感想?又會怎樣去理解那出在顛倒昏暗的年代里上演的人生悲?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傅雷家書》匯集了傅雷先生近百封家書,傅雷先生是一位學者型著作家、翻譯家,他通過家書在親情中傳達給兒子傅聰一個個人生哲理,關于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如何對待生活等,對兒子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如今的我再讀《傅雷家書》,五十多年前在信紙寫下的那些墨跡,隔著歲月,依舊閃著光。
傅雷先生的一生稱得上是與世浮浮沉沉,他在家書中告訴兒子傅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才能廓然無果,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才不至于受傷……慢慢地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去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將來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
他從自身經歷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對兒子關于“人世浮沉”的這段用心的引導,我在學習上深有體會。從上學開始,我考過不少的第一名,也考過排名靠后的名次,尤其到了亞迪學校,高手如林,競爭激烈,稍有松懈就會“滑鐵盧”,稍不努力就如坐“過山車”。學習上的“浮沉”,讓我一度氣餒,也一度迷茫。細細、反復品讀這段“家書”,我豁然開朗: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進進退退、浮浮沉沉全靠學習的人自身,如果不思上進學習就會如“死水一般”,激流勇進時不要“過分緊張”,偶爾停滯不前時也不要“頹廢”,要從客觀的`立場去分析每次成績的“前因后果”,作下一次考試的借鑒,以免重蹈覆轍,只有這樣才能做那不被曬焦的“五谷”、不被淹死的“莊稼”。
家書中,類似這樣智對“人世浮沉”的話語數不勝數。有的是寫于兒子人生低沉時,勸慰他如何面對感情的創傷,學會泰然處之;有的是寫于兒子人生高潮時,激勵他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于攀登事業的至境。貫穿于家書中的主旋律是無論生活怎樣的起伏跌宕,都要保持對理想、對事業的不懈追求以及對人生的樂觀心態。
縱觀家書,傅雷先生對兒子的要求便是“勝不驕,敗不餒”,傅雷先生希望兒子“立身做人,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
一本《傅雷家書》,愛于心、注于信,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和又高傲,微妙又率直,讓我體會到濃濃的父子親情,懂得了不管人世浮沉,我們青年一代應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盡一項終身的責任。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也許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卻是一種另一番教誨,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父與子的距離。
大家都知道,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發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 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 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懂得了許多,我更了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了解父母,讓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漫漫人生尋尋覓覓,可有毫端蘊秀使你怦然心動?悠悠歲月走走停停,何處暗香襲來讓我心有靈犀?
——題記
關于傅雷,我早有耳聞,“為了真理,給個國王都不換”似乎是在形容他的精神,這位特殊時代知識分子的人格楷模,凡事一絲不茍,尤其珍惜自己的筆墨。據說,他翻譯書稿時,寧愿精益求精,一譯再譯,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體無完膚,就不許他人妄自改動一字一句了。今日,唯讀罷其家書才發現,傅雷把這種嚴謹的為文之風又用在了教子上。
無論是敘述日常家事,還是傳授學習方法;無論是交流學術問題,還是探討做人處事;無論是父親嚴肅認真的教誨,還是母親溫和慈善的問候……一字一句,一言一語,共同編織出了一個愛的花環,無處不體現著一對父母的拳拳愛子之心,這使我仿佛也融入到了這個充滿無限情感的家庭之中。
生活往事中,他是令兒子尊敬的好父親;學習之路上,他是為兒子指點迷津的好老師;日常工作里,他是給兒子出謀劃策的好助手;藝術殿堂邊,他是支持欣賞兒子的好聽眾……點點滴滴中,我沉浸在感動的淚水里;分分秒秒中,情感紛飛在書信的季節里……那諄諄教導,那循循善誘,是對“大音息聲,大愛無痕”最好的詮釋!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边@是傅雷告訴自己兒子的話,再此,冒犯借以引用,因為,我正欲將自己讀罷全文的真情流露在文字之中,我贊揚,我崇敬,因為我已醉于這情感紛飛的書信的季節。“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已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彼坪,家書中的不僅是對兒子的愛吧,更深層次的,他更欲傳達的,是對于祖國的忠誠與熱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愛!
按他的話講“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朵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他對兒子所付出的`種種一切,難道只為將他奉獻于世界人民嗎?答案是肯定的,他用行動證明了這一切,他所付出的種種無形的努力,我們是數不盡的。
這一封封家書,為我的心靈,點亮了明燈,浸潤了營養,以其開放與接納,完善我的精神世界;這一封封家書,為我的情感,暗開了一扇扇窗,悄啟了一扇扇門,默指了一條條路,我的人生會由此豁然開朗,意境層生——情感紛飛在書信的季節。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有一位年輕的母親,患了不治之癥,將不久于人世。一天,這位母親聽見了遠處隱隱約約的鼓樂聲,隨口問守候在自己身邊的丈夫是怎么一回事。丈夫告訴她:“快六一兒童節了,孩子們在外邊排練節目呢!蹦贻p的母親聽后咬咬牙說:“我一定要活過六一兒童節,要不,咱們的女兒在這一天失去自己的母親,該有多傷心呀!”
于是,趁守候她的人不注意,她就拼命地為女兒織了一件毛衣放在自己的枕頭下面。
從織好這件毛衣后,她也進入到了半昏迷狀態。每當她稍微清醒時,她就問:“六一到了嗎?”就這樣,他以頑強的毅力終于活到了6月2日,在她彌留之際,她用無力的手指了指枕頭下面。當她的女兒看著母親親手為自己織得毛衣時,淚如雨下。
這就是《懂你》這篇文章中感人肺腑的情節。
當我含著眼淚看完這篇文章時,我的心不禁為之顫動:多么偉大而高尚的母親呀!那件毛衣,流淌的是母親對女兒一片真摯的愛,凝結著割不斷的母女情。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小的時候,我總以為媽媽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在很多時候,自己的一些做法大大地傷害了媽媽的心。記得有一次,天陰沉沉的,北風呼呼地刮著。出了家門,走在上學的路上,我才發覺由于剛才自己的疏忽,竟忘記了穿厚棉衣。等到學校時,我才發覺自己的手和臉已經被凍得麻木了。正當我瑟瑟發抖時,我猛然發覺學校門口正快步走來自己的媽媽。見到媽媽凍得通紅的臉和冒著的熱氣的眉頭,我心里一陣酸澀。媽媽趕忙拿出給我準備的.棉衣,催促著我:“快!快穿上!別凍著你!”穿上媽媽給我帶來的衣物,一股暖流傳遍我的全身。
經歷了這件事,我才真正體味到了母愛的含義:母愛,像春天的燕子,銜來了甘甜的雨露,滋潤著干涸的心靈;母愛像沙漠里的一方綠洲,為頻臨絕境的人帶來生機和活力;母愛又像一首歌,嘴里吟唱,甜在心里。
媽媽,我想為你點亮一盞桔色的燈,靜靜守候著你疲憊的歸來;想為你遞上一杯溫熱的香茗,緩緩驅散你臉上的倦容;想用我的手指,輕輕撫平你的角的皺紋;想用我輕柔溫情的呢喃,撫慰你驛動不安的心靈。然后靜靜地看著你。我祈求,祈求這一刻的寧靜、永恒。
讀《懂你》,讓我讀懂了媽媽的心,一顆為兒女日夜操勞的心,一顆永不知道疲憊的心。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好句09-26
傅雷家書的好句01-04
傅雷家書摘抄02-09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3-03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4-15
傅雷家書的好句14篇01-05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6-13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09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