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心游記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1
期末的時候,我拿到了一本《地心游記》,一開始還不怎么感興趣,只是隨手打開看看,才看了幾頁,我就被劇情和文筆給吸引住了。
《地心游記》講述的是男孩阿克塞爾和他的叔叔無意間找到一個紙條而登上地心之旅的故事。一路上,他們歡喜過,害怕過,最終突破了這次探險。
雖然這是一本科幻小說,但卻不亞于真實的作品,作者凡爾納感覺像真正經歷過一樣,把它寫得淋漓盡致,看到最后我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地心游記》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阿克塞爾,僅僅十幾歲的一個男孩,就要和他的叔叔一起去危險的地下探險。出發前,叔叔為了突破他的恐高癥,就每天帶它去高塔上俯望,經過每天1小時的'練習,他漸漸克服了恐高。在途中,他和叔叔還有向導走失了,他一點都沒有慌張或者是害怕,因為他們過來時是沿著水源來的,阿克塞爾就不停的尋找水源,最后成功找到了他叔叔。在我看來,阿克塞爾真的很勇敢,也機智。
看了《地心游記》后,我覺得我也要像小主人公一樣,讓自己有一些變化。
我家小區里狗很多,而我卻很怕狗,每次都會繞道走或者等狗走了我再走。那天下午放學回家,我本以為這個點了不會有狗出來,可一進小區,就看見兩只狗站在路中央,好像在吵架。本來我想等它們走了再進去,但是狗的主人,也就是那兩位阿姨一直在交談,似乎一時不會停下來。這時我心里突然冒出了一個人——阿克塞爾,他在死火山旁都沒有慌亂,而我眼前不就是兩條狗嘛,沒事!我鼓起勇氣,大跨步地走了上去。我從它們的最邊上走過去,不敢直視,余光掃見其中的一只狗在盯著我,怕它來咬,半帶著小跑越過了它們!還是有點害怕啊!
不過,這之后,我發現自己不再像以前那么怕狗了,經常能自如地從它們身邊經過。
有時候勇氣不能給你全部,但它能在你面對困難、危險時幫助你前行,不膽小,不退縮。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2
一天,在電腦上查閱資料時,我無意中發現了儒勒·凡爾納和他的《地心游記》。書名讓我萌生了許多疑問:人類怎么能去地心呢?地心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懷揣好奇的我火急火燎地在書柜里翻出了這本書,并如癡如醉地讀了起來。
這篇科幻小說主要講述的是阿克塞爾的科學家叔叔偶然得到了一張16世紀一名探險家的手稿,破譯出手稿的意義之后便立刻啟程,從德國飛奔至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在當地一名向導的指引下,從一個死火山口前往地心,一路歷盡艱辛,九死一生。但他們沒有放棄,堅持探險,最后受巖流的沖擊從意大利的一個火山口回到地面,結束了本次旅行。歷經三個月的時間,他們共跋涉了1萬多英里,最深達6000多英里。
這本小說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一行三人建木舟在“地下洋”航行時經歷的神秘怪事和見到的奇特景觀:地底有波濤洶涌的大海、漂浮在空中的磁力火球、長相怪異的遠古魚類……作者豐富的想象讓整個旅行變得奇幻瑰麗,淵博的知科學知識也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李登布羅克教授,他身上堅韌不拔的科研探索精神令我佩服,他破譯出手稿后不聽侄子的勸告,義無反顧地前往地心。在旅途中,無論遇到什么危險,他總是保持沉著冷靜,在面對駭人的暴風雨、湍急的`驚濤怒浪、干渴的生命威脅時,他從容不迫,冷靜地想出應對之策,化解危機,最后憑借探索獲得的科研成果功成名就。教授淵博的知識也令我折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書房仿佛就是一個小型圖書館,包羅萬象。在侄子與他爭辯時能有理有據地回擊,讓侄子啞口無言。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堅持的可貴。什么事只要堅持不懈就能成功,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想象力,對世界的未知進行探索,比如在人類未曾到達的地方會有什么呢?每個人都應該學習教授的品質,百折不撓;還要博覽群書,努力充實自己。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3
《地心游記》,出自法國科幻作家儒爾˙凡爾納的筆下。這部小說將科學性和文學性融為一體,想象豐富,描寫細致,深受讀者喜歡。它主要講的是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從前人薩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碼信里得到啟發,于是帶著侄子阿克賽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出發,一直向著地心方向下降,經過整整3個月的地底探險,雖然沒能到達地心,但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獲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并最終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得龍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通過閱讀我們能領略到一個又一個恢宏而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地底深處的`波濤洶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遠古時期海獸及令人心驚膽戰的搏斗,以及原始古猿在地下森林中放牧乳齒象,海上的狂風暴雨,耀眼的電閃雷鳴,攝人心魄的巖漿奔騰等,這一切真是生動逼真,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這本書不僅情節使人驚心動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三位性格迥異的人物。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精力充沛卻性格急躁的人物,他是科學界的泰斗。他固執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正是他的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才使這個團隊勝利穿越地心。另一位同樣可敬的是冰島人漢斯,他誠實守信,不怕困難,認真踏實地履行當向導的職責。雖然語言不通,但漢斯頭腦冷靜且動作靈敏,憑著這些,他幫助教授克服了種種困難。作者阿克賽爾經過這次地心之旅,也由一個毛頭小伙長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我深深感受到主人公們的英勇果敢、堅持不懈、幽默風趣,而且悟出一件事想成功并不能只靠勇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當然遇到困難時,也要堅持住,不能顯得軟弱無力。摔倒了,一定要再次站起來,只要堅持住,所有的困難都會被克服。只要你擁有勇氣、擁有智慧,無論做什么事,都會成功。
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依然如此,不能例外,既要勤奮上進,又不能死學和傻干,而是要巧學會干,學會自我調節,端正生活的態度,讓生活充滿陽光,讓學習充滿快樂。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寒假里,我閱讀了著名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探險小說《地心游記》,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好作品。
這部小說主要講的是一位礦物學教授李登布羅克在一本古老的書中發現了一張羊皮紙。這位教授認為紙中神秘的字符一定隱藏著秘密,但卻怎么也破譯不了。在他的侄兒阿克塞爾偶然破解了密碼后,發現了這是前人薩克努塞姆第一個去過地心的人留下的話。于是勇敢的教授帶上足夠吃六個月的糧食,以及武器和工具,就踏上了這神秘、危險的地心探險的事。這件事在我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凡爾納卻“做到了”,他把這個驚險、刺激的故事描繪的栩栩如生!
在冰島,他們還雇了一位忠誠勇敢的向導漢斯。他們從羊皮紙紙上說的“斯納菲爾死火山”的'火山口開始下降,在這次探險中他們遇到了饑渴、病痛的折磨;遭遇了迷路、與伙伴們走散、大風暴以及黑暗的恐嚇,他們也有幾次想過要放棄,但最終還是決定繼續勇往直前!我真被他們的這種勇氣震撼了,從心底里流露出對他們一行人的敬佩之情。
他們在神奇、神秘的地心,見到了世人從未見過,甚至于聞所未聞的奇異“蘑菇林”、“灌木叢”,以及許許多多史前的低級植物。但這些植物都有著驚人的“身高”,大約都有一百多英尺,也就是說有著三十多米的高度!他們還看到了許多史前動物的骨骸!這讓我又是驚訝又非常羨慕。
我越讀越投入,越讀越興奮,仿佛我也置身于地球的核心里。可就在這時,小說已經開始進入結尾了。在經歷了這么多困難的磨練之后,李登布羅克教授、阿克塞爾和導游漢斯最終一起乘著自制的木筏,在一次火山噴發中被沖回到了地面,但已不是冰島,而是意大利的西西里,一座名叫“斯特龍博利”的火山腳下。
讀完這本書后,我不能不說很佩服凡爾納的想象能力和描繪能力,里面有許多的好詞佳句,以至于讓我在三位冒險者遇難的時候,都不禁為他們捏一把汗;到他們缺水的時候為他們擔心。但我看到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繼續撿起那個的走下去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歡喜!閱讀時,我整個人的情緒起伏和主人公一樣,驚喜、難過、失望、焦急、高興,都從我臉上表現出來,當翻完了整本書時,我有些意猶未盡……
最后,我要再一次感嘆,這真是一部好書啊!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5
“智慧,一種辨析判斷的能力;勇氣,一種敢做敢為的氣魄;毅力,一種堅強持久的意志。”每當翻開這本充滿智慧、勇氣和毅力的《地心游記》時,我仿佛來到了一個奇妙的海底世界,凡爾納用他那天才般瑰麗的想象力,讓地底深處波濤洶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遠古時期的海獸,攝人心魄的巖漿奔騰等一個個神奇的地下世界躍然紙上。全書在展示曲折生動、饒有趣味的情節的同時,又讓我不知不覺中學到許多科學知識。正是因為有了自然科學知識的支撐,書中的幻想才讓我感覺是那樣的有根有據,讀起來那樣的入迷。書中那感人肺腑、激動人心的每段故事深深地感染著我……
這本書講述了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張羊皮紙,發現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決心也做同樣的旅行。他和侄子阿克塞爾從漢堡出發,到冰島請了一位向導漢斯,他們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島的一個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艱險和種種奇觀,最終回到地面的故事。
最感動我的是李登布洛克教授一行人在走錯路和極度缺水的情況下,仍不退縮,堅持邁向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地心”,“當初,哥倫布要求他的'船員再給他三天時間尋找新大陸,盡管船員們疾病纏身、充滿恐懼,但他們還是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他們發現了新大陸。我就是地下世界的哥倫布,我只要你們給我一天的時間,我們走西面的這個坑道,如果一天后沒有我們所需要的水,我答應你們,一定返回地面。”盡管侄子阿克塞爾非常惱怒,但還是被他叔叔的這番話和堅決的態度感動了。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雖然這只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地心之旅可能將變成現實。目前美國科學家正在籌劃一項耗資一百億美元的宏偉計劃,向地心發射一個探測器,人類的地心之旅不會太遙遠了。地球的內部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讀著作者書中描寫的嘆為觀止的奇景、驚心動魄的見聞、九死一生的遭遇,我感覺自己也在熱血沸騰,為之振奮。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向著自己夢想中的“地心”努力前進,去探尋其中的奧秘。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6
我偶然看到了法國作家凡爾納所著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阿克塞爾的叔叔李登布洛克發現了一張字條,并帶領主人公和向導漢斯一齊想地心進發,最后又隨著一次火山噴發回到地面的故事。
這雖然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在作者筆下就像真正發生過一樣,我仿佛也跟著他們到了地下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險。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克塞爾的脫變。
阿克塞爾,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大孩子。他并不善于探險,每一天只是熱衷于鉆研一些珍奇的石頭。在旁人眼中,他有著與眾不同,甚至令人費解的思維方式,而這是這種驚異的思維,使他成功的破譯了有著幾億億種組合的密碼。也正是這張倒霉的密碼,驅使他的叔叔帶領他向地心出發。
雖然他們未能到達地心,但這次驚心動魄的旅程,卻使阿克塞爾得到成長,最終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男子漢。出發前,為了克服阿克塞爾的“恐高癥”,叔叔對他進行了“登高俯視”的訓練。阿克塞爾每一天不得不登上高高的鐘樓,向下俯視一個小時。阿克塞爾居然撐了下來,五天后,他不再懼怕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他變了。
在向地心進發的過程中,阿克塞爾經歷了一次次嚴酷的考驗。旅途中,他與叔叔等人失散了。他沒有同伴、沒有飲用水,周圍凈是堅硬的巖石,伴隨他的只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他恐懼了。然而絕望中,他看到了僅存的一絲火苗,正是這絲微弱的火苗,讓他燃起了期望。他重新站來起來,找了叔叔。經過無數次恐懼和絕望,不僅僅沒有打垮阿克塞爾,反而使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歷練,最后讓他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黑暗中,用心感受風氣息,隨著風吹來的方向一向向前,就能找到出口,等在那里的是我們久違的光明。經歷了挫折,感受過隨時失去期望的痛苦之后,我們才能脫變為美麗的蝴蝶,真正懂得“光明”的含義。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7
最初接觸這本書是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就像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探究面紗背后的故事。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一部電影,叫做《地心歷險記》。影片驚險刺激,充滿神秘感,經過一番查詢得知這部電影就是由《地心游記》這本著作改編而成的。這更加激發了我去閱讀它的好奇心。
這本書的作者是儒勒·凡爾納,他是19世紀法國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著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李俠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島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這本書充滿了傳奇色彩也是由于當時社會大背景影響的,一方面歐洲殖民者為了建立自己的帝國開始了一波探險熱潮,一方面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考古學和地質學也有了一定的進步。
由于當時是先看過了電影之后才去讀了這本書,所以在讀書的過程中很有畫面感,每讀到一處,腦海中都會顯現出電影里的情節,所以這比沒看電影就去讀這本書更加地充滿了驚險和刺激。
書中的主人公們遇到危險迎難而上,勇敢堅韌,實在是讓人佩服,也不得不說他們的這種精神讓我熱血沸騰,甚至是想要加入他們,一起去看看地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曾在我們小的時候就思考過很多不可思議的問題,而凡爾納好像是讀懂了我們的心,將這種不可思議躍然紙上,翻開每一章,用手劃過那一行行字,你仿佛可以感受到那股來自地心的神秘力量,吸引著你一步步探尋,路上有“荊棘”,有“坎坷”,甚至會“危及生命”,可仍然阻止不了我們探究的那顆心。因為主人公的勇敢感染著我們,讓我們更加有信心探索下去。
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去讀讀這本書,看看這部電影,我想你一定會愛上這種探險的感覺。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8
暑假,我讀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名著《地心游記》。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碼信的影響,帶著他的侄兒和向導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一座火山口下去,穿越長長的地心山洞,又橫渡了地心大海,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還在地底發現了許多奇跡,最后終于從西西里的.一座火山被噴回了地面。
我覺得凡爾納特別棒,他把現代科學積累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許多知識綜合起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表達出來,他的想象有趣而不荒謬、合理而不死板,特別引人入勝。
這本書給我很深的啟示。最讓我欽佩的是書中的主人公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位癡迷的考古學家,為了研究總是不顧一切,他又是一位天才的發明家、能干的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雖然在生活小事中不拘小節,甚至脾氣暴躁,在大家眼中是個怪人,但他總是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有勇有謀、志趣高尚的人。
在火山管里,教授雖然沒有氣壓表,但他憑借多年的經驗,計算出頭頂上地層的厚度。在地心,教授發現了一群體型龐大、異常兇猛的乳齒象,他不但不膽怯,反而很興奮,堅持要靠近一探究竟。為了橫渡地心海洋,他們自己做了一條小船,在海上,他們遭遇了一個移動的火球,一下子就卷走了桅桿和船帆,而且讓船上所有的儀器都失靈了,他們還遭遇了大海獸和暴風雨,但還是頑強地渡過了地心海洋。最后,他們從西西里的火山口出來,坐在木排上,被沸水和巖漿推動著從火山噴發管里往上升,真是不可思議,但里登布洛克教授一點也不驚慌,甚至還津津有味地吃著可能是自己這一生最后的一頓飯。
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做一個像里登布洛克教授那樣有智慧的人。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教授說的那句話:“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繃著,他就不會沮喪絕望的。”當我們遇到困難,一定要像他一樣冷靜清醒,在困境中尋找希望,更要堅韌不拔,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自己要做的事,都要努力堅持,絕不輕言放棄。
我也忍不住想,神奇的地心,到底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9
我揮舞著手中的新書《地心游記》興奮極了。《地心游記》的作者是被人稱為“科學小說之父”的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一生中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代表作有《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氣球上的五星期》等其中也包括這本《地心游記》!
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從小到大對“地心”的理解——1863年5月的某一天,德國科學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在某年5月27日帶了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等,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千辛萬苦,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島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剛開始寫了阿克塞爾的擔憂、符合我們思想的描述和路上的艱難險阻,不僅讓我們為主人公接下來的遭遇感到擔憂。但又似乎吸引著我們往下讀去,到底接下來他們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作者用各種描述讓我們相信他所說的真實,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作者寫出的奇妙故事中……
終于開始向地心進發,路程比剛開始更要艱險,如果現在的是艱難的話,剛開始就只能算是無聊了!其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缺水,阿克塞爾在途中昏迷了兩次,兩次的昏迷都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除了貼有“干練”、“實干”、“憤青”標簽的李登布洛克教授,也讓我們看到了“溫柔”“關心家人”不同的教授。
可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故意”讓我們看到了和前面完全“不同風格”的地心。美麗的“地中海”和神奇的“地中原始生物”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美麗的環境。和前面的陰沉凄涼的過程鮮明的對比,主人公們經歷了各種悲劇、艱辛的旅程后,終于看到陽光明媚、泉水清澈、鮮果豐美的“天堂”。可謂“是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
最后大家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回到了地面。這部小說可以讓我們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獲得一些豐富的科學知識。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10
今天我跟著主人公阿克塞爾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地心之旅。
《地心游記》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德國的科學家李登布洛克偶然發現了一封密碼信,在解讀了密碼信的內容后便決定帶上侄子阿克塞爾前往地心。在真正進入底薪之前還經人介紹認識了向導漢斯。三人從冰島的一處火山口開始進入地心。一路上克服了迷路、缺水、暴風雨等種種在地面上難以想象的困難后,在一次火山噴發后回到地面上。讀完這本書,我徹底被作者凡爾奇豐富的想象力所折服了。雖然平時我也愛幻想,但從未想象過如此神奇的事情。作者把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像親身經歷過的一樣。我也曾經試過寫科幻小說,但只開了個頭就寫不下去了,這本書給了我啟發。
從《地心游記》中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應該全力以赴,不能因為一點小困難就半途而廢。還有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身體。如果你也想去地心,就要好好學習各種知識,鍛煉強健的體魄,還要多實踐鍛煉自我生活能力。我也想去地心,所以我要克服怕臟、怕黑和沒耐心的缺點。
好了,不說了!我要去做準備了,如果你也想去的話,那也趕快行動吧!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探險游記。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些深刻的道理。
地心游記寫了一位德國教授,在一本很古老的書里,發現了一張神秘的紙條,就是這張紙條讓教授開始了一次探險。教授帶著侄子來到了冰島的一座火山口上,他們要爬進火山,走進地心。他們的目標就是走到地下深處,在路上,還遇見了一些在陸地上已經滅絕的動物。他們經歷了千辛萬苦,遇到了重重困難,但始終沒有放棄。最終,他們因為一塊完全沒有縫隙的大石頭,擋住了去路,所以沒有按照那張紙條上的.路走進地球中心,但他們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們在一次火山爆發中從意大利的火山口回到了陸地。回到陸地后,他們就成了幾位名人。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學習故事里的那位教授,他能做出去地心的這種決定就很了不起了,再加上他們在途中經歷了數不清的困難,而他們在困難面前也是知難而進、毫不退縮。而且他們信心十足,很有毅力,決心也很堅定,在危險面前表現的也很鎮靜。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11
近日,我正在讀一本小說,名叫《地心游記》,它堪稱驚世之作。
《地心游記》不僅是"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儒勒·加里布爾·凡爾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科幻小說的經典之作。
小說講述了德國礦物學教授,黎登布洛克帶領侄子阿克賽、向導漢恩斯,進行的一次驚心動魄的地心探險之旅。他們從冰島的斯奈弗陷口開始,經歷了缺水、迷路、巨獸、暴風雨、高溫等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歷盡了千難萬險,就在他們將要到達地心時,火山爆發了!在灸熱的巖漿推滾下,他們經由意大利西西里島的火山口回到了地面的故事。
三位主人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說教授黎登布洛克吧,他不畏艱險的精神在影響著我,拿文中的一個情節來說,在大家極度缺水的情況下,他毅然地自己去尋找水源,他做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毅力呀!我覺得他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是他對科學的追求,促使著他去尋找水源。再說說我他的侄子阿克賽,他年紀輕輕卻和叔叔冒著生命危險來到地心,這的需要多大的勇氣呀,向導漢恩斯的功勞也非常大。在一次水災中,他們盡剩下的食物被洪水沖走,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漢恩思冒著生命危險把食物從水中搶了回來,多虧漢恩斯,不然黎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賽,就會被白白地餓死,他這種舍已為人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讀完這本小說,我也想到了自己。以前遇到困難,我就是哭啊鬧啊,而這部著作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掉了這個習慣。人,要么就當縮頭烏龜,讓困難一直困擾著你,要么就要迎難而上,把困難徹底解決。我從小生活在爸媽的呵護之下,一直到現在也沒吃過什么苦頭,從現在開始我要歷練自己,直到成熟為我止。
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為了自己的夢想去奮斗,堅持不懈,我相信在長大以后我們一定會成功。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12
我是一個科普迷,一看到《地心游記》這樣的科幻小說,我就愛不釋手地細細品讀起來。
《地心游記》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凡爾納著名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主要講述了德國漢堡的里登布洛克教授受十六世紀冰島學者阿爾納的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和侄子阿克賽爾、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經過三個月的旅行,好幾次險些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從魚龍的嘴里死里逃生,遭遇到缺水、火山、墜落、迷路等一系列考驗后,最終他們終于排除萬難,找到了阿爾納的痕跡,完成了他們的任務。
這個故事里我最喜歡的是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極具冒險精神,他能勇敢地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并且戰勝了它。里登布洛克教授很博學,懂得許多的地理知識。他也很堅持,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夢想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李登布洛克教授用自己智慧和頑強的意志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就連剛開始很害怕的侄子也被他的意志力給打動了。
我也很喜歡向導漢斯,向導漢斯不愛說話,是一個沉默的人,但他做事沉穩、冷靜,腳踏實地做事情。他幫著找到了地熱水,他幫著造木筏、修木筏,他幫著教授、侄子回到了地面,是漢斯幫助里登布洛克教授他們完成了冒險。
地心游記,這是一個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大多數人認為的荒誕不經的事情,里登布洛克教授卻做到了。從里登布洛克教授的身上,我看到了許多科學家們成功的影子,更讓我相信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冒險精神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樣才能成功。
我想,在我的身邊,冒險的應該不多見,但是我要學習里登布洛克教授的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比如對于我不會的,不了解的事情我應該去認真思考,努力研究,要敢于嘗試,要不斷地磨練自己,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戰。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13
從古至今,有誰去過地心?恐怕沒有一個人。那地心是什么樣子的?這個問題也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所以,有很多小說家和電影導演就開始幻想地心的模樣,創下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作品。著名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就曾寫過關于地心的一個代表作:《地心游記》。
這本書講的是李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在一本古老的書籍中發現了一封信,信上記載著以前有人曾在冰島的一個火山口進入地心探險。李登布洛克教授決心也做這樣的探險,于是他和他的侄子從德國漢堡出發,來到了冰島,開始了地心之旅的第一步。
他們找到了向導漢斯,從冰島的一個火山口向地心挺進。中途遇到了饑餓,迷路,怪獸等各種危險。但他們發現了許多驚人的發現:地下的海,史前人類的骸骨……最終,在一次意外的火山爆發中,他們重新回到了地面。
看完這本書后,我十分贊嘆這三個人的冒險精神。他們竟有那么大的勇氣去地心探險。有些人可能覺得他們是在做無謂的犧牲,拿生命玩賭博,但是他們的這次地心探險,卻得到了許許多多的科學發現,看到了無數人做夢都想看卻沒有看到的東西。這次歷險雖然危險,但是他們經歷了許多常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還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磨礪了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歡攀巖這項運動。這項運動很危險,尤其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一旦摔下來就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但是,仍然有許多人熱衷于這項危險的運動。因為它雖然危險,但當你爬到頂端時,心里會有很大的喜悅。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將在攀巖中和爬上頂端時看到許許多多美麗的景色,看到在懸崖上能看到的一切:森林,河流,遠處的山脈,飛翔的鳥兒……
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有一些探險精神。在寫作業時,試試用另一種思路,你會懂得更多。在爬山的時候,試試走另外一條路,你會看到更多。不是嗎?
地心游記讀后感 篇14
前段時間,我偶然看到了法國作家凡爾納所著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阿克塞爾的叔叔李登布洛克發現了一張字條,并帶領主人公和向導漢斯一起想地心進發,最后又隨著一次火山噴發返回地面的故事。
這雖然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在作者筆下就像真正發生過一樣,我仿佛也跟著他們到了地下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險。
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克塞爾的脫變。
阿克塞爾,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大孩子。他并不善于探險,每天只是熱衷于鉆研一些珍奇的石頭。在旁人眼中,他有著與眾不同,甚至令人費解的思維方式,而這是這種驚異的思維,使他成功的破譯了有著幾億億種組合的密碼。也正是這張倒霉的密碼,驅使他的叔叔帶領他向地心出發。
雖然他們未能到達地心,但這次驚心動魄的旅程,卻使阿克塞爾得到成長,最終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男子漢。
出發前,為了克服阿克塞爾的“恐高癥”,叔叔對他進行了“登高俯視”的訓練。阿克塞爾每天不得不登上高高的鐘樓,向下俯視一個小時。阿克塞爾居然撐了下來,五天后,他不再懼怕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他變了。
在向地心進發的過程中,阿克塞爾經歷了一次次嚴酷的考驗。旅途中,他與叔叔等人失散了。他沒有同伴、沒有飲用水,周圍凈是堅硬的巖石,伴隨他的只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他恐懼了。然而絕望中,他看到了僅存的'一絲火苗,正是這絲微弱的火苗,讓他燃起了希望。他重新站來起來,找了叔叔。
經過無數次恐懼和絕望,不僅沒有打垮阿克塞爾,反而使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歷練,終于讓他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黑暗中,用心感受風氣息,隨著風吹來的方向一直向前,就能找到出口,等在那里的是我們久違的光明。經歷了挫折,感受過隨時失去希望的痛苦之后,我們才能脫變為美麗的蝴蝶,真正懂得“光明”的含義。
【地心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地心游記好詞04-12
地心游記讀書筆記11-03
地心游記好詞3篇04-12
小學《地心游記》讀書筆記11-09
地心游記讀書筆記(15篇)02-14
《地心游記》讀書筆記(精選63篇)04-04
《地心游記》讀書筆記(15篇)11-05
地心游記讀書筆記15篇11-15
《地心游記》讀書筆記15篇10-16
地心游記讀后感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