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
適合所有人的書,強烈推薦。
再現人類史上極端的一種經歷和體驗,讓我們不但感受到納粹的惡,也會體會到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有選擇的自由,有保持尊嚴的自由,哪怕活著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會餓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我們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問題,滿懷責任心去回答生命的問題,去實踐和行動。瞬間的意義就在于可以通過行動而固化下來。
我們應該聽從書里的建議,對待每一天應該像第二次去選擇,我們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個子,想到后面的N種情況,然后反過來決定該怎么落子。同樣,我們應該不停的用80歲的.自己,五十歲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個月后的自己來觀察當下,自己聯想個上帝之眼出來,于是便可以從容應對,不虛無,不焦慮,不狹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貪婪,不沉淪,不雞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聲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們會擁抱時間,從事業或者家庭責任中挑戰自己的高度,從興趣愛好中尋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極限的美妙,從幫助他人中過去幸?鞓罚瑥牟豢杀苊獾募膊『涂嚯y中檢驗自己意志力的堅強和內心的自由。
不喜歡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學”,感覺更像消極,為了解釋而解釋。喜歡“高度心理學”或者因為我們閱讀和嬰兒期幸福的體驗,讓我成為“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生命有太多種可能性,哪有時間虛無呢?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2
最近在讀《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書里講了一個心理學家在納粹集中營的故事,我對其中的一些觀點很有共鳴。
書中說: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生命的盡頭,是在何時是在何地,我們的時間是無法估量的。
還說到:對生命的意義的質疑,沒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義,不是某種含糊的東西,而是非常實在和具體的。
這兩段,讓我我想起了曾經學過的一篇文章《珍珠鳥》,講的是一只珍珠鳥和人而建立友誼建立信任的橋梁。兩個獨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沒有思想的交流,但是兩個獨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獨特的方式來進行跨越物種的友好表達。
這本書里還談到了很多人們面對苦難時的態度。
“沒有一個人能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負重的方式中!
讀到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是因為生活中所經歷的不同,你所經歷的磨難有可能別人沒有經歷過,這個磨難就是你所擁有的寶貴財富。
最近網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春雪不嘆?礉M身富貴懶察覺,看天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對呀,就是因為經歷的多了磨難克服的多了之后學習到許多的事。少年才會長大,才會承擔責任和風雨,才會成為棟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經歷的,所度過的,所克服的。把磨難當作收獲,把難事當作碩果。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3
他一生 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阿爾卑斯山 。
作為奧斯維辛集中營里幸免于難的他,很欣賞尼采那句“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并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營,只有囚頭獄霸才能享有吸煙的特權,他們每周能獲得定額獎券,而那些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后幾天監獄生活的犯人則是吸煙者當中的特例。每當看到獄友吸煙時,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勇氣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蘭克爾關注的并非多數人喪生的原因,而是為什么有些人能夠幸免于難。亦逐漸強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為爭權奪利。
人們或者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巨的使命。他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
在這本著作給作者帶來極大的成功的時候,他告誡學生的是:永遠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當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當你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并用知識去實現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后,成功將降臨于你。
記。耗阍较氤晒Γ驮饺菀资。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4
意義。許三多說,人活著就要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人一生所追求的是體驗。為了體驗而活,為了意義而活。經常也有人說,人生一輩子,到頭來還是一場空,不論是名、利、情、義,還是其他的追求一生不可得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由此陷入深深的虛無主義中,對身邊的一切都沒有興趣。
維克多,在書中把集中營的一切稱之為一些小事,他一生的意義是為了幫助他人尋找人生的意義。他相信人活著需要某種意義,有了意義的支撐,才能活下去,因為他在集中營里看到了太多獄友,因為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人生的意義,而放棄掙扎,放棄了爭斗,放棄了與命運進行抗爭。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一百個人里會有九十五個以上的人,都會放棄。但是在如此困境中,依舊能夠追尋人生的意義的人,可以稱之為偉人,他們不認為困境是陷阱,是危險,而是他們人生中特殊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正是因為這份獨一無二的經歷,才讓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作者對幸福和快樂有著獨到的見解,一般人都是在努力尋找幸福和快樂,但是作者告訴我們,幸福和快樂不需要尋找,你越是尋找,越不可得。他說,只要你專注的做一件事,在一段時間之后,就可以獲得幸福和快樂,這來源于你全心全意的奉獻和追求,幸福和快樂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追尋生命意義過程中的副產品。
不論,生命追尋的是意義還是體驗,它們都是美好的存在。尋找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的活著。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5
疫情期間,晚上睡前陸陸續續看完這本書,幾點收獲:
1、弗蘭克爾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2、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我理解了詩歌、思想和信仰所傳達的偉大秘密的真正含義:拯救人類要通過愛與被愛。我知道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么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
3、培養幽默感并以一種幽默的態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藝術時學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醫。你總是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而實際上它已經過去了。
5、生活永不重復,不同問題需要不同的應對。有時你會發現所處的情況需要你采取行動來確定自己的命運,有時你會覺得深思熟慮更為可取,有時你會發現順其自然是正道。每種情況都有其特殊性,正確的應對也只能有一個。
6、“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樣,有目標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圓。
7、生命中真正短暫的是潛力,一旦潛力得到了實現,那么在實現的那一刻它就成為了現實。
8、弗蘭克爾的觀點: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
9、弗蘭克爾所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10、生活中總有兩種人,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墻上的掛歷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歷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6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納粹時期被關在集中營的故事,集中營的殘酷剝削吞噬著里面的人們,通過一個個故事去探討活下去的意義,印象比較深的是那個做夢夢見31日會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來越臨近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后在31日當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營里每天都在上演著死亡的戲碼,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刻卻是圣誕節期間,他們不是累死、餓死、病死,而是因為心里的預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氣變得沮喪,最終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的死亡。致辭作者用尼采的話引出全書宗旨“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過哲學、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歷總結出的“意義療法”的深入探討。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無論你處在什么樣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會準備去受苦,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痛苦有了意義。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個是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第二是經歷某件事或是面對某個人。第三個是即使是處于絕境中,也要勇敢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只要敢于面對就仍能超越自我從而改變自己。
覺得這本書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們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讓我們在作出人生重大選擇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復雜的百態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7
首先,讀完整本書,對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經歷,作者對生命的意義的探索與思考,真的讓人頗受啟發。作者的生命是充滿意義的。作者也是偉大的。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虛無,找不到人生的意義,迷茫而空洞地活著,有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但是個人感覺當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之虛無,迷茫與空虛。
這段時間算是對我個人來說頗為關鍵的轉折期吧,我在這段時期內也會感到些許的迷茫。懷著這樣的心情,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本書。
我感覺自己也算有點幸運,在這段特殊的時間正好與這樣的一本書相遇。雖然讀的不是很連貫,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獲,對自己的當下甚至未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義,說起來很虛,但是我認為它對于一個個體來說真的很重要。找到并去踐行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說是每個個體人生的終極使命。生命的意義,讓我們得生命變得充實,而不易陷入空虛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書中也提到了三種找尋生命的意義的途徑:工作;愛;痛苦。生活肯定會有許多困難,在尋找并實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也必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是無論外界條件多么惡劣,我們仍然擁有自由,選擇以什么樣的.方式和心態去面對的自由。很多時候,很多困難,都會涉及到心態的問題。而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做一名悲劇性的樂觀主義者,能夠實現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實現。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8
你口口聲聲念叨著人間不值得,深究原因,無非是覺得對自己無能為力。你對周圍的環境無能為力,因為你要工作,你需要生活,你改變不了老板的想法和決定,所以你覺得無能為力,你覺得工作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的生存現狀無能為力,你覺得自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生存的壓力讓你不敢去追求夢想,辛苦賺來的錢都給了房東,你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你對自己無能為力,你控制不住你自己的墮落(也許只是你自己覺得),你做不到自律,你不僅控制不了外界因素,你連自己都覺得控制不住,你覺得活成這樣也沒什么意思了。
但是,這些都不能成為你放棄自己的理由。
你還沒有那么不幸,你還有救。不要輕易放棄生活的勇氣,畢竟勇氣這種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再找回來。
當你看完《活出生命的意義》本書,你會驚訝地發現,在集中營那種完全失去自由,隨時面臨死亡的情況下,很多人依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
即使在集中營,他們也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弗蘭克爾對曾經救助過自己的.一位犯人至今感激不盡。在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情況下,仍然有人,保持著對生命和生活的美好希望。
雖然這種人數量很少,但是已經足以說明: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是的,你改變不了別人。但是,你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完全可以由你自己來決定。你選擇放棄決定,那么生活會替你做出決定。你沒有資格不滿,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你要明白的是,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9
本書作者是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描述他在集中營的幸存歷程, 換一個角度來看,是在極端情況下的人類適應的實驗歷程,極具研究價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營的人群,普遍的`價值滿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馬斯洛需要層次”的最底層:面包以及香煙,就能給他們帶來如同“天堂”般的短暫快感——因為生理饑渴的驅使,大腦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機能上,如同電腦內存不足時的降頻,人類降階返回到動物層級。
2、看到人類的心理適應性的極致:集中營后來的時段,作者看到營友尸體時的感覺是“完全沒有感覺”,沒有悲痛,沒有恐懼,沒有想法,即使這是昨天同組聊天的朋友。集中營的任何殘暴行徑,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發生——溫水煮青蛙,青蛙也是這般適應的么?
本書后半部分,講述“意義療法”。
作者是集中營的少數幸存者,并且是更極少數的始終保持“高貴人性“的集中營生存者。通過回溯自己的親身經歷,作者認識到“賦予生命意義”——對妻子的愛和渴望,以及必須完成的心理手稿——讓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終在線,最終借助”命運之手”,渡過浩劫。
書中有些具體的案例,講訴“意義療法”是如何運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覺: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構造有相似之處?
2、和日本“森田療法”結合起來應用會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0
再次閱讀《活出生命的意義》第一部分,這部分主要講述了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描寫了囚徒們在惡劣環境中的心理狀態。如今我們處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難體會到囚徒們所經歷的痛苦,但人總會遇到挫折的,從本書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應該怎樣應對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應的第二階段是適應階段。在這階段,他們表現得很冷漠,沒有情感,比如對家鄉的思念。情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所以他們選擇了冷漠。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我對待別人的態度也是比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際關系中受傷,所以我用冷漠保護自己。但是,囚徒是處于極端環境下,他們別無選擇,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憶往事有助于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但是我們不能只活在過去之中,逃避現實。我也是一個非常喜歡回憶過去的人;貞浤茏屛抑販剡^去所發生的事情,回顧自己從過去是怎么走到現在的,那是我的.記憶,是我擁有的東西。擁有記憶會讓我更有充實感。
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不能把自己的不幸歸因于環境或過去,命運從來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討厭的勇氣》中所說,我們要有改變的勇氣。我一直很渴望愛情,但我一直認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自己在沒有收獲愛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說,我是因為有那些缺點才找不到愛情。這是自己給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沒有決心去改掉缺點來爭取愛情。
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經歷苦難也是一項不能逃避的任務。我們必須直面苦難。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1
作者用事實證明,即便在集中營,他也能保持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在心理和精神的層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夠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
怎樣看待集中營的苦難、人生的苦難呢?
生命的意義包含了苦難、剝奪和死亡。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沒有苦難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過:“我只害怕一樣——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笨嚯y都是有意義的。當然這不包括能避免的苦難。
作者提出了面對困難的態度:“那一刻,我從科學的角度客觀地觀察和描述著折磨我的一切。通過這個辦法,我成功地超脫出當時的境遇和苦難,好像所有這些都成了過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為自己心理學研究的有趣對象。斯賓諾莎在《倫理學》中談到‘作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鑒。每當默默努力工作,還看不到成效時,通過想象自己將來的成功,激勵當下的生活。
對于這些客觀上無法避免的磨難,別人并不能夠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憐也沒有用。
芒格也認為,自憐沒有用。我們常常和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付出很多,依舊看不到收獲的時候,容易自憐。
很多理性、活得開心的人,并不是沒有遭受厄運,而是他們不去想自己有多慘,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2
今天要推薦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職業:維也納普利克里尼克醫院神經官能癥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義》名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列。
作者作為一個猶太人,通過自己在二戰集中營親身經歷的苦難來講述意義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意義能讓人堅強的生存下來,也能讓苦痛得到解釋從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傷,或者你沉浸在過往的悲傷中不能自拔,我推薦你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你能為悲傷找到一個意義,那將能極大的緩解你的悲傷,讓你從悲傷中自拔出來,復返樂觀。
如果你處于迷惘,也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定義一個意義,前去追求,事業愛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懼某件事而無法面對,請你加倍的虛擬恐懼去面對。如果你過于期盼某件事而無法達到,那請你遺忘目的去關注于事情的過程。如果你曾經經歷過痛苦,那痛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經歷的財富,讓你更加無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處在內疚當中,那請去擔當,承擔應負的責任,然后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對死亡,請坦然面對。比如老人老去并慢慢死去,請正確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確的.看待老人的死亡,這是不可逆轉的,不要因為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視,因為他們也曾經和你一樣成功過,因為你的未來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傷痛、分別、離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應該竭盡全力。而那些已經過去或無法避免的,只能正確面對,賦予它以意義,以撫慰自己的內心善待身邊人。對未來應該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對每一天的開始,愿你與我都能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3
本書提出的意義療法認為,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
人對意義的追尋會導致內心的緊張而非平衡。不過,這種緊張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地幫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納粹集中營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還有某項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來。
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按照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之意義:(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度。
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上三個方面來探尋自己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這樣可以少些焦慮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暫時不在身邊,說不定哪天也會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4
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工作,把自己大好的時光和精力浪費在機械重復上,沒有進步,身無長技。像溫水煮青蛙一般任由自己精神和身體荒廢,人生還有什么意思。唉,人間不值得!
多年未見的摯友終于抽出了時間來到你的城市,不僅僅是游玩,也是為了看看你,傾吐長久未見的想念。然而你卻要在這個時候加班。唉,人間不值得!
好不容易過節回家,時刻面對家人的逼婚,相親,催生娃,催二胎,遇到各路人打探你的'收入。你想暴脾氣卻不得不按下去,人生活得如此窩囊。唉,人間不值得!
開啟了無數次都以失敗告終的減肥計劃,每天說著不熬夜卻盯著手機不知不覺到凌晨,看著衛生間里一團一團的頭發,你摸了摸自己逐漸上移的發際線和日漸稀疏的頭發,想想年紀輕輕沒跑幾步就喘的你,連這樣的小事你都做不好,活著還有什么樂趣?人間不值得。
你,每天裝作積極,裝著笑,說不定哪天又會不由得堅持不住,想哭,卻哭不出。你,恐怕已經喪失了熱愛的能力。
你覺得生活過的很痛苦,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人生沒有意義。你開始思考:你為什么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人生活成這樣還有什么意思?活著有什么意義?
這就是我最近的現狀,整個人都活在低氣壓的狀態下,常常莫名感到悲傷,淚流滿面,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動力,甚至有想到過死亡。我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某種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癥這種。
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得了抑郁癥,所以,我找來了書籍來確認一下,對照一下癥狀。同時,我也在給自己灌雞湯,我害怕哪一天沒有看到正能量,我會被自己的低氣壓和負能量淹沒吞噬。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5
我們常常會感嘆人生短暫,進而因各種原因會感覺到人生存在之虛無。我們有太多遺憾,我們在和朋友的比較中喪失本心,在愛的過程中喪失自我,我們日漸衰老。
讀完《活出生命的意義》,你會深刻懂得,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
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生命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還是心理咨詢師,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義這個宏大的命題下,沒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為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你需要擔當起生活的重負。
不管你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無奈,你所經歷的,別人奪不走。你做過了,愛過了,也勇敢承受過痛苦,這是生命給你的財富。這些回憶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構成你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你沒有必要去羨慕年輕人,當你老了,也沒有必要為虛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問題和挑戰的時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對并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當你越是忘記自身低投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你所展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就已經體現出你人生的價值,實現你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爾在從集中營回來以后,發現自己所有的親人都慘死于集中營。這種情況下,他強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將“幫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自己的人生意義。作者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
當你能夠超越自我的時候,人生價值不過是自我實現的副產品罷了。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28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2-18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02-20
[通用]《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2-18
活出生命的意義的讀后感(15篇)12-14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篇08-02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8篇10-04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09-21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11-15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2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