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儒林外史讀后感優(yōu)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儒林外史讀后感優(yōu)秀1
《范進中舉》是我們在中學語文課本里學到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關于這篇文章是怎么來批判封建社會怎么用科舉制度來控制人民,怎么把讀書人殘害成他們的愚民工具。但是,我卻深深記住了什么叫樂極生悲,人如果瘋了可以狠狠的把他打清楚。因為小時候并沒有時間來讀《儒林外史》,多年來還是十分牽掛著范進的人生發(fā)展。
王冕
王冕這個人物,應該是我們小學時候就學到的人物。那時是一個立志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認真,只有我們?nèi)牡耐度刖涂梢杂兴删汀Wx了《儒林外史》我對王冕才有了更深的認識,原來他才是一個淡泊名利、有膽魄、有氣節(jié)的讀書人。《儒林外史》從王冕開局,為整部書人物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范,從而也讓我們更好的加以對照來了解外史中林林總總的各色人物。作者吳敬梓應該是一個浪漫的文人,他并沒有對封建文人失去信心,他還是在文章中刻畫了幾個淡泊名利、不失文人氣節(jié)的人物。
兩個燈草
從前是在連環(huán)畫中看到這個守財奴嚴監(jiān)生的故事,讀了《外史》才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他的哥哥嚴貢生更是了得,為了謀奪弟弟的財產(chǎn)更是不擇手段。臨終之時,油燈的`芯多了一個都能障礙嚴監(jiān)生的心念。我們每個人在世間上,有多少的欲望掛礙著我們,讓我們不能清醒,讓我們沉淪六道不能自己。
讀了兩遍《儒林外史》
讀了第一遍,剛剛模模糊糊認識了故事的脈絡。第二遍,人物才開始漸漸生動了起來。到今天也已經(jīng)快半年了,每每想起還是覺得暢快淋漓。每個故事的起伏也不太大,但是故事的發(fā)展也很有節(jié)奏。每個人物作者都沒有自己的批評,然而讓我們讀來都覺得挺有意思。
形形色色讀書人
最近看到一塊祖碑,祖上被稱作“處士”,我查閱了一下處士是指沒有當過官的讀書人。《儒林外史》也在文章的最后也提到了幾個沒有入仕的讀書人,都很有特色。今天因為社會分工的細分,怎么定義讀書人卻成了問題。
閑齋老人
閑齋老人為《儒林外史》作序,序中說:有《水滸》《金瓶梅》之筆之才,而非若《水滸》《金瓶梅》之致為風俗人心之害也!則與其讀《水滸》《金瓶梅》,毋寧讀《儒林外史》。我們來讀《儒林外史》,可以當笑話故事,也可以當歷史文獻,更可以來了解什么樣的人才算讀書人。
儒林外史讀后感優(yōu)秀2
前些時候讀完,今天又看到題目,“外史”還是很有說法的(當然,是自己想的說法)。
儒林外史,一直被當做諷刺小說,諷刺腐朽的科舉制,諷刺當時同朽的文人,或者說“儒家的人”。儒家在歷史上輝煌過,但也不斷被黑。我的觀點是董仲舒之后,真正的儒家在主流上基本消失,至于明清的理學,算不得儒家正統(tǒng),而這些人也算不得什么儒家弟子,最多算讀儒家片言碎語的人。本書中所寫的,正是一群看著別人解讀儒家經(jīng)典的書,拾人牙慧而欣欣然不知所以的人,書中也多次明示暗示了這一點。
看這本書前半部分,能看到各種人性上的`丑惡,而這種丑惡放在所謂的讀書人身上更顯其可惡。各種面上的冠冕堂皇,滿口仁義道德,轉頭各種無恥下流,讓人不忍直視。這些人是讀過了各種所謂的“圣賢書”,也得承認他們的一些行為還是有儒家經(jīng)典的影子在的,但也只止步于影子了。沒有深厚的影響,各種做派、各種講究,就變成了偽裝,變成了華麗的借口,各種無恥也由此而生。這些人只是看過幾本書的普通人,有些時候甚至遠不如普通人的道德修養(yǎng)。
當然,這本書里也不是一片灰暗,自從看到杜少卿這個人之后,心情多少有所好轉。此人算是個實實在在的人。自己知道禮義廉恥,也能罔顧別人的非議而行自己的仁義之道。雖然家業(yè)被敗落了,但依然活得灑脫。他有缺點,但這個缺點是由于他做不到,并不可恨。在一片喧囂之中,能有這一縷輕音,也算不錯了。
這本書里還有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可以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官員選拔方式、婚假風俗等等,也是個不錯的收獲。
不知道吳敬梓寫書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考慮:這些人雖學儒家,但終究沒有儒家應有的氣度和道德情操,因此只能把這些叫做“外史”。他心中還是有著儒家正確的是非觀的。我希望是。
【儒林外史讀后感優(yōu)秀】相關文章:
《儒林外史》讀后感01-30
儒林外史讀后感02-24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02-25
關于儒林外史讀后感02-22
儒林外史讀后感范文06-21
[優(yōu)]儒林外史讀后感08-25
《儒林外史》讀書筆記范文04-27
關于《儒林外史》讀書筆記08-16
《儒林外史》讀后感14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