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優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論語》有感優秀1
中國古代,有很多很好的書籍,這個寒假,我讀了《論語》。
《論語》是孔子與他的弟子的一些言論,被他的弟子寫了下來,里面有很多有著大道理的名句,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告訴我們,學習后溫習、珍惜友誼、別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不生氣,都是很好的.。
2、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句說明君子講道義而小人只顧私利。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好學。
這本書對我們幫助很大,幾乎每一句都有用處。我在每一天的放學后總要把今天語數英科的學習內容、課堂筆記都看一遍,因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時在玩的時候,我不愿去干一件事情,比如重活,其他人都可能會推給別人,而我則因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自己想辦法做出來。有時我不小心做錯事了,別人批評我,我不會去頂嘴,因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是一本很有用的書,能讓我們在生活中變得更文雅、更君子一些,還能讓我們有一個好成績,我們值得讀。
讀《論語》有感優秀2
D是一把豎琴,是快樂!我們同是龍的傳人,長著烏黑的頭發,黃色的皮膚。快樂在哪里——讀于丹《論語心得》有感作文一個明亮的星球又被那人類遭蹋。800字作文我會像楊利偉一樣環繞地球十圈!同學們慶賀著,好象李先永的成功就是大家的勝利。我們看見操場外邊有著一圈冬青樹,它們像一位位正待檢閱的士兵,排得整整齊齊。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于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悅和清爽。孔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后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說:“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這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么強大!
讀《論語》有感優秀3
是兩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舉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讀,她是一個學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觸,去品嘗,她讓現代忙碌的人們用最簡單最淺顯文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快餐文化讓人們用最少的時間去享受那清風的沐浴,去體驗那思想的碰撞,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叫囂她是在誤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對經典的扭曲呢?
現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壓力。家庭的煩惱。生活的瑣碎已經讓我們力不從心,時間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擠得出時間與精力去細細揣摩那語句,快節奏的生活已經讓我們熟悉了不再去耗費大量的精力做我們所不熟悉的`領域。文化的缺乏已經到了讓人擔心的地步,傳播經典文化已經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出現無疑帶給了我們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講壇也好,都是作為一個傳播的主體而出現,我們都應該去包容,去理解。
經典文化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關口,國學的沒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現恰恰禰補了這一缺口,快節奏的生活應該有快節奏的文化方式。我們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現將是對經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讀《論語》有感優秀4
《論語》,是一本能教我們怎樣做人的好書,它既是我們的老師,又是我們的朋友。我很喜歡《論語》,因為它讓我回味無窮!
在《論語》里有很多的名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讀了這句名言,我有很深刻的感悟。我認為做人不能夠強人所難,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或不喜歡去做的事情施加到別人身上。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例如:小明的一支圓珠筆斷墨了,于是他故意把圓珠筆送給小紅,不料小紅不喜歡他的圓珠筆,但小明仍然拼命地把它塞到小紅那里。在學校吃午飯的'時候,小明發現有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于是他故意把它送給小東吃,不料小東也不喜歡吃那個食物,可是小明仍然是強人所難,把食物扔到小東的飯盒里。
《論語》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大家一定要買來看哦!
讀《論語》有感優秀5
《論語》是圣人的經典著作。《論語》語言質樸,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讀的一本圣書。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本書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要經常更新知識結構,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讀《論語》有感優秀6
《論語》一書,讓我知道了學習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蘊涵著多么深刻的道理呀!高爾基說得好:“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學習是公正的裁判:它獻給勤者的,是一條條成功的大道;留給懶惰者的.,是一個個失敗的泥潭!
說起學習,我真感到羞愧。放學回家,我經常是東跑跑、西逛逛,直到晚上8點才著急地寫作業,考試成績也自然不理想,聽到這次考試第一竟然是別人,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心想:他們成績好不就是晚上拼命看書嗎!我要是多花點時間,肯定也能考好。其實,他們比我多的不只是分數,而是一天天的日積月累和刻苦努力呀!高士其說得好:“知識猶如人體的血液一樣寶貴。”要想考出好成績,就必須要有知識來充實。
人生不能虛度。生命的精彩與否,是靠我們自己來把握的。而知識則是人生精彩程度的關鍵,把握知識就是把握人生。要讓人生如花朵般綻放,就必須用知識來充實自己。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論語》一書告訴我們要用知識充實自己,這樣才能讓今天更精彩,讓明天更美好
讀《論語》有感優秀7
半部《論語》治天下。
《論語》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可謂舉足輕重,其文化影響與政治地位都是其他學術無法相比的。因此,《論語》成了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先賢政要的必讀科目。可以說,大凡是中國人沒有不知道《論語》的。對于《論語》的解說也很廣泛,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讀了《論語》,一直都沒有完整過,其中讀過的'一些語句,也只是一知半解,沒下多少功夫。直到我來北關小學后,才得以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了一回。說到這兒,還得感謝我們的孫常青校長,他在校園里積極推行書禮文化、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在青年教師中成立了讀書學習社,并撥出專門經費用于購買書籍,我榮幸地成為其中的一員。孫校長發給我們的第一本書就是《論語》。
時值寒假,身邊又沒有多少瑣事,正是讀書的好機會。真是不讀不知道,讀過才知道孔子著實偉大。
他的遠見卓識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就是對幾千年后的我們也深有啟迪,有著燭照千秋的意義。
讀《論語》有感優秀8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一些弟子言行的語錄,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而成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他是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活動便是聚徒講學和整理古籍,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仁政”。
《論語》這本書雖然篇幅不大,但是內容卻十分廣泛,有孔子關于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修養等各個方面的言論,家學派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不讀的作品。宋代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它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論語》不僅影響中國歷史兩千多年,而且很早就傳到了海外,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世人稱為東方的“圣經”。
這本書既可以讓我們學習該怎么做人,遇到事情該怎么解決最妥當,對人怎么樣才能讓別人不討厭你,還能從孔子的話里體會到孔子對他的學生的良苦用心,學生們對學習的渴望!
讀《論語》有感優秀9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書,書中充分體現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張,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
《論語》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語言質樸精練。其中有許多傳誦至今的名言,如“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任重而道遠”。它們所蘊涵的深邃的寓意膾炙人口。
讀《論語》,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不是一道晶亮跳躍、清澈見底的小溪,而是一條遼闊、深不可及的滾滾大江,它磅礴的氣勢深深打動了我們,讓人久久地沉思。
孔子將“禮”作為最完美的倫理規范和制度,同時,他又將“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論語》中被著重表達。它的內涵是豐富的,其中體現之一為“仁者先難而后獲”,意思是:仁人是難事做在人前,收獲退居人后。相當于我們今天常說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也是當今社會衡量人的道德水準、精神品質的尺度之一,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努力追求的一種境界。由此可見《論語》對現實社會的積極的影響和它強旺的生命力。
《論語》中有與當代思想相悖謬的地方,應該芟除。但它的菁華必然陶鑄我們。
讀《論語》有感優秀10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非常敬佩他,是因為他視人如己,要求統治者關愛弱者,愛護百姓,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思想,四處游覽、講學。“仁”是他的思想表現,除此之外,孔子還主張以德教化人們,以禮治理國家,他有一部著作,名為《論語》。
《論語》集治國、修身、齊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我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在《論語》集里,有許多句子是可以做為我的座右銘的,也有許多句子是終身受用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學自己要對別人做什么時,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承受這樣的事,如果自己不愿意承受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我覺得《論語》這種為學的精神也是我們效法的地方,《論語》里面的這種人生修養,我認為是永遠年輕的,所以這種學習道德,能“茍日新、日日新”,我還是進步的,隨時有新的境界。
讀《論語》有感優秀11
《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一種促人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一種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東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經走了多遠,永不停留,走過秒、分、時、日,又積成日、月、年代。高爾基說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發,兩手空空。”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每時每刻做些有益義的事。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時間老人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時間老人對每個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樣的時間內,人們的收獲卻不同。所以我始終相信“珍惜時間的人時間也會珍惜他‘”這句話。懂得珍惜時間的人會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為他們知道時間是寶貴的。
如果你會把握時間,你就會把握生命,你才不會虛度人生,如果你虛度人生,那么在你虛度的`一分一秒的時間里,你可能不會感覺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計算,你會覺得浪費的時間可以干很多你沒時間干的事情。這時,有的人懊惱,有的人想禰彌補,但這是無濟于事的。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現在你就要珍惜時間。歷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時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與朋友約會,他站在橋頭一邊等一邊在紙上寫著,雨淋濕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覺。朋友來了滿懷歉意的說“不好意思,耽誤了你寶貴的時間。”愛因斯坦卻興奮地說:“我非常有意義地度過了這段時間,因為在這些時候我又想起了一個出色的想法。”時間是寶貴的,它總是不知不覺地從我們身邊流走。你是想把它當作日歷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個生銹的日歷夾嗎?因此我堅信珍惜時間的人才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讀《論語》有感優秀12
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值得觀察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它們,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奧妙。再往遠處看,那嬌艷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風中搖擺。于是,我拿起一個小型的煙花;涂上了美麗的顏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謀,老狼便從身上拿出一顆藍寶石對奇奇說:“你可別小瞧這顆藍寶石,它能給你變出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逢兇化吉,請你收下吧。
這兩座山雖然高,卻不會再長,我每天挖一點,總有一天會把它挖掉。”愚公的這種堅持不懈、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饒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們學習。記得我曾經在數學小測驗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題目都不會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
就在這時,媽媽拿了一本我已經讀爛了的.書,告訴我不要一遇到困難就氣餒,一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靜下來,萬變不離其中,多看書,仔細想一想,肯定能做出來。所有的題目平時我要多做一些練習,關鍵是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難,越要去戰勝它。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論語》,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運用到學習當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難,只要懷著一顆堅定的心,任何困難都難不倒我們,我們一定會成功的!當我們學到了知識本領后,長大后才能回報祖國。
讀《論語》有感優秀13
在沒有學習《論語》之前,我自己經常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是什么?世界上為什么會有一個我?……
也經常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使自己徘徊不前;有許多困惑的問題,一時無法悟明。
學習《論語》之后,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思索,雖然沒有徹底悟透,但是,已經找到了思想的根源,解決問題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對待事物的'態度。
《論語》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闡述著國人內心根本的問題:為什么活著?怎么活著?做什么樣的人?《論語》思想的核心:做人。建設精神家園首先要讀《論語》。讀《論語》,學做人。追求為人大道。不局限于職業、事業;不局限于成才成名;也不局限于物質生活享受。先做人,后做事;先做好人,后做貴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