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
這些天,母親給我買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著名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自傳書。我被她那在雙目失明、兩耳失聰?shù)那闆r下卻依然能堅毅勇敢地生活下去,并成為美國知名的女作家的路程而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在幼年時因為患病,所以喪失了聽覺和視覺,但是后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克服了語言障礙,并且順利考上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成為美國有名的女作家。
我剛讀到海倫因一場病而變成盲聾人時,我十分同情她。心想:就是這樣一位人,居然能夠考上哈佛大學,并且克服了語言障礙,學會了發(fā)音。一個殘疾人尚且能夠如此勇敢地走下去,那我們正常人更應該發(fā)奮努力,為自己的人生路程能走得更加輝煌而奮斗!海倫只是一位盲聾人,但她能堅強地面對這一切,是需要多少勇氣、信念和毅力呀!我不禁被這勇氣深深震撼了。
海倫在她的教師莎莉文的幫助下,經(jīng)過幾十年的心血和努力,終于進入美國著名的大學——哈佛大學。這是多么困難的`過程啊,需要付出無數(shù)的努力、心血、拼搏和奮斗呀!即使是普通人也難以做到,況且這是一個殘疾人,更加艱難……
我讀到最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不禁翻上書,思考起來:海倫·凱勒是盲聾人,她也渴望光明和聲音,但她并沒有因此而自卑和哀傷,而是頑強、勇敢地站起來。她譜寫了一首自強不息、堅韌不拔、艱辛努力的生命之歌!那么,海倫·凱勒的一生讓我們明白了什么呢?那就是:生命創(chuàng)造奇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2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心靈交談,就是一種提高生命價值的享受。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一種巨大的'享受。
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盲、啞世界的人。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猩紅熱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后來籍著她的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并開始和其他人溝通。竟然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海倫·凱勒這樣一個殘疾人,竟然創(chuàng)造出如此多奇跡。她向我們展示出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然而,許多人突然間生活在一個無光、無聲的世界里,就會自暴自棄,自甘墮落。但是海倫·凱勒卻給我們看到殘疾人與眾不同的一面。
海倫·凱勒曾經(jīng)說過:“要是人們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
是啊,如果我們認為歲月還相當漫長,那么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那樣充滿熱情。
我們要學會珍惜,不要往往只會珍惜不屬于你的東西,也要更加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
我們要學海倫·凱勒那樣,遇到困難要不低頭,勇敢挑戰(zhàn),要堅持不懈,才能夠活得更精彩。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3
你,又聾又;你,其貌不揚;你無驚天之偉業(yè),你無灼世之光芒,然而我卻偏偏喜歡你。
高山可以用手腳去征服,大?梢杂煤酱フ鞣。而面對黑暗,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有多少人自暴自棄?有多少人舉足不前?只有你——海倫凱勒。是你,讓我讀懂了堅強;是你,讓我讀懂了自信。
也許上帝對你是不公的,他少給你了兩樣禮物——你不能聽美妙的音樂,也不能觀賞世界的奇妙,但你卻用平常人的心態(tài)來面對人生與世界,不屈服于命運,也不怨天尤人。你用自己的力量一絲絲、一點點地去學習常人覺得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語言。有時,我常想,你到底是人還是神?
每當我坐在陽臺上,看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眼前總浮現(xiàn)出一幅幅有關你的畫面。我也常捫心自問:如果我變成了你,我也會做出和你一樣的決定嗎?我也會像你那樣的從容面對嗎?記得一次,學校開展“挑戰(zhàn)吉尼斯”活動,在“同心協(xié)力”的訓練中,由于平衡掌握得不好,我摔斷了腿。面對苦澀的中藥,面對沉重的石膏,我覺得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光彩。走又走不動,跳又跳不得,只能把無名的怒火一次次潑向我可憐而無辜的母親,F(xiàn)在想想,我何曾有一絲你的.堅強和樂觀呢?
我知道我沒有你的堅強和樂觀,但我渴望你的品質(zhì)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時光失去多久,我仍偏偏喜歡你,因為你還有一個名字叫堅強。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4
今年的暑假,我去小小魚書屋圖書館借了一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人公海倫·凱勒堅韌不拔、渴望光明的品質(zhì)令我折服。
這本書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有19個月的光明,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她與死神插肩而過,但她也還是失去了視力、聽力和說話能力,剩下的87年里她一直生活在黑暗而無聲的.世界里。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海倫·凱勒。如果說拿破侖是戰(zhàn)場上的勝利者,那么海倫·凱勒則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運低頭、立志驅(qū)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在海倫六歲時,親愛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打開了她的心靈窗戶,她又學會了多種語言和讀書、寫字、說話,并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在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qū)W院四年的學業(yè),成為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國語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不僅如此她還致力于殘疾人的公共救助事業(yè),為改善盲聾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而努力奮斗,用自己的光明驅(qū)除了別人的黑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告訴我做事一定要堅持,面對困難一定不能退縮,應該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還告訴我們要珍惜生活,珍惜生命。讀到這,我不禁低下頭。記得,今年葫蘆絲九級考試前,發(fā)現(xiàn)自己老是吹錯,于是我想放棄?蛇@時媽媽鼓勵了我,最終我葫蘆絲九級考試得了個優(yōu)秀,看來不要向困難低頭,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受益匪淺,再也不會軟弱,我會勇敢地站在困難面前,與困難做斗爭、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自我。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5
輕輕合上海倫·凱勒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那張倔強的面龐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海倫是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對那時不滿兩歲的她來說,命運是那樣的殘酷無情,但她并沒有因此喪失生活的勇氣,在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被命運捉弄得無法想象的她竟成為了文學家!又一次讓人感慨——命運真是無法預知!
讀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海倫在書中多次寫到:“要是沒有莎莉文老師,我決不可能有所成就!笔前,從小到大,幫助過我們的人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樣多,我突然想到,難道能說命運對海倫不公平嗎?不!我想說——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在于你是否了解了“愛”是什么。
當莎莉文老師在海倫手上拼寫出“我愛海倫”這四個字時,海倫就問:“愛是什么?”“愛就是花的香味嗎?”“愛是不是太陽?”海倫當時只有7歲,并不知道“愛”所擁有的.含義,直到莎莉文老師回答:“愛是摸不著的,但你卻能感到它帶來的甜蜜。沒有愛,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
不說海倫,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也仿佛又了解了“愛”——沒有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再在這個世上呢?
汶川大地震帶走了太多太多無辜的生命,難道不是因為有愛才使其他人活了下來嗎?當譚千秋老師做出飛翔的姿勢,當年輕的母親在手機上留下短短一句話……那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嗎?甚至當奧運健兒在賽場上拼搏,那不也是對祖國,對職業(yè)的熱愛嗎?
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感慨太多太多了,但最多的就是我再一次了解了“愛”——海倫對生活的愛,父母、老師與海倫之間深深的愛……
愛無處不在,世界因為有愛才更加美好!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6
海倫.凱勒,一個平凡的盲聾啞人,怎能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人物呢?我?guī)е苫、崇敬的心情拜讀了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主要內(nèi)容:海倫.凱勒出生不久,便因病而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從此,她只能生活在無邊的黑暗與死寂當中。但生活并沒有拋棄她,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凱勒戰(zhàn)勝了自己,歷經(jīng)千辛萬苦,她終于能開口說話了。
一生中,海倫.凱勒嘔心瀝血完成了十四部文學著作。而她對知識的渴望也是無限的,她把知識當做是她的生命源泉,當做是支撐她存活的能量。她嗜書如命,雖然沒有光明,沒有聲音,但她始終把書、知識,作為生存的真諦。健康的.我們厭煩學習,討厭上課。而海倫.凱勒,一個身體有殘缺的人卻是那么的渴望知識,渴望學習。我們深感慚愧,我們有什么道理不去努力、不去拼搏呢?
堅持不懈,是海倫.凱勒的信念,而海倫.凱勒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要學習的榜樣!堅持不懈使她變得堅強,助她度過難關。每當我遇到難題總會退讓三分,做一個十足的“縮頭烏龜”從不懂得迎刃而上,不能勇敢去面對,現(xiàn)在想想還真是羞愧難當。海倫.凱勒在遇到困難時總會想方設法的去攻克它,難道這不是我們應該做到的么?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像海倫.凱勒一樣的人,每每遇到,海倫.凱勒都會竭盡全力的去幫助他們。盡管她已經(jīng)精疲力盡,卻仍然毫無顧忌的四處巡演,樂此不疲。因為她知道,她正在拯救著一群群需要幫助、愛護的殘障人;她正拯救著一批批需要助力、鼓勵的有志人。因為她懂得什么叫做“舍己為人”。
海倫.凱勒,一個看不到這美妙世界的人;一個聽不到美妙旋律的人,卻是如此的堅強,如此的勇敢,她又怎能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呢?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7
當我讀到每一本書時,就像去了第二個不同的世界,去探索新的知識,發(fā)現(xiàn)美好的生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這一次,我就走進了既痛苦又充滿勇敢與挑戰(zhàn)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一生帶著痛苦的小女孩,一生聽不見,看不見,但在這層層困難中通過自己的勇力,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生活,樂觀的面對生,讓自己活得有意義,讓生活更加精彩。
對一個殘疾兒童來說,在生活還是世界上,眼前都是一片黑暗,在那十九個月里,她克服了痛苦與困難,面對著黑暗,背對著歡樂的笑聲與笑臉。但在后來,來了一名善良的教師,在莎麗文老師的教導下,海倫凱勒從不認字到識字,從不會說話到說話,從黑暗中光明,從痛苦到快樂。
就在一次上課,她開始學習閱讀,在這種困難的學習中既枯燥又無趣,她忍著一切煩腦和一切挫折,面對著不同的科目與生活。在自己的堅持下把自己的學習當成樂趣,樂歡的面對著生活中的.煩惱,有著高遠的志向。
在這個失聰失明的生活中能這樣的有著意志力;能這樣的有著堅韌精神;能這樣的愛上音樂;能不斷的創(chuàng)造音樂。面對音樂,有著堅定的目標,在這種困難下追求音樂,讓我佩服。人不能因為痛苦與困難給折服,要有更高遠的志向,就像海倫凱勒一個殘疾人能考上哈佛大學,比我們正常人的志向更高更遠,比我們的的困難也更多。我們應該珍惜自己健康的身體,來認真面對生活,面對未來,努力學習,有著高遠的志向。讓愛傳到各地。
意志力就靠堅持;堅持就靠努力;幸福就靠創(chuàng)造;志向就靠目標。遇到困難不要被折服,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讓志向飛得更遠。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著作,海倫凱勒是一個又聾又盲的人,而她卻成了一位影響了全世界的大作家。
這本書主要講了海倫凱勒幻想自己獲得了三天的光明,和自己在這三天里所要做的事情。剛出生九個月的海倫凱勒就成了一個又聾又盲的殘疾人,一開始他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就在這時,他認識了莎莉文小姐,莎莉文小姐讓海倫凱勒重新找回了希望,成為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大作家。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曾說過:“我應該感謝海倫凱勒小姐,是她讓我明白應該如何去面對不幸,如何去迎接命運的挑戰(zhàn),她讓我知道應該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边記得前不久,班里舉行了一次盲行活動,我走的時候寸步難移,而海倫凱勒的生活中永遠是黑暗的,永遠是寂靜的,活下去要極大的勇氣和信心,但是我們身邊有很多擁有健全體魄的人,他們總是被一些挫折所擊敗,于是便停滯不前,而海倫凱勒卻并沒有向自己所遇到的`困難低頭,而是去努力克服并戰(zhàn)勝困難,所以我們都應該向海倫凱勒學習,學習怎樣用微笑面對生活,學會克服困難,挑戰(zhàn)自我的決心。
讀完這本書,我還想起了去年學的《觸摸春天》一課,課文中的小女孩安靜,她也是一位盲人,她和海倫凱勒一樣,對生活和生命充滿希望,文中感人至深的一句話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不論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全,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我們身邊就有許多身殘志堅的人,我們也應該像他們一樣,珍愛生命,珍惜每一天!
是!每個人都擁有生活的權利,無論你是否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就一定可以編織出一個屬于自己的五彩斑斕的繽紛世界!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9
“障礙優(yōu)勢成為真正的屏障,成為一張無處不在的網(wǎng)。只有精神的解放,才能掙脫這張網(wǎng),獲得自由。”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正是因為她有一顆不屈不撓的心和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zhì)。
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希望自己有三天時間擁有光明。第一天,她要看人,而第一個要看的`人就是她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正是這位讓她銘記一生的老師,讓她擁有了了解世界的能力;第二天,她要看到日出的壯麗景象,她想看到太陽的光輝,她是那么的熱愛大自然;第三天,她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她已經(jīng)無法規(guī)劃出準確的目標了,她是如此的渴望光明,如此渴望見到周圍的一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對生命的熱愛,對光明的渴望,對大自然、對周圍的一切的追求,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讓生命更加燦爛。時間永不停歇,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他前進的步伐,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有些人恐懼了,他們感嘆人生的短暫,便一味貪圖享樂,有些人無知地用荒唐的舉動為人生草草地畫上了個句號;但有些人卻抓住了時間的尾羽,用他們的汗水甚至生命去與時間競賽,一直奮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們應該要向海倫﹒凱勒學習。抓住時間的尾羽,珍愛生命。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讓我們堅強的面對生活,讓心靈展翅高翔!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0
上周日的下午,天陰沉沉的,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我坐在陽臺上,翻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來細細地品讀。
當我讀到海倫·凱很小的時候就因病而讓她的世界變得無光,無聲又無肋。從此,她就和廣闊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草木和爭奇斗艷的鮮花告別了時,我的心情就像窗外的天空一樣沉悶起來了。我為上帝對她的命運安排不公平而難過。當我又讀到海倫在家庭老師安妮·莎莉文·梅小姐的'幫助下,她竟學會讀書和說話時,我不禁為她欣喜,讀后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當我讀到海倫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美國名校拉德克利夫?qū)W院,成為一名學識淵博,能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各作家,并為許多殘疾人的前途和幸福到處奔波時,我不禁為她感到嬌傲、自豪。我非常敬佩她,因為她面對人生的困境,面對茫茫黑暗的世界時,她用超出一般人的堅強毅力,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她把目光投給要幫助的人們,把愛的光芒灑向了整個世界……
德國大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蔽矣X得真的不假,我仿佛看見海倫就在眼前,我感受到她時時刻刻都在激勵著我,一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shù)娜硕寄軕?zhàn)勝困難,創(chuàng)造出奇跡,而作為一個健全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因為一點點困難就放棄,我們在海倫面前能不處處自慚形穢嗎?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1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多么熟悉的一句話呀!可當我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后,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講述了海倫·凱勒這位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一生的故事。
在海倫·凱勒有19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一直高燒不退。可當海倫·凱勒高燒退了之后,卻釀成了雙目失明,雙耳失聰?shù)娜耍瑥拇吮闩c有聲有色的多彩世界隔絕開了。
天無絕人之路,當上帝關閉了你的一扇門后,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終于,在海倫·凱勒6歲時,莎莉文老師來到了海倫·凱勒的世界中。莎莉文老師的到來,無疑是給海倫·凱勒的暗中世界送進了一絲曙光,讓她塵封已久的心靈重新獲得了交流與溝通。在莎莉文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海倫·凱勒成功進入了哈弗大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了資助過她的任何一個人。
海倫·凱勒雖然是一位雙目失明、雙耳失聰?shù)娜,但她的心靈卻比健全的`人都明亮。她希望擁有光明,但一些擁有光明、四肢健全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他們無疑只是在浪費時間,一點都沒意識到時間的重要與名貴。
海倫·凱勒經(jīng)歷了許多暗中和無聲帶來的痛苦,而今天的我們又是多么的幸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擁有健康的身體……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好好愛護保重每一份每一秒,好好學習,讓虛度時光遠離本身。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篇1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位盲人海倫內(nèi)心的呼喊!
因為一周歲時的一場病和先天性的盲眼,讓海倫無時無刻不想著看到光明的世界。
從一歲開始,海倫便只能觸摸,而不能明白這件東西的外貌。
她公然向命運發(fā)起了挑戰(zhàn),不屈于自己的命運,以永不言敗的精神和沙利文小姐一起創(chuàng)造了奇跡——她和其他耳聰目明的人一樣,走進了大學。她在封閉的世界中看到了光明!
在海倫自己的敘述中,我常常覺得她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正常人而不是一個盲人。那是因為,在她心中,世界是明亮的,她頭頂上那一片遼闊的天空是屬于每一個人的,她和像她一樣的人可以擁有藍天。
因為海倫明白自己的缺陷,所以她明白自己要比別人更努力更堅強,才有可能贏得成功,走向美好的明天,找到她自己世界中的那一片光明圣地!
光明,對我們來說是多么平常,每天都能看見。但他對海倫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及。
在三天中,她并不奢望許多東西。第一天,他希望抓住同伴的外貌特征,銘記每一位與她的友情;第二天他暢游在藝術的世界中,享受與藝術的美妙接觸,在藝術中,看到作者的繽紛內(nèi)心;第三天,他踏上安寧祥和的`鄉(xiāng)間小路,乘坐馬車,駛往她心中那安謐的一隅。
三天,多么短暫,可海倫卻說“三天,多么充裕!”她用自己的毅力打敗了盲人的稱號,因為她在封閉中看到了光明!
我想,連這么痛苦的海倫都能如此堅強,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放棄生活了呢?那么,就讓我們加油,向未來憧憬并進發(fā)吧!我們的世界沒有封閉,光明隨處可見,所以,讓我們努力地去把握光明與希望,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與時間賽跑,成為真正的強者!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相關文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01-2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作文03-23
讀《假如給我三光明》有感09-14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04-27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2-23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04-10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06-0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好詞好句03-18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