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華為的冬天》讀后感精彩,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華為的冬天》讀后感精彩1
在仔細拜讀了華為董事長任正非《華為的冬天》一文后,感觸頗深,我結合管理實際談談自己在讀后的一點感受。
樹立憂患意識,在危機中求發展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們在現實工作中,也常常會有這樣的心態,就是在取得一定成績后,總是習慣在安逸中享受,總是習慣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總是習慣說好不說壞,在工作中按部就班、不求改革,不求突破,不求創新,作為一名管理者,在事業部的發展中,我被安逸思想左右的現象也存在著,也容易沉迷于過往的經驗,躺在過往的功勞薄上。讀了《華為的冬天》我內心被震撼,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意識到了未雨綢繆和時刻保持準備過冬思想和行動的重要性。世界萬物的變化是一條不變的真理,而政策、市場、需求、發展等各種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變化。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態度是順利推進工作和企業長盛發展的保障;在順境中保持危機意識,才能逆流而上,位于不敗之地。企業管理人員有了危機意識,才會知敬畏,才會有擔當,才會謀取發展;有了危機意識,才會知榮辱,才會懂變通,才會奮楫爭先。不因一時的成功而一世驕傲,把自傲感變成危機感,在發展中不斷成長、不斷強大,才能真正推動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
破除木桶效應,實現全方位提升
要想使企業發展的車輪滾滾向前,實現整體戰略目標,就應該解決阻礙企業發展的弱項,破除木桶效應。在發展中只有把最弱的環節抓好了,才能實現企業的均衡發展,得到實力的全方位提升。對事業部而言,在做優做強的同時,面對著管理人員能力存在差異,市場業務人員拓展能力不足,業務拓展速度與管理水平無法有效銜接,精細化管控水平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和短板。因此,提高管理人員整體素質,精經管理流程,解決事業部管理流程和經營業務上的“短滿分作文網板”,簡化、刪除臃腫或是不必要的`工作步驟,建立標準、規范流程、提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實現各項業務的均衡發展,才能提升盈利能力和管理利潤,實現事業部均衡的、健康的、可持續性的發展。
以人性化管理,激發職工的敬業精神
提及管理,無論治國、治企,或是管理部門,其核心內容都是對人的管理。管理者要切實關注職工的情緒和心態,把管理回歸到直接對每一個員工進行溝通的“人文管理”上。通過持續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激發職工愛崗敬業、愛企奉獻的精神動力,為職工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圍繞事業部整體發展大局,為職工樹立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做事理念,傳承和發揚“團結奮戰爭搶干,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奮斗精神,使胸懷大局、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吃苦耐勞、無怨無悔的主人翁精神;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職業品德;沖鋒在前,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篤行作風,成為職工內心的精神動力,激發起職工的敬業精神。
通過自我革新,推動企業發展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不斷追求完美的人。自我批判、自我革新就是不斷趨于完美的途徑。在工作中,應該把自我革新意識貫穿到事業部每個員工的工作中,尤其是管理人員必須勇于踐行“自我批判”。通過找出自我不足、改進自我、取得進步的方法。敢于直面自己的缺點,不斷地讓自己紅紅臉,緊緊弦,充滿批判精神才能促進工作向前發展,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才能使自己不斷趨向完美。自我批判就是一個不斷自我覺知,并通過建立危機意識來推進自我革新和提升的過程。事業部中每個人不斷改進,不斷提升,才能推動企業整體的效能的提升。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以“冬天”的危機,搏“春天”的希望。我們要用自我內省和革命的勇氣,搭上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快車。
《華為的冬天》讀后感精彩2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這篇名著里,用“冬天”形象生動的比喻企業所必然面對的生存壓力,系統闡釋了走出困境、實現蛻變的各種方法,讀罷感慨頗深。
從歷史的角度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的生命史能超過千年,我國能稱得上“百年老字號”的企業不足二三十家,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不足3.7年,生存和死亡的難題是任何企業所必須面對破解的,企業的“冬天”一定會來,只有早晚、不會缺席!
我們要做得只是認識、掌握和駕馭客觀規律,找到企業生存發展之道:
一是要樹立危機意識,將生存作為公司的首要目標。要通過時刻提全體員工居安思危、持續改善工作能力和管理人員不斷提升科學管理水平來推遲企業“冬天”的到來。
二是實行壓力傳導,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企業的生存不只是領導層的事、少數人的責任,只有每名員工都切身體會到巨大的生存壓力、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信心、全身心的投入企業的生產變革中,才能保證公司的基業長青、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是打造明確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堅持自我批判”和“狼性文化”中蘊含了華為人最核心的學習、創新、獲益和團結這四個方面,這也是華為能夠持續發展壯大進而成長為首屈一指的國際化公司的成長密碼。
每個企業都有其自身特點,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借鑒,結合公司實際,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我們的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要加強市場導向。公司的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管理銷售等都有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真正了解客戶需求,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匹配度,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實力。
二是要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在工業一體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傳統制造業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企業效益,是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三是強化危機意識。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微軟離破產只有18個月”,這樣的危機意識是我公司全體員工最為欠缺的。只有清楚明晰我們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和挑戰,加快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應對,喚醒自我變革的內生動力,才能保證企業的永續發展、基業長青。
四是要增強自我革新意識。要自覺運用好“自我批判”這一工具去不斷提升、充實自己,化解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難題,提高連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想,《華為的冬天》這篇文章無論對華為這樣的高新企業或我公司這類傳統制造企業的影響和啟發都是巨大深遠的,文中闡述的管理哲學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1。短板理論;2。擴張理論;3。自我批判;4。創新理論;5。變革思維;6。危機意識。任正非先生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的風險意識,遵循客觀原理、不悖周期規律的.思考和令行禁止、快速反應的能力值得我們欽佩和深刻反省。
近兩年,集團公司的高速發展、公司的整體搬遷等為我們迎來了一系列的機遇和挑戰。后疫情時代國內外經濟不振、行業下行壓力加大、房地產業的政策調整等所引發的銷量萎縮、競爭加劇、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加速轉換等新問題亟待我們化解,在公司效益下滑、行業“冬天”來臨之際如何生存,是每名“晉塔”人面臨的迫切壓力。
我認為應當在目前強化管理的基礎上,繼續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在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保持降本增效的壓力和效力,深挖內部潛力;二是要在生產工藝、技術更新上對標先進、苦練內功,縮短與國內先進企業之間差距;三是要持續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以市場、客戶需求為導向,貼近市場、增強產品競爭實力。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也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堅信,只要公司上下團結一心、利出一孔,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努力工作,晉塔事業定會迎來爛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