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名人傳》讀后感 篇1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一種其他書籍都不曾帶給我的震撼感——書中各個“名人”的經歷故事,他們的各種遭遇,他們的奮斗歷程,都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羅曼·羅蘭所寫的《名人傳》一書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傳》三篇人物傳記,描寫了這三位傳奇英雄人物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奮斗歷程。這里的“英雄”指的并不是在戰爭中歌頌和平與正義的江湖英雄,而是指勇于與命運斗爭、勇于抗擊悲慘現實的不屈豪杰。
盡管他們三人所處的文學領域各不相同,這部作品仍然生動地表現出了各個人物的偉大精神。
貝多芬是一位命運曲折的音樂家。他生性有些狂傲,但卻有著被后人所發現的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在作為音樂家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雙耳損壞后,他不敢表露出來,不敢讓人知道他的弱點,只好選擇離群索居。他沒有知音,甚至連朋友都沒有。但是最終貝多芬接受了現實,承受了上天給予他的痛苦的命運,并且“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承擔著這份痛苦創造著美妙的音樂,為世上的其他人帶來更多的快樂,成為了一名“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
米開朗琪羅是一名技藝高超的雕塑家,同時也是一名憂郁癥患者。而他在生活中更是一名恨不得把雕像刻出生命、精益求精的.工作狂。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只能埋著矛盾而復雜的心理來舍棄一生的歡樂時光——他無休止的的勞作使他的一生飽受折磨,但他接管這份痛苦,承擔這份痛苦。米開朗琪羅確是一位“舍棄歡樂,享受痛苦”的英雄。
列夫·托爾斯泰又與他人不同。他的人生很早就擁有了財富、名譽與地位,卻一定要自己打破安寧的生活,不斷地為自己懺悔,以至于拋棄家庭、拋棄人生、拋棄了世俗的歡樂,成了一名離家出走的耄耋老翁。但他的行為是正面的,是成功的——他創造出不朽名篇,成為一名文學巨匠,追尋到了他執著追求的人道主義思想。他是一名“創造痛苦,思考人生真諦”的英雄。
他們各有各的成就,卻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承受著異于常人的痛苦。他們的苦痛在常人看來是難于想象的,但他們堅決地相信:只要自己的魂靈能夠堅忍果斷,不因哀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沉淪,就能活出高人一等的境界。而現代生活中的我們也一樣——如果我們不為生存的痛苦而情愿悲嘆,就一定能成為優秀自強的人,燃起生命的烈火!
《名人傳》讀后感 篇2
當我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后,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讀者青睞!睹藗鳌穼懙氖秦惗喾遥组_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偉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的故事,他歷經各種磨難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告訴我們:唯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奮斗,才能獲得成功。
貝多芬是德國的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廣為流傳,因為他在音樂上的造詣,所以被尊稱為“樂圣”?伤娜松鷧s不像別人那樣燦爛輝煌。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天才,雖然他父親很早就發現了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可他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用暴力逼貝多芬練琴,使貝多芬差點厭惡音樂。盡管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慘,但他對童年始終留有一種溫馨而凄涼的回憶。19歲時革命爆發了,它占據了貝多芬的心,貝多芬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筆記里寫道:“勇敢不屈!盡管身體虛弱,但我的天才將會得勝的……”苦痛已經敲響了貝多芬的門;它纏住了他,不再離去。1796年到1800年,30歲的貝多芬聽力越來越差,以至于兩年來他不得不避開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激情的對象: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也在1803年11月嫁給了加侖貝格伯爵。愛情、痛楚、意志、頹廢和傲岸在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貝多芬窮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運如此折磨著貝多芬,但這個頑強的人還是憑著超乎尋常的毅力寫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還是來了,1826年11月末,他著涼了,患了胸膜炎。他讓他的侄子去請醫生,但這漠不關心的家伙居然忘了,兩天后才想起來。醫生來得太晚了,而且診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場大暴雨中,在滾滾雷鳴中咽了氣。一個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劇的,可他卻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并獲得了成功。這讓我不由得深思了起來?當我們遇到了無法跨越的障礙,是不是就輕言放棄,或是停止不前?不!為什么我們不勇敢的試一次?像貝多芬那樣,絕不向命運低頭,用那頑強并且堅韌不屈的意志去沖破它,戰勝它,而不是垂下頭顱,說:“我不行……”只有經歷過地獄的磨練才能擁有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生活的磨難未必是件壞事,只要我們用心面對,坎坷也會成為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最后,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記住貝多芬,記住這位歷經生活磨難卻不想命運低頭的偉大音樂家,并像他一樣,勇敢、堅強的活著。
《名人傳》讀后感 篇3
讀了這本書,眼前三個巨人有血有肉的身影代替了原來不食人間煙火的形象。
三人中貝多芬大概最不受上帝眷顧,家境貧寒,父親無道,使之一度厭惡藝術,他青年喪母,獨立支持家庭,在音樂創作高峰又喪失聽覺,再加上耳聾帶來的愛情失意米開朗琪羅雖不缺錢財,但由于其天才而被迫為依次上臺的教皇無休止忙碌,性格中的悲觀、怯懦、多疑招致痛苦和與他人的矛盾,他在與仇敵斗爭同時還防備著對他財產虎視眈眈的親人。托爾斯泰出身貴族,卻沉于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陷入內心的矛盾與愧疚中,最終出走并孤獨離世。在人生的低谷,他們哀嘆,悲痛欲絕,但不變的信仰讓他們繼續忍受,更多的情感:對苦難的憂愁、對革命的激情、對真理的贊頌、對大眾的同情都集中在了作品上,使之多少年后依然令所有人嘆服。
其實偉作后的他們和我們一樣,只是所在社會的一個分子,為自己的種種不足而憂慮,或為自己的生計疲于奔命,不同的是他們所處的特殊時代和人生中長期的受難,或來自外界,或來自自我,并用意志和愛等其他力量使自己免于迷失方向。他們創作的激情背后,除了那“堅韌不拔之志”,還應有被苦難激發的對藝術的無限熱愛,苦難帶來痛苦同時也給予他們更細膩的感官,大自然的美妙、摯友和親人的關懷都支撐過他們的意志,成為創作的動力。
回歸作者的寫作目的.,這本書又為我們演奏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去除羅曼蒂克的幻想,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有抱著”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且自私的民族’,這些似乎距離我們有些遙遠,畢竟我們未曾經歷那些苦難,也不會有名人們的意志和偉大情懷。但至少,明白收獲與努力的因果關系,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奮斗與堅忍,能從容面對、熱愛困境。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苦難人生造就別人的歡樂,至少讓自己活得快樂、精彩。他們偉作的價值所在,除了高超的技藝,更多是通過其體現的人格力量不斷給人以激勵:“我并不是說普通人都能在高峰上生活。但是, 他們應一年一度上去頂禮朝拜。在那里, 他們將可以吐故納新, 透析血管中的血液。在那里, 他們將會感到自己更加接近永恒”。
“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 為了要獲得幸福,我們應當相信幸福的可能”在巨人的身影下,我們將走得更遠。
《名人傳》讀后感 篇4
讀過《名人傳》,我為書中三位名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但他們堅韌的精神更讓我敬佩萬分。
這本傳記里主要敘述了三位名人的偉大事跡,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貝多芬,一個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另一個是俄國作家、思想家、文學家托爾斯泰,雖然各自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領域里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杰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边@是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出生于一個貧寒的家庭,年幼時的生活就非常困苦。青年時,好不容易有了一次珍貴的愛情,然而,卻因為他的耳聾與這來之不易的愛情擦肩而過。此時的他,承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但他沒有就此一萎不振,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音樂創作中,誕生了不朽的名曲,被世人所欽佩。
貝多芬用苦痛寫作樂曲用性命對抗音樂,為后世留下了享用不盡的`精神糧食;米羅開朗其羅用一輩子的心血和精力創編了永不磨滅的作品;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畫了萬千性命的藐小和偉大。面對人生的劫難、種種的不幸和世上的哀苦,他們從來沒有一絲的驚慌害怕與顫動。他們偉大的精神告訴了我們:困境成就真英雄!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于強者是筆財富,對于弱者卻是萬丈深淵。”的確如此,挫折如同苦難,可能是我們奮進的號角,也可能是我們前進的絆腳石。人生的長河對于弱者將會干涸,但,對于強者會奔流不息。即使路之迢,山之高,也要披荊斬棘奔赴理想,永不輕言放棄。
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不免會遇到一些的不如意,它們會使我們變得灰心喪氣,失去前進的動力,失去斗志。這時,你一定要靜下心來,細細思考,與貝多芬相比,我們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能重新昂起頭顱,再次重拾希望,開始一次全新的旅程呢?
無論山有多高,路有多遠,未來有多么的艱辛,只要擁有一顆百折不撓的心,堅韌不拔的意志,那么成功的曙光不會離我們太遠。
《名人傳》讀后感 篇5
一位是德國的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位是俄國的文學家。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過度,卻有著同樣的人性的真、善、美,同樣為了一份事業而獻出畢生精力。永遠堅信只要自己堅忍果敢,不因痛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淪落,就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輝煌。
貝多芬“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
年少的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強制逼迫下學習音樂,也開始了悲慘的童年。貝多芬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當他遇見莫扎特時,增加了不少經驗,但災難又一次降臨,貝多芬雙耳失聰。正如傅雷所說:“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但貝多芬沒有放棄作曲、放棄生活。終于戰勝了命運,寫出了《英雄》、《田園》等不朽的佳作。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
米開朗琪羅“愈受苦愈使我喜歡”。
米開朗琪羅出生于市民家庭,有很深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教皇們給他的巨大壓力使他喘不過氣來,他在建造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時還要受著新教皇的壓迫。他沒有自由,沒有反抗,只有被教皇當成牛馬來使喚。七十余歲還需爬上梯子彎腰作畫。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他的忍讓成就了他的藝術,卻也摧殘了他的靈魂。這個時代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托爾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爾斯泰出身于貴族家庭,享受著高等教育,富足的生活。但他并不快樂,他因自己的富裕與安逸而羞愧不安;他身居上層,卻永遠為下層人民著想。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與社會決裂,但他沒有力量,沒有支持,永遠孤獨。他與上層貴族為敵,得到了開除教籍的結果。八十二歲時,他離家出走,最終死在了一個火車站。托爾斯泰一生都在關心廣大生靈的脆弱與渺小,傳播著愛與寬容。不愧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學習貝多芬的堅持,米開朗基羅的隱忍,托爾斯泰的博愛。他們永遠是精神的傳承者,傳奇的創造者,世界的征服者。
《名人傳》讀后感 篇6
20xx年暑期,我買了一本《名人傳》,這部傳記中有三位人:一位是音樂家貝多芬,一位是雕塑家、兼畫家米開朗琪羅,一位是小說家托爾期泰。她們在人生道路又換困頓的上,為了更好地尋找正理和公平正義,為造就能主要表現真、善、美麗的不巧杰作,獻出了活力。
她們承受過病苦的摧殘,遭受的凄慘,心里的惶惑分歧,深重的痛楚。這使基本上摧毀了理性,但她們一直堅持不懈自身的艱難過程,靠的是她們對人們和自信心。在其中貝多芬傳使我感觸很深。
貝多芬,他全名稱為路德維!し病へ惗喾,1770年12月16日生在科隆周邊的波斯,一所陳舊房間的閣樓上。他是弗蘭芒族的。他一開始的人生就像一場殘暴的抗爭,他爸爸想發展他的歌曲天賦,便讓貝多芬從4歲起每天“釘”在鋼琴邊或小關在家里。貝多芬沒有厭煩那樣的日常生活就早已十分萬幸了,但他爸爸還用一些暴力行為的方式來驅使貝多芬學習培訓。在1787年,貝多芬缺失了疼惜他的媽媽,在貝多芬心中中媽媽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與他的媽媽一樣,都是有,但他依然堅持不懈著變成了音樂家,世界最杰出的音樂家!
我看完了貝多芬傳后,我認為,我比他幸?鞓返侥娜ヒ膊恢。貝多芬他期盼母愛,而是我母愛,但還感覺不夠;貝多芬期盼有一個的人體,可是我盡管有時候會生點小病,但最少沒有像貝多芬那般,一病為好一病又來,一生中不知道患了是多少種;貝多芬他由于性子怪異,沒人想要與他做朋友,可是我,有盆友,但有時候也要看不上盆友西看不上盆友東的。因此,我認為,貝多芬的身上有過多我要學習的'了!
貝多芬的“在難過忍耐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吃苦愈使我很喜歡”,托爾斯泰的“我抽泣,我痛楚,我只是欲求真知”,莫不說明杰出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作戰。我們的時代千姿百態,充斥著機會,大家期盼取得成功,但大家卻不愿拼搏。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心浮氣躁和急于求成也許會使大家獲得曇花。
《名人傳》證實了一句我們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工作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強不屈之!
《名人傳》讀后感 篇7
書,是春天的甘露,滋潤心靈成長;是一泓清泉,洗盡靈魂的塵埃;是人生路上奮勇向前的動力。我讀沙漠,讀出了它坦蕩豪放的胸懷;我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我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我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善讀之人,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寬,才能找準人生的方向。讀《名人傳》,那一道精神之光溫暖了我的心靈,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給了我人生的方向。
“我愿證明,誰若行為高尚、善良,必同樣能承受苦難!边@是出自貝多芬之口,他用一生證明了這話是對的。童年時期備嘗辛酸,慈母過早離世,酗酒的父親每天對他只有責備打罵。他用自己高尚的行為與善良,戰勝了苦難,不久他進入了維也納,他的人生開始步入輝煌。然而幸運之神卻并沒有眷顧他,苦難依然糾纏著他。他并沒有屈服,而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雖然雙耳失聰,卻仍就堅持作曲,留下了不朽的`《歡樂頌》。貝多芬,一生被鎖在痛苦的懸崖上,這個世界未曾給過他一點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獻給世界!他在我的生命中注入了頑強拼搏的動力,不向苦難低頭的信心讓我擁有了堅強的意志。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天才,這股創造的力量驅使這位雕塑家不斷的行動并走向成功。但他也是一個憂郁、怯弱的人,拒絕成喜愛自虐。作為雕塑家,它是雄居首位無可匹敵的絕對天才。作為一個人,他又是極其軟弱、卑怯,甚至有某些道德缺陷,對權貴的屈服,對戰爭的恐懼,對朋友的死袖手不顧……這些弱點就是他心中的魔鬼,他的一生都是與這魔鬼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的過程中進行的,結局是失敗還是成功這并不重要,生命是源源不斷、澎湃激蕩的洪流,英雄本色正是在巨浪向著掩飾一次又一次的撞擊中呈現出來的。在不斷的自我肯定否定中,米開朗琪羅將自己刻成了一個棱角分明的英雄。1882年參加人口調查,發現瘡痍滿目的社會現實后他十分震驚。激發了他的同情心。他決心放棄可恥的貴族生活,向簡單、樸實的農民生活回歸。為受苦的人們呼吁。他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被開除教籍,他并沒有向權貴教會低頭,他鄙視那些宗教儀式、痛斥教徒?v觀托爾斯泰的一生,幾乎無一時一刻不“斗爭”。
《名人傳》所折射出的精神之光,永遠是一盞明燈,照亮我的精神世界,激發我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勇氣。
《名人傳》讀后感 篇8
再一次捧起那本名人傳,對貝多芬的敬意卻依舊不減,仍是被他的執著與不屈感動著,《名人傳》讀后感劉若彤。他家境貧寒,父親用暴力逼迫他學習音樂。16歲時母親去世,父親因而酗酒。家里的重擔全部壓倒了貝多芬的身上。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他卻漸漸失去了聽覺…
太多的不幸都降臨在了貝多芬的身上,仿佛故意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杉词故沁@樣,他卻從沒有放棄過。畫像上他那緊抿的嘴唇,不屈的眼神,仿佛要向世界宣告:即使命運舍棄了我,我也絕不舍棄命運!
貝多芬是偉大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人,他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的音樂是從他的內心流淌而出的,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感情。或許逆境更能出人才,他的作品寫的大氣豪邁,激勵著我們戰勝生活中的困難。
貝多芬是孤獨的。他的性格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相處。那時候更沒有人欣賞他那所謂的藝術,讀后感《《名人傳》讀后感劉若彤》。在他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始終是獨自一人,沒有人愿意與他站的統一戰線上。也這是這樣的環境讓他學會了許多別人學不會的東西。他有著堅強的意志,在困難的時候也會給予自己希望。他堅信只要有勇氣,在頑強的敵人也會被打敗。
貝多芬是悲傷的。他的.一生注定了是一個悲劇。自幼家境貧寒,年輕時不被人們認可,成名后卻又失聰…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上天注定了要遺棄他。他卻不卑不亢,堅持著他最初的夢想,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成功。在失聰后寫出了氣勢磅礴的交響曲,也得到了后人的認可;蛟S從這點來說,他也是幸運的。但歸咎來說,貝多芬依舊是位不幸的偉人。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欺枉真理。"這是貝多芬曾說過的話。名利不過是過眼煙云,把它看淡了它也就淡了。自由、愛、善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任何時候,對真理的追求都是我們無法割舍的。
偉人們用他們的經歷教育著我們。不可否認無論是貝多芬還是米開朗基羅和列夫托爾斯泰,他們都在不斷的戰勝自己,以一種他們自己也許都意識不到的品質,盡可能完美地走完他們的人生。人就這短暫的一生,既然這樣,我們又為什么不去盡可能完美地走完我們的一生呢?
《名人傳》讀后感 篇9
我愿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貝多芬
一本厚重的《名人傳》,仿佛蘊含了名人們所有的精神與智慧。那深藍色的封底,映襯著貝多芬沉郁而深邃的眼神,不知不覺地讓人內心為之震顫。
貝多芬的一生震撼著我,我敬畏貝多芬的一生。
那首時而頹喪時而驕傲的《幻想奏鳴曲》,反映著貝多芬的杯具。壓抑的曲調,仿佛是貝多芬內心痛苦的對白。它向我們哭訴著貝多芬悲慘,被禁錮了的童年。他的父親蠻不講理,酗酒,將生活的重擔過早的壓在貝多芬稚嫩的肩膀上?杀氖聦嵲谒纳狭粝铝松羁痰膫郏麑ψ晕业耐暌约捌渥√帲肋h堅持著一種溫柔而凄涼的回憶,正如曲中沉重卻溫和的曲調。
那首具有浪漫底克風雅的《第四交響曲》,是一朵精純的花,蘊藏著貝多芬一生比較平靜的日子的香味。簡便的曲調,如同一支從山上跳躍下來的小溪,純凈的不含一點雜質,歡快,活躍。此時的貝多芬已同特雷澤·特·布倫瑞克訂了婚,攀上了成功的頂峰。貝多芬為感情妥協著,處處彬彬有禮,忍耐講究。這也許是貝多芬一生中最輝煌的時段了,但甚至,《第四交響曲》的幻夢與溫柔的情調下,還深深埋藏著他雄獅般可怕的脾氣。這也許暗示著貝多芬失敗的婚姻與一生的杯具。
那首慘痛絕望的《降B大調奏鳴曲》,就如同貝多芬痛苦的反抗的怒吼。作為杰出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失聰絕對是致命的一擊!那雙給予他榮譽,又剝奪他自尊的雙耳,使貝多芬千瘡百孔的心在死亡的邊緣痙攣,掙扎,抽搐,反抗!生性不羈的他,最終以毅力堅強的`戰勝了命運無情的捉弄,多么偉大的英雄!上帝是不公平的,貝多芬的侄兒雪上加霜的折磨得他焦頭爛額。他對侄兒的愛,就如同一去不復返的海浪,滲透沙灘,不留痕跡。在重重壓迫與苦難下,貝多芬竟創作出了如此繁多而經典的鋼琴曲,這需要何等的毅力與信念!他出色的證明了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他雄獅般堅毅,堅定的眼神,永遠烙印我心……
不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不經過劫難磨練的超脫是輕佻的,逃避現實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茍且,小智小慧是我們的致命傷。這一切都源于貝多芬的啟示。
《名人傳》讀后感 篇10
讀完整本沉甸甸的《名人傳》,心中的情感的涌流,波濤洶涌。
貝多芬在短短57載的光陰,給世界留下了龐大的耀眼奪目的寶藏。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本該和同齡人在外面玩耍的快樂時光,卻被他的那個殘暴父親鎖在家里,被逼著練琴。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不僅僅是童年。貝多芬的一生都是悲慘的、多災多難的。他一生都是窮困潦倒的,在他的后半生,他甚至是在失聰的情況下作曲。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無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錢,這個本來就沒有多少積蓄的音樂家,變得更加貧窮,窮困。
但這些,卻并沒有打垮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激勵著人們去追求一種博大的人生境界。
當我們面對命運的挑戰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無疑會給你帶來一種深刻的啟示和昂揚的精神。這部交響曲是他九部交響曲中的第五部,也是最杰出的一部。他不僅表現出貝多芬自己與命運搏斗的英雄氣概,同時也蘊涵著更加深廣的社會內容:命運像幽靈一樣,時時向人類襲來,妄圖捆縛住人們的手腳,以便任它擺布,然而,人類沒有屈服,奮起與命運展開了搏斗,終于,勝利的凱歌響起,人類戰勝了命運。作品中洋溢著一種蓬勃向上的斗爭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100多年來,它一直被譽為世界交響樂中的杰作。
讀完這本名人傳,我們也應該懂得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會在你不經意間,降臨到你身上。但是,當我們遭遇這些的時候,不應該怨人尤天,而更應該努力拼搏,擔當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