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么樣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讓學生成為“E學生”
書中所有案例無一例外具備三個特征:很高的情商;歡樂享受學習,而不僅僅是完成學習;優秀的自我。從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E學生:EQ(情商)、Enjoy(歡樂享受學習)、Excellence(卓越)。
三個特征十分明確,看看我們的教育,就在所謂素質教育進行了十幾年之后的今日,是不是還是過于注重“成績”,期末復習的不斷重復,學生在機械的訓練中談何享受學習?如果說有享受也只可是是個別孩子在享受每次檢測100分的喜悅,是對結果的享受而非學習過程本身的享受。
我們是不是應當更加關注每個孩子是否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充分展示了自我的潛力,是否實現了“最好的自我”?是否在“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歷練中實現自我的提升?
二、自信是成長路上的第一路標
給孩子一個自信,比給他一堆知識都重要。今年元旦聯歡會上,九班的兩個小男孩合唱了一首歌,崔文正落落大方,詹宇森則扭捏作態,究其原因就是自信心的問題:一個從小鍛煉,登臺機會數之不盡,在歷練中自信心不斷提升,教室內的表演如同在家練習;另一個雖然實際唱得也不錯,可是幾乎沒有什么機會鍛煉,同學面前表演簡直就是一個大舞臺,兩個孩子站在那里,起點不一樣表現自然不一樣,看到一幕時讓我回憶了兩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唱歌帶給崔文正的自信延伸各個方面,無論是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課下與教師的交談,還是讓這個孩子去完成什么任務,這個孩子就沒有怯場的時候;而詹宇森雖也是個聰明的小孩兒,學習成績也不錯,可是明顯自信不足。
教育應當是個培養孩子樹立自信心的過程,找到孩子身上的成長點去挖掘和培養,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不斷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從而不斷的樹立和積累自信心。這其中必須要做到的是不斷的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我,既要注意進行橫向的他人比較又要進行縱向的自我比較。
三、好習慣成就一個優秀的人
一個好習慣比期望值更重要。案例中無一例外的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階段,父母幫忙孩子養成了一些影響一生的好習慣,在習慣養成之后又將孩子放飛,讓他們憑借自我的認識和確定去生活和學習。
他們全部擁有廣泛的興趣,并且有意無意地全方位訓練自我的大腦;他們的成績不是最優秀的,可是他們擁有優秀的思維力;他們并不具備與生俱來的智慧,可是優秀的習慣使得他們不讓自我的大腦閑置;他們把“聚精會神”由習慣升級為態度繼而成為本事,讓自我更有效地使用大腦,最大程度地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們并沒有讓學習把心塞滿,而是讓心里有一些空間,能夠想別的東西;他們全部誠實善于合作有職責心擁有健全的人格。而這所有的一切均始自于——良好的習慣。
不論是家長還是教師,我們能夠放任孩子的任何興趣,卻不能放任一個壞習慣!
四、永遠的成長
成功是每個人的目標,成長是到達目標的道路,但這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有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頭來,也有的人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強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僅有經歷了艱難痛苦的過程才會體會到收獲的喜悅,那份歡樂源自于經歷了漫長的體驗過程,而非結果本身。
在成長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來注意,成功永遠不是永遠的,只是暫時的,可是成長卻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