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愛的教育讀后感1
在人世間,到處都充滿愛,《愛的教育》將“愛”表達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讓我難以忘懷。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它能讓我感受愛的溫暖。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者艾德蒙多·德·亞米契斯所寫,在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下,二十歲加入軍隊,寫了許多愛國主義的短片小說,在四十二歲那年,寫出了《愛的教育》。《愛的教育》,原名為《心》,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用一個意大利的小學男孩安利柯的眼睛講述他在四年級校園內外的故事。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他眼中的善與惡,美與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在《愛的教育》里,講述了許多愛的故事,大至祖國,人民,小至父母,同學,朋友,但不管這些愛,是大是小,全部平等。在這些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利柯的父親在二月二十五日為安利柯寫下的《街道》。這篇文章寫的是安利柯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碰撞了一位婦人,但他卻并沒有在意她,直接走過,正巧被樓上他的父親看見了,后來父親用書信的方式告知安利柯:街道是應該被尊敬的,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程度可以從街上行人的舉動看出來。如果在街上有不好的行為,在家里也必定同樣有不好的模樣。沒錯,如果我們在街道上的行為非常文明,非常和諧,這樣不僅自己看得舒服,外地人也會認為這是一個美好的城市......
在還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并不懂什么是“愛”,以為“愛”是指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心。但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漸漸明白了,原來“愛”不僅是父母與孩子間的親情,還有同學之間的友情,如安利柯吧自己心愛的玩具火車送給了伯萊克西;還有人民對英雄的崇敬之情,如安利柯父親瞻仰卡華伯紀念碑;還有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包容,如先生沒有責罵在課堂上玩娃娃的學生;還有學生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如安利柯的父親過了幾十年還坐火車去看他以前的先生……
世間的愛,無處不在,它能讓我們感到幸福,感到溫暖。《愛的教育》把這份愛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一起再傳遞下去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2
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愛的教育》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科的生活和學習。寫發生在安利科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書里處處洋溢著愛,它使我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神講話》。
《精神講話》講得是這樣的一件事:馬可爾的媽媽為了還債,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可是不久,她和家里失去了聯系。家人給她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困難,嘗盡了人生的甜酸苦辣。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人們的熱心幫助,馬可爾終于找到了幾乎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堅強地生存了下來,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
馬可爾這種對母親深深的愛令我感觸良深,自愧不如。平常,媽媽每天為我操心,但我卻嫌她嘮叨,總會不耐煩地敷衍媽媽。卻不知父母對我們問長問短,嘮叨,這正是對我們愛的表現。
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的真情故事啊,可見,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離開了愛的人,就等于沒有靈魂的人。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是愛,使我們能快樂健康地成長,是愛,給予了我們內心的溫暖。人與人之間的愛是偉大的,愛是寬恕,愛是包容。愛是教育的源泉,愛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快樂。
愛的教育讀后感3
《愛的教育》這本書采用了日記的形式,以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刻苦勤奮的斯代地、可愛懂事的波列科西……他們送給了安利柯最真摯的友誼,最美好的回憶。還有慈愛的父母、令人敬佩的老師,他們給予安利柯最無私的愛,教會了他寬容與理解。
在眾多故事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要屬每月故事中的《從亞平寧山脈到安第斯山脈》了。它的主要內容是:一位母親為了全家的幸福,去了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到一個富有人家里去幫工。這家主人對她很好,工資也很高,可是,她雖然緩解了家里困苦的處境,但還是無法減輕家人對她的思念。于是,她的小兒子便踏上了漫漫的尋母之途。在經過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這個小兒子終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母親。可他的母親為了多拿報酬,生了重病也不肯說一聲,直到暈倒在地。那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伴在這位母親的身邊,直到這位母親的.小兒子來到這里。當這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后,十分激動,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生存的動力。
在這篇文章中既有孩子對母親的愛,又有母親對孩子的愛。孩子因為母親而敢于漂洋過海,母親因為孩子而有了生存的動力。可見,愛是多么偉大的力量啊!愛,可以讓一顆失望的心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焰;愛,可以讓一條垂危的生命重新擁有生存的動力;愛,可以讓每一個人的心靈得到凈化;愛,可以讓饑寒交迫的人們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片愛的海洋里,比如失敗時的一句鼓勵;成功時的一聲喝彩;傷心時的一疊紙巾;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這些不被人們所察覺的細小舉動都是愛的印證。當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不輕易被發現的愛的同時,不要忘記將自己的一份愛也為他人送去,要知道,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點點滴滴的愛終究會匯集成一片愛的海洋。
愛的教育讀后感4
書是摯友,讓我們與知識同行;書是師者,讓我們的頭腦充滿知識;書是舟,讓我們通向知識彼岸。我與書有不解之緣,于是,今天我又看了一本《愛的教育》。
這本書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為主線寫出了學校與家庭中的愛。《愛的教育》語言簡樸卻每一個字眼都透出了濃濃的溫情,另人感動不已,最令人感動的就是書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
馬可爾父母因家庭的負擔,負債累累。于是馬可爾的母親便去布宜諾斯艾利斯工作。可不知為什么,他的母親突然失去了和家庭的聯系。在沒有母親的日子中,馬可爾與父親天天以淚洗面,有一天,13歲的馬克爾終于忍受不住沒有母愛的日子,他暗暗下定決心要去千里之外尋找母親。馬克爾的堅持、執著的決心終于打動了父親,父親為馬克爾籌備好了一切,馬克爾開始萬里尋母。世界之大,馬可爾不知道從哪里尋找,而且哪有如此容易找到母親?一路上,馬可爾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人們的幫助下終于找到了母親。馬克爾的出現令生命絕望的母親重獲希望,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與母親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看到這動人的場面,我不禁對他們的母子之愛肅然起敬。再想一想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還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尊敬長輩,這是多么的不應該啊。
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會發現身邊會有許多關心你和愛你的人。愛很簡單,它是在冬日里的'一杯溫開水;它是夏日中的一杯冰水;秋日中的一杯濃茶。注意一下你身邊的人吧!他們都很愛你,愛不能用金錢換取,在我們失意冰冷時,請搬出它,那純純的、暖暖的愛會讓我們忘卻一切。看完《愛的教育》讓我明白了什么叫愛。
是書讓我們變得聰明;是書讓我們變得懂事;是書讓我們受益匪淺;是書伴我快樂健康的成長。
愛的教育讀后感5
今天閑來無事,就看了一會愛的教育,又讓我有了一些感悟。
《仁慈的花朵》。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并且還瞞著校長——做了一群“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為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著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這些學生就像冬日里的陽光,給人無限的希望。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為虛偽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于“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愿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于奉獻的善良的人。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獻給他人一份愛心,留給自己一份春天。”真情,讓你我心靈相通;真情,使世界不再孤單。只要你我伸出溫暖之手,讓世界充滿愛,真情可以到永遠。
在我的生活中,我應該多向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讓他們不再“寒冷”,不再孤單。
愿生活中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
愛的教育讀后感6
《愛的教育》主要講了安利柯在新學年和他的同學身上發生過的一些故事:他和同學之間發生的爭吵、意外和互相幫助。他還寫了他的同學所經歷的事情。《愛的教育》是他們班所有同學和老師還有他們的爸爸、媽媽的故事總結起來的。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三篇文章是:《為父著想》、《醫院的天使》和《遇難的船》。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醫院的天使》吧。
《醫院的天使》講的是齊啟祿的父親從國外打工回來生了病,齊啟祿去看望他的時候,因為太心急把另一個從國外打工回來的病人認成了他的爸爸了。齊啟祿每天都不離開那個病人,喂他吃飯、吃藥。齊啟祿做夢夢見父親的病已經好了,他睡醒了以后發現那個病人一直在看著自己,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齊啟祿特別高興,那位病人剛剛好了一些,可是突然病得又厲害了。不管是什么,別人喂他東西他都不肯吃,只有齊啟祿喂他,他才肯吃。有一天晚上,齊啟祿聽到了一個聲音,感到很熟悉,一看原來是一位手上纏繃帶的人在說話。齊啟祿叫了一聲,像子彈從槍口里打出來似的飛快地沖了過去。那個人原來就是齊啟祿的爸爸。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齊啟祿并沒有丟下那個病人,而是繼續呆在他的.身邊照顧他。第二天,那位病人的病情更加嚴重了,護士長趕快把醫生請來。這位病人最終死了,護士長拿起十字架放到那位病人的枕頭旁邊。護士長還把窗前的一朵紫色的花別在了齊啟祿的胸前。齊啟祿的家離醫院特別遠,他把花瓣撒到了那位病人的身上,然后回家了。
《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別人,照顧別人。
讀完《醫院的天使》這篇文章,我要向齊啟祿學習,做一個善良、懂事的好少年。
愛的教育讀后感7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這本《愛的教育》。因為成為了自己的書,所以也沒急著去看,而是將它擱置在一邊任其生灰生塵。直到有一天翻開,我就覺得非要看完不可了。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讀的十本小說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它以一個四年級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四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這本書,我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真正吸引我的,感動我的并不是其極高的文學價值,而是其無處不在的愛——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在這些近乎完美的愛中,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親子之愛,尤其是媽媽的愛。
記得有一天,媽媽和往常一樣早早起床,為我準備好了熱乎乎的早餐。我以為又是我最愛吃的三鮮粉,興沖沖跑到餐桌一看,居然是我最不愛吃的雞蛋煮面條。看到討厭的雞蛋煮面條,我很是不滿,大聲嚷嚷起來:“怎么又是這些難吃的東西?”可媽媽卻心平氣和地說:“你現在長身體,只有攝入了足夠的營養,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認真聽講……”媽媽正在發表長篇大論,我卻不耐煩地打斷了她的話:“不吃,不吃!雞蛋煮面條再有營養再好我也不吃!”說完,我嘟著嘴,背起書包“砰”的一聲把門關上了。
中午放學回家后,我發現飯桌上全是我最愛吃的菜。早上餓著肚子的我狼吞虎咽吃了起來。正當我大快朵頤時,我忽然發現媽媽比平時吃飯慢得多,仔細一看,這才發現媽媽手指纏著紗布條,還滲著血呢!一問才知道,原來媽媽在切菜時因為擔心我上午會餓著,分神了而不小心切傷了手指頭。知道這一切后,我還是大口大口地吞著飯菜,但已經不知道這些飯菜是什么味道了……
媽媽的愛,雖然沒有《愛的教育》那本書上的愛那樣有名,但它一樣感人至深,一樣完美無暇。
愛的教育讀后感8
愛是溫暖的,愛是甜蜜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最近,我迷上了一本外國著作《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10年創作完成的。全書采用日記體的形式。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的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細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智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弦。
全書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之間的“愛”,他們的愛是無私的。比如: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他不僅品學兼優,而且樂于助人。看見比自己小的同學丟失了買筆記本的錢,站在大街上哭時,果斷地把自己的錢給他。還有為救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被車壓碎了腳骨頭的洛貝蒂。還有那個年僅11歲的愛國少年,為了自過的尊嚴而拒絕施舍……這些平凡的人物,讓我懂得了許多,讓我成長了許多。
讀了《愛的教育》,我感到頗多;合上《愛的教育》,我激動無比。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感染了我,教育了我。書中那些平凡而樸素的小人物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對生活充滿愛,對他人友愛,熱愛祖國和家人,勇于為他人奉獻。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愛,他們的生活才那么多姿多彩。
《愛的教育》洋溢著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充滿了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閱讀時,我好似被它帶入書中去了,一幕幕的情景,讓我無法自拔。故事中那種朋友之間的友誼讓我羨慕不已,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愛——愛是一盞啟明燈,為你點亮遠方的路。
這本《愛的教育》教會了我懂得什么是愛,懂得了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和睦相處,怎樣做人。讓我在愛的過程中成長,自己也要多為他人著想,多奉獻出愛,這樣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后感9
這一本《愛的教育》的作者是一個意大利的四年級學生安利柯,這本書主要寫了安利柯的生活事跡,也有一些他的父母給他講的小故事。其中每一個故事都圍繞著這一個字來講的,那就是“愛”。雖然我還沒有把這本書完完全全讀完,可是我已經從中感受到了愛的偉大,讓我受益匪淺。
愛是什么?愛是什么?愛是無形的,在我們的世界里,到處都充滿了愛,只是我們沒有感受到它的存在。這本書里的愛有很多很多,同學之間真摯的友情、教師與同學之間有好的親情、父母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是只見了一面的人們的微笑。愛為什么如此偉大,因為愛在我們之間是堅不可摧的。但往往有些人卻犯下了人生的重大錯誤-----自私自利,他們只想著自己,把別人完全拋在了腦后,最后反而自取滅亡。相反一個人心里有別人,總能為他人著想,并有真情的奉獻,那么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和高尚的人格,自己有困難時,將有愛心的`幫助和真情的安慰。
一開始我看到了一個名叫洛佩諦的小男孩,他為了一個1年級的小孩子不被馬車扎到,挺身而出救了那個小孩。我覺得洛佩諦很勇敢,也許他從人群中跳出去時,就想到了自己可能會受到傷害;也許他大膽的跳出去挽救了一個生命時,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但我知道,他一定有一個信念——要救那個小孩。在洛佩諦的身上,我看到了愛。
我感覺愛其實無處不在,不管是父愛、母愛、師愛還是友愛,都時刻伴隨著我們,就像太陽照射出的光,溫暖地照著我們,就像一杯清水,時時刻刻能滋潤我們的心田。我們要學會感恩,要珍惜別人對我們的愛,更要學會奉獻,讓世界更美好!
愛的教育讀后感10
《愛的教育》是圍繞著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上學發展情節的一個故事。在整本書中,發生的種種事情告訴了我們非常多的道理,安利柯的父母也成了賢明所在。
《愛的教育》中,按月份分章節,每月結尾會有一個小故事,而所有小故事中最經典的就是《小抄寫員》,我家這本書的封面上也就是小抄寫員的插圖。這個故事講的是敘利奧家很窮,他的爸爸最近接到了一份抄寫郵寄地址的'工作,但是敘利奧覺得爸爸每天已經很累了,就每天晚上代替自己的爸爸抄。只不過因此精神越來越差,學習上有很大的退步,漸漸地被爸爸批評責罵,甚至不被任何人關心,但依然堅持。最后被爸爸發現方可得到理解以及關心。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當我們的父母,親人,朋友承受壓力或者痛苦時,應該像敘利奧一樣學會去理解他們,替她們分擔。
《愛的教育》雖然是感情教育,但是依然不缺對大自然,生活的的喜愛,充滿了對生活上進的精神。把我們好像帶到了廣闊的社會之中,讓我們學到了那些特別珍貴的,課本上永遠學不到的東西,故事中那些寧肯犧牲自己奉獻別人的美好品德激勵了我,讓我真正的懂得了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愛是一種人性的閃光,是是一種偉大的,無私奉獻的美好精神。
通過主人公安利柯的的學年日記,記敘了師生之情,朋友之情、愛國之情,展示了人性的善良與純潔,他告訴我們讀者:一個人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
愛的教育讀后感11
今天,我讀了一本世界名著,這就是愛的教育。它讓我從中受到深深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本暢銷不衰的日記體小說,也是一部感人肺腑的愛的宣言。書中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意大利小男孩的成長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小學四年級一學年中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和朋友真摯的愛。書中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沒有宗教式。在他身的宣傳,也沒有頌歌式的贊美。而是通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的真實細節,把天下孩子成長的喜悅和煩惱,以及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娓娓道來,春風化雨似的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讓我懂得珍惜、同情、理解,培養起寬容、自信、勇敢、勤奮等高尚品質。
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天真爛漫的生活快感,大讀者可以從中獲得為人父母的啟迪。閱讀這本書,一串串動人的`故事會從你的腦海中劃過愛的痕跡,讓你無法忘懷。卡隆在別人欺負駝背奈利時,挺身而出,平時幫助他穿外套、撿鉛筆,表現同情弱者、之人為樂高尚品德。克萊諦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一邊捆草,一邊背法語幫家里賣柴草,煮咖啡,照顧生病的媽媽,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堅強的毅力,懂事好學的品質。這群可愛的人物用的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一曲曲愛的贊歌。
愛的教育,使我更加深的體會到著名作家冰心的名言“有了愛,就有一切”,我們生活在愛的世界里,但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這些愛,蹉跎歲月。讓我們在愛的搖籃里快樂歌唱!
愛的教育讀后感12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到新華書店買書,一眼就看到了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也是學校要求我們的必讀書,媽媽就買了回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主人公是安利柯,他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身邊感人的小故事,因為每篇都很短,我這個平常不愛看書的人也慢慢地看下來了,最后,我和媽媽共同讀完了這本《愛的教育》,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書中的每篇日記都是對生活樸素的描寫,讓我感受到每個人是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
特別是其中的一篇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13歲的馬可爾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和媽媽重逢,幫媽媽找到生命存在價值,我真是非常敬佩和感動。想想自己到現在還一直讓媽媽照顧,讓媽媽為我著急,真是太不應該了。
我在慢慢地長大,也要學會關愛他人。看到小同學摔倒了,要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這些都是文明的表現,也都是愛的表現,所有的人都充滿愛心,那該都好!
這是本特別好的'書,讓人感動,書里的主人公是個和鄭皓澤差不多年齡的小學生,以日記的形式來表達生活中的愛,雖然文字簡樸,沒有精彩絕倫的故事,也沒有斗智斗勇的情節,但卻表達了生活中真摯的友誼,愛字無處不在,他們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用愛感動家人,感動朋友。鄭皓澤平常比較調皮好動,但心底非常善良,可能是因為一直和媽媽兩個人生活比較多,對媽媽的依賴比較重,所以看到其中一篇有關媽媽的,眼淚直流。
我們一起看完這本書后,一起聊聊了感受,我告訴他: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周圍所有人的愛和尊重,也要始終抱有一顆真誠和善良的心,擁用了這種品質,不管長大后做何種工作,身處何地,都會是個對社會有貢獻有用的人。
《愛的教育》把我們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同時給予我們力量和勇氣。
愛的教育讀后感13
今天,我讀了《愛的教育》中“失明的孩子”,對盲人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議、無法想象。
這一個篇章主要講了一個教過盲人的老師代替我們生病的老師教“我們”上課,這名教師給“我們”講述了盲人的生活:盲人雖然眼睛看不見了,但是其他感官都要比尋常人要敏感。他們伸伸手就能知道這一天是否有太陽;他們聽聲音就能知道對方多高、是誰;他們能摸出來一只勺子干不干凈、羊毛線染沒染顏色;他們可以通過聞氣味分辨店鋪;他們的生活并沒有因為失明而無法過下去,我甚至可以說,除了看不見以外,他們的'生活通常人沒什么大的差別。他們在學習上也是如此。他們也學算術和讀書寫字,他們的書是特制的,專門給盲人用。而因為他們看不見東西,不像我們一般人容易分心,所以心算能力特別強。他們比常人更重視考試,更喜愛他們的老師。而他們特別熱愛音樂,音樂就是他們的快樂,就是他們的生命。演奏對他們來說不是難事。
我很難想象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是如何感受生活,讀書學習,甚至演奏樂器的。我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生活如此的多姿多彩,之前我一直以為盲人的生活單單是痛苦的,可是我卻完完全全的忽略了一件事——每個人心中都存在希望、對生活的希望。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懷揣著希望,在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才開心地擁抱太陽。我為他們所感動了。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閉上眼睛,在屋里拿一本書,倒一杯水,打開電視,只聽它的聲音,并想象自己永遠處于無盡的黑暗中,我們會怎樣?只有害怕罷了,只有恐懼罷了。可是那些真正永遠處于黑暗之中的盲人,卻無時不刻用自己的精神力量照亮內心。我們有的時候,或許真的沒有盲人那么堅強。
或許,我們能幫助他們的,就是多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即使看不見,也能感受到這一切都一直在他們身邊了吧。
愛的教育讀后感14
在我剛讀這本書的時候腦子里總有這樣的疑惑:這本書的題目為什么叫“愛的教育”呢?這個疑惑引起了我的思考。讀完以后,我又陷入了另一份思考,那就是什么是愛?
我也有寫日記的習慣,可是此刻我卻沉浸在一位意大利少年寫的日記中,認識了他的班級、他的教師、他的同學以及周圍的社會環境,感動在他的師生之愛、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對祖國的愛之中,從而我漸漸明白了為什么叫“愛的教育”。因為他教育了我,我漸漸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愛。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故事,其中有一個情節最令我感動:齊啟祿的爸爸病了,住進了醫院。齊啟祿去照顧他爸爸,擔由于一時的著急和不安,走錯了房間,認錯了爸爸。可齊啟祿沒有發覺,盡心盡力地服侍著“爸爸”,那位身患重病的“爸爸”一向凝視著齊啟祿。直到爸爸出院那天,齊啟祿才明白自我認錯爸爸了,可是他并沒有所以離開那位病人,而是送走自我的爸爸,又盡心盡力地照顧“爸爸”。再和那位病人道別時,齊啟祿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再見,爸爸!讀完這段之后,我留下了眼淚,這是多么感人事情啊!現代小學生中有幾個能做到這樣的事呢?這就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愛,愛是無私的,愛包含了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親人之間的和睦之情,師生之間的鼓勵之情。人的'一生是愛的一生,愛在人生旅途中就如一個一個的加油站,陪伴著人們一向走到終點。我國是一個注重愛的國家,從孔子的“仁愛”到墨子的“兼愛”再到中山先生的“博愛”都體現了愛的重要。
陶行知先生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我深深地感動在這一篇篇生動的日記里,深深地感動在《愛的教育》里,和他們一齊歡笑,一齊悲哀,一齊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15
《愛的教育》,教會我們把愛比作成很多東西。確實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什么,愛到底在哪里?我們的生活中有愛嗎?讀了《愛的教育》我開始明白了這些。
《愛的教育》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他一年里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文中洋溢著對祖國、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文中所表達更多的是比明珠還閃亮的道德。一直是這本書引導著我們走向愛的王國,擁有著一顆勇敢進取而又真誠的心。最令我難忘的是“醫院的天使”。
一個叫齊啟祿的男孩,由于他的爸爸生病了,繁忙的妻子,由于有個二兒子在生病,還有正在哺乳的小兒子,不能分身,不得不叫大兒子去看望父親了。可是孩子到醫院后遇見了一個獨居的人生了沒人照顧,結果他一直照顧著一個外人,連自己的父親都沒辦法照顧。看到這里我不禁感嘆:愛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也是容易的,愛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又談何容易?看著這個故事,我想起了那一件事,在5.12大地震期間,老師要我們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心,我聽了,很為難,想:我一個月只有50元零花錢,早已打算好去買3本書了。后來我想起了“醫院的天使”。我看了看電視機里的小孩子,個個衣衫破爛,沒吃沒穿,一對對布鞋破爛,頓時想:我“犧牲”一下自己的零用錢吧!看!他們沒吃沒穿,這個時候應該要我們相助啊!我把我僅有的50元零用錢捐給了四川災區,仿佛我的“愛心”已經飛到了災區了……我微微地笑了一下。
生活就是這樣,社會上有許多需要我們去愛的人,但在社會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去愛別人,去感受那種比珍寶還貴重的愛呢?《愛的教育》讓我懂得了愛是偉大的、無窮的、博大的力量……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愛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作者04-06
愛的教育作文03-13
愛的教育作文04-18
愛的教育好詞好句03-16
《愛的教育》活動方案04-20
愛的教育教學反思10-15
《愛的教育》讀后感07-24
愛的教育讀后感07-24
《愛的教育》讀后感【經典】09-02
【精選】《愛的教育》讀后感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