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文化苦旅》讀后感
《文化苦旅》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9-20 10:33:14
  • 相關推薦
[實用]《文化苦旅》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化苦旅》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苦旅》讀后感1

  我癡迷于哥特式尖頂建筑,清晰記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來源與發展,能大段背誦莎士比亞的名句,一度覺得西方的月亮真的挺圓。直到品讀了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之后,才幡然醒悟,最厚重的人文、最恒久的歷史、最深厚的底蘊,就在我們的'身邊。

  秦磚漢瓦,唐詩宋詞,紫禁城的森嚴,水鄉園林的婉約,塞外風光的豪放,名山大川的壯觀,兩河文明的發展,書畫佳作的精彩,無一不值得我們細細琢磨、久久回味。歷史讓人銘記,催人思索,使人奮進。余先生追尋先人的足跡,借景寫人,博古敘今,文化苦旅,雖苦也甘。

《文化苦旅》讀后感2

  廣闊的陸上,孕育著大群大群的生靈。靈長的猿慢慢進化成兩腿站立、會用火,最終會思考的人類,他們渴望更多。

  文化究竟是什么?我們走在千年的路上,頻頻回首,只為尋找最初設下的答案。——題記

  《文化苦旅》,確如書名和綠色的`包裝一般,甘苦的味道彌漫在方正的漢字間。說是杯中的熱茶還不夠,應是山頂的草藥,可以用水熬出褐色的湯汁。

  厚厚的一本,從東海之濱到白雪皚皚的陽關、再到風吹浪打的北歐,余秋雨先生對于“文化”的追尋,從來不屈服于腳下凹凸不平的土地。書中幾處的記述同我的印象重合在一起,既有自豪自己能跟上偉人的足跡,又是遺憾物是人非。

《文化苦旅》讀后感3

  在暑假里讀了余秋雨的書,覺得很美。

  在《三峽》中余秋雨贊賞李白的豪放,卻未曾吟詠白帝;驚艷于神女峰的.多姿,卻未曾賦詞歌詠;無論是敦煌的道骨仙風,還是都江堰的豪情萬丈,都只博他淺淺一笑,再也留不住余秋雨前進的步伐。

  余秋雨是個傳頌者,對于他筆下的山山水水,人們都懷有近乎仰慕的喜愛;他更是個旁觀者,什么越女恩仇三國紛爭都盡入他的法眼。

  余秋雨走完了他的文化苦旅,我們呢?

  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走一走我們的文化苦旅呢?

《文化苦旅》讀后感4

  在2012年的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秋雨先生說:“如果人生是一條一化而成的線,那么具有留存價值的只能是一些點。”是啊,歷史從古代到當今社會,還要繼續走下去。歷史的足跡卻成了無數人一生的.執著追求。所以沒有博大的歷史情懷,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人是永遠不會找到這些無價之寶的。

《文化苦旅》讀后感5

  《文化苦旅》是一本略薄的散文集子,各篇獨立,卻因文化的淵源而如血肉般緊密聯接。

  從塞外大漠到江南水鄉,從沙原隱泉至西湖煙雨,一葉扁舟,一方山水,古鎮巷弄,塔窟廟墓,中華文化的厚重與傳承通過筆者靈逸的.文筆、不羈的語言立于讀者面前。

《文化苦旅》讀后感6

  “桃花源”千百年來竟成中國人時時夢寐以求的人間樂土之所在,“桃源”所樂者何?無戰亂與征賦,平等而富足,如是而已矣,并無精神之超越,無對人性本具之罪惡與生命本有之苦難的復雜性之認識,“桃源”人也是人,就算避世再遠,也逃不開罪的鉗制。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要么向王權低頭,要么就隱遁超脫,并無為愛為公義為超越性之真理而獨立奮爭的精神。不是遮與蓋,就是逃與避,在苦與樂之間徘徊不止,走向“桃源”的.同時,也走向了精神價值的虛無,難道這竟是陶淵明和千百士人所向往的樂土?

《文化苦旅》讀后感7

  看此書時,一直感覺像有塊磚壓在心頭,直叫人喘不過氣來。先生筆下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總是與歷史社會和人生意義等因素交融在一起,在感慨先生深厚文筆功底的同時,更為先生訴諸筆端的文化感悟所折服,無端的感動,心甘情愿地將自己淹沒在文化的.海洋里窒息,卻又不能自拔。

  試問,這種文化是什么?

  是陽關古道上的大漠荒蕪,是江南小鎮的秀麗凄美,是多年廢墟的默無聲息,是病房外臘梅的幽香撲鼻……天一閣在歷史的風雨中飄搖時,濃厚的文化便化為云煙升騰。

《文化苦旅》讀后感8

  我讀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便被封面上那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所吸引。封面上的沙漠,沉靜而悠遠,夕陽的余輝在這里投下一片陰影,近在眼前的是一道道車輪碾過的痕跡。這些軌跡,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文化的艱辛跋涉?抑或是文化的苦苦追求與探索?

《文化苦旅》讀后感9

  《文化苦旅》帶領著我在歷史長河中漫游。我們面前出現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過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活劇,一個個偉在大的人物出現了,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們中的多數還是逃脫不掉那悲劇性的`結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這破碎的心卻真的讀懂了中國文化。

《文化苦旅》讀后感10

  深夜暗淡的燈光下,我輕輕地合上了泛黃的書頁,結束了假期的“文化苦旅”。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讀罷便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放松,蒼老后的`年輕。滄桑瀟灑的文字是人、歷史、自然的渾濁交融,跟著先生的腳步,在這片莽莽蒼蒼的大地上平靜地游歷每一寸山水,穿越秋千年的風雨,站在古人曾佇立的方位上,去靜聽與千年之前沒有絲毫差異的風聲雨聲,去感受中國輝煌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合上眼,靜下心,終于讀完了這本散發著身后文化氣息的游記。風一程,雨一程,仿佛走遍了這篇承載著千年沉重歷史的土地。

《文化苦旅》讀后感11

  最近我讀了余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很有感觸。也許是我出生的年代比余秋雨老師要幸福,沒有親眼目睹種種擦肩而過的辛酸與血淚,因而沒有那種刻骨銘心的苦味縈繞心頭,然而余秋雨老師筆下一幕幕清晰可見的中國式文化悲劇,已經令我的.心也不自覺得隨之惆悵,陷入了淡淡的寂寞,歷久不散。也許余秋雨老師得知我們肆意欣賞著他的“苦”,卻不能與之同苦,而只是僅僅的“寂寞”,怕是他的“苦”又會更甚了吧,《文化苦旅》確實是一本值得我們閱讀的書籍。

《文化苦旅》讀后感12

  文化苦旅,萬聲嘆息。而萬聲嘆息中所蘊含的百味,又怎是一個苦字了得。

  突然想到八個字:“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合上書,小睡一會,用暫時的`平息來撫慰內心的疲憊。醒來后,感覺如書上所寫:“將軍舒眉了,謀士自悔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靜了,俠客止步了,戰鼓停息了,駿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斷了,叱令收回了,船楫下錨了,酒氣消退了,狂歡消解了,呼吸勻停了,心律平緩了。”

  但是,“又不能完全忘卻,留下一點影子,陰陰涼涼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悵”。

《文化苦旅》讀后感13

  《漂泊者們》這篇散文講述了作者到一個住在很多華僑卻人跡罕見的.小島上,得到“島主”的熱情款待,并且還去了一家中藥店和一位海外華僑進行了交談,感受到了海外華僑們對祖國深深地思念和對家鄉物是人非的慨嘆。舊時的回憶已然不在,可生活的希望還要繼續下去。最后,作者還見了沈老,和他一番高談闊論后,明白了很多。

《文化苦旅》讀后感14

  就個人而言,我一直對散文存在偏見,覺得它不如小說那樣吸引人。然而余秋雨的散文總能引起我的共鳴,讓我全身心的融入,閱讀速度很慢的我此時竟愛不釋手,閱讀起來毫無障礙。但這本書所呈現給讀者的,絕非如此快速、淺薄。

  余秋雨的文字帶我走過了他所走過的地方,啟發我去思考他所思考的問題,對文物流失的'痛恨,對歷史文化的追溯、反問、傳承,讀著讀著情到深處,讀著讀著潸然淚下,每次總讓人以滿腔的民族厚重感和歷史責任感收尾。

《文化苦旅》讀后感15

  我一點不孤獨,不是你所想象的,

  甚至不是我所想象的。

  我的靈魂有很多朋友和將出現的朋友,

  主要是過去的詩人、音樂家、哲學家的靈魂,我跟他們交談,日日夜夜,時時刻刻,他們介紹我認識更多的靈魂,川流不息,我窮于應付!我不斷深入更神秘的領域,甚至與日夜交談,與時刻交談,與川流交談,與神秘交談。

  我的'世界大于這世界。

  余老先生是這個嘈雜世界里的一汪清泉,您的涓涓細流滋潤著這枯竭的靈魂。

【《文化苦旅》讀后感】相關文章: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2-21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6-06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1-18

《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11-13

文化苦旅的讀書筆記12-09

文化苦旅心得體會04-17

關于《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3-15

文化苦旅優秀讀書筆記08-16

【熱】《文化苦旅》讀書筆記02-09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熱】02-10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国产 | 亚洲无线乱码字幕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