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奶蜜鹽讀后感范文通用,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書籍讀了很多,有不少是隨手翻翻隨意看看。張文質先生的《奶蜜鹽》,翻了幾頁,居然有些愛不釋手了,一口氣讀完,仿佛找到了一個知音,有種痛快淋漓的感覺。
“奶蜜鹽”,很有意思的一個名字,讓人看了便要想一探究竟。原來作者筆下的奶,是父母要從滿足孩子的本能需求開始,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身體和心理成長環境;蜜,是父母的鼓勵與肯定,讓孩子認識與觀察“好的世界”;鹽,是父母要引導、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與智識。這便是愛、賞識與教育。
書中有很多與我不謀而合的觀點。比如親子關系的本質,不是教育與被教育,而是共同成長;家庭的目的不是全力培訓一個優秀的孩子,而是用最平常的方法培養一個正常的孩子;孩子成長的速度不是越早懂事越好,而是長得快也會老得快。
只要有機會,我總會在家庭教育講座中強調陪伴的重要性,陪伴是具體可見的,“父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陪孩子吃晚餐,吃很多很多個晚餐。”作者也引用了美國食物教育專家莫里斯說的:“一個孩子,如果每天都能跟父母在一起吃飯,哪怕只跟父母中的一個,只有一餐在一塊兒吃飯,都不容易出現逃課、撒謊、抽煙、酗酒、提早性行為、吸毒等問題,更容易養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
我也多次講到家庭教育不是讓孩子成才,而是讓孩子成人。作者書中提到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江蘇一所鄉村學校,墻上寫著三條:一是要學會走路,二是要學會吃飯,三是要學會說話。我們有了同樣的感受,教育終于在慢慢走下神壇,回歸真實。
功利化的教育讓我們都打著雞血般的教育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他們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命保護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當然,也會有一些值得探討的,作者推崇賞識教育,而我卻覺得教育是因人而異的,每一種教育方式都有可取之處,并無絕對之說。不過,教育本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學習了、思考了,并是一種提高。
在家庭教育這條漫長的道路上前行,不斷摸索不斷糾錯不斷領悟,最后得到成長。這將是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奶蜜鹽讀后感】相關文章:
減鹽作文600字08-21
鹽與健康作文600字三篇07-03
買鹽作文400字六篇07-10
買鹽作文600字3篇06-30
《吃狼奶的羊》讀后感01-22
吃狼奶的羊讀后感02-24
關于戒奶之痛的說說04-14
可甜可鹽朋友圈文案12-19
可鹽可甜的朋友圈文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