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在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像人類一樣的情感。
課文講述了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后,它來到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莊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是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它的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和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擁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顯得那么渺小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忠誠”是因為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添上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篇課文,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呢?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2
前幾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最后一頭戰象》。里面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嘎羧。
西雙版納曾經有過威風凜凜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雙版納大羅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鬼子死了七十多個人,我方的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人們在打洛江畔挖了一個洞來埋葬這些戰象。
在搬運象的尸體時,人們發現一頭還在喘息的象,于是把他抬進村子里,治好傷養了起來。因為他是戰象,所以村民們從不叫他搬運東西。
他叫嘎羧,照顧他的`叫波農丁。
二十多年過去,嘎羧五十多歲了。他快要死了,于是他披上象鞍,在“百象冢”哪里挖了一個洞,莊嚴的把自己埋葬的故事。
我覺得嘎羧是一個很善良、很忠實的戰象。他死的時候并沒有到神秘的象冢里,而是選擇和曾經并肩作戰的伙伴們躺在一起,說明嘎羧很重情義。
這二十六年來,他一定在時時刻刻的想念自己的伙伴們,想念自己的父母,想念自己的朋友。他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一定在想:伙伴們,爸爸媽媽,這二十六年里,我時時刻刻都在想念你們,現在我終于可以去和你們團聚了,你們還好嗎?我現在要去找你們了,等我。
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感情小說,歌頌著動物與人類的美好感情。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3
有一次,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深受我感動。
內容是:在西雙版納的象可以用來作戰,再一次血腥的戰斗中,八十多頭戰象倒地。在埋葬大象時,驚奇的發現還有一只大象有生命,就把它運了回去。很多很多年過去了這頭大象嘎羧已經不行了。它披上象鞍,離開了。大家都以為它回到了象族,誰知它竟然回到了以前戰場的那個地方,把自己和同伴埋葬在一起。這是多么打動人的故事啊!
讀完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并然我非常敬佩那些死去的戰象,它們為了保護我們的國家,不害怕,有干的'與敵人作斗爭,而犧牲自己。
然而,戰象們的友情比人們的友情更加長久。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4
在中國被入侵的歷史中,人們把大象作為戰斗的武器。它冒槍林彈雨,沖鋒陷陣,踩死敵人無數,可是到最后還是被敵人無情的子彈射中而死。
戰斗后,大家在江邊挖了一個大坑,把陣亡的大象全部埋葬了,還在坑上立了塊碑:白象邾。后來發現一頭戰象還活著,人們把那頭戰象救活了,只是腿短了一些,有一次他在小閣樓上找什么東西,原來再找它的象鞍。他重披象鞍繞村中轉了幾圈,他知道死神逼近了,他挖了個坑,它死了,他沒有到遙遠的祖宗留下的象鐲,,他在百象琢挖了一個坑,和曾經的'戰斗過的同伴埋在了一起。作為一頭戰象他找到了最好的歸宿。
戰象一嘎羧,靜靜地躺下了。但是他給了我更多的感悟:象,有如此的感情,他的真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他在戰場上那種不屈的精神,令人難忘,這不僅使我聯想到,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有過被入侵的歷史那是為什么呢?貧窮是根本原因。不能是屈辱的歷史再次重演,我們少年是中華民族的未來的希望,為了國家的強盛,我們要努力拼搏,為了民族的復興,我們要發奮;為了和諧社會,我們要珍愛動物。
我們可以從戰象的經歷中懂得了大自然的神奇所在的動物,雖然不會和我們用語言來交流,但他們懂得情感,為此我們要保護大自然的環境,不要濫砍濫伐,隨便噴灑農藥,使山川更綠,河流更清,空氣更清新,還給動物一個安全健康的生存家園,與人類和諧生存。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5
笨重、壯碩的身軀,長而有力的鼻子,鋒利尖銳的牙……大象似乎是一種傻大黑粗的巨型動物,可是配上它那慈祥、聰慧的雙眼,便不一樣了。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剛好從大象的眼里看見了它的心靈深處,象,是一種有靈性的生物啊!
可是,我們不能和它們做朋友嗎?
抗日戰爭時期,無數頭戰象勇猛地沖上前線,與敵人浴血奮戰。很不幸,最后只有一個幸存者——噶羧。它被人們帶到了村莊生活,大家都待這個英雄很好,噶羧也過上了神仙般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噶羧行為反常,著了魔似的.,一個勁兒地往裝有它戰斗時的象鞍的倉庫里鉆。它的主人一下子明白了:噶羧要離開大家,前往那個大象墓地——象冢了。村民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水果,為噶羧送行,噶羧也依依不舍地跟大家告別。終于,噶羧走到百象冢,刨了一個坑,和戰友們一起長眠不起。
讀了這個故事,發現其實戰象噶羧和人類沒有距離,像朋友一樣親密的生活在一起。喂食、玩耍、傳遞、告別……都很自然,不用驚慌,也不用緊張,你面前站的不是動物,更不是與你物種不同的生物,而是一位好朋友!
這,和動物園截然不同。“大象園“三個字如同一只牢籠,限制了象的自由,也禁錮了象的靈魂。一面堅硬的鐵絲網無情地隔開了人和動物,多想溫柔地撫摸它,多想喂他吃些香蕉,多想看看它慈祥的臉龐……可惜我們中間隔著鐵網。只能遠遠地看著。
人類啊,你何必如此殘忍?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本應和和氣氣地共存,為什么有了界限,把一個大家庭硬生生的分開?
我,多想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像吉卜林筆下的小男孩一樣,每天與狼群睡在一起,與熊為伍、與豹為友,同猩猩玩耍,不用在野獸面前戰戰兢兢,還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可是我們有太大的差別,除了在動物園,我沒有任何機會。
請相信我,動物也渴望成為我們的朋友。從現在開始,請停止對動物的殺戮,嘗試與它們零距離接觸,與動物做朋友,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6
《最后一頭戰象》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著作。故事主要內容是:一場抗日戰爭中,有一頭幸免存活下來的戰象,二十六年后,這一頭老戰象圍著曾經救活自己的山寨轉了三圈后,安詳的走向“百象冢”會見他的戰友。
最后一頭戰象的名字是嘎羧。雖然他是一頭大象,卻有著非大象一般的感情。嘎羧十分有尊嚴。他在臨死前一定要取回自己的東西。可是有一些人卻一點兒尊嚴都沒有,比如乞丐。他們只懂得伸手行乞,不勞而獲。還有,嘎羧在臨死前圍著曾經救活自己的'山寨轉了三圈才戀戀不舍得離開。大象懂得知恩圖報。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圖報,世界將會如此的美好啊!可惜……
講到這里,我想起了我和同學的一些陳年往事。有一次,我發現有一位同學沒帶筆,于是,我把我的另一支筆借給他,課后,他十分感謝我。歷史在重演。后來,我忘了帶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由于在測驗中)忽然,他發現我神情異樣,便得知我沒帶筆在這火燒眉毛的時候,他慷慨解囊——把他的寶貝,連自己都舍不得用的筆借給了我。我當時萬分感動,這真是筆重情誼更重!
嘎羧是有靈氣,有尊嚴,重情誼的大象。嘎羧!你是我們的榜樣!作文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7
每當我聽到關于大象的事情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沈石溪爺爺的一本書——《最后一頭戰象》。
一年春天,沈石溪到一個寨子排隊時,見到了最后一頭象兵——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并與他成為了要好的朋友。可是,在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很精神,他披上了原先的象鞍,獨自回到了以前作戰的地方。他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他和他的戰友都聚到了那個大坑里……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內心向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樣,十分激動,久久不能平靜。
如此溫順、忠誠的'大象,卻成為人們得到利益的工具。在馬戲團里,幼象被迫與家人分開,從小開始訓練。人們用繩子把幼象拖到地面上,用鏈子拴住它們的脖子,馴獸師還會用鐵鉤強行按住幼象的頸部。為了讓幼象伏在地面上,前后肢各有一條繩索,讓他們保持平衡。大象是四肢直立,一次又一次的撕扯,對他們造成的傷害可想而知。而這一切只是為了讓我們一時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我幼兒園的畢業旅游,到泰國去騎大象,當時只是因為我一時的好奇,為了滿足我,卻讓大象受到了傷害,現在回想起來真不應該呀!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不要為了滿足我們自己,讓它人受到傷害,讓我們一起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讓動物和人類成為真正的好朋友。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8
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書,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感受大象的無言靈性,更讓我感受到了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一樣的感情。
這本書記述了在1943年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村落在江畔和日寇的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嗄羧。嗄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四處尋找它在戰爭中批過的象鞍,找到后來到了昔日埋葬自己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洞,準備同戰友們埋在一起。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嗄羧要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全寨,全寨男女老少都到打谷場為嗄羧送行……。許多人泣不成聲、忙著為嗄羧系潔白紗巾、四腳綁黑布。由此可以看出全村寨的人們對嗄羧有著難以割舍的感情,大家懷著萬分沉痛的心情和嗄羧一一告別。畢竟嗄羧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且和大家共度了26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對于嗄羧的死,村寨的人都非常難過、悲傷。讀完《最后一頭戰象》后,讓我感到嗄羧是一頭重情重義的、有靈性的大象。
看完《最后一頭戰象》后,滿腦子都是最后一頭大象的`高大形象,同時也想到了生活當中許多動物都像這頭大象一樣充滿了靈氣,充滿了忠誠,充滿了感情……小動物們是多么的可愛,多么的忠誠,比如小狗忠誠地幫主人看家、小鳥辛勤地幫農民伯伯捉害蟲,牛兒默默地耕地…。可是人類一直不愛護它們,有的甚至還想把它們趕盡殺絕,任意的捕殺。現在我呼吁:大家行動起來吧,愛護生靈,保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堅決同破壞生態平衡的壞人作斗爭。作文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9
看完《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我唏噓不已,我邊看邊笑,也邊笑邊哭。誰說動物和人不一樣,為什么人們看見動物就像看一個玩具,看一頓盤中餐?它們和我們一樣!有著高尚而美麗的品質和情感。它們也有喜怒哀樂,也有親情恩仇,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給我們送上了一份精神大餐。
在《最后一頭戰象》中的嘎羧,曾經是一頭戰象,在與日寇的戰斗中僥幸生還。身體殘疾的嘎羧,被寨子的人照顧休養了二十多年。在預感聲明行將結束之際,它披戴上當年作戰的鞍馬,風塵仆仆的趕路。而它并不是去祖傳的象冢,而是奔赴當年和它并肩作戰的犧牲的.伙伴的墓前,掘墓自葬,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敬佩的思想感情!
二十多年來,它從來沒忘記硝煙彌漫的戰場,從未忘記浴血奮戰的幾十個同伴,從未忘記自己雖是一頭大象,但卻是一頭戰斗的大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直到死,它依舊認為自己沒死在戰場上,也應該死在長眠在此的同伴身邊。這是英雄!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老軍人,在彌留之際,他穿戴整齊、軍裝肅整,然后安臥于蒼松翠柏之中,給人無比的震撼。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0
暑期間,我看了好多書,特別是近期看的沈石溪的《最后一頭戰象》,使我印像深刻,腦海中經常浮現出書中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主要講的是二戰時期,人們和大象一起上陣,英勇的抗戰殺敵,經過不懈的努力,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戰爭中,其它戰象都戰死殺場,最后只剩下一頭叫嘎唆的戰象。在時隔許多年后,它并沒有忘記自己曾經一起并肩作戰的'同伴。由于濃濃戰友情意的牽掛,一天,它用粗大的鼻子卷起自己的舊戰鞍,邁著沉重的腳步,緩緩的出了村。人們以為它快要死了,要去神秘的象冢;但它卻走向埋葬自己“戰友們”的地方,想和永遠的它們在一起。
這個故事讓我很驚訝,象是多么有靈氣的一種生物啊!它并不像我們人類高級,卻有著比我們人類還要高尚的情感,臨死前不去老祖宗的象冢,反而去埋葬“戰友”的地方安葬自己。
我們人類之間的親情卻比不上象之間的兄弟、朋友的情誼,有些人類平時和別人稱兄道弟的,在朋友遇到困難時,跑的比兔子還快。像這種在朋友落難時,避而不見、撒手不管,只會在平時一起吃喝玩樂的關系能算得上朋友?真正的朋友就算天塌下來,也不會拋棄對方,會在朋友落難時拉朋友一把,一起面對及解決困難。
我們人類真應該向嘎唆好好學學重感情、忠誠、永不拋棄同伴的高尚品德。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1
今天我在課本上學習了一篇新的課文,這篇課文是我在這個學期最喜歡的一篇文章。讀完課文后我的腦海里就一直回想著它那威風凜凜的身姿,炯炯有神的眼睛,尤其是穿上戰甲的它,更是英武神勇。著就是課文《最后一頭戰象》里的主角———嘎羧!
嘎羧是在西雙版納抗日戰爭中幸存的最后一頭戰象。人們在彌漫著火藥和血腥味的戰場上發現的嘎羧,它身上有彈孔,還在流血,但是只有它還有喘息,所以村民們把其它的戰象埋葬,把它運會寨子,精心照顧。復原的嘎羧享受到了村民的厚待,村民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可以在村寨里優哉游哉地享受生活。
二十六年過過去了,嘎羧漸漸老了,知道自己要死了,便想盡辦法要來了當年的象鞍。就是那個留著彈洞,混合著皮革、硝煙、戰塵和血液氣味的象鞍。披上象鞍的嘎羧異常地英武豪邁。知道嘎羧要走了,全村的村民都來送嘎羧,有的還泣不成聲。大家給嘎羧準備了很多的食物,但是嘎羧什么都沒有吃,只是喝了幾口水。嘎羧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村民們的感恩,對村寨的留戀,它只是繞著寨子走了三圈。讀到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嘎羧真是是很重情義!
離開寨子的嘎羧整整走了一夜,天亮時去到了打洛江畔,那個它曾經和其它戰象浴血搏殺的舊戰場。它在打洛江畔凝望了很久,最后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叫聲。我想它一定是要回憶它的戰友們,一定是很想很想再次和以前的戰象們一起再次相聚的。最后它來到哦埋葬著戰友的`百象冢,自己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在戰友們的身邊。
讀完這篇課文,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一顆一顆地掉下來。
我回想著嘎羧要象鞍的樣子,是什么第焦急,又甩鼻子又是跺腳的。它的吼叫聲一定是“象鞍,象鞍,我的象鞍,請把它拿給我。快點!快點!”當“我”把玉米丟給它的時候,它立即就甩走了,然后繼續吼叫著。直到“我”無意中把象鞍踢到它身邊的時候,它是那樣的安詳,滿足。“它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二十六年了,它還記得,是有多么深的情義,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無法想象,只知道自己相當地敬佩它!
嘎羧最后沒有去到老祖宗留下的象冢里,而是去到了“百象冢”里和當年的戰友一起長眠。我想最后它一定會在一個美麗的草地上和戰友們一起玩耍的!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2
說起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象,我們想到的詞匯通常是:蒲扇耳朵、短尾巴、高大有力,但有些笨拙,雖然很溫順,也很可愛,但在人們心目中卻很少感受到它們的尊嚴和情感。
讀了《最后一頭戰象》以后,讓我感受到了它們對人類的情感,對戰友的思念,以及文中戰象維護自己尊嚴的態度。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抗擊日軍侵略美麗的西雙版納,八十頭勇敢的戰象在傣族人民的帶領下,經歷了一場浴血奮戰,嘎羧成了那場戰役唯一活下來的戰象。幾十年以來,嘎羧一直忍受著戰爭給它帶來的痛苦:脖子歪得厲害,象嘴永遠都閉不攏,前腿也沒有完全治好……,雖然又老又難看,但因為它是戰象,它是功臣,得到人們的尊敬和照顧。而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嘎羧這頭最后的戰象,帶著充滿榮譽的象鞍,走向了在翠竹掩映中的象冢。這篇文章通過一頭戰象的故事,描繪了一頭重情義的大象,放棄種族為它設好的象冢,走進當年埋葬戰死隊友的象冢中,和當年并肩作戰的勇猛象兵們長眠在一起,體現了它對戰友的思念之情。
同時也通過對作者與波農丁一開始的貪婪,到最后被嘎羧的行為所感動,而放棄拿走象冢里的象牙這一過程的描寫,進一步宣揚了嘎羧細膩的情感和尊嚴,也形成了人類的貪婪和動物的純真之間鮮明的對比。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是個初冬的下午,我坐在天井里奶奶的藤椅上,地上不時蹲著一些不怕冷的小麻雀,用手拍一拍它也不會飛走,我一邊呼出白氣,一邊在想:“弄一只小麻雀來怎么樣?還可以當寵物養呢!”想著,想著,我以雷電般的速度抓住了一只灰色與黃色相間的鳥兒,扒拉一下這只小麻雀的羽毛,才不管它在我手中瘋狂地掙扎,不管怎樣,從此以后它就是我的寵物啦!把玩了一會兒,就一把把它塞進臨時的籠子里。夜悄悄地染黑了杭州的天空,皎潔的月光射在無人的街道上,我躺在溫暖的被窩里,一覺睡得格外香甜。我還夢見我的鳥兒在藍天中翱翔,當我打個口哨,鳥兒就飛到我的手中,我夢見鳥兒和我成為好朋友,我夢見鳥兒唱著快樂的.歌曲,我夢見……第二天,我準時地來給小鳥送飼料,當我來到籠子前的時候,我倒吸了一口冷氣,我的小麻雀死了!我傷心極了,我問我的伙伴:“為什么我的鳥會死呢?”他這樣回答:“因為它不忍心有這樣的下場!”伙伴的回答讓我百思不解,雖然我也努力探尋更合理的答案,但始終沒有找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悲傷的事情被漸漸拋到了腦后,為這事流過的眼淚,也漸漸被記憶風干了。直到我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篇文章,又喚起我對那只小麻雀的記憶,同時也明白了小鳥去世的原因。當鳥被關進籠子里的時候,它知道自己變成了囚徒,為了自己的尊嚴,他寧愿死,也不在籠子里生活一天;當鳥被關進籠子里的時候,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它要為了尊嚴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金錢,失去自己的尊嚴,有的人為了名譽和地位不擇手段。
對比戰象,這些人應該感到羞恥。《最后一頭戰象》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和尊嚴的重要。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3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最后一頭戰象》。
書中描寫了許多動物的故事,然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戰象的故事。作者通過戰象的經歷告訴我們:象是一種有情感的,有靈性的動物。他們值得我們尊重和愛護。象及其他野生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地球母親孕育的寶貴生命,我們要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動物也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也有在地球上的'生存權,我們人類憑什么可以去毀滅它們。動物是人類最親,最好的朋友,如果連自己的朋友都不保護,不互相信任,那你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只兇猛的野獸。
這本書不僅語言有趣,幽默,而且還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在閱讀過程中,我一邊為那些動物們的遭遇感到可憐,另一邊也了解了很多動物的知識,特別是在《動物檔案》中,每一個字都是金子,每一句話都是鉆石,整本書更是無價之寶。通過它,我更想了解動物,更想和動物進行心靈的溝通。人和動物能成為朋友是個逐漸的過程,從陌生到熟悉之間關鍵是沒有傷害,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和動物真正成為朋友。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4
以前,我總以為動物是沒有人們聰明的。但是當我讀完《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之后,徹底的改變了我的想法。
這本書里主要介紹了大象、老虎、野豬、棕熊等動物的`感人故事。
最讓我感動的,是《棕熊的故事》這一章。這一章主要寫了小熊麗麗經常粘著”我“,所以熊媽媽對”我“十分怨恨,一直想搶走麗麗。直到最后,熊媽媽為了保護麗麗被豹子咬穿肚子,并在臨行前把麗麗托付給”我“的感人故事。
這不禁又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新聞。一個媽媽不喜歡自己的女兒,她不僅不給她吃飯,還要打她,罵她。就因為女兒太餓偷吃了一點鴨食而把他的嘴巴縫上……我心想:狗熊尚且能如此護子,那么人呢?
我認為,動物之間的感情,才是最真,最純的。它不會因為對方瘸了一條腿而拋棄它,它不會因為自己身處險境就不為對方著想,它也不會因為沒有吃的而離開它,它不會……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學習動物。學習他們那種不為自己著想,一心只為他人的精神。如果人人都是這樣,世界會更加美好!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15
最后一戰象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悟,它不僅描寫了戰象的義氣,就是死也要和自己的戰友們死在一起,還描寫了作者的義氣,戰象死了,百象家里明明有許多珍貴的象牙,可是為了戰象他們卻不撿。
嗄羧是一只一場大戰后唯一幸存下來的'一頭戰象“它死了。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他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并肩作戰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作為一頭老戰象,他找到了最好的歸宿。”這句話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一頭老戰象的使命和嗄羧自己在象冢和百象冢之間作出的偉大選擇表現出嗄羧看重義氣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在我們人世間已經很可貴了,有許多人只看重錢,跟別人交朋友也是為了拿他的錢,有些人交朋友只是為了對自己有利如:一個人缺錢向朋友借錢,卻不讓朋友要利息。這樣自己又可以省點錢了。但也有人看中的并不是利息,而是真真的友情。
最后一頭戰象里有許多道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一定會發現。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相關文章: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反思12-27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反思03-08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03-29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筆記03-17
語文《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反思03-20
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04-23
最后一頭戰象續寫作文03-02
《最后一頭戰象》優秀讀書筆記01-22
《最后一頭戰象》讀書有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