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在一開始知道要讀《傅雷家書》時,我本是不情愿的。雖然在那時并沒有接觸過這本書,但一聽書名就感覺內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這短暫的時光里(每個學生的心聲)去接觸它時,卻發現現實跟幻想總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書》中記述的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之間以信的方式的來來往往。這里面并不是普通的書信,在這些不尋常的書信中飽含著一家人之間互相的愛和有助于我們成長的廣泛的知識。
從這些家書中,我讀出了天下父母對孩子廣闊的愛。在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寫滿看對傅聰的關心、鼓勵與教導,很難想象,人們竟然會為了他人朝思暮想、牽腸掛肚,但轉而又覺得平常看,因為“人們”是一對父母,而“他人”則是他們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孩子嚴加管理,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嚴格規定每天的作息時間,還時不時地抽出點時間述說自己的辛苦,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感恩之星,并開始發奮學習。我這不是諷刺,也絕沒有說家長這樣做事=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有這樣的權利。但很明顯,平凡和頻繁總能襯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婦更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他們也很愛、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讓孩子待在身邊、有所作為,從信中就能讀出,這些滿到溢出的愛。但他們卻作出了作為父母偉大的一波:他們讓孩子提前出國,等于提前讓自己與孩子分別。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咆哮孩子的表現,但其實恰恰相反,他們這么做完全是為了孩子,這樣做為孩子帶來了更多自主、自由發展的機會,同時個,也讓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這無疑是為孩子的未來能夠充斥著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在傅雷夫婦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么地深。
在讀《傅雷家書》時,竟然總會在那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感到溫馨。《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傅雷一家的家書,更是天下家庭的家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最近在備課的時候翻到《傅雷家書兩則》,距離我第一次讀這本書,已經很久了。
可能是年紀大了,比較能夠感受家長的角色了,每每讀到父親掛念親兒卻得不到回應的段落,心里只覺得難受。然而年少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在忙碌工作或學業的同時兼顧父母的愛?在這一點上,我非常希望和學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課文只摘錄了來往家書中的兩則,第一則寫傅雷在兒子傅聰遭遇生活挫折時,對他的諄諄鼓勵;第二則寫傅雷在得知傅聰演出成功之后,對他表達的興奮與贊美。文中父親與兒子同喜同悲,傅雷以過來人的身份,理解傅聰的心情,鼓勵他面對,支持他發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們看來,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樣。
但是,作為一個年輕人,一個擁有遠大理想抱負、已經展翅高飛的年輕人,在與父母的來往當中,真的就如此“循規蹈矩”嗎?
我很好奇。
在更多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總是在信中提及,希望傅聰可以多寫家書,說說自己近況。而傅聰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一定都與父親商量。每當傅雷從報上、朋友處打聽到兒子的消息,他總是深感自責,不斷地問自己:是不是自己老了,意見不中用了,所以孩子才不愿意聽?
可見,家長與孩子的關系,天下之大,卻是那樣類似。
孩子長大了,父母的牽掛不會斷,無論多遠都想遙遙牽著風箏的那一頭,哪怕只有一點點,哪怕只傳回一點點消息,父母為之喜,為之悲。
而作為孩子呢,渴望自立、獨當一面,加之生活忙碌,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父母越推越遠。殊不知,父母的心卻因為這種漸行漸遠無力著,落寞著,放不下,握不住,處處不知如何是好。
說了這么多話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們未來和父母相處的時候,對于父母的嘮叨和說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們生生地拒之門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樣把話說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時候,他們滿載著愛卻不知如何表達。他們說的話也許不如人意,卻很真,很真。
龍應臺在《目送》里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是不斷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它還告訴你,不必追。
只消數一數,你就會知道相處的時間那么那么少。
我的準則是,凡事不留遺憾。而父母,則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對其有遺憾的人。
——
另附閱讀時做的摘抄二則: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你波蘭第四信和許多照片,郵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里聽的是你彈的音樂,可是心里已經沒有把握孩子對我們的感情怎樣——否則怎么會沒有信呢?——真的,孩子,你萬萬想不到我跟你媽媽這一個月來的精神上的波動,除非你將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寒冬臘月,整個世界都無比天寒地凍,可《傅雷家書》中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父愛,使我一股暖流涌上心頭,久久縈繞心間。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作為老師,家書中的大多數篇幅無不提到藝術的修養,杰出的人物,優秀的作品等,父子兩人暢談藝術,都把對方當成一個討論藝術,音樂的對手。傅聰出國在外,傅雷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兒子的發展,將自己的畢生的音樂經驗傳授給兒子,給兒子提出建議,激發和訓練了傅聰的思想,因材施教,成果顯而易見,傅聰在音樂方面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作為父親,書信中必不可缺的.,便是傅雷教兒子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道理了。他告誡兒子要永懷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專注于音樂的造詣,“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便是他對兒子的忠告;傅雷還告誡兒子要當愛國的赤子,書札中他經常與兒子探討中華民族的文學與文化,總是給兒子寄去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學作品,讓兒子寫中文信,還常常提醒兒子學習外國音樂之所長,在中華民族傳統的音樂氣質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去之糟粕,從民族文化中吸氧,擁有真誠,高尚,忠實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兒子取得巨大成功時,傅雷先是祝賀兒子,后又提醒兒子應正確面對掌聲與贊美,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勝不驕,敗不餒,不能因成功沖昏了頭腦,從此紙醉金迷;在兒子精神消沉時,鼓勵他應該堅強,理解挫折,平衡心理,泰然處之,切不可一蹶不振……在傅聰成長之路上,傅雷言傳身教的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殷殷父子情,拳拳赤子心。”《傅雷家書》是傅雷對兒子生活上的關心,音樂上的指導,文學上的造詣,還有對人生的思考,萬“書”皆下品,唯有“此書”高!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讀《傅雷家書》,感悟濃濃親情書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小時候,我很喜歡讀書,每晚都捧上一本書看看,否則就有罪惡感,難以入睡。然而現在的我,卻因學業沉重而“戒掉”了這一習慣,書離我越來越遠了。可是,在孤獨寂寞、傷心痛苦的時候,仍會很自然地想起初中時讀過的《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寫于1954年到1966年,是傅雷夫婦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集,但它又不是普通的家書,因為其中蘊含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諄諄教誨,更是一部包羅了藝術探討、溫暖親情和人生態度的啟蒙書。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閑言絮語,一字一句都飽含了作者的愛子之情。每當想起這本書時,我就會想起我的父母。父母親都是工人,他們是大千世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他們粗糙的手寫不出優美的文章,在僅有的記憶中他們從未給我寫過信!在學校里,我經常羨慕地看著別人手中的書信,有時想,就是問一句平安也好啊!電話與書信不能比的,書信是可以時時刻刻拿來溫暖自己的',是可以永遠珍藏起來的。
雖說骨肉相連,可總覺得相距太遠太遠。于是總是閱讀《傅雷家書》,把其中的教導當成父母的話語。閱讀中我學到了很多,學會了關注生活細節,懂得了如何理解別人和如何幫助別人,印象最深的是如何理解父母對子女的愛和子女對父母的愛。《傅雷家書》中說“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子女的”,這句話對嗎?想到這里,我嘗試著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嘀嘀了兩聲后就傳來母親溫柔的聲音,接下來,仍是老生常談的話語,千篇一律得讓我感覺這種“母愛”是在走方程式。開學十幾天了,身在異鄉,思鄉之情總不經意地被碰觸,覺得委屈時晶瑩的眼淚就會在眼眶里打轉!父母,我是你們的女兒嗎?為什么在我無助的時候都是自己獨自舔著受傷的翅膀,獨自躲在角落里哭泣?失望之際,猛然看見鬧鐘已是10點15分了,我驚訝于母親的執著,因為曾多次讓母親9:30關機睡覺,可是母親每每都違背這個承諾,這次依舊如此。想象不出母親看到號碼的激動,更想象不出母親接不到我的電話時的失落。而我知道,她此時肯定激動不已,因為時隔十幾日耳邊又響起了女兒的聲音。10點多鐘,屬于早出晚歸的父母休息的時間,此時母親僅為等一通可能等不到的電話。剎那間,淚水奪眶而出,這是歡喜的淚水,因為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我的手指飛快地在屏幕上打下四個字——我愛你們!
《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愛,理解了父母。我想,在此后的成長道路上,我會像傅聰那樣主動把自己的成功、失敗、快樂、悲傷傾訴給父母親,讓他們不會覺得與女兒之間隔著千山萬水!
感謝《傅雷家書》!今后,我會與父母一起,共同到達成功的彼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傅雷的一封封家書,都是傅雷對于傅聰的教導,傅雷優秀的教育使傅聰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鋼琴家,有著西方音樂的才華卻又不失中國人的傲骨的氣節,有對于藝術的忠誠、尊重與見解。
傅雷希望傅聰能夠成為一個藝術家,而不是一個彈琴機器,傅雷告訴兒子:“適量的音樂,會能刺激你的藝術,但過多的音樂只會麻痹你的`感覺,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氣與新鮮感,從而損害你的藝術。”他有著十分長遠的目光,并不是注重眼前的利益,他知道藝術家,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水平,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藝術之路才會愈走愈遠,有了父親這樣的思想的引導,傅聰才在音樂界大放異彩,始終保持堅韌、頑強的精神,戒驕戒躁。
然而,傅雷在對兒子做的不是告誡,不是約束,而是領導,他并不是直接告訴或直接命令兒子一定要少進行商業演出,而是循循善誘的告訴兒子“為什么不能”,“過多的音樂會麻痹你的藝術”,這樣的勸說,會使傅聰更加容易接受而不會形成反抗的情緒,也讓傅雷成功。
“教育的本質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傅雷用他的教子之道用心的培養出了一個真正尊敬藝術、忠愛藝術的優秀藝術家。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經常聽到有人將父親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個慈祥的父親。
傅雷家書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極廣,不僅有藝術、思想、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及照顧是他人不可比擬人的。
每一封家書都體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教育及引導,都值得我去細細回味,體會其中在信中那絲捉摸不透的父愛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學感悟。“真的`,巴爾扎克說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對自己以前對自己兒子所做的行為而感到懺悔了,傅雷從小就受到嚴苛教育,長大后也同樣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聰。兒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兒子。他在信中誠懇地對兒子誠摯的道歉,這對于一個受中國文化熏陶下的父親是很難得的。
傅雷曾告誡傅聰,“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告訴兒子,人生是充滿曲折的,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在成功時,我們不能太過得意;在失敗時,我們也不能太過失落,要把持好一個度。以達觀的心態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敗所打倒。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也如同傅雷一般,總是扮演著嚴厲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并不是我想象中,對我動不動就是非打即罵,父親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愛不像是母親那般洶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細流。在這一刻,我讀懂了父親。
父親的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只有我們認真體會才能知曉其中的濃厚。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后成“家”,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的鏡子’,不論在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藝術的,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的原因,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上了一堂好課;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向成功行了一段好路。書是我們一生的導師。——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間往來的書信。不僅是一本充滿了親情的家信,更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視中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也就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規嚴厲,加之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系極其僵硬。有一次僅為一點小事就大吵一架,傅聰離家出走長達一個月才被接回。
后來,為了深造,傅聰出國了,傅雷給兒子寫了很多的書信,而這些書信最后集結成了《傅雷家書》。在這些信中,我們能夠看出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到現在讀來,歲月都無法磨滅那種父親對兒子的思念和關愛。
在這些信中,最與一般父親不同的是,一開始傅雷在信中不斷地向兒子表達了自己的愧疚,訴說自己的后悔之情,后悔兒子在身邊的時候待兒子太嚴格、太狠,并說到“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傅雷表現出的知識分子那種敢于反省的優良品質,更體現出作為父親對兒子的真切的'愛。
隨著我對《傅雷家書》進一步的閱讀,我越來越感覺到傅雷是一個好父親,雖然脾氣暴躁是他的缺點,但是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在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斷的思念之中,在一字又一字、一封又一封訴衷腸的信件之中,一種微妙的感情與關系在傅雷與兒子傅聰之間產生了—那是一種宛若朋友的父子情。在信中,他告誡兒子與人說話時不要把雙手插在口袋中,脫下大衣時要把圍巾也一起拿下,還建議兒子專注于學業,將談情說愛暫且擱下,教他說話要學會委婉,要懂得感恩,要時常與幫助過自己的人通信等等,點點滴滴,不一而足。
可以說,傅雷把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授予傅聰,希望對他有用。傅雷日日夜夜期盼兒子的來信,那種思念的感情透過書和歲月不斷地向我們涌來。對于兒子的來信,我們幾乎感受到了像“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那種珍貴和期待。讓人不得不感嘆“封封信,涓涓情”了。也正是因為這樣,作為在外面求學的兒子傅聰,沒有讓父親失望,早早地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杰出的音樂家,也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對于我來說,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收獲頗多,除了書中傅雷說的那些諄諄教誨外,我對于父母親的那種深切的愛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我深覺對自己的要求應該更加嚴格。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賢人促膝長談;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受到一位嚴師的教誨,閱讀的甘露將會伴心田一生。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封家書,凝聚多少詩人的情才,讓他如此反復的“拆“封”?一紙紙留言又聚集多少深沉的愛,才讓這零碎的傅雷家書編訂成冊?答案很簡單:深似海,寬如天的深情。
傅雷,一個偉大的翻譯家,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這樣深的印象不僅源于他對兒子傅聰成功欣喜的同時教導兒子謙虛為本,更表露在:兒子身處低潮,以一位朋友的身份去勸誡兒子在困難中學會堅強。當一封封家書的字眼映入我的眼底中時,傅雷嚴父的形象便在腦海里種下種子,慢慢發芽,發芽的不是嚴父的“嚴”,而是嚴父的“慈”,嚴父的“情”。
“父愛如山”,這句話用在傅雷身上,絲毫也不為過,傅雷的愛確是如山沉重。為什么?因為里面包含的太多,有期盼,有欣喜,有憂愁,而更多的則是對兒子永恒不變的“情”與“愛”。“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本是李清照抒發內心憂愁之句。但倘若將“愁”字替換成“情”字,用在傅聰身上,倒也押韻。但給傅聰的“情”卻不似李清照的愁,而是厚望與自豪之感了。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若傅雷的家書不是凝于情,恐使我覺得乏而無味,有了情,自然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受,但是我還得說說。
“情”一個簡單的筆畫,卻可以擬出很多詞,“親情”,“友情”,也包括當下最敏感的話題------“愛情”,但眾情之中,惟“親情”令我覺得可敬可佩。“血濃于水”,眾所周知,其實是古人驗證是否為親生子女的.一種方式,雖無科學依據,但這詞確確實實體現出親情的“濃,厚,重”了。
汶川大地震,是汶川人永遠抹不去的傷心記憶,其中感人的畫面很多,很多。但我要說的是一個母親的行為。大地憤怒地吼叫,不幸的她被掩埋在瓦礫下,但她卻做了一個令我永生難忘的姿勢,她用那柔弱的脊背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了一片天!最令人淚如雨下的是:當救援人員發現他們時,母親已然歸去,而熟睡的孩子的搖籃的手機中,有一封未發出的信息印在屏幕上--------寶貝,記住,媽媽愛你。正是這句簡單的話語讓我潸然淚下。這封信息是用母親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愛換來的。它凝聚著母親對孩子最真摯的“情”,所以變得珍貴無比。短短數字的一封“家書”不亞于傅雷的《傅雷家書》,換而言之,同樣是以“情”相聚,哪有好壞之分?
無論是簡單的幾個字,還是苦心孤詣的長篇家書,只要是凝于情,就足以讓天地萬物為他鼓掌歡呼,足以感動天地!這樣偉大的愛不是深似海,寬如天,又是什么呢?這份愛,這份情,銘記于心!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盡管今日的互聯網高度發達,書信往來已不是重要的通訊方式,但書信的內容深度、情感表達,遠不是其他通訊方式所能企及的。從古至今,書信所言皆出自肺腑之言,動人深切,諸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無不是如此。而我所讀的《傅雷家書》,字里行間洋溢著一位充滿家國情懷的父親,對遠洋之外的兒子的思念與教誨。
《傅雷家書》比起《出師表》《曾國藩家書》等,稱不上晦澀難懂,相比之下顯得簡單樸素,但是,字字句句都鏗鏘有力、斬釘截鐵,包含著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對理想的追求、對愛國情懷的深切感悟,可以說,這是一位父親集畢生智慧所參透的哲理。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傅雷先生的書信中,不乏有這樣簡單而充滿愛意的字句,對兒子的思念之情無不充盈著他的每一寸心肝,愛子情深實屬讓人動容,更讓人察覺,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身上也投入了不少精力,直抒胸臆的情感讓人讀起來十分溫暖,仿佛父親就站在面前,孜孜不倦地傾訴著思念。
當然,如若是單純表達思念之情,傅雷先生的家書就談不上深度。我欽佩的是,傅雷先生能夠在書信中暢談人生與理想,思念之余不忘鼓勵兒子要做個有擔當、有理想、有膽識的人。
傅雷先生是個藝術家,兒子同樣繼承了他的衣缽,所以,我們在書中所能讀到的是一位老藝術家在向他的兒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從人格的尊嚴到國家的榮辱,傅雷先生的見解獨到且深刻。我相信,這也讓傅聰先生明白做一個德藝兼備的藝術家有多么重要,有多么可貴。
他教導兒子,待人處事保持謙虛謹慎,理想要選大而實際,在順境中不驕傲,在逆境中不氣餒。我想,這大概就是一位老藝術家經歷人生百般折磨而屹立不倒所領悟出來的深刻思想,同樣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誠摯的教誨與勸誡。
最讓我動容的是傅雷先生的`愛國情懷。他經歷過動蕩的戰爭年代,親眼見到過國家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更能體會到建國的不易與艱辛,也更能理解一個人具備愛國的赤子之心是多么重要。盡管我沒有這些經歷,但從傅雷先生所寫的書信中,我能夠深刻理解到他的愛國情懷—祖國的利益高于個人的利益,要將個人的價值奉獻給國家與社會,傳播真善美。
很少會讀到這種感人深切的書信,但讀完之后,我的心中也儼然有了一股正氣,要有理想,有膽識,也要學會奉獻與熱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心與心本沒有距離,距離是由疏遠而得到的,而拉近距離比疏遠還難。——題記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以書信的形式對傅聰、傅敏的諄諄教誨。雖然傅雷在他們童年的時候,曾因傅聰、傅敏的淘氣而出手,即使沒有使他與孩子們產生心靈上的隔閡,但傅雷還是覺得愧對孩子們,對他們表示出強烈的歉意,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寫道:“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這也使他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更加的近,難道這并不值得我們感慨嗎?
傅雷對孩子的關心更多的是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沒有分離,也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我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會了我感恩,細致,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情……家書記錄的,不僅僅是傅雷他們的生活,也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珍惜,珍惜父母給予我的那份愛,因為它只有一份。有時候父母無法給予我們什么,可他們卻把什么都給了我。
天下的父母都是無私的。我誕生在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缺少了書信的交流,但那份來自父母的細致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里。感謝《傅雷家書》,感謝它使我懂得了感恩,感恩父母對我的關懷,也感謝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的教導,我們要珍惜父母對我們的愛,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如果說《背影》中的父愛是含蓄的,深沉的,那么洋溢在《傅雷家書》中字里行間的父愛便是很直接的,外露的。書信中的傅雷是一個普通的父親,他害怕兒子多走彎路,就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對兒子絮叨。看來再怎么嚴肅的學者在對待自己孩子時,也是那么自然可親。
《傅雷家書》中除了一些探討翻譯、藝術之類的書信內容比較專業之外,其余的信中隨處可見一位父親對于孩子的諄諄教導。但誰曾想到,這樣的一位好父親,以前竟也經常粗暴地打罵過自己的孩子。早年的傅雷脾氣暴躁,常常會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打罵傅聰,使得傅聰一直很懼怕父親。早年父子關系緊張,傅雷有很大的責任。步入中年,尤其是當傅聰遠赴波蘭留學后,他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了傷害。于是,在《傅雷家書》的第一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傅雷對兒子的歉意。
隨著父子二人交流深入,他們的感情也愈來愈親密。1956年傅聰回國度假期間,傅雷與兒子曾整晚促膝長談。音樂,哲學,美術,人生等話題無一不談。哪里還能看出他們一個曾是兇狠暴躁的父親,一個是倔強叛逆的兒子呢?
傅雷通過書信給了兒子許多無微不至的關心,比如待人謙遜,做事謹慎,禮儀得體,勞逸結合,正確理財等等。這些建議或意見從來不是以“你要”“你必須”的口氣來表達的,而是站在一位良師益友的角度提出的,沒有絲毫居高臨下的態度。在他看來,兒子已經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青年,未來在音樂方面將會取得相當卓越的成就,而自己只需要盡量幫助兒子走向正確的人生軌跡,而結果也正如他所愿。傅雷將兒子不看作是兒子,更看作是一位能夠與其探討音樂,藝術的對手,給予了兒子足夠的尊重與信任。
說到這里,我想到了我的`父親。他很普通,不是傅雷那樣有頭有臉的人物,但他同樣對我很關心。他工作很忙,不能天天陪我,但他會用空閑的時間來與我天南地北地聊天,小到家中瑣事,大到前途未來。他很少幫我做事,卻鼓勵我一直不要放棄。當我取得成績時,他比誰都平靜,而內心卻早已是波濤洶涌。我雖不如傅聰那樣優秀,能成為父親的驕傲,而父親也不可能像傅雷那樣對我無微不至。我不羨慕,因為擁有父親的陪伴與關心,就夠了。
《傅雷家書》讓我更加懂得,和母愛一樣,父愛也是同樣偉大的。但父愛往往是不動聲色的,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父愛堅實,深沉,更多時候是默默無言的,需要我們去認真體會這如山一般的厚重。
【讀《傅雷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的好句01-04
傅雷家書摘抄02-09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3-03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4-15
讀傅雷家書有感12-02
讀《傅雷家書》有感12-30
讀《傅雷家書》有感06-02
讀傅雷家書有感06-02
傅雷家書的好句14篇01-05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