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圍城》讀后感
《圍城》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9-11 13:24:49
  • 相關推薦
《圍城》讀后感集錦【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圍城》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圍城》讀后感1

  學習是這樣,愛情也是如此。我們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追求幸福的時候往往是最幸福的,而當幸福真的來臨的時候我們卻容易患得患失。“細細想來,的確是這樣。當我們努力去追求我們喜歡的那個她時,我們好像一下子有了鎧甲,又好像一下子有了軟肋,我們會變得小心翼翼,因為想在她心里留下一個完美的.自己。

  當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當我們的努力有了結果。我們會經歷一個短暫的甜蜜期,可是短暫過后,生活的瑣碎可能會讓彼此無征兆的生氣,無理由的吵架,我們可能會發現彼此的缺點越來越多,以至于產生厭惡之感。

《圍城》讀后感2

  唐曉芙聰明漂亮、活潑可愛又率性。就是這樣的一個女性形象,也逃不掉命運的哀嘆?墒且苍S這段描寫卻真實地寫出了現實愛情中存在著的陰差陽錯和諸多偶然,也許方和唐之間的這種偶然性所導致的戀愛失敗正是天下許多有情人難成眷屬的一個小小縮影,真的.讓人覺得很可惜。

  作品中的愛情故事與“圍城”二字產生共鳴,盤桓復雜,亦真亦幻。

《圍城》讀后感3

  《圍城》是錢鐘書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書的名字是“圍城”,“圍城”取自書中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

  那么何謂“圍城”?錢鐘書的'夫人楊絳曾給黃羅芳一張紙條,闡明了“圍城”的豐富內涵,上面寫道:《圍城》的主要內涵是:圍在城里的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大都如此。在讀完這本書后的人都能對這句話有著很深的理解。

《圍城》讀后感4

  其實圍城并不可怕,只是如何看待這個圍城,身處圍城中,為何總想沖出這個圍城,最終不是撞得頭破血流,退回去就是沖到另一個圍城之中,又飽受糾葛,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大圍城,包含很多小圍城,圍城中總有不如意,我們并不是總要去逃避,而應該適應這個圍城,在圍城中逐漸建立自己高大房屋,不要總好高騖遠,不斷地換城,總以為世外桃源就在城外。其實不然。審視這個世界,圍城處處存在。

  眼看21世紀,圍城依然存在,我們看待圍城依然要有正確的眼光,除非圍城中烏煙瘴氣,實在無法生存,否則就不要不停的出城進城直到最后精疲力盡,而流浪街頭。

《圍城》讀后感5

  這是作者描述的感情世界,但也是現實中會有的,聽說一個人一生中會遇見四個人,一個是喜歡自己,但自己不喜歡的,一個是自己喜歡的,但不喜歡自己的,一個是相互喜歡但不能走進婚姻的,最后一個就是自己并不多喜歡,但也不討厭,但是會陪自己走一生的.,也是這個人陪自己終老。這樣相互喜歡的人,鴻漸是遇見了,辛楣沒遇著,只是遇到這樣的人時,不知道兩個人是否都足夠成熟,成熟到能包容對方的一切,能珍惜對方的一切。于是,婚姻終究成了圍城,沒有戀愛的基礎,婚姻只是牢籠;有了婚姻的條件,又未必真能和喜歡的人進這樣的圍城。

《圍城》讀后感6

  讀完《圍城》,感觸頗深,錢鐘書十分誠實地刻畫了那個年代的一些事。

  這本書講了抗戰時期關于一個留學生回國后的一些事。方鴻漸真是個凄慘的人物。但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吧。圍城這個書名很妙,非常含蓄的概括了全書的主旨內容。

  仔細品味會發現書中有三道圍城,愛情的`糾葛是一道圍城,學校里的明爭暗斗是圍城,家庭的婆媳之爭是一道圍城。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道圍城,夾雜著城內的喜怒哀樂,一個城圍住了我們整個人。

《圍城》讀后感7

  很多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么一點的良心,有那么—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并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或許《圍城》的.文學價值也正在此。它寫出了人們不愿意正視的,真實的社會環境。

《圍城》讀后感8

  《圍城》從“圍城”這個比喻開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類的“圍城”困境:不斷的追求和對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轉換,其間交織著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這一切構成的人生萬事。

  “圍城”困境告訴我們人生追求的結果很可能是虛妄的,這看起來好像很有點悲觀,但骨子里卻是個嚴肅的追求,熱忱深埋在冷靜之下,一如錢鐘書本人的.一生。他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這就有可能使追求的過程不再僅僅成為一種手段,而使它本身的重要意義得以被認識和承認,使我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

《圍城》讀后感9

  在《圍城》里,身逢亂世的人們,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以知識分子為主的主人公,活在自己的圍城里,面對著轉瞬即逝的財富、事業和愛情,經歷著人生的幻滅,電光石火的'美妙,注定只是回首的惘然。

  在亂世,活著就是一種成就。

  當然,錢鐘書之寫《圍城》,對于戰爭只是點到為止,書中的人物并沒有在戰爭中悄然而逝,他們依然以一種常態生存,戰爭對于他們僅是一種不和諧音,一種避重就輕的背景音樂。

《圍城》讀后感10

  《圍城》首先講述了主人公方鴻漸先生回國路上以及回國后在上海的生活,作者通過對舊上海當時的中產階級的描繪,順帶也議論了留學生和老式的大家庭的生活;

  然后描寫了去三閭大學的路上,對當時抗戰時期內地的民生和風情,對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態可見一斑;第三段則是在三閭大學內,通過作者對學術界狠狠的.挖苦和諷刺,揭露出當時舊中國的種種陋習;最后是方鴻漸先生婚后生活的描寫。

《圍城》讀后感11

  初讀《圍城》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用語,是以往我讀過的書不曾見過的詞藻。用我女朋友的`話說,就是有時代的烙印吧。

  我不記得是誰說過:“你一定要讀圍城,而且要在你覺得差不多的時候讀,如果在太年輕的時候懵懂的讀了,你以為你看過了,實際上是永遠的錯過了,會很可惜”。

  里面對人物的內心的洞察,是令人窒息的。很難說是老成還是年輕。實在太過犀利。

  那種謙和不偏不倚的寫作態度,會讓我覺得這不像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本人性啟示錄。

  我現在只看了一半,我也不愿意透露更多的情節,因為這會讓看這篇文章的人以為,這本書就是這樣而已的錯覺。

  我會在看完的時候再接著寫這篇文章。

《圍城》讀后感12

  從《圍城》發表以來,就有好多人對方鴻漸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報道說,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學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著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方鴻漸是有點虛榮的,有點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樣有真才實學,也不像韓學愈等人一樣完全昧著良心。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圍城》讀后感13

  《圍城》是一本終生相伴的好書。少年讀時,被書中辛辣幽默,諷刺詼諧的語言所吸引,常常會情不自禁的大笑。

  青年時再讀圍城,正是追逐夢想的年齡,會為書中人物鴻志高遠壯志難酬的命運感傷心痛。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品嘗過愛的'酸甜苦澀,又看圍城,會有笑中有淚的心酸,人生百味均在其中。

《圍城》讀后感14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后、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

  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讀后感15

  近日讀罷《圍城》,心中不免唏噓一片。腦海中時時回想起方鴻漸短暫幾年間的起起伏伏。在坐上回國的輪船上,鴻漸定是不知日后自己的生活如此這般波瀾,在上海租界寄人籬下的屈辱,在三立大學的飽受冷眼,在妻子孫柔嘉的冷嘲熱諷中,鴻漸從一個蓄勢待發的`青壯年,變成一個唉聲嘆氣的弱者。

  人生可能也是這么的起伏,時間在匆匆掃過時,你的人生軌跡可能在一步步偏離正軌,慢慢麻痹著你,直到最后你才猛然醒悟自己的人生已經不如自己當初所想了。

【《圍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圍城》讀后感03-20

圍城讀后感03-10

《圍城》的讀后感02-08

圍城的讀后感01-16

圍城讀后感03-10

《圍城》讀后感06-12

圍城的語錄45句08-08

圍城的語錄39條08-21

圍城的語錄49句08-20

《圍城》讀書筆記02-23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日本香蕉91视频 | 色yeye网址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第8页在线亚洲 | 野外少妇被弄出喷水 | 久久深夜福利亚洲网站 |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