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人傳》讀后感1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非凡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似乎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后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后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自由急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愛情;他布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后感2
名人,更大意義上是“明人”。何為明人?說真話,辦實事,行正舉。名人很多,明人卻很少。這些少有的明人之間總有一種牽系,無關時代,無關界域,無關信仰,只關乎頑執于真理。
《名人傳》的首譯者,傅雷先生說過:“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唯有看到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唯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智者總是命運多舛。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是名人,更是明人。貝多芬十七歲便擔起照顧兄弟的責任,他的生活舉步維艱。十八世紀末,他離開故里,只身前往維也納。四年后,貝多芬的聽覺日漸衰退,而他愛上的姑娘朱麗埃塔,也是有緣無分。在極度的`消極中,一場法國大革命,又讓他重振旗鼓,寫下了舉世聞名的《英雄交響曲》。可光芒的背后就是黑暗。生活的苦難接踵而至,無力招架。他卻說:“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
米開朗琪羅從小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家里。他得天獨厚的畫功,讓他受到歷代教皇的任用。但他的創作自由卻并不允許,或者說,他的思想被局限在他人的思想中。他的生活和愛情都是無味的。直到他死時,他還在雕刻著一幅《哀悼基督》。可他說:“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 托爾斯泰九歲時父母雙亡,他便隨祖母遷至喀山。托爾斯泰是一個不受約束,思想獨立的人。他對周旋在上流社會中的生活十分厭倦,決然辭官,回歸自然。幾年后,又同兄長參加志愿兵,抗擊山民。
之后,托爾斯泰跨入文學界,他的一部《戰爭與和平》在俄國文學史中影響重大。他同情下層人民,憂心俄國前景,一生都在為國家為民眾考慮。他說:“科學的事業就是為人民服務。” 無論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還是托爾斯泰。他們頑執一生所追求的,他們用自身所體現出的,無非是“自由”“平等”“希望”。概括點說,就僅僅是“真理”二字。這才是,所謂,名人。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于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貝多芬
《名人傳》讀后感3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題記
堅強
透過空氣中彌漫著的薄薄灰塵,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堅強不屈的偉大音樂家。他雖然沒有出眾的外表,但由于他有獨特的性格和奇妙的思維方式,以及憑借著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信念,成就了一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每當聽到他的音樂,深情而悠揚,充滿著憂郁氣息的色彩,使我情不自禁地贊嘆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維,正是因為他的不屈,才締造出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曠世音樂。
可有誰知道,成功的貝多芬卻是在痛苦中磨練出來的。在創作歷程中,內心的悲涼和孤獨都成為他創作的來源。貝多芬在生命中掙扎,在寂靜中創作,他頑強的同命運抗爭,譜寫著非同凡人的命運,磨練出超凡的意志,謳歌著苦痛換來的歡樂。
閃耀的,是那堅強不屈的意志!
堅毅
米開朗琪羅,一生都人忍受著政治、家庭的脅迫,性格的獨特迫使他難以反抗。自閉,使得他不能主宰自己,反而否定自己、摧殘自己。回首過去,他的完美創作給他帶來了快樂、希望和自豪,讓他享受到了生活短暫的美好,他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但他卻感覺自己虛度了一生。
讀完米開朗琪羅坎坷的經歷,心情沉重。悲憫的一生,使他以強大的勇氣叩問著這個不公平的世界。也許值得同情的是像我們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傷痛搜刮快樂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
閃耀的,是那頑強奮斗精神!
堅忍
一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緊跟他冒險生涯的作品,他就是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
這位老先生用深情的筆墨堅持不懈地向人世間播灑愛的種子,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閃耀的,是那百折不撓的品質!
在學習中,每當遇到難題時,我常常會選擇放棄。自從讀過他們三人的人生經歷后,我認識到在困難面前不能低頭,放棄意味著永遠失去,而是應該以堅定的信念去奮斗,去拼搏,打破思維的局限性,尋求新的通往成功大門的道路。
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緊握成功之匙,讓人生因奮斗而輝煌!
《名人傳》讀后感4
也許我們曾經在挫折面前彷徨過,絕望過;也許我們曾經意外的得到挫折帶給我們的饋贈,體驗過戰勝之后的快樂……這些都是我們成長歷程中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選擇堅強是最有用的資源。 有一個人,是他偉大的人格,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之下仍然保持著的不屈不撓的高昂的斗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任何時候都決不向命運屈服。他,一個心靈偉大的人——貝多芬。 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但是1796年他還不到30歲,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所折磨。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著幸福,但立刻又幻滅,不得不去承受心靈的痛苦。
現在的`人恐怕想貝多芬這樣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呀,很多社會青年,耳朵不聾,手腳不斷,內臟健康,但卻是在虛度光陰,甚至還學成年人的一些不良行為,廢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大好前途,如果貝多芬沒有殘廢,沒有缺陷,是一個健康的人,那他的一生里肯定有更大的奇跡發生,將會是天才中的天才的。如果那些社會青年有貝多芬一樣的殘疾和缺陷,說不定是自生自滅,自暴自棄,甚至自殺。 貝多芬的堅強與勇敢,讓我非常佩服,不僅是我佩服,相信了解他的人都會贊嘆不已,但是上帝為什么要這樣安排他的人生呢?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一生的:“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世界上的名人大部分都是經過風吹雨打的,所以說彩虹,經過與雷電的激戰之后才出現。每一個名人的背后都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每一個感人的事情,不僅能讓你吸收情感和知識,還能用來反省自己是否堅強過?
《名人傳》讀后感5
首先承認憑我的修養要讀完一本公認的名著,著實是件考驗意志的事,尤其是拜讀這類洋溢著濃厚的西方精神追求的人物傳記。或許我們從小耳濡目染,習慣了看傳記就像讀一個故事或是看一段傳奇,猛然發現羅曼羅蘭是個思想控時,就像是一向在一條平坦的馬路上走啊走,走的近乎昏睡時,忽然掉進路邊的一個深坑里,那一分鐘的驚悸和隨后而來的因爬不出深坑而感到的苦悶簡直如出一轍。
當然話雖如此,待靜靜看了一遍后,才發現這書絕不是一本有名的”作文素材“,人類精神的偉大和人性的真實往往令人驚嘆。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往往這個世界給予天才的.是苦難的一生,而他們自我帶給世界的卻是無盡的榮耀,唏噓不已。或許真的,對于頂級的藝術家,不瘋魔,不成活。至于瘋魔,是我們的評判標準出了問題,還是我們自我沒有勇氣去勇敢,沒有真心去應對真誠?
就從貝多芬來談談吧,他的一生被羅曼羅蘭比作一天暴風雨的日子,”先是平靜的的早晨偶有微風,但在空氣中沉重的預感后,忽然巨大的陰影卷過,開始了悲壯的雷吼與不止的暴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正像他一生的倒影與寫真。我們讀這句話時,總不免充滿敬佩,可想想,誰經歷這樣的一場暴風雨?看看開篇各類人物對于貝多芬的肖像描述,就不免感慨,是的,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可是對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我還是選擇“既然命運扼住了你,你就撓撓它的胳肢窩”好啦。讀《貝多芬傳》時,還有一個細節令我差點笑噴了:貝多芬情感鮮明、敢愛敢恨,原本他十分欽佩拿破侖,但他聽到拿破侖稱帝的消息之后又不屑地評論道:“原先他也可是是個凡夫俗子!哈哈,真才子,真性情也!
總言之,人生路途上總免不了坎坷,既然如此,學會坦然應對即是:輕輕一笑挫折再用功。至于先賢們的人格品質,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名人傳》讀后感6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名人傳》,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名人傳》是由法國二十世紀的一個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所寫。這部名著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個名人的故事組成。這里講述的三位偉人雖然出身經歷不同,性格特點迥異,但為了實現生命價值,他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挫折或失敗,卻沒有向命運低頭,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世界上的偉人。從這本書里我們可以知道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淬煉!
《名人傳》許多地方叫人看后難以忘懷,但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貝多芬,他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就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貝多芬對音樂有著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此時,病痛已在叩門,一旦走進他的身體就再也不曾離開,一七九六年至一八00年間,耳聾開始侵蝕著他,耳朵日夜嗡嗡的鳴響,聽力越來越差,對聲音的敏銳已是大不如以前。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該是一個多么大的.打擊呀!但他卻和命運頑強的做斗爭,在耳朵完全聽不見之后,仍然創作出了那么多不朽的作品,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如他自己所說:“人啊,靠你自己吧!”這句話是對世上每一個人的忠告,只有自己努力了,不畏艱難,就一定會取得你所夢想的成功。
看看貝多芬的成長經歷,再看看我自己,家庭環境好,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非常重視,對我的有關學習的要求一向是有求必應;學習環境也好,有好的學校,五小在油田學校排名第一,老師也好,對每個同學的學習都非常上心,同學也好,大家平時都和睦相處。這些環境已經很不錯了,可是我的學習為什么還是一點都沒有長進呢?我想還是自己從小怕吃苦,依賴性強,沒有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看來,好的學習環境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
這本書使我深刻的領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含義,使我受益匪淺。
《名人傳》讀后感7
打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61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61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為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61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著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著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么《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名人傳》讀后感8
古今中外,一位又一位名人影響,激勵著我們,他們往往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難才鑄就了今日的輝煌。當我第一次翻開《名人傳》之《貝多芬傳》的時候,我被貝多芬忍痛負病堅持創作的精神感染了,我情不自禁地一頁又一頁地翻下去,隨之而來的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更是令我心潮起伏。
人盡皆知,貝多芬的音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那是他為后世留下的享用不盡的.精神糧食。可貝多芬忍受病痛譜寫樂章,不受世俗鄙夷,不向權貴低頭的故事就少有人知了。讀了《名人傳》中貝多芬的故事,我牢牢記住了貝多芬的這句話:“幾個蒼蠅咬幾口,決不能羈住一匹奔騰向前的駿馬。”這不正是貝多芬堅貞不屈奮斗不止的心聲嗎?是的,當你全力前進時,勇士是決不會因為一些煩俗的小事而放慢或停止腳步的。我們的學習不也這樣嗎?在你努力向上時,別人突然說了幾句傷害你的話或受到其它打擊時,明事理的人定不會跟他斤斤計較,而是以平靜態度對待,勇敢堅持努力,以至達到取得成功。
再看《名人傳》中的米開朗基羅,一個不配的雕塑家,他用自己的血淚創作了一件件偉大的杰作。在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米開朗基羅英雄般的天才,有著藝術般的幻想,可是,從1520年到1527年間,生活的境遇讓天才米開朗基羅疲憊不堪,藝術的幻想,不斷地破滅,痛苦之后還是痛苦。”原來米開朗基羅沒有兒子,只有一個侄子,所以他把愛都傾注在侄子身上,但侄子卻不知思圖報,一次又一次的傷害著米開朗基羅,他徹底失望了。但盡管如此,他還是創作了許多輝煌的作品,勇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盡管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的作品仍激勵著我們奮斗不息。
名人們勇于堅持真理和正義,他們為創作表現人間真、善、美的世界而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他們的一生,充滿著艱辛與苦難,但他們沒有放棄。我們要學習貝多芬的堅持不懈,學習米開朗基羅的勇敢抗爭……牢記只有敢于堅持才能鑄就天才。
《名人傳》讀后感9
讀完《名人傳記》這本書,我發現里面描寫的人物既不是打遍天下的大英雄,也不是武功蓋世的武林高手,而是一些頑強奮斗的普普通通的人。
書里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等名人的故事和他們奮斗的經歷,講述了他們為了自己奮斗的目標付出了常人難以理解的艱辛。
貝多芬從小家里就很窮,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去上學了,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不平,最后就連他唯一的親人都離開他了,可是他并沒有被生活的艱辛所擊倒。他熱愛音樂,寫下了許多的不朽樂章,被后世的人們所仰望。在他的經典巨著里有很多都是他耳聾以后寫的,到現在我也沒有想明白,耳朵聾了就聽不到聲音了,可是他是怎么寫下這些的,是什么讓他堅持下來的',我想是不是除了他奮斗的目標和理想一直在支持著他吧,他是用心再去創作。
貝多芬的故事告訴我,只要心里有目標,只要你愿意為了目標去奮斗,哪怕你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因為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回報。
米開朗琪羅生活在意大利動蕩的年代,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對當時的社會產生的厭倦和懷疑,雖然他的家境比較富裕,可是他卻不滿現狀,于是他把他的理想都寄托在了畫畫和雕刻上,他在藝術創作中加入了自己的理想,創作了好多不朽的作品。他也參加過反抗暴君和抵抗外來侵略的斗爭,這些經歷都為他后來的創作提供了靈感。
他的作品激勵了當時的愛國主義人士和為自由而戰的一代人。可是他的命運卻是悲劇的,他沒有看到自己理想實現的那天就去世了。無論怎么樣,他都是我值得敬仰的一個人,為了理想,為了自由,他不屈的奮斗著,把他要表達的話都刻在了他的作品里,他憑借著不屈的意志,走完了輝煌而艱辛的一生。
從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艱辛,同時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你有理想,只要你堅持,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只要你不屈服,那么理想和幸福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名人傳》讀后感10
貝多芬,德國著名的作曲家,創作了許多驚世名曲,他雖然耳聾,但他卻戰勝了這一困難,他的勇氣令我佩服不已。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名人傳》,對貝多芬這位作曲家有了深刻的了解,心中充滿了敬佩。貝多芬雖雙耳失聰,卻仍堅持創作。他為藝術而獻身,把美妙的音符留給了后世。貝多芬是一個傳奇,他用心靈感受世界,用生命譜寫歌曲。貝多芬是一個巨人,是一位英雄,生活簡樸,淡泊名利。
一天晚上,當我合上書本,腦海中一遍遍想象著貝多芬的經歷,慢慢地……我進入了夢鄉。
忽然眼前出現了滿地的青草,一朵朵散發著幽香的花兒,然后我看到了一位身材短小臃腫,外表結實,長著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的人,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有震懾人的力量,他應該就是貝多芬吧。他正在彈奏著《月光曲》,而他仿佛沉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
他的手指剛勁有力,飛快地在琴鍵上劃過,他邊彈邊晃動著身子,表情十分認真專注,一點都看不出他耳聾。我靜靜地站在一旁聆聽這美妙動人的旋律,我的心隨著音符而跳動。
過了一會兒,他彈奏完畢,慢慢睜開雙眼。他看著我,對我說:“音樂有著無窮的力量,它能使人們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撫。”我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然后,我找來了一張紙,在上面寫道:你面對著耳聾的困難,是如何創作的呢?他舔了舔嘴唇,慢慢地說:“我的耳朵雖然聽不見,但是我的心還在,我是用心去創作的。而且,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能被困難和挫折打敗。”他剛剛說完,我就從夢中醒過來。
貝多芬,我想對您說:您的精神激勵著我,您的品格引領著我,您的'音樂熏陶著我。有人說,命運掌握在上帝手里。您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證明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這次在夢中與貝多芬對話,讓我明白命運不是由他人決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我敬佩貝多芬,不僅是因為他那和諧悠揚的音樂創作,更是因為他堅強和敢于與命運作斗爭的精神。今后,如果我遇到困難或者挫折,我會記起貝多芬的堅強,還會記起他對待挫折時的從容。他的精神會指引著我一往無前!
《名人傳》讀后感11
名人的生命軌跡,總是讓我們吃驚,傷感,贊嘆。我們所知道的音樂家,文學家,美術家很多很多。名人傳告訴我們的,是3個偉大的奇跡-文學家托爾斯泰,雕塑家米開朗基羅,音樂家貝多芬。看過很多很多屬于他們的故事。坐在圖書館看另外一本關于他們的傳記。心里覺得很不容易。平時都是看那些散文,小說,哪里有空翻看這些偉人的傳記?興致勃勃的開始了解屬于他們的人生。我看到他們的喜悅,看到他們的悲傷,落寞…
羅曼羅蘭,帶領我們走入這些神秘的名人的生命中。隨著優美卻又飽含嚴肅氣息的語言。終于,我陷入這個記錄3個偉人的傳記之中。
托爾斯泰,青年時代的他擁有一副丑陋的面容。這也是他時常苦惱的問題。不過,他還是寫出了讓我們敬佩,喜愛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我想不到,一個生在富裕家庭的人。居然能夠如此體諒下層人民的生活與苦難。揭發那些統治者,資本主義地主的惡劣行為。他是一個擁有大筆財富,擁有很高的地位的人,他能夠這樣做,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從羅曼羅蘭的語言之中,我想,其實他是一個寂寞的人。在他發現那些地主的惡劣行為的時候,他勇于和他們分裂,但是并沒有得到支持。其實他在精神上一直都很孤獨,寂寞。這是屬于他一生的遺憾。作為讀者的我,深深的感受到屬于他的寂寞。失望。其實值得一說的是屬于托爾斯泰的愛情,家庭。他之所以能夠寫出如此優秀,深入人心,揭發社會現實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給他足夠的動力。
接著看到的是關于米開朗基羅的傳記。他在3個傳記中,采用了分段的方式敘述。分別是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尾聲-死。很獨特呢。往下讀之后。終于明白何謂戰斗,何謂舍棄他的一生過得可憐,卻又不平凡。他一輩子似乎是注定了要永無休止的幫他人做事。造陵墓,畫天頂畫甚至卷入了革命風暴。差點喪命。后來以為能夠解脫,怎么知道又被保羅三世抓去這是一條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一條缺乏自由的人生路。他對人生的態度,令人奇怪-“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這始終令我無法理解。關于米開朗基羅,我對他,是好奇,是敬佩,也是同情。
《名人傳》讀后感12
一位是德國的音樂家,一位是意大利的藝術家,一位是俄國的文學家。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過度,卻有著同樣的人性的真、善、美,同樣為了一份事業而獻出畢生精力。永遠堅信只要自己堅忍果敢,不因痛苦與劫難而一味地淪落,就能沖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輝煌。
貝多芬“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
年少的貝多芬就具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強制逼迫下學習音樂,也開始了悲慘的童年。貝多芬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當他遇見莫扎特時,增加了不少經驗,但災難又一次降臨,貝多芬雙耳失聰。正如傅雷所說:“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但貝多芬沒有放棄作曲、放棄生活。終于戰勝了命運,寫出了《英雄》、《田園》等不朽的佳作。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
米開朗琪羅“愈受苦愈使我喜歡”。
米開朗琪羅出生于市民家庭,有很深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教皇們給他的'巨大壓力使他喘不過氣來,他在建造尤里烏斯二世的陵墓時還要受著新教皇的壓迫。他沒有自由,沒有反抗,只有被教皇當成牛馬來使喚。七十余歲還需爬上梯子彎腰作畫。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他的忍讓成就了他的藝術,卻也摧殘了他的靈魂。這個時代成就了他的偉大,卻也限制了他天才的發揮。
托爾斯泰“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托爾斯泰出身于貴族家庭,享受著高等教育,富足的生活。但他并不快樂,他因自己的富裕與安逸而羞愧不安;他身居上層,卻永遠為下層人民著想。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與社會決裂,但他沒有力量,沒有支持,永遠孤獨。他與上層貴族為敵,得到了開除教籍的結果。八十二歲時,他離家出走,最終死在了一個火車站。托爾斯泰一生都在關心廣大生靈的脆弱與渺小,傳播著愛與寬容。不愧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學習貝多芬的堅持,米開朗基羅的隱忍,托爾斯泰的博愛。他們永遠是精神的傳承者,傳奇的創造者,世界的征服者。
《名人傳》讀后感13
讀完整本沉甸甸的《名人傳》,心中的情感的涌流,波濤洶涌。
貝多芬在短短57載的光陰,給世界留下了龐大的耀眼奪目的寶藏。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本該和同齡人在外面玩耍的快樂時光,卻被他的那個殘暴父親鎖在家里,被逼著練琴。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
不僅僅是童年。貝多芬的一生都是悲慘的、多災多難的。他一生都是窮困潦倒的,在他的后半生,他甚至是在失聰的情況下作曲。他總是同房東們發生糾葛,總是不斷地搬家。每當他處于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我們可以想象那房東和其他房客的情緒會怎樣!有時他搬家搬得是這樣的頻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鋼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彈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無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錢,這個本來就沒有多少積蓄的.音樂家,變得更加貧窮,窮困。
但這些,卻并沒有打垮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激勵著人們去追求一種博大的人生境界。
當我們面對命運的挑戰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無疑會給你帶來一種深刻的啟示和昂揚的精神。這部交響曲是他九部交響曲中的第五部,也是最杰出的一部。他不僅表現出貝多芬自己與命運搏斗的英雄氣概,同時也蘊涵著更加深廣的社會內容:命運像幽靈一樣,時時向人類襲來,妄圖捆縛住人們的手腳,以便任它擺布,然而,人類沒有屈服,奮起與命運展開了搏斗,終于,勝利的凱歌響起,人類戰勝了命運。作品中洋溢著一種蓬勃向上的斗爭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100多年來,它一直被譽為世界交響樂中的杰作。
讀完這本名人傳,我們也應該懂得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會在你不經意間,降臨到你身上。但是,當我們遭遇這些的時候,不應該怨人尤天,而更應該努力拼搏,擔當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
《名人傳》讀后感14
“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題記
《名人傳》描述了處于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讓我們用心去貼近英雄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令我們啟示更多,獲得更多。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正如傅雷所說《名人傳》的三個主人公他們的骨子里都有那么一種品格叫頑強;有一種精神叫不屈;有一種人格叫奉獻,這就叫做偉人。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里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有了一個定位,在世界上可以站在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得清醒著,不要再自欺欺人.
《名人傳》讀后感15
讀完了羅曼·羅蘭所寫的《名人傳》片段后,我才真正地找到了我們所需要的東西。貝多芬——一位著名的德國音樂作曲家,他的一生是多么艱難:他10歲喪母,獨自一人外出謀生。
當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戀愛失敗,又患上了耳聾的疾病,這對作為音樂家的貝多芬來說無疑是無法彌補的災難。這不僅影響了他的工作,是他從此只能過著孤獨凄涼的生活,還可能是他受到敵人的污蔑和滿懷敵意的城市維也納的攻擊……然而,他卻并沒有因此而放棄音樂。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還坐在鋼琴前,創作了不朽的《歡樂頌》。
我國先哲孟子曾說過:“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確,貝多芬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后才成為偉人的。這就像羅曼?羅蘭所說的一樣:“英雄的偉大并不在于他的體魄,而在于他的心靈和品格。”
是的,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們不去抱有幻想,直面人生;也為有與苦難搏斗,才能是人經受住菜枯的命運。為人之所以稱之為為人,就是因為他們的'生涯往往是長期飽受磨難的,身心常常遭受到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吆喝一切的憂患才促使他們成功,才造就了他們的偉大!
1858年,瑞典的一個富豪人家生下了一個女兒,然而不久孩子就染上了一中無法解釋的癱瘓癥,喪失了走路的能力。然而那女孩并沒有灰心,一直努力著。在一次次地從輪椅上站起又一次次地摔倒在地上后,她竟然成功了,她終于能獨自站起來了!
從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長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學創作中,盡管她經理了許多難以想像的挫折與磨難。最后終于成為了第一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茜爾瑪?拉格蘿芙。
就像梁啟超所說的:“患難困苦,是磨煉人格的最高學府”,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偉”,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真正的偉大則是他們勇于、敢于植棉曲折、苦難的人生的精神。夜種精神就好比一只大手,緊緊地握住了名譽的咽喉,是生命的為大得以展現,是生命的價值得以升華!
這精神就應該是我們所尋找的吧!這精神也應該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吧!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沖出黑暗;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定能走向成功!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名人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傳讀后感06-29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7-05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7-31
名人傳記讀后感04-30
《名人傳》讀后感06-12
名人傳讀后感06-12
《名人傳》讀后感02-14
名人傳記讀后感02-20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4
名人傳讀后感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