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朝花夕拾讀后感1
夕陽灌醉天空,天空紅著臉,如同秋天灼灼的楓葉。想要用手觸碰紅得發熱的天空,可是無論手伸多長,天空仍離我有千里之外。以為伸手可觸的天空讓我的思緒在脈絡中慢慢延伸……
手捧綠茶,品味茶香;細品好書,感受文學。手上的《朝花夕拾》讓我難以自拔,使我深深陷入了文學的沼澤。滿屋散發的文學氣息比綠茶的茶香更濃郁,以至于人都在此中陶醉不已。書中每個短暫的故事都使我有萬千感慨,其中最惹人深思的還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記敘了魯迅在仙臺的日子。最引我深思的是魯迅在回憶學習霉菌學時看電影的回憶:“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
這段文字令我十分感慨,不禁想起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魯迅則是在日本留學的過程中了解到祖國的情況,棄醫寫作,他說,要回祖國。他是中國人。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人,我們不允許我們的國人或祖國受到侮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一個國家的強大需要人才,一個國家的繁榮需要人才。如果我們不努力讀書,我們的國家還怎么強大?還怎么繁榮?所以,我們要守護我們的`祖國就要努力讀書,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梁。
1937年12月13日,這一天。日本軍隊在南京進行大屠殺,30多萬人在以后的數天就喪失了。30多萬條生命啊!就這樣沒有了。日本軍人在那時侵略我國,并且在南京進行“殺人游戲”,以殺中國人們為游戲。我們國民的生命給人如此玩弄,作為中國人,我倍感痛心。而且,他們還將中國人推入坑內進行活埋,多少中國人到其中撕心裂肺地喊叫,希望他們能夠放自己一條生路。可是誰能幫他們呢?最令我痛心的還是一張照片所描述的場面,一位日本軍人把一個中國嬰兒扔高,然后伸出軍刀刺死的場景。
以前,我們國家受人欺辱。可現在我們要以行動表明我們的國家并不弱小。
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努力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要守護中國!
朝花夕拾讀后感2
溫馨的回憶,理性的批判。
——題記
《朝花夕拾》是我國大文豪魯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婦孺皆知的作品。朝花,夕拾。早晨那沾著露珠的花兒,要到傍晚才能拾起慢慢品味。“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可是我不能夠。”題目,小小的四個字,卻蘊含了無盡的道理,與魯迅先生對時間飛逝,心中離奇與蕪雜的感慨。
如題記所言,這本書中,有溫馨的回憶,理性的批判。而今日,我想同大家談談的是溫馨的回憶。對社會上那些紛亂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懂,卻也不能在此穿鑿附會。
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小時候的仇貓,幼年時期的'保姆阿長,自我心心念念期盼著想得到的山海經,兒時總想去看看的五猖會,黑白無常,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那色彩斑斕的大自然一般的景象……直到他出國留學。我猜想,這也只是魯迅先生童年的一小部分,摒去了這些,大概還有許多吧。
回憶與批判,我更加喜歡回憶;而在魯迅先生童年時期這些精彩紛呈的事情之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百草園。
低唱的油蛉,彈琴的蟋蟀,小球一般的覆盆子……無一不讓我向往不已。作為一個“美食家”,在這百草園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這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遠的覆盆子了。
在我的想象之中——覆盆子必須是閃著明紅一般的光芒的野果子。十分光滑,長得惹喜。小巧玲瓏的個子,一手能夠抓著一大把。放入口中,定是十分美味,汁水滿嘴,軟軟的,吹彈可破。便是色香味俱全了!真是令人向往嘴饞。
冬日的百草園也十分趣味,掃雪,支竹篩,撒秕谷,系長繩,拉繩子——捉鳥雀。這捉鳥雀可真是有講究!不能僅有薄薄的雪,需得積雪蓋著地面有一兩天,鳥雀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行。這對于我們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來說,還真是有些難見!
這五彩的童年,是我所沒有的——魯迅先生有了,可惜后頭迎接他的卻是亂世。五彩的童年自然是極好的,期望我在童年的末尾,也能感受一番罷。
在《朝花夕拾》中,還有許多趣味的事兒。若是你聽了我的介紹以后,很感興趣,能夠去翻翻,品味品味,這本書不會讓你失望。
朝花夕拾讀后感3
林語堂說:“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稱為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后,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贊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么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個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為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說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里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蔑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于頭頂上盤著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丑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溫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為得益于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于此,字里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才是最為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后的《后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于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為“捍”)字用錯。若為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后,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朝花夕拾讀后感】相關文章:
朝花夕拾好句01-05
朝花夕拾作文01-06
朝花夕拾好句01-07
(精選)朝花夕拾讀后感07-04
《朝花夕拾》讀后感(精選)08-25
《朝花夕拾》讀后感06-13
朝花夕拾的讀后感07-13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6
《朝花夕拾》讀后感01-31
朝花夕拾讀后感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