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
家書,是親人間傾訴的媒介。以情為筆,書寫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間流露的是濃濃親情。翻過一頁頁篇篇,薄薄信紙中傳遞的是赤誠話語。傅雷父子深沉而又溫暖的情誼,皆流淌在這質樸的家書中。
1954年1月18日,傅聰動身前去波蘭。傅雷一家“一夜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母親哭成了淚人,眼睛腫得不成樣子。而傅雷,他一遍遍回想著傅聰的童年生活,愧疚填滿了他的心:“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盡管傅雷一直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著傅聰、一直樹立著一名嚴父的形象,但他對孩子的關切、心疼永遠是同他人一樣的。只不過父親一向含蓄,如茶般淡泊,只有在這離別之際,我們才得以窺見這滔滔如江海般的深切的愛。但是,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杰出的代表。他并非一味地指揮傅聰“應該怎么做”,而是提出建議和引導傅聰尋找方法。比如,傅雷就傅聰對于杰老師的看法,給予了他建議和幫助,教導傅聰處理事情是一定要心平氣和、冷靜理性。在那封長度可觀的回信中,傅雷慎重地考量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式,并且尊重了傅聰的想法,讓他自己仔細考慮、作出選擇。傅雷的教育是以一種“放手”的教育。他主張“做人第一,其次是藝術家,然后才是做音樂家,最后才是做音樂家。”教導傅聰如何為人處世,強調他時刻心系祖國。“溫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住狂風暴雨。”他為了傅聰的成長嘔心瀝血,讓傅聰長成不懼風雨的大樹。
這些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在生活中,我的父親對我的教育比起同齡人是嚴格的`、獨立的。在我小時候就要求我幫助家里做家務,也常常就一些含義深刻的問題,和我辯論、探究。在我記憶里,有很多我的朋友可以但我不可以做的事,也有一些他們不必但我必須要做的事。但是,他教育我要學會獨立,使我在面對困難時更為從容,讓我的思維更深刻,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快更遠。現在,我已經知道父親在我背后的付出和良苦用心,他那含蓄的父愛就如同朗朗明月,照耀我前行的路。贊嘆偉大的親情!亦贊嘆淡泊如清茶、深沉如江海的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2
海鷗依海而生,但也要展翅飛翔;大海隨海鷗而廣,只為護它一生。——題記
穿越回那個屬于傅雷的50年代,一封家書足以跨越鴻溝,撫平游子心中成麻的萬千思慮。家書似一把打開相隔兩方空間之門的鑰匙,見字如面間,親人間的溫暖,父母對孩子在外打拼的擔憂、不舍,對傅聰的種種關心問候,從字里行間中不經意的流露出來,飄進心中。
《傅雷家書》里更多的是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母親的信似白月光般的溫柔,卻又不敢完全給予你愛的光明。她總怕愛孩子愛的深沉,她的孩子會陷入愛的沼澤里,從而失去了展翅飛翔的能力。
父親的信卻似烈陽般凜冽,不似母親般的白月光溫柔長情。傅雷先生對他的孩子從來都是有一說一,但他的深邃背后也有溫情的一面。傅雷先生曾對他的孩子說過:“我做父親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隨時隨地幫助你,保護你,又要不讓你對這個影子厭煩。”父親是矛盾的,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飛得不高,卻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得遍體鱗傷的模樣。
或許有一天你也會飛向藍天,你的父母就像大海,當你跌落谷底時,你的父母不會責怪你飛得太高,而是為什么自己沒有更廣的海岸。
海鷗與海會永遠相伴,直到時間的盡頭。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3
《傅雷家書》講的是傅雷在他長子赴波蘭留學時給他寫的信。信中他們聊音樂,聊生活,聊理想,聊戀愛。他們是父子,也是老生,更是朋友。傅雷身為父親更是對孩子關心有加,幾乎是每個月就要通兩回信,不論是忙與不忙,回的信長或短。他總是認認真真,逐字逐句的看過去,再一絲不茍的回信。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著濃濃的愛意。我覺得正是這一份份愛為傅聰成為優秀的鋼琴家打下牢固的地基。
其中的一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傅聰因出國不得已與初戀相隔兩岸,他的父親立馬察覺到傅聰被戀愛所困擾。但他并沒有立馬讓傅聰停止交往,只是提醒他,他的理想和學業的重要性。那孩子自己去明白道理。為了方便傅聰,傅雷花了不少錢弄了兩個麻繩方便搬運。一位普普通通的翻譯家卻為了孩子學習了不少音樂專業的知識。這是多么偉大的父愛呀!正如溫家寶所說:“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幸運的是,我也有一位這樣愛我愛的深沉的父親。幾年前的一個暑假。窗外是辣的太陽毒蛇吐著信子,虎視眈眈的盯著我,真叫人待不下去。此時,在門外站的汗流浹背,滿臉焦躁,面紅耳赤。心中是數不盡的懊惱和倔強。
那天,和母親因一件極小的事大吵了一架,一氣之下,我站在門外不肯吃飯。誰知也聽見母親摔門進房間的聲音。就這樣站在陽光下暴曬,心卻漸漸靜了下來,卻有些不知所措。這時,門開了。父親把我拉了進來,涼爽的空氣輕拂著我的'面龐。他沒有說話,默默的為我添了一碗飯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著我吃。“以后什么情況下都不可以不吃飯。”父親依舊是那樣面無表情,眼底閃爍著是不易察覺的關心呵護。他聲音沉穩寬厚,聽不出多余的情感,可能聲音鏗鏘有力。穿透了我最后的倔強,心中的委屈與憤怒都隨著淚水流了下來。父親遞給了我一張紙巾,欲言又止,終是沒有說什么。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轉身便去廚房洗碗。嘩嘩的流水聲,寬厚的背影成了我永遠的記憶。
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家里的頂梁柱。卻是孩子最依賴最堅固的后盾,他們擁有著世界上最尊敬的稱謂——父親。他們的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他們沒有優美的言辭去表述愛意,卻用一個個微小的動作去傳達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4
寒假時,我隨手翻了一下《傅雷家書》,感覺應該是本比較純樸、體貼、有家常味的書。
確實,傅雷在整本書和兒子的對話中,有時表達一下目送兒子遠走他鄉的不舍;有時給陷入愛河的兒子提一點建議和提醒;有時和兒子談談藝術及中國音樂的發展;有時期望兒子的凱旋歸來……傅雷的信中無不體現著“對兒子的關心”和“教子有方”。他不光是父親,他還是兒子親密的朋友,嚴格的導師。
但在班級研討大會之后,我又讀了一遍這本書,卻明顯感到了這本書的細思極恐之處。一個故事在我腦海里一閃而過——《狼王夢》!完全是相同的“作案方式”啊!
想想傅雷希望的是什么?是他的兒子成為頂級的鋼琴家?恐怕不止,他希望的是讓他的兒子開辟中國音樂的新紀元。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對于兒子來說,這不就相當于強迫嗎?傅雷眼中的音樂家仿佛有兩個極端:要么是大師,要么就是放棄去教書吧。他的兩個兒子就說明了這個觀點,傅聰從小就被當成音樂家調養,傅敏想學小提琴都不行,兩人的結果顯而易見:傅聰成了大師,傅敏成了英語老師……(傅雷還批討一個蘇聯鋼琴家說不如去教書)還有傅雷愛的方式,他家暴過兒時的傅聰,卻給長大后的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愛,這可能是他彌補的方式,但為時已晚。他經常隔了七八天,又開始思念兒子,又開始靈魂拷問兒子為什么不寫信——我已經想得頭皮發麻了,有這樣的父母我可會原地爆炸——這世界上有那么放不開子女的人嗎?這怕不是溺愛吧,反正,我只能說這愛,令人窒息。
《狼王夢》就相對悲慘了。母狼紫嵐為了完成丈夫的遺愿,把狼王夢都寄托在子女身上。她盡力地培養每一只狼仔,但是都失敗了——大狼仔死于鷹爪下,二狼仔死于獵人的陷阱,小狼仔死于長期的懦弱。最后她的女兒給她生了兩只狼孫,故事結束了,誰知道會不會重蹈覆轍……這個故事,既有凄涼,也有掩藏不了的殘酷。
我不禁思索,狼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嗎?
我想這不光和父母的哺育有關。它要感受,它要學習,生活將教會它更加萬變的道理和經驗,它才能成為與眾不同的——狼王。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5
周末的閑暇時間,我喜歡安靜地坐下來,品一杯好茶、彈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
——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往來集結而成的。該書是一本充滿親情的家書,也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督下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的教育與監督也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風嚴厲,再加上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系極其僵硬。
后來,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運,傅聰出國了,出國后,由于父子間的僵硬關系,傅聰并沒有往家里寫過信。但表面冷清、卻又愛子之心強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擔心,最后傅雷思來想去,決定給傅聰寫書信。這一寫就寫了很多封,這些書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傅雷家書》。在這些書信中,篇篇都能讓我們看到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是時隔多年,也能從中深切地看出字與字之間的所流露出的那種父對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這些信與一般父親所寫的內容不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一般父親寫信都會表達著對兒子的欣慰、自豪、懷念、關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達的則是對孩子童年時他的嚴厲要求的愧疚之情。訴說自己對童年時嚴厲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讀《傅雷家書》時,我們不免會從中進一步得到:傅雷其實是一位好父親,雖然他脾氣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的心啊......哪位父親不是這樣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覺得無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傷,又有誰能體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們吧。其實,他們是愛我們的,只是不善言詞罷了。也許“父愛如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對我而言,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對子的諄諄教誨外,我也為此對父母所給予的愛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覺對自己也應該嚴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費心。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圣人談心;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老師的教誨。閱讀,是滋潤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6
我在暑假看完了《傅雷家書》,有許多感悟。
《傅雷家書》是我國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本,是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對兒子提出的.意見,對青年人都有幫助。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在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總是在信中和兒子討論藝術和技巧,讓兒子養成一些藝術修養,十分關心兒子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無論是去波蘭學習,還是參加比賽,他總是在不斷指點他、幫助他。
在信中,傅雷對兒子有批評,有夸獎,還有對他提出的一些意見。這些信對兒子有許多作用:1、可以討論藝術、音樂。2、可以激發他的一些想法。3、還可以鍛煉他的文筆和思想。4、傅雷可以做兒子的一面“忠誠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藝術修養、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來幫助他。
這些信對我也有著一些影響:1、可以學習一些傅雷希望兒子養成好習慣。2、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3、提高語文的能力。
《傅雷家書》是本好書,我要認真讀這本書,反復閱讀,斟酌它的優點,使其被我完全吸收。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7
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更上一層樓,書里的知識讓我收獲滿滿。不知道讀了多少本書,但有一本書讓我感受到父愛之深和愛國之深。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傅雷家書》,里面有個善良的父親叫傅雷。傅雷很愛自己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傅聰,小兒子叫傅敏。因為在他出生時的年代,是一個處于復雜混亂的時期,他們倆一直在混亂中長大,父母決定把傅聰送到波蘭去留學。
傅聰從小就受父親的影響,學習了藝術,他也一直把藝術作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努力的他從小就拿了很多藝術獎,有了自己的目標。在波蘭生活,他與家人一直以書信的方式來了解彼此。每次的獲獎與愉悅、難過的事情,傅聰父母就寫一封家書。記得傅聰拿了一個鋼琴的優秀獎,父親就在書信中寫道:“藝術雖好,但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品質、素養和愛國之情,你雖在異國他鄉,但你的人格更能表現你的愛國之情。”這段話讓我感受到了父母的偉大。
記得我小的'時候,有一次感冒了,父母為我操了不少心,每天起早貪黑,忙前忙后地讓我心疼和難過,因為我不想讓父母變得比以前更累,有時我會因為一些小事與父母爭吵,但我知道父母一直是為我們好,就像傅雷對傅聰一樣,不是真正的責備,因為在責備當中,父母比我們還要難過。我們不能怪父母。要愛父母,要為他們分擔家務,讓我們的家像傅聰家一樣充滿和諧與溫暖。
母親孕育了我們的生命,父親為我們撐起了家,讓家充滿幸福和愛,同時引導我們走正確的道路,我們要感恩國家,感恩父母。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8
暑假里雖然作業極多,還要補課,但我還是忙里偷閑地讀了《傅雷家書》。起初只因是語文老師的推薦,擔心他開學時來抽查我們的讀書情況,但真正翻開認真品讀時,才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傅雷先生對于兒子傅聰的那份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深切父愛……
傅雷老先生是一位翻譯巨匠,一生譯著宏富,對于外國作品的翻譯更是要求自己用字準確豐富,并且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自然地,對待兒子的教育問題十分重視,嚴格中透著深深的關切。
傅雷先生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卻培養出了飲譽海外的音樂家兒子傅聰。在那一封封寄給兒子的信中,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他對于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到的心靈的歷程,是體會的多么細致,多么深刻。兒子在數萬里之外,正準備一場重要的演奏,爸爸卻好像對即將赴考的身邊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視著他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設計應如何對待,陪著兒子一起緊張,一起興奮。也讓我們讀者被這顆崇高的父親的心所感動。
深刻地記得傅老先生在某一封信中,對兒子說道“真誠是第一把藝術的鑰匙”。而社會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訓使我們不敢真誠,真誠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作后盾的。所以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他勸導兒子,作為一名藝術家,而不是演奏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更敏感,更虛心,更勇敢,更堅韌。假如一個人永遠能開墾自己心中的園地,了解任何藝術品都不應該有問題的。這也是傅雷先生自己為人坦蕩的做人原則。
書中自然還有傅聰給父母的回信,里面有自己對藝術的不解,對生活寂寞枯燥的抱怨,對家里人的強烈思念,但都在親愛的爸爸媽媽那里獲得了解答,父母的愛總像春風化雨般的化解孩子心頭的一絲焦躁與不安,那份父與子的深情同我們常人家庭是沒什么兩樣的。
讀了此書,突然有一種想給父母寫信的沖動,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我們,總覺得與父母沒什么共同語言,甚至有很深的代溝,自以為父母不會懂得了解年輕人的世界而拒他們于千里之外,殊不知父母正用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包容著我們的自以為是。或許我們也應換一種方式與父母相處,比如鋪開一張潔凈的白紙,在首行寫上“親愛的爸爸媽媽”,讓彼此的心更加接近呢?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9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后,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家書》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間傅雷夫婦與在波蘭求學的長子傅聰的書信。記錄了傅聰由鋼琴學童到世界矚目的鋼琴家的成長過程。書中有傅雷夫婦對身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千個叮嚀萬個囑咐,有親情間的心靈溝通,是傅雷夫婦留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當時,通訊根本不發達,遠隔重洋的他們,只能憑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書抵萬金”,見字如面,書信讓他們近在咫尺。這些紙上的家常話如涓涓清泉,滋養著這個學童;如冬天的陽光,溫暖著這個學童。讓身在異鄉的他,感受到親情的溫度。
提起傅雷,我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場浩劫的開始,這位有個性的翻譯家,孤傲倔強的傅雷,在被誤判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個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婦雙雙撒手人寰。楊絳說:“傅雷愛吃硬飯,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兒那樣僵硬、干爽;軟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給朱梅馥了。”傅雷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稱。但他熱愛祖國,嫉惡如仇。抗戰爆發時,傅雷身處孤島上海,他立下“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的`規矩,不能消滅敵人,他連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聰在第五屆鋼琴大賽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成為第一個在國際性比賽上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傅雷給傅聰的信中寫到:“但愿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在傅雷的影響之下,少年傅聰就有一顆赤誠中國心。在波蘭鋼琴獨奏會之后的傅聰寫信給父母:“能夠讓人家對我最愛的祖國產生這種景仰之情,我真覺得幸福。”傅雷給傅聰的做人原則是:“先要學做人,次為藝術家”。《傅雷家書》突出體現“傅雷精神”,傅家門風,是傅聰成長必要的精神鈣片。在這樣的家風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級鋼琴家,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嚴苛的家庭教育讓傅聰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同時他也有常人不具備的品德和毅力:一個人獨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堅持練琴至少十二小時;在榮譽和成功面前,不驕傲自滿,所以造就了這位世界級的鋼琴家。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致到跟孩子探討舞臺上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我們周圍有一大批父母舍棄工作,舍棄舒適的環境,奔波在另一個城市,陪護在孩子身邊;也有一些年輕媽媽,棲居在兩個城市之間,平衡孩子與工作,事業與家庭。中國式家長在孩子教育的層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謂“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了。如果說傅雷對傅聰的所作所為,是中國家長的典范,那么當今中國式家長面臨挑戰更大了,包括學識與才華、精力和閱歷,還有財力與實力。中國式家長實為難矣!
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們付出。寸草難報春暉啊,你看,每一個熱氣騰騰的早晨,每一桌豐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學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為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嘮叨。
也請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0
那天偶然看到了一本書《傅雷家書》,是關于父母寫給兒子的家信的。其實看到這本書時,我很驚訝,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選這本,人們都說世上最偉大的是母愛,其實父愛也同樣的偉大。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別人不同,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又多交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是啊!兒子變朋友,做父母的誰能不高興呢?有的父母管教兒子很嚴厲,只把他們當做一個能夠帶給他們榮譽的人,卻沒有想過,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而有的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很關心,不僅僅是學習上,在生活上都關心的無微不至,會經常和孩子拉拉家常,說說悄悄話,訴說訴說心里的苦。傅雷的兒子應該對他是心存感激吧。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他,或許他不會有接觸藝術的機會;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或許他不會知道什么是鋼琴;如果沒有他父親的話,或許他就不會有機會出國留學!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傅雷和他的妻子寫給兒子的,他有封信是這樣說的,“別老說時間不夠,首先要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情上,特別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幾年來常囑咐你的,節約時間。擠出時間來!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瑣之事上浪費光陰。”在那時,他的兒子在外留學,問他關于時間的問題,而傅雷看到兒子的信后,本來想讓妻子寫的,可是怕兒子不會理解,就拖著生病的身體,起身寫信給兒子,想讓兒子知道時間是寶貴的。這樣也不難看出傅雷對他的兒子的愛,是非常深的。
傅雷是一位藝術家,他的兒子是學鋼琴的,在這本書中也提到了關于鋼琴的學問,傅雷還和他的兒子探討了老師上課的問題,他和兒子說某某上課不合理,還會和兒子說說英文。在兒子出國留學前,傅雷夫婦沒有說什么,只是在兒子走后傅雷妻子的眼睛都腫了,他沒有和兒子說他有沒有哭,他只說對兒子有愧疚,我想那是因為他在兒子小的時候是很嚴厲的對他吧!
通過嚴父這個形象我看到:革命先輩為了中國的新一代,拋頭顱,灑熱血!如今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都是革命戰士們的功勞!“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原來不知道什么意思,現在知道了。國家,是我們共同的,不是個人的,寫了這篇,這代表了我的心意!
中國,我的母親!您賦予我生命,我沒有什么好報答您的,只能通過文章來表達我的情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1
每個父母都無比切掛自己的孩子,無論孩子再身處在何方,他們的身上都會牽系著父母的心。書的作者傅雷用筆將這“父母心”寫在紙上,讓愛化成家書,一封封寄向遠方的兒子傅聰。
父愛如山,傅雷對傅聰的愛自是如此。高尚,純潔,無私,因在外留學,傅聰的中文越來生疏。作為父親,傅雷與兒子的書信交往絕大是中文。在家書中,傅雷曾給傅聰指出他的語法和字句的錯誤,一次可能是偶然,但五六次甚至更多次便是有意而為,讓傅聰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需要繼承和發揚。
在傅雷嚴格的教育下,傅聰不僅蜚聲樂壇,而且自我反省能力也十分強。出國留學期間,他刻苦勤學,美妙的琴身博得了大多數人的贊譽。但傅聰并沒有過分驕傲,相反在家書中客觀冷靜的分析自己的優缺點,并與父親商討方法加以改正。因此事業上的成功并沒有使傅聰師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和贊美沒有減少他對藝術的.謙卑,并且把父母當做最為信賴的人,時不時向他們在信中匯報自身情況,這便是他對父母的最好回報。
正是這樣,兒子遇到了挫折,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將會是最為有效的強心劑。因為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為他是親人的期待,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悠悠歲月,茫茫大海,家書將遙隔萬里,身處兩地的父子的心緊緊連在一起。一份家書,承載著濃濃的父子情。世界上最真誠,最令人感動的愛就在這一封封家書中了。
讀《傅雷家書》有感 篇12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
從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段文字深深打動。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無言的,是深沉的,是質樸的。可轉念一想,天下哪位父親對子女的愛不是這樣的呢?
沉默,我想起了我的“傅雷”。不知為何,我與父親之間好像總有一層隔閡。或許,是他工作太忙,陪伴我的時間太少。也或許,是我們都過于沉默。
“別總是給我打電話,也多打打電話給父親,他總是念叨你不給他打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母親不知講過多少遍的話語。
思緒回到兒時,我想起了父親那嚴厲的.面孔。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點,一進屋就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黑著臉一聲不吭,像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空氣似乎凝固了。“怎么這么晚才回來?”父親終于開口了,我默不作聲,“下次再這么晚回來就別回來了。”聽完,我低著頭,灰溜溜地回到房間。從此,每當我犯了點錯誤,腦海中便浮現父親那嚴肅的面孔,畏懼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母親卻說父親老是念叨我,不禁感到一絲驚訝。我思忖許久,重新撥打電話,緩緩按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電話號碼。
“喂?”電話那頭傳來一聲低沉的男聲,顯得有絲疲倦。“父親。”我輕聲呼喚。“哎!我寶貝女兒終于給我打電話了!怎么樣?最近在學校過得開心嗎?生活還適應嗎?身體還好吧”一連串的問題撲頭蓋臉而來,問得我措手不及,我疑惑之下竟一時語塞,這還是那個不茍言笑的父親嗎?
電話內容早已忘卻,只是記得父親說的最后一句話:“多給父親打電話!有什么不開心的事,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就跟父親媽媽說”聽完,內心泛起絲絲酸意,原來父親也在默默關懷著我,他不善言語,他和傅雷一樣,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
月假回家,晚上十一點,我肚子突然餓了,“咕嚕”地放出信號。父親突然沖我笑笑,便走進廚房,做起了面條。
“來咯!天下第一美味!”父親端來面條,放在我面前。我一刻也等不了了,狼吞虎咽起來。父親也在一旁享用著,時不時往我碗里添加幾塊肉,我邊吃邊和父親分享著學校里的趣事。客廳里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不知不覺間,我與父親之間那層隔閡正在悄悄消失。
在燈光的照耀下,突然我看見一絲細微的白發赫然飄在父親的頭頂上,晃得我有些恍惚,我這才意識到這個男人,在我成長過程中他正在老去。
猛然想起,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仗劍執筆走天涯,利落的黑發襯著他的英氣,他曾有著“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倜儻,他曾有著“手可摘星辰”的豪氣。可是他有了我后,便不再羨慕江湖,毅然隱退。從此,為四方食事而忙碌,為前途理想而奔波。他的青絲終是抵不過歲月的侵擾,白了,疏了。
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波瀾,電話里頭“有事就打電話給我”的那聲叮囑又響在耳畔,原來,每一位父親都如“傅雷”一樣,牽掛著孩子。朝如青絲暮成雪,我不禁潸然淚下。
【讀《傅雷家書》有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的好句01-04
傅雷家書摘抄02-09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3-03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4-15
讀傅雷家書有感12-02
讀《傅雷家書》有感12-30
讀《傅雷家書》有感06-02
讀傅雷家書有感06-02
傅雷家書的好句14篇01-05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