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西游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游記》讀后感 篇1
今年寒假,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其中的《三打白骨精》一篇,我印象深刻,感慨許多。
《西游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及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降妖除魔,最終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三打白骨精》這一篇主要講白骨精為了吃唐僧肉,變成少女、老媼和老翁,接二連三來欺騙唐僧,而唐僧善與惡不分一再上當,幸虧有孫悟空的火眼金晴識破妖怪及陰謀。唐僧卻執迷不悟反而把孫悟空趕走,險些被白骨精吃掉。
讀到孫悟空三次打敗了白骨精后,我心中很是激動,為孫悟空這個“齊天大圣”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但讀到后面,看到唐僧善良得過于迂腐,又為孫悟空感到惋惜。我不得不說,唐僧及豬八戒、沙僧都不懂孫悟空有一身本領卻無人能懂的欣喜與悲衰。就拿本篇來說,孫悟空有火眼金晴辯識妖魔的本領,降掉了白骨精本是好事一樁,功勞一件,但唐僧分辨不了善與惡,是與非,被假善一面迷惑,一次又一次地責怪他,懲罰他,還驅逐他回到了花果山。當然,最終孫悟空還是不忘自己的使命,完成除妖任務,保護唐僧去西天取得了真經。
讀完這篇文章,我聯想到我自己。我沒有孫悟空無人能比的.本領,也沒有孫悟空持之以恒,堅定不屈的勇氣。面對敵人,他有著永不放棄的精神,不論受到何種非議,冤枉,他仍然堅定自己的目標。以后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應該多學習孫悟空的這種精神。
故事講完了,雖然故事是虛構的,但師徒四人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特別是孫悟空,我相信,他會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游記》讀后感 篇2
《西游記》這本就算大家沒看過,肯定也看了由它改編的電視劇電影或動畫片,精彩的情節讓人看得如知如醉,廢寢忘食。
課文中《猴王出世》這部分節選故事傳說讓我對整本書的閱讀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就迫不及待地先借了同學的來讀。《西游記》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孫悟空由于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的五指山壓了漫長的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救,護佑他去西天取經,克服途中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
在取經之前,孫悟空猴性十足,上天入地,隨心所欲,既聰明勇敢,又非常的狂妄自大,居然敢大鬧天宮,就連玉皇大帝也拿他沒辦法,只好請如來收服他。但在取經途中,他依然機智勇敢無所畏懼,但不再那么傲慢了,對唐僧忠心耿耿,盡心盡職。比如:師傅讓他背著那個妖怪變成的小孩,雖然他一眼就識破了那個小孩是妖怪變的',但還是背著。可見,一個人一旦有了自己關心的要保護的人,就會收斂任性,照顧
雖然孫悟空是神話中的人物,但在現實中,我們人人都可以做自己世界里的孫悟空。面對困難,勇敢不退縮,遇到麻煩,追根究底不馬虎,為了自己關心愛護的人,收斂任性,為了自己該做的事盡心竭力。
《西游記》里的唐僧執著,意志堅定,也是讓我很佩服的。取經的路上,他不受任何誘惑,不管是金錢還是美色,一心只為取得真經。然而,當他遇到別人有困難時,又會暫時停下取經的腳步,讓徒弟們盡力去幫助別人。
《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酸甜苦辣,豐富了我的感情,教會我如何面對自己的困難,如何面對他人的困難,讓我也取到幾條“成長之經”。
一本好書,就是人最大的財富之一,它會帶領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一地走向成熟。閱讀,讓我開心!進步,讓我自豪!
《西游記》讀后感 篇3
《西游記》主要講述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再取取經的途中,他們遇到了無數的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聽說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便想盡一切辦法抓唐僧。他多虧有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觀音菩薩、如來佛祖等人的幫助,經歷種種磨難,終于取得了正經的故事。
在《西游記》這部古典名著里,主要人物共有四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他們各有特點:唐僧誠心向佛,極為善良;孫悟空堅強勇敢,敢作敢為;豬八戒自私自利,好吃懶做;沙和尚誠信可靠,十分老實。在這四人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敢作敢為,時時刻刻保護著唐僧、豬八戒還有沙和尚的`安全。遇到妖魔鬼怪時,他從來都不心慈手軟,總是能把那些妖魔鬼怪打得個人仰馬翻。如果實在打不過的話,他就會請他的救兵——觀音菩薩來幫忙。只要有了觀音菩薩的幫助,唐僧師徒總是會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西游記》這本書也教育了人們要團結合作、同心協力的精神。您想想看,如果唐僧不是誠心誠意要取得真經,他罵你還會取到真經嗎?如果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不是一心要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他們還有可能會取到真經嗎?所以,這本書也教育人們要團結互助、同心協力。
以實現生活中每人都要有一本真經去取。學生有學生的真經要取,教師有教學的真經要取,醫生有醫學的真經要取,科學家有科學的真經要取……我們既然有去取得自己職業上的那一本真經的志向,那我們就要向著這個志向出發,不達到目標決不放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加輝煌的明天!
《西游記》讀后感 篇4
早晨,陽光羞澀地散發出淡淡的黃,淡得難以覺察。這微弱的顏色被玻璃窗擋在外面,被鏤空細花的紗窗簾篩成了斑駁的淡黃和灰黑的混合品,感覺軟軟的,暖暖的,很舒服。我趁著空閑之際,坐在軟綿綿的床上,細品我手中的《西游記》。
師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這一路上,何其艱難!其中,我最喜歡的情節是《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變成的少女、老夫人、老翁,保護師傅。但是師傅以為他在濫殺無辜,念緊箍咒,把悟空逐走了。悟空把尸骨致給師傅看,并沒有尸體,只有一堆骷髏,上面寫著“白骨夫人”四個大字,師傅這才原諒悟空。
看著這張泛黃的.紙頁,不禁想起了我以前的故事……
媽媽要求我認真上網課,可是我玩游戲太沉迷了,簡直就是“萬親不認”,把媽媽的話忘到了九霄云外。忽然,妹妹進來了,她二話不說,直接搶走了我的iPad。完了,門外傳來了媽媽的腳步聲,敲打著我的大腦。完了完了,這頓訓斥挨定了。我的腦神經飛快地運轉著。對喲,我直接說是妹妹弄得不就行了嗎?我真聰明!
“怎么回事?妹妹怎么在玩游戲?”媽媽大聲吼道。
“不是我,”我賴著臉皮子說,“是妹妹亂摸點開的。”
“怎么可能?”媽媽半信半疑。
“她都會開比特玩具,這些她還不會嗎?”
媽媽信以為真,把妹妹帶了出去。我不禁笑了。但很快,傳來了妹妹“哇哇”的哭聲。那聲音如同一根針,把我的心刺出了一個個洞。那撕心裂肺的聲音讓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我乜乜些些地走了出去,低聲向媽媽解釋了情況。媽媽居然說:“我當然知道,我只是給妹妹上演了苦肉計,看你會不會羞愧。”我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
是呀,自己做錯了事情自己承擔,不能欺騙別人。我想起了畢淑敏說過:敢于面對現實,勇于承擔責任,才會不斷進步!
《西游記》讀后感 篇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想要進步就要多看書。
最近,就有這樣一本書令我愛不釋手,百看不厭,帶給了我無窮的知識。它就是古典名著――《西游記》。
《西游記》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它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而且我與它之間還發生過一些有趣的事情呢!
有一次,在放學路上,附近的小區里賣起了書。我正好路過,便從人群中擠了進去,并挑選了兩本喜愛的.書。回家后,爸爸又推薦《西游記》這本書,光是爸爸的這些話語,我就迫不及待了。爸爸急忙把錢給了我,我以飛快的速度把書買了回來,可是滿載而歸啊!可不只這樣呢,第一次打開書,才翻到了目錄,那書中的墨香便撲鼻而來,簡直讓人神魂顛倒。這時,“西游記”發話了:“看我吧,我有無窮無盡的知識,保你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是在文學的道路上前進。”我聽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翻到了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便馬上捧起書來看。啊,這感覺,好似在海洋中漂蕩,又好似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
《西游記》也是無聲的老師,嘔心瀝血地傳授給我知識。自從看了它,我就好像成為了唐僧取經中的一員,陪著他們度過九九八十一難,嘗盡了千辛萬苦與甜蜜。還認識了一心向佛的玄奘法師;忠心耿耿,法力無邊的齊天大圣;風趣幽默的天蓬元帥和穩重厚道的沙悟凈……這些人物機智勇敢,令人佩服,他們一直陪伴著我,把他們的趣事分享給我。
也是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的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想要成功,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
《西游記》讀后感 篇6
西游記是講述齊天大圣孫悟空不平凡的出生,與其在花果山,水簾洞的生活,后來,與師父唐三藏,師兄弟豬八戒,沙悟凈展開前往西天取經的艱辛旅途。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節是第二回-三星洞訪仙學道,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節,但孫悟空與菩提祖師之間的暗語互動卻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聰明伶俐,竟能知曉祖師給他的暗號,并且學會了七十二便等通天本領。
還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飲水懷胎」,哇!只是喝了河水,竟然就“懷孕”了,不論男女都會生呀!八戒的一句話堪稱一絕,令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后來悟空和悟凈兩人到了解陽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戰后,取得泉水,這才消除了胎氣。
《辭海》中說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并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斗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西游記,真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個章節都有許多不同的驚險冒險,讓人不由自主的一頁一頁看下去。雖然大家都認為悟空法力高強,是最厲害的,但我卻有點不以為然。他法力高強是無庸置疑的,但我認為西天取經的旅途之所以會如此有驚無險的順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勞,沒有豬八戒他們,水下的妖怪他便捉不住了。不管怎么說,西游記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讀過《西游記》使我領悟到辦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絕非易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經歷了眾多的險難,并非全是玄虛離奇。就拿我們的學習來說吧,我們經歷的每一天又何嘗沒有困難呢?我們小學畢業升初中,又何嘗僅九九八十一難呢?戰勝困難的過程,就孕育著成功。這就是我讀《西游記》從中得到的啟示吧!
《西游記》讀后感 篇7
《西游記》這本書由明代吳承恩所著,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流傳很廣。這本書十分有趣,曾被魯迅先生稱為“神魔小說”,林庚先生也稱之為“童心之作”,是四大名著之一。
全書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前7回講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8到第12回介紹唐僧,第13回到第100回是小說故事主體,講述唐僧師徒取經路上戰勝無數妖怪,歷經重重磨難,終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的故事。
孫悟空號稱“美猴王”“齊天大圣”,是最受人歡迎的藝術形象之一。他本領高強,火眼金睛,還會七十二變。這艱難的取經道路上,他幫助唐三藏打敗妖魔鬼怪,為取經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在眾多情節中,大鬧天宮讓我敬佩。如果我是孫悟空,無論多大事我也不敢大鬧天宮啊!孫悟空的優點在于勇敢、善良,缺點在于他的暴力和沖動。
在全文故事中,我很喜歡“豬八戒”這個角色。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錯投豬胎,長成一副大嘴大耳,呆頭呆腦的樣子。他雖然有很多缺點: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愛占小便宜,說謊,貪戀女色,一遇到困難就嚷嚷著散伙。但是他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斗爭時,他總是揮舞釘耙,勇猛戰斗,而且能干臟活累活,是孫悟空的得力助手。他憨厚淳樸,能知錯就改,是一個惹人發笑的喜劇形象。我認為,他的形象才更貼近一個真真實實的“人”。
這部小說也許更像一個勵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為了實現理想而披荊斬棘,不畏任何艱難險阻,以超強的韌勁和斗志,戰勝一切困難,直至到達勝利的終點。
總之,這本書蘊涵著許許多多的道理,相信你去讀一定會受益匪淺!
《西游記》讀后感 篇8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特點鮮明,唐僧、八戒、悟空、沙僧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情節曲折離奇,令人百看不厭。
從小就聽人說孫悟空神通廣大,長大后一看卻不以為然。孫悟空多半是自己降服妖怪少,請眾神幫忙除妖多。我們常常講求自力更生!常常鄙視那些借助他人力量的人!總覺得他們靠別人成功――不算好漢!但現在一想,孫悟空的本領確實大,大就大在他能利用外界的力量幫助自己成功。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許多事情需要像孫悟空一樣學會利用外界的力量幫助自己,可以讓我們少碰很多壁,少走很多彎路!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小男孩,在沙灘上想要移走一塊對他而言是非常巨大的.石頭!可惜,他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移走那塊石頭!就在他坐在沙灘上嚎啕大哭的時候!他的父親走過來問他,為什么不用上他所有的力量!
小男孩哭著說,“爸爸,我用了我所有的力氣,我已經盡力了”
小男孩的爸爸說道“不,你沒有!因為,你沒有請求我的幫助!”說完,小男孩的爸爸彎下腰,輕而易舉的就把那塊對小男孩來說是“巨大”的石頭移走了!
我自己出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道數學題,百思不得其解。我絞盡腦汁,怎么也解不出。于是捧著數學題去找爸爸。爸爸看后思考了一會兒,用手指著這題目,給我分析了他的思路,我茅塞頓開,很快解出了那道題。
確實,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外界的力量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這時的你就要有孫悟空的本領,緊緊地抓住這只有力的大手,助自己解決所處的困境。所以,朋友!好好借助你的資源吧!―――借他人之力,助幾成功!
《西游記》讀后感 篇9
讀完《西游記》,我感受頗深。師徒四人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打過牛魔王、斗過白骨精,用疲憊不堪的雙腳走了14年。這14年里,不知趟過多少條大河,穿過多少片森林,翻過多少座大山,一路上斬妖除魔,歷經千難萬險,盡管如此,他們依然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最終取得真經。
這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唐僧師徒四人拿到經書后,在經過通天河的時候,老烏龜馱他們過河,可是由于唐僧沒有幫烏龜完成它的托付,老烏龜生氣地把他們連人帶馬一起丟進了河里。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經書一本本撈上岸,卻發現經書全是白紙。
師徒四人很沮喪,八戒說:“看來如來不想給咱們經書,咱們還是各回各家吧。”可是大家覺得經歷了這么多磨難在最后一步放棄太可惜了,經過一番討論之后,他們決定再回去求取真經。四人又風塵仆仆地趕回如來那里,如來告訴他們這就是他們要經歷的最后一難,現在他們功德圓滿了,就把真經給了他們。我想如果他們在最后一刻沒有堅持就放棄了,他們可能會后悔一輩子吧。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記得有一次體育老師讓我們跳繩100個,跳繩是我體育中最不好的項目,我想跟老師說我肚子疼,可是最終我沒有說,因為我不想被這點困難嚇倒。于是我拿起跳繩開始練習,1個、2個、3個……當我跳到80個時,已經精疲力盡了,兩只腳開始不聽使喚,腦袋里有兩個小人,一個說:“堅持一下,就剩下20個了。”一個說:“放棄吧,反正老師也不會說什么。”兩個小人爭論不休,最終,堅持打敗了放棄,我又拿起跳繩,81、82、8……終于,我跳到了100個。當時我心里真是高興極了,我想如果當時我放棄,就永遠不知道自己也能跳100個啦。
像唐僧四人一樣,面對困難,咬牙克服,堅持到底,必取真經。
《西游記》讀后感 篇10
自盤古開天以來,東勝神州傲來國便有一塊巨石。因汲取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故一日崩裂,從中跳出一只石猴。他生來便能跑能跳,為長生不老之身,拜菩提祖師為師,授號“悟空”。
練就七十二般變化后,硬闖龍宮,獲得金箍棒;強進地府,勾生死簿;大鬧天宮,犯下彌天大罪,被如來佛祖壓于五行山下。
唐僧,原為如來弟子金蟬子,后被貶下凡間,轉世為唐玄奘。他精心研究佛學,悟性極高,被如來選中去西天取經。
于是,唐僧一路西行,先后在五行山下解救悟空,鷹愁澗收服白龍,云棧洞降服八戒,流沙河擒服沙僧。三人一馬皆為唐僧之徒,一路保護唐僧,去往西天取經。
一天,唐僧師徒四人行至白骨嶺前。在白骨嶺白骨洞內,住著一個兇殘、狡猾的白骨精。為吃唐僧肉,先后變化為上山送齋飯的村姑、朝山進香的`老嫗和尋找親人的老翁,卻一次次被孫悟空識破、輪棒喝打。然而唐僧不辨人妖,反怪悟空行兇,將其趕回花果山。之后,唐僧遇險,險些被妖怪吃掉。多虧悟空及時趕回,才免遭一死。
又一日,師徒四人經過一座山時,唐僧聽到有個小孩喊救命,便派悟空去救。悟空一下認出是妖精所變,于是回過頭來說師傅聽錯了,趕緊走路。結果喊聲又起,唐僧再次催促悟空去救。悟空奈何不了,救下紅孩兒。紅孩兒趁大家不備,變法把唐僧收去。悟空去救,卻被三昧真火燒傷眼睛。多虧觀世音菩薩來救,唐僧才保全性命。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一日他們來到火焰山。大火熊熊燃燒,師徒無法前行。悟空三借芭蕉扇,每次都失手。請來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將,收服牛魔王,得到芭蕉扇,熄滅大火,這才過得火焰山。
西行路上,他們風餐露宿,日月兼程,遇到許多妖魔鬼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師徒一行才取回真經,修成正果,五者成佛,一同返回東土大唐傳教度人。
《西游記》讀后感 篇11
西游記的故事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都家喻戶曉。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師徒四人明明清楚的了解取經之路的.危險與困難,卻還是初心不改的一路向前在須彌山大雷寺中取得了真經。
他們為什么會取得真經,是因為他們擁有著堅持的力量,像爬山、做某件比較難的事其實都要堅持。那次我和爸爸和媽媽、姐姐、外婆一起爬黃山。
我在山腳下時迫不及待的想上山,眺望著遠處的黃山我驕傲又自信的說:“切,才這么點兒高的山我分分鐘就會把它給爬完。”一旁的外婆說:“鍇鍇,你可不要太驕傲,這個黃山可高了呢!”爸爸和媽媽拿著5瓶水和5根登杖走了過來。我又驕傲道:“就這點高的山,要什么水呀,要什么登山杖呀!”說著說著,我們就上了山。我心中暗想著:才這么點兒高的山,我發誓沒到山頂,我誓不回家。
我走到了山腰才知道了這座山有多高。我氣喘呼呼的走著,我走向爸爸那,委婉的說:“爸爸,我腳有點累了,你能把登山杖給我嗎?”“你前面不是說,就這么點兒高的山么,怎么現在要用了?”隨后爸爸把登山杖給了我。我們爬著爬著,眼前出現了個亭子,爸爸說:“我們不爬了,我怕我爬著爬著暈倒了,你和媽媽爬吧。”
當我們就要到山頂時,我整個人已經精疲力盡了。我的心開始糾結:到底要不要往上爬呢?雖然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我真沒有力氣了,突然從我腦中想起了我在山下發的誓。頓時我的身體里奮走起了一腔熱血,我走了幾步,我就登上了山。
哇!原來從山上看著山下是這么美妙啊!早知道,我早點上來不就是了。
從登黃山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應該都要堅持到底,多吃苦可能后面會有你意想不到非常好的事。
《西游記》讀后感 篇12
《西游記》是一部盡人皆知的名著。主要講的是唐僧等師徒四人一路上斬妖除魔,涉足十萬八千里,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在大雷音寺如來佛處取得真經的故事。
其實,我們都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童年時,我們是孫悟空,大膽、好奇、頑皮,但有時會因不聽唐僧的話而被那個金箍兒勒得頭疼腦脹。青年時,我們是沙和尚,做得多,說得少。中年時,我們是豬八戒,少有雄心壯志,只圖安逸。老年時,我們是唐僧,絮絮叨叨,還不時地念“緊箍咒”,這可苦壞了我們的小孫悟空。然而,當我們取到真經時,也到了該升天的時候了。看過西游記的人都知道,孫悟空喜歡和豬八戒開玩笑。而豬八戒在被抓的時候忍著,心情好的`時候頂兩句,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和孫悟空鬧起來了。等他們氣消了,也就該上路了。在我們內心其實也有這師徒四人,其中豬八戒和孫悟空仍是對冤家。誘惑是妖怪,唐僧面對誘惑一言不發,孫悟空火眼金睛,一眼認出那是妖怪,可八戒偏要追那蠅頭小利,于是他們倆便鬧了起來。這時,沙和尚就出來勸架了。勸架成功后,三個妖怪就護送著這個傻和尚繼續西行了。我在看《西游記》時納悶:為什么天上的大將比不過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毛猴子?現在我算是想明白了。天蓬和卷簾都在天上享盡了奢華,而孫悟空則在凡間吃盡了苦頭,歷經了磨難,所以比他們厲害。孫悟空曾經幾次離開唐僧,可是最后卻都回到了唐僧身邊。有使,我也覺得唐僧做得太過分了。但是,后來想想,如果我是唐僧,我也難忍這一口氣。
也許孫悟空是意識到這一點才回到唐僧身邊的。做事要勇往直前,這是孫悟空給我的啟示;做事不能偷懶,這是豬八戒給我的啟示;要多做,少說,這是沙和尚給我的啟示;有事也要聽聽同伴的勸告,這是唐僧給我的啟示;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是《西游記》給我的啟示。
《西游記》讀后感 篇13
一提起《西游記》,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不久前,我又重溫了一遍這本書,從中獲得了不小的收獲。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由明代作家吳承恩寫的神魔小說,主要講述了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后,取得真經的故事。
《西游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多得數不勝數,但是我只喜歡白龍馬和三個可愛的徒弟,卻唯獨厭惡一本正經、是非不分、一心向佛的唐僧。嫉惡如仇、忠誠的孫悟空神通廣大,七十二變出神入化,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對待師父非常忠心,曾多次從妖怪口中救出師父,是取經路上必不可缺少的一員。貪吃好色的豬八戒一開始使我很厭煩,不過后來他的善良和呆萌可愛的樣子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反而還被愚蠢有趣的行為逗樂了呢。沙僧對師父忠心耿耿,是取經路上挑擔的成員,他任勞任怨的承擔著取經路上最苦最累的活,卻沒有一點怨言。白龍馬更是任勞任怨,一路把唐三藏駝到西天,整整走了十萬八千里,真讓我欽佩。唐僧貴為三個徒弟的師父,我卻非常討厭他,因為他太愚善,不辨是非。孫悟空曾多次拼死相救才使他從妖怪嘴邊死里逃生,可是他卻是非不分,聽信妖怪花言巧語的`各種欺騙,多次將悟空趕回花果山,還喜歡瞎念緊箍咒,冤枉好人。他每天一本正經的念經拜佛,可連基本的人心都看不透,善惡不分,他有什么資格趕走悟空?我非常討厭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學習悟空的勇敢、堅強、不畏困難,八戒的純真和沙僧的勤勞,千萬不要學習唐僧的是非不分。我喜歡《西游記》,更佩服吳承恩!
【《西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西游記》的讀后感06-30
西游記的讀后感07-17
《西游記》讀后感06-09
西游記讀后感03-27
《西游記》讀后感04-04
《西游記》讀后感08-08
《西游記》讀后感06-02
西游記讀后感()04-18
《 西游記 》讀后感02-03
《西游記》讀后感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