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烏塔》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烏塔》有感1
念完《烏塔》這篇課文,我覺得十分幸運,由于我的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跟烏塔的爸爸媽媽類似。盡管也沒有一個人去游歐州,都沒有掙過旅差費,可是我的爸爸媽媽跟烏塔的.爸爸媽媽一樣,塑造我獨立、自立。還記得三周歲半南京登山,爸爸媽媽仍在后邊上氣不接下氣、慢吞吞地登山時,我已經一口氣爬上了海拔高度約500米的紫荊山公園。五周歲時,爸爸媽媽仍在山下時,我一個人登山了萬壽山的的巖層。兒時學走路摔倒了爸爸媽媽從不扶,全是自己站起來。全部的春節紅包全是自己存放的,可是我從不胡亂花錢。暑假我非常少看電視劇、玩手機,常常在家做科學試驗,以便考慮我對科學試驗的求知欲,母親買來實驗器材要我試驗。暑假也非常少上補習班,只是游玩了半個我國。父母常說“博覽群書比不上始于足下。僅有親自感受才算是的。”
每每我想要一個物品時,父母都會告訴我:“天地沒有免費午餐,你需要靠勞動者得到 。”因此我也依照母親的規定做她幫我的每日任務:準時家務勞動、自身刷碗、自身洗床單。一直到我養成好習慣。爸爸媽媽覺得除開學習培訓,也有一些跟學習培訓一樣關鍵的事,那便是為人處事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性情,此外碰到難題能學會思考處理,才可以在社會發展中存活。我十分幸運,我的爸爸媽媽的文化教育意識跟烏塔的爸爸媽媽是一樣的。
讀《烏塔》有感2
我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它主要講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趁暑假游歷歐洲的故事,烏塔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等國家,在意大利她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我感到很驚訝,想烏塔的媽媽怎么能放心讓她的女兒一個人游歷歐洲呢?
文中有段作者和烏塔的對話是這樣說的:
作者對小女孩說:“在我們中國,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烏塔對作者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的。”
看完他們的'對話我覺得覺得烏塔是一個很堅強的小女孩,她14歲就能一個人游歷歐洲,而且旅費是自己每個周末幫餐廳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才掙來的,假期她還到別人家里去陪小孩。她在還沒旅游之前看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還有她在家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她這次旅行足足準備了三年,讓我感到很驚訝。
我們中國的小朋友買這樣買那樣都要向爸爸媽媽要錢,而不是自己去掙,我覺得中國的小朋友要向烏塔學習。
讀《烏塔》有感3
《烏塔》寫的是一位年齡14歲的小女孩就獨自一個人出國。
有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 佛羅倫薩,最后還去了希臘。親自體驗各國風情。這對于中國兒童來說是難以置信。現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關心 我們,不會讓我們單獨出來旅游。如果單獨出來旅游家長們一定不放心。我們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讓大人一直來幫助我們。
讀《烏塔》有感4
前幾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我感到驚奇:像烏塔這樣普通的14歲孩子,竟有能力一個人獨自游歐洲! 日記
烏塔有很強的獨立能力,所以她的爸爸媽媽敢讓她自己一個人旅游。然而我們的'父母親呢?抱在懷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且我們沒有獨立性,有的甚至不會整理書包,什么事都讓爸爸媽媽幫忙做。我們小孩是一群渴望自由的鳥兒!如果家長都放心讓我們去干什么,都不幫我們,我們沒了依靠,什么都沒人幫忙做,就會學這學那,就會有很強的獨力性,可以自己一個人生活了。現在大多家長都這樣:讓自己的兒女做功課,自己則在那里干家務活兒,如果孩子做完功課覺得無聊,想幫家長做點什么家務,家長會拒絕,叫他(她)去看書,所以這樣大家都變成了“書呆子”。
烏塔的獨立能力不知道是我們的多少倍。她一個人游歐洲需要查閱許多國家的資料,還要查許多風景名勝的圖片及資料,這樣可以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因為自己沒有導游。但還有個致命的問題:語言。所以她準備這次旅游用了整整3年時間,如果換作是我們,早就累趴下了。
所以我們很小就要學會獨立生活,不然以后去高中大學上怎么辦?還要會理財賺錢,烏塔旅游的錢可不是家人寄來的,是自己打工掙來的。
讀了《烏塔》,我覺得人就是要獨立,還要會理財賺錢,如果把這些都做到了,那么成為——富豪就不在話下了。
讀《烏塔》有感5
多令人稱贊的“壯舉”啊!我想: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立自理的經驗是無法邁出家門的,更別指望要走出國門了!你看!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就常常見到這種事情了。有一次我在公園里,看見一個小孩子摔倒了,他“嗚嗚嗚”地哭起來。這一哭可嚇壞了孩子的父母長輩了。媽媽立刻扶起“小皇帝”,幫他拍掉身上的巧克力;爸爸秉著棒棒糖好話說盡……可是“小皇帝”不但不理不睬,頭還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看到這,我不禁想:這個孩子也太夸張了吧,摔一下也不至于哭成這樣呀?!再說,這孩子的家長也未免太寵他了吧?
其實,有不少家長為了疼孩子,不僅千依百順,還讓孩子過著衣來身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還奉行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觀念,舍不得讓孩子干點兒家務活。有的同學曾無奈地對我說,看著父母為自己日夜操勞,心里很不舒服,想幫他們分擔分擔,就算是洗洗碗筷或拖拖地板都行!可父母卻阻止了他們,道理很簡單:別耽誤了學習時間!哎,可憐天下父母心,試想看,如果孩子天天死讀書,而不去認識世界上陌生的東西,那不成了書呆子了嗎?家長應該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放開手,讓孩子也幫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樣不僅減輕了家長的負擔,還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豈不是兩全其美?
獨立能力來自于實踐中,家長們,還猶豫什么呢?快快行動起來吧!“小皇帝”“小公主”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了! 蘇老師
讀《烏塔》有感6
《烏塔》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在里面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篇文章寫的是德國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烏塔獨自旅行歐洲的事情。烏塔的一些優點很值得我們學習。烏塔的獨立意識非常強。文章中寫到她吃苦耐勞、做事有條理,知道的東西很多,自立能力強的優點時,讓我禁不住想起來一些東西。現在大多數孩子都被鎖在家里,不讓單獨一個人出遠門,但是烏塔十四歲就出去旅游歐洲,讀過文章后我想到了自己,我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出過門,更何況我是一個男子漢,卻連家務都不會做,我自己的玩具箱里面經常是亂成一團,有時爸爸媽媽給我收拾了一下,但過不了兩三天就又亂得不像樣。
反正我幾乎沒有哪一點比烏塔好,看了她的故事后我感到很慚愧。烏塔和我們比較,我們顯得更加渺小,一個人如果不見識世界的話,那么他活得就沒有意義。就像我們,家長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單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烏塔》這篇文章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尤其是主人公烏塔的生存能力,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條件!
讀《烏塔》有感7
前幾天,我學習了一篇叫《烏塔》的課文。文中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利用暑假獨自游歷歐洲數國,而在出發前,她用了三年時間來準備這次旅行。她通過閱讀書籍來了解她要去的國家和城市。通過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來積攢旅行費,旅行路線和日程也是精心設計。旅游途中,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已報平安。她的行程之長、準備之久、安排之細以及獨立的品格深深地感染了我。
這件事要是放在我的身上,那簡直是不可想象。從上幼兒園起,送我上學,接我放學,一直持續到三年級才停止。盡管我已讀四年級了,身旁總少不了父母的身影,養成了我現在無伴不成行,夜晚怕出門的`壞習慣。現在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爸爸還讓我每天練40分鐘的鋼琴,有限的時間被擠走了,不能給伙伴們玩耍,也沒有多余的時間看課外書,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只能從路人的閑談或老師的講解中略知一二。雖然每周都有零花錢,可都是父母給的,盡管也有結余,可離旅游費用相差十萬八千里,想去發放廣告單,可我有時間嗎?父母會同意嗎?
獨立好難!
讀《烏塔》有感8
烏塔,一個多有趣的名字啊!《烏塔》這篇課文,我一讀題目,我就覺得新鮮。“烏塔”是不是一座黑的塔?是不是停著許多烏鴉的塔呢?各種奇思妙想涌入腦中,一讀課文,我才恍然大悟,烏塔原來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這個小女孩擁有孝順、膽大、細心、獨立等等多種的偉大品質。烏塔,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國旅游,她有主見,大膽細心,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一個德國小姑娘一一烏塔,這是我們第二十七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姑娘在暑假獨自游歷歐洲的經過。
讀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游歐洲,這不僅是因為烏塔有這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失懷、鼓勵,因為他們相信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為的就是鍛煉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奮妙的,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教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么生活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么用呢?
《烏塔》這篇文章,給我留下的是深刻的感觸,還有莫名的驚恐。也許大家一看這個課題,都會以為文章在寫一座著名的塔,恭喜你們,答題答錯了。其實文章在寫一個14歲的名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課文表達了烏塔那自強、自立的`品質。她關心別人,她有經濟頭腦;她做事仔細每到一個地方,她總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家里人需要的東西,是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錢買的;為了這一次漫長的旅程,她從頭計劃,計劃起來就是三年。
當我讀到“愛孩子,為什么不能讓他獨自出遠門”這句意味深長的話時,我感觸很深,烏塔立志遠大,她在表示:我已經長大了。她是代表著全世界的兒童,勇敢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啊!她胸懷大志,獨自一人出門,這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就是有力的證明。對于沒出過遠門的孩子來說,也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但是,這位14歲的小女孩,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才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但這樣,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前景一定有好處。機智勇敢的鳥塔。我相信,她一定能成為世界人民學習的形象大使,也能成為一位經驗豐富的冒險家,將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探索做出貢獻。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覺得自慚形穢。在這個年齡,我們沒有這種勇氣與膽識。當我一個人獨處時,我感到很孤獨,很無助、茫然無措,像個流浪兒似的,孤立無援。因為這種莫名的恐懼,使我們把自己悶在家里,雖然有圖書、電視,但是并不能滿足我們的愿望。“使之鎖內金籠聽,不及人間自在啼。”是呀,我們的家就像個大鳥籠。而我們是籠中之鳥,沒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體會人生的哲理。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
讀《烏塔》有感9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烏塔》這本書。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頓時思緒萬千……《烏塔》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的回答道”時我感到她很熱情,有禮貌,是一個善于交流的人。而中國的小孩子卻恰恰相反,不要說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親戚朋友也要家長提醒才會打招呼,我覺得應該主動打招呼,做到最基本的對對方的尊敬。
我還感受到烏塔的獨立性很強,居然敢一個人游歐洲,在我看來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為在這途中會遇到種種困難,但是烏塔她卻做到了,并把這看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多么讓人震驚啊!讀到這里,我想起一件小時候往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想一個人下山,父親卻總是很不放心,他說斜坡不安全,得他跟我一起下山,他還怕我走的太快,摔倒了,一路上嘮嘮叨叨。只是下山,可見父親很是放心不下,那如果我像烏塔一樣一個人游歐洲,那父母不知道有多擔心呢,而外國父母卻給孩子制造更多培養獨立性的機會,讓他們告別依賴,學會自力更生。
我還從“她在家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周末去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去陪小孩玩”中讀出了烏塔的細心和了不起。說她細心,是因為她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為了了解歐洲看了許多跟這個國家有關的書籍,為旅游做了充足的準備。而說她了不起,是因為游歐洲的錢,是她在假期的時候自己掙的,攢了5年的錢,才足夠去游歐洲,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和堅持,真了不起,真心的佩服她。
讀了《烏塔》這本書后,我真的很喜歡烏塔她身上所具備的,值得我去學習的勇氣和獨立性,同時也希望中國家長也能像外國家長一樣,多給我們一些鍛煉獨立性的機會。
讀《烏塔》有感10
自打我教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獲益匪淺。
《烏塔》的關鍵是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掙了車費后,游遍了整個歐洲,這主要表現了烏塔的勇氣、機智和能力。
學了《烏塔》這篇課文,我那時候深深感動。拿自身跟烏塔比,我愧疚不己。一個人去旅行是我覺得都害怕想的。我還快十二歲了,可除開念書之外,我在沒有一個人有過遠門。因而,我一個人害怕到祖父家去,害怕到姥姥家去。
六一那一天,是我生日,父親以便慶賀,給了我十元去買零食。可我不敢自身去,非得姐姐陪我去,而姐姐不愿意去,我也說:我也不知道用什么零食,如果買得不好吃該怎么辦?那樣一說,姐姐就只能陪我去。
烏塔的父母能夠給小朋友們隨意地玩樂,而大家的父母呢?她們對大家太過的寵溺、嬌慣,她們把大家寵變成蠻橫霸道、自私自利、嬌貴的小王爺、公主。是她們非常少讓我們鍛練的機遇,長此以往,大家便享有慣了。
親愛的的父母,我們知道大家的良苦用心,更能了解您那杰出的愛。但是大家有羽翼,請您不必把它斷裂,大家會自身走動,請您不必一直扶著我,大家想象蒼鷹一樣在藍藍的`天空隨意的展翅翱翔,請您不必把大家的理想化毀滅。
我們都是明日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材,不僅要學習好,也要學會獨立,那樣,偉大的祖國才可以更強勁。
讀《烏塔》有感11
中國和外國不但語言不同,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烏塔》就是一篇這樣的的文章,從中你會感悟到許多。
本文作者講了自己到羅馬去旅游,在青年旅館認識了一位14歲的女孩烏塔。因為烏塔一個人游歷歐洲而談起了教育方式。為了能游歷歐洲,她準備了三年:旅游的花費,她通過親自發傳單、看過孩子等勞務賺得;行程計劃,她通過閱讀有關書籍、畫行程路線圖等來解決。等到了具體目的地,她又通過電話聯系當地警察和家人,來保安全報平安或隨時求助。讀過這篇文章后,我感到非常震驚,一個14歲的女孩竟能獨自游歷歐洲!這不由得讓我想起:平時整理房間是媽媽幫的。買回來的東西型號不對,都是媽媽幫我換的。媽媽讓我去買菜時,去近處還能,可到稍遠一點的菜市場跑一趟就不答應了。甚至還羨慕那些嬌生慣養的女孩,什么事都有人幫。
我還記得《豌豆公主》的故事中講到:一個王子要選親了,可找來找去沒有一個是真正的公主,連國王和王后都著急了。不久后在一個大雨的晚上,有個美麗的公主敲開了國王管家的`門,管家有意要考驗她就留她住宿,于是在床最底層的褥子中間放了一顆小豌豆。第二天,公主抱怨說:“昨晚一宿沒睡好,床下有個硬東西一直在攪擾我。”于是王子就和這位女孩結婚了。從故事中卻折射出了中國式的“保護教育”。這樣的女孩長大只能成為一個“公主”,被人保護,不能成事。而與有良好性格的烏塔獨自游歷歐洲相比,簡直......外國人就像一頭野獅,能任意奔跑,而中國人的后代卻被父母“圈養”起來,"野性"就不得以釋放,喪失了該有的生存本領。我羨慕烏塔有自立的品質,有獨立行動能力。她也是一個細心的人,每一步都有規劃,勇敢而又有思想,還敢反駁書中作者在教育上的“錯誤”。
我想,如果我們都改變一下思維方式:教育是為下一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又勇敢的人,那于個人、家庭、社會都是受益匪淺的。
讀《烏塔》有感12
讀了《烏塔》一課,我認識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烏塔,她只有十四歲竟然獨自游歷了整個歐洲,就像一只自由飛翔的小鳥雄鷹。
我們跟烏塔相比,就像是花壇里的蒼松,鳥籠里的雄鷹。在家里,我們是爸媽的小帝帝,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
我的家庭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一次,星期六我寫完作業,看了一會課外書,閑著沒事干,就到廚房幫媽媽干家務活,閃開,閃開,別在這搗亂,你的'任務只有學習,要不學習閃一邊玩去,家務活輪不著你插手。我無奈的走開了。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課余時間打工掙得,沒有拿家一分錢。可我們呢,每次向爸爸媽媽要上零花錢一天之內全花光了,而且也不買有用的,也沒攢錢,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是多么堅強啊!她這種勇敢、堅強的行為讓我佩服極了!爸媽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也像烏塔那樣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吧!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棟梁之才!
讀《烏塔》有感13
我讀了《烏塔》一文,頗有感觸。這篇文章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立自主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多令人稱贊的“壯舉”啊!我想:如果沒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自立自理的經驗是無法邁出家門的,更別指望要走出國門了!你看!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就常常見到這種事情了。有一次我在公園里,看見一個小孩子摔倒了,他“嗚嗚嗚”地哭起來。這一哭可嚇壞了孩子的父母長輩了。媽媽立刻扶起“小皇帝”,幫他拍掉身上的巧克力;爸爸秉著棒棒糖好話說盡……可是“小皇帝”不但不理不睬,頭還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看到這,我不禁想:這個孩子也太夸張了吧,摔一下也不至于哭成這樣呀?!
再說,這孩子的家長也未免太寵他了吧?其實,有不少家長為了疼孩子,不僅千依百順,還讓孩子過著衣來身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生活,還奉行什么“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觀念,舍不得讓孩子干點兒家務活。有的同學曾無奈地對我說,看著父母為自己日夜操勞,心里很不舒服,想幫他們分擔分擔,就算是洗洗碗筷或拖拖地板都行!可父母卻阻止了他們,道理很簡單:別耽誤了學習時間!哎,可憐天下父母心,試想看,如果孩子天天死讀書,而不去認識世界上陌生的`東西,那不成了書呆子了嗎?家長應該讓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放開手,讓孩子也幫忙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這樣不僅減輕了家長的負擔,還鍛煉了孩子的自理能力,豈不是兩全其美?獨立能力來自于實踐中,家長們,還猶豫什么呢?快快行動起來吧!“小皇帝”“小公主”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需要了!
讀《烏塔》有感14
我讀《烏塔》這篇課文時,我想到了很多,文中的那個小女孩是那么的自立自強啊!
她才14歲,竟然能獨自一個人游歐洲,我是那么的佩服她,也是那么的羨慕她呀!我家里人總是不放心我,就連從家到輔導班都不讓我一個人去。好不容易有一次爸爸、媽媽不在家,但奶奶又叫爺爺送我去,又沒機會自己走了。只好叫爺爺送我去。我一定要把烏塔的故事讀給奶奶他們聽。
烏塔靠自己的力量掙去歐洲的旅游費用,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呀!我可做不到,因為我現在的'一切花銷都是爸爸媽媽給的,自己連一分錢也沒掙過。看了烏塔的故事,我今后也要利用假期掙一些自己的零用錢,盡量少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零花錢。
烏塔遠行時生活上的事從來沒依賴過任何人,都是自己做。我可不行,我的衣服、襪子......都是媽媽一直給我洗,我也從來沒有自己去試著做,今后我也要向烏塔學習自己的事自己做。另外我也要幫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烏塔身上有很多我要學習的地方,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慢慢鍛煉自己,像烏塔一樣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孩子。
讀《烏塔》有感15
一個年僅14歲的小女孩,獨自游歷歐洲,她膽大心細,有思想有主見,即懂得保護自己,又懂得與人接觸,她就是一個德國的小姑娘-----烏塔。
這個故事是我在語文課本上學到的,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很大,不禁陷入了沉思,為什么一個年僅14歲的小女孩,父母竟然 放心讓她獨自出國旅游,這在我們國家父母肯定不讓也不會放心的。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兩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在國外,父母覺得他們的孩子會靠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會伸手去幫助,而是要讓他們懂得要依靠自己,相信自己。在我們國家的.家長大多給與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是溺愛,使孩子像一個溫室里的花朵,時時依賴著父母,自理能力非常差,有的上了大學還不能自理,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們將如何養活自己呢,國家培養這樣的大學生又有什么用呢。
這篇課文深深的記在我的腦海里,我佩服烏塔的勇敢和勇氣,佩服她待人接物的智慧,佩服她的自理自立的能力,所以我要向烏塔學習,不做溫室的小花,要自理自立,學習本領,自強不息,做生活的強者
【讀《烏塔》有感】相關文章:
讀烏塔有感12-09
讀《烏塔》有感12-19
讀烏塔有感06-02
讀《烏塔》有感06-14
讀烏塔有感范文05-01
[熱]讀烏塔有感08-20
讀烏塔有感【薦】08-15
讀烏塔有感(合集)08-15
讀《烏塔》有感--愛06-09
讀《烏塔》有感【熱門】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