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管理原理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管理原理讀后感1
這個觀點可用于世間萬物,用在管理上就可以稱之為“矢量管理”。對比于科學管理的四個原理,具體如下:一是“科學的工時研究”,對過程中所有環節和動作進行最優化,尤其是將過程中不必要的環節和動作進行剔除。這就像是在用力做功時,將力的方向保持在一個正確的方向,避免一些無用功的發生——方向正確。二是“科學挑選和培訓工人”,按照作者弗雷德里克.泰勒的話就是——“使每個人都能盡其天賦之所能,以最快的速度、用最高的的勞動生產率從事適合他的等級最高的工作。”
其實,這是選擇了最優的發力主體。三是“新的`工資制度”,采用差別計件工資制,即對一種工作設定兩個工資率,對那些耗用最短時間并且高質量完成工作的工人采用高工資率來計算工資,對那些耗用時間長且完成質量低的工人則反之。這是制造激發用力者的良好環境,和第二點共同構成了一個最優發力主體,從而實現——用力夠大。四是“職能管理原則”,工人只專一地負責生產環節,而計劃、控制、技術改進等其他環節都交由其他職能人員負責,從而實現工作專業化。這就像是一個運動中的物體,它始終專一地只朝一個方向運動,其最終也就必然獲得最高的速度——方向穩定,且獲得較大速度的結果。
科學管理原理讀后感2
《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為美國弗雷德里克。泰勒所著,他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學管理運動的創始人。他所著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于1911年出版,標志著一個管理時代的新紀元,給予著我們對于管理的無窮啟示,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著作。
書本中講述了如何制定科學的作業方法。要從執行同一種工作的工人中,挑選出身體最強壯、技術最熟練的一個人。更為詳細的方法為把具體的工作過程分解為許多個動作,用秒表測量并記錄每一個動作所消耗的'時間,再除去動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后,把最經濟的、效率最高的動作集中起來,確定標準的作業方法。實現了作業所需的各種工具和作業環境的標準化。最后根據標準的操作方法和每個動作的標準時間,確定工人一天必須完成的標準工作量,這樣更加體現出了公平、公正、公開,使每一個勞動者都可心悅誠服。
【科學管理原理讀后感】相關文章:
《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11-16
科學管理原理讀后感01-22
讀后感西游記讀后感02-01
讀后感01-25
經典讀后感02-21
經典詩文讀后感06-17
《荷花》讀后感06-17
《奉獻》讀后感06-17
《秘密》讀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