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人傳讀后感1
名早自習上,老師讓我們閱讀課外書籍,我便飛速拿出自己喜愛的《名人傳》,翻到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在鏗鏘的《命運交響曲》中,他改寫著命運。他家境平寒,自幼矮小丑陋。幾次相親失敗,他選擇放棄,唯有心愛的音樂可以支撐起他人生的信念。然而,命運卻又安排了一次劫難給他—作為音樂家,在他事業的巔峰時期,竟遭遇了毀滅性的終身性耳聾!苦難就像一根繩子緊緊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一只勒著他的命運。但也就是這樣他在自己黑白的世界里纖細的手指演奏了鏗鏘般的《命運交響曲》,并發出“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絕不能使我屈服”的誓言,于是,音樂壇里就有了一個不朽的名字—貝多芬,他用音樂譜寫出堅韌的'旋律。
回眸昨天不斷自己,突然感到無邊的羞愧。因為,四十分鐘的晚自習在我偷偷摸摸玩耍的歡笑中悄然溜走,留下的只是一張老師布置的數學卷,上面空空如也,但為了應付老師,只好以抄了之。
快下自習時,老師讓大家背誦出自原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段文字: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這段曾經被我引為座右銘的文字,為何我現在做不到呢?
走在餐廳的路上,我落下了懊悔﹑傷心的淚……
但是,昨天的,就讓他過去吧,因為我下定決心變成一個時時鞭策自己,甚至可以尋找競爭對手的人了。因為我明白,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先懂得珍惜時間,不虛度年華,堅強奮斗!
名人傳讀后感2
在《名人傳》里我最喜歡讀的就是《貝多芬傳》。
名人貝多芬說過一句話:“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在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中充滿著許多挫折和疾病,可是他用自己頑強拼搏的.精神在樂壇里取得一次次的成功。
貝多芬是一位殘疾人,眼睛瞎,耳朵聾,自幼沒有朋友和他交往。他在自己的日記里,寫下了“我沒有一個朋友,我孤苦伶仃地生活在世上。”可是他一直努力在音樂中尋求快樂。在音樂演奏中,他一次次地失敗。可是他并不氣餒,努力從中尋找原因。一次音樂會指揮中,他終于面對著全體觀眾彈奏著。貝多芬深受查理·納德說的贊美,查理·納德說曾贊美過貝多芬一句話:他似乎依靠著大自然活著。而貝多芬自己也曾寫道:“世界上無人會像我一樣地喜愛田野的。我對一棵樹比對一個人還要喜愛。”這一句話表達了貝多芬特別喜愛大自然,特別喜歡生活在大自然中。
貝多芬一生基本上生活在苦痛中,可是他視苦痛為快樂。他說:“用苦痛換來快樂。”這句豪言壯語,濃縮了他的人生,并成為一切勇敢的心靈的箴言。
讀了《貝多芬傳》,我才真正認識了用“苦痛換來快樂”的貝多芬,體會到了面對挫折和疾病不用害怕,應從中尋找快樂,讓自己的一生多一些激情,少一些遺憾!
名人傳讀后感3
《名人傳》是由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
傳記中講述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都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傳記中給我映像最深刻的是貝多芬,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是神圣而又痛苦的,他是一位音樂天才,他一生中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名曲,其實他的父親很早就發現的他對音樂的天分,只可惜他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只能由他自己去努力。只是最后他卻失聰了,對于一個音樂家,失聰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情。失聰等于是要他放棄音樂。但是,對于熱愛音樂的貝多芬來說,那是不可能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也許就是因為這句話,貝多芬才有了繼續當音樂家的毅力,從而才成就了他一生輝煌。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與他相符的.例子,海倫凱勒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與貝多芬有同樣的精神——用不向命運屈服。其實,人生一定會由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們要努力的去學習如何去克服,作為21世紀的一名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激烈,功課越來越多,習題課難度也越來越大。面對重重的困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用到這種精神呢?在遇到困難時,在學習成績下降事,我們要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向夢想。
名人傳讀后感4
如果你沒有讀過《名人傳》,那你一定知道書中講述的人物,而且耳熟能詳了!大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家米開朗琪羅、文學家托爾斯泰,都是世界名人,那么為什么這本書唯獨講述了他們三個人呢?這是因為他們具有一些相似的人生經歷和優秀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讀者從中獲得靈感,對自己的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
書中的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里,父親雖然是男高音歌手,但也性格粗魯、生活不檢點,因此小時候的貝多芬經常遭受打罵,到了17歲又經歷了喪母的悲痛,因此從這時候起,貝多芬負擔起了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但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和頹廢下去,他決定去音樂之都維也納學習,但不幸有降臨在他的身上,他的聽力出了問題,漸漸地變成了一個殘疾人,女朋友也因為虛榮心離開了。雙重打擊讓貝多芬十分痛苦,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摧殘下,貝多芬努力的.創作,也得到了世人的關注和矚目,但愛情再一次背叛了他,親人也一個接一個的死去,在這個時期,經濟窘迫也圍繞著他,面對生活的苦難,并沒有打垮他的意志,他勇敢的站了起來,創作除了舉世矚目的音樂作品,成為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讀了這個故事,你是否被深深的感動了呢?反正我是為此被震撼到了,我決定從現在開始,更加努力的學習,用勤奮的付出來實現自己的夢想,讓自己在學業上獲得成功。
優秀的書籍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勇敢的向前邁步!
名人傳讀后感5
現實的苦難,磨礪堅強的意志;時間的洗禮,沉淀偉大的傳奇。
——題記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使我有了莫大的感觸。這本書寫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以及列夫·托爾斯泰的偉岸事跡。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英雄,也不是獨步江湖的俠客,但有一點,他們都在與命運做著頑強的斗爭。
其中,最令我印響深刻的,是貝多芬。
貝多芬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人們稱為樂圣。音樂對他仿佛有一種魔力,吸引著他,讓他對音樂的追求和渴望總是那么的強烈。他克服重重阻難,創作出許多著名的作品,在樂壇里也漸漸有了一定的名氣。但正當他的音樂創作進行的如火如荼,不幸的事還是降臨了———他有了耳聾的疾病。這是個異常殘酷的打擊。一個音樂家沒有了聽覺,就像奔跑的斑馬沒了四肢,再也奔跑不起來,多么可悲啊!一生經歷坎坷,還有家庭、社會的種種磨難,命運仿佛嫉妒這位天才,讓他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絕望。換做一般人,恐怕早就放棄了吧。但他沒有,他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咽喉,頑強地與命運斗爭,在后期又寫出了那么多優異的作品。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繼續堅持下去,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未完成的事情呢?
同時,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也是不朽的偉人。他們的一生同樣充滿坎坷,飽受磨難。但是,堅強是他們唯一活下去的勇氣,是他們動力的源泉。它們用生命的姿態告訴我們:必須堅強!
《名人傳》是一本心靈的書籍,他讓我們懂得了:在困難面前,堅強是唯一拿的出手的東西。
名人傳讀后感6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那么,《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后感7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部著作。在這本書的卷首語中,羅曼羅蘭說了一句話:“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一開始,我并不懂得這句話。到了我完完全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讀到最后的句號時,我懂了。書中的三位主人公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藝術大師米開朗琪羅、著名作家托爾斯泰雖然生活在不同的領域,但他們都是英雄。不僅因為他們的才華天賦,更是因為他們的那一份精神,那一份情懷!
貝多芬的部分是我比較熟悉的,也是我最喜愛的。因為我喜歡看到貝多芬一次又一次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我敬佩他那一份堅毅!
這似乎給了我一次照鏡子的機會。曾經,我為自己的牙齒煩惱過。因為小時侯自己總是背著父母偷偷吃甜食,又怕拔牙的痛,所以牙齒長得并不太好。每每有人笑我的.牙齒時,我就定下決心,我要堅持每天刷三次牙,制止自己不吃太多甜食。但是呢?結果還不是如時光倒流般,繼續那甜食之旅。雖然這比起貝多芬的困難只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這正正表現了我自己是多么的容易放棄。貝多芬是音樂家,但是他的耳朵卻聾了,可是他還是在晚年的時候堅持創作出一部又一部流傳后世的佳作。我應該在放棄的時候想起貝多芬,他的成就是建立在堅持的基石之上,我要成功就要堅持。
不論是哪一位英雄,在他們身上都充滿著堅持,人道,勇于爭取的氣息。他們都在影響著每一位讀者。
名人傳讀后感8
讀了《名人傳》讓我不僅學到了許多人生道理,更讓我了解了這些大名人的生平。我也從他們的生平小事中悟出一些大道理,了解了他們各自的性格。
如《貝多芬傳》中貝多芬與歌德一起散步時遇到皇親國戚是的情景。當他們正在一起散步時看見了遠處的全體皇族,歌德掙脫了貝多芬的手臂,站在一旁。性格驕傲的貝多芬可不想這樣,他對歌德說盡所有的話,但都沒用,歌德一步都沒動。于是,貝多芬按了一按帽子,扣上外衣的扣子,,背著手,朝最密的'人從中走去。太子對他脫帽,皇后對他打招呼。為了好玩起見,他還看著這隊人馬從歌德面前走過。歌德站在一旁,深深的彎著腰,帽子拿在手里。而事后貝多芬也狠狠的教訓了歌德一頓,一點也沒客氣。從這一段看出貝多芬高傲的性格,對皇親國戚滿不在乎的態度,他不畏權勢,甚至他認為像他和歌德這樣的人在一起時,皇親國戚應向他們表示尊敬。有骨氣。
讓我敬佩,他的自信來源于他的音樂,他是一個音樂的天才,他無須休息并對音樂充滿著狂熱而質樸的激情。他不斷地創作,將他的激情熱烈融于他的音樂。那是一種對音樂的自信,而不是無禮的傲慢。可人們并不能理解,維也納認為他是一個高傲而孤立的天才,輕佻而浮華。
如此種種,對貝多芬來說也只不過是上帝的些許考驗。受挫,并不代表一個人希望的破滅,只要你能堅信。誰的世界都不曾真正的死滅。
名人傳讀后感9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那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向痛苦的活著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后創作的。他最終最終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我的作品毀于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我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我的夢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我的夢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于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以往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我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經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命運是自我掌握的。
名人傳讀后感10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
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
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
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
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
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
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
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
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名人傳讀后感11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他孤獨的活著,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還堅強的活著。他沒有一個朋友,就像是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著,卻最后終于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而且流傳后世的大部分音樂作品都是他耳聾后所創作。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于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但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始終在堅持,他活到了70多歲。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傳讀后感12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這本傳記主要記述了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基羅這三位偉大的人物苦難的一生,同時也頌贊了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性格。
這本書中的三個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畫家;一個是作家。但是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工作中,都是偉大的探險家,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雖然,在成功的旅途中,他們的道路并不平坦:貝多芬遺囑之中的“孤獨,孤獨,孤獨”體現出了他悲慘的遭遇,米開朗基羅晚年遭受病痛的折磨,托爾斯泰因堅持真理受到了莫名其妙的`誹謗。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逆境之中永不放棄,不因一時的悲苦而消極沉淪。這也是爸爸經常說到的。
讀完了這本書,我領悟到了它獨特的魅力,書中的三位主人公悲慘的遭遇仿佛近在眼前,我不知道羅曼羅蘭是怎么寫出來的,這么優美的詞句,真心佩服呀!!!!!
冰心有一首詩說過: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是呀!要想成功,就只能奮斗。羅曼羅蘭的作品,其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越是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遭遇,越能磨煉人的意志。”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應該想起這本書中的三位主人公,像他們一樣戰勝困難,努力前進。
這本書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應該將這個道理裝進心中,戰勝困難,朝著目標前進。
名人傳讀后感13
合上《名人傳》的最終一頁,我的思緒便像奔騰的野馬般飛奔了起來。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的一部著作。這本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傳組成。其主人公分別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音樂家。他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情,感情也屢屢化作泡影,而他的侄子又浪蕩無能。這一切都是如此地無情,而后的耳聾使他近乎絕望。耳聾,對于一個音樂家是多大的打擊,這簡直能夠將一個音樂家摧毀。應對痛苦,貝多芬想到了自殺,然而,在死亡的邊緣,貝多芬發出了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他經過這一思想轉變,成為了命運的'強者。他還用頑強的意志奏出了生命中的優美旋律。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雕塑家。他所雕刻的塑像都是近乎完美的。但他在生活中是一個怯弱的人,他總是選擇屈服,然而他會斗爭,他同自我的弱點斗爭,即使失敗,他也不會放棄。這事米開朗琪羅成為了一個棱角分明的人。
托爾斯泰是一個不屈服于命運的人,他有過兩次精神裂變,最終堅持了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這使他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一個偉大的作家。
他們都是英雄,因為他們都在抗爭,他們能直面苦難,以頑強的生命意志投身藝術,以藝術之花驅散苦難,尋找生命的意義。我們亦要如此,堅強應對困難,不被命運所屈服。我們要有堅定的意志,堅強的心。只要這樣,我們就能夠找到生命的意義,不為活著而活著。
名人傳讀后感14
曾經,我是多么渴望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偉人,領導著全世界走向高端社會;有多少次,我總想和愛迪生一樣,發明出獨一無二的高科技產品;也想像貝多芬一樣其實耳朵聽不見,也能創作出不朽的曲子,更崇拜比爾·蓋茨,連大學都沒讀完,就可以制作出舉世無雙的微軟,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那時的我總覺得成功很簡單,做名人,也是那么容易直到我翻開名人傳,才改變我心中的想法。
古往今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豐功偉績的,而名人傳卻恰恰相反,它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與矛盾。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貧困,憂慮,孤獨與辛勞,即使是名人也不例外,有時他們的工作條件十分惡劣的,就如貝多芬的屋子亂七八糟的,可這卻是他找回了靈感,這正不是我們當今社會年輕人們的需求嗎?
英雄的偉大不全部在于他們的體格,而是心中的品德,書中的三個偉人,他們為了人類理想的事業而奮斗著,這一奮斗,就是一輩子了,最讓人遺憾的是他們一生中卻從未享受過愛情的甜美與幸福,貝多芬雖在社會上頗受歡迎,但知道他失聰的人卻寥寥無幾;也有幾人知曉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一生忍受不知多少怨恨和辱罵,可卻照樣樂觀的'面對一切;又曾可想作家托爾斯泰為了不受社會的壓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放棄了無數人渴望的貴族生活,他們為了的不是名利,而是心靈的永恒與偉大。
我深深的被這三位名人的創舉所感動,再想想如今就因為一點小小的事而抱怨時,想想三位名人在面對困難時的樂觀冷靜,簡直時不值一提,所以遇到困難麻煩時,第一反應不是抱怨而是去面對,去勇敢地挑戰!
名人傳讀后感15
《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 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后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
他從未放棄過音樂。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后寫的。 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名人傳讀后感04-05
名人傳記讀后感02-20
《名人傳》讀后感02-14
名人傳記讀后感04-30
《名人傳》的讀后感02-05
名人傳的讀后感10-04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7-31
【精選】《名人傳》讀后感07-05
《 名人傳》讀后感02-14
《名人傳記》讀后感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