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感覺到就像一個老者再向我娓娓道來他的工作,他的點滴經歷。讓我覺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種育好人的執著和用心。我覺得在前面幾條建議中,把閱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條建議中,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睍献髁诉@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么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后真正淪落為后進生。而且他這章節中,他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培養學生閱讀。這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為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發現,有許多同學他們整天都在忙于補作業,忙于訂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進行閱讀,他們的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由此循環下去,閱讀對他們來說就越來越困難,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如何保證孩子充足的閱讀時間,這也是我們老師當思考的。以后在工作中,不再認為閱讀是課外的份,可以適當對作業慢的同學少一些抄寫背誦的作業,讓他們抽出時間來閱讀,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共有一百條建議,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自身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為指導所寫的一本教育專著。
今天我所看的是第二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
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后提些意見,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底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一節課,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啊?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著,我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確實,我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上課,批改作業……可以說,用來備課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在抱怨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思考,怎么才能處理好時間,怎么才能進行終生備課的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當然,讀書也并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海洋。
如果我們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知識,應當是我們知識海洋里一滴水!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盍Γ鸵谝院蟮拈喿x中來尋找答案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
其中第一條就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性格,孩子們是有差異的'。在工作中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嘆:“同一個老師教的,同一個教室里坐著,學習的成績卻是天地之差”。而作者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差異,更是用了兒童提水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因為我們都知道兒童的身高、體重、力氣等都不一樣,還有性別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結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讓體弱瘦小的人和身強力壯的人提水一樣多不可,那可能就會適得其反,導致體弱瘦小的人會元氣大傷,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為差異性的存在,學習出現不同的結果也就不難理解了。
面對著這樣的差異,我們在教學中就不能再“一視同仁”了。我們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他們就會努力的想把這件事情做好。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想辦法將學習和他們的興趣聯系起來,去積發他們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還要發現學生的閃光之處,及時的進行鼓勵。作為平凡的人,我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就是所謂的“人無完人”。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尤其是對于學困生來說更是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及時鼓勵,讓他們利用自己的長處來為集體服務,讓他們感覺到他們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無是處,老師和集體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雖然成績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還是很優秀的。當這些學生從內心感受到被老師和集體信任時,他們的信心就會重建起來,學習的激情也會燃燒起來,相信不久以后,他們的成績會有很大的提升。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這本書,我對怎樣才能更好地當好一名合格教師,怎樣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以及一些教育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建議第五十七條:讓孩子們心里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蘇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可問題是,這些詩人為什么年齡越大越沒有詩情了,逐漸喪失了想象力與表達能力呢?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關鍵是沒有足夠的智力訓練,學生沒有會如何思考和說話。他整天都在重復著別人的話語,而沒有自己的思想。因此,要打開學生思維的創作的源泉。而這個源泉在哪里呢?在大自然里。要讓語言詞句成為他們觀察自然、表達情感的一種工具,要讓書中的故事觸動孩子那稚嫩的心靈,使他們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學會表達與思考!白岝r明的思想、生動的詞語和兒童的創造精神來統治學校的王國吧。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全部內容和全部性質,都應當建立在這三要支柱上!
教育家從實際問題入手,為我們指點迷津。使得我對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感覺自己工作起來也更加有方向感了。我想,如果把培養學生看承建造一座漂亮的大廈的話,我們小學教師的的.工作就好比為這座大廈打地基!叭f丈高樓平地”,擔負如此重任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工作。
現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中,就是把對未來的希望放在了我們的手中。家長們對我們寄予如此厚望,我們更是不能出差錯。要知道一時的疏忽缺漏對我們也許是一轉身就忘了,但是對于一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教師的不負責也許會使得一個孩子沒有學會學習,從而造成他的人生旅程中有更多的挫折與失敗。
而在工作中,除了要盡量避免失誤的同時,對一些出現的不足要多作些反思,對如何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多做計劃,這些思考,肯定都是大有益處的。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和孩子接觸的時間很長,更應該時時刻刻處處用心,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不負責任,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去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等等。這些我們平時也都在做,如果能做好,是對每個學生負責,也對每個家長的負責;是對學校的負責,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是對工作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書中第15部分內容就是關于學生作業錯誤多,教師批改難度大的問題。這也是一線老師最煩惱的。書中有一些方法值得我們研究借鑒以改進我們在留作業,批改作業這方面的問題。
許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希望最大限度地壓縮批改練習本的時間,但是,“毫無結果”。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學生的練習本里有大量的錯誤。檢查練習本的問題是學校的待解決的許多問題之一,這些問題的解決則取決于幾百條條件和前提。這里不可能提出某種單一的建議:“如此這般就行了!钡,如果在整個學校、全體教師的工作中能遵循幾條固定的要求,那么畢竟還可以把花在批改練習本上的時間減少2/3左右。
首先,學校里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言語素養,有一種對詞的高度敏感的氣氛:一個說錯或者寫錯的詞,不僅教師,而且學生聽起來都會感到它不諧調,就好像一個具有高度音樂聽覺的人,聽到一個錯誤的音符時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樣。
你要把自己的學生從書本和思考引導到活動,再由活動引導到思維和詞;顒討斵D變為學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則應當通過詞表達出來。這在實踐上可以歸結為如下的做法:盡可能經常地把學生自己的活動變成他思考和判斷的'對象。
減輕批改練習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學的一系列根本問題。但是在某幾項前提下,還是能有所減輕的。第一,在每一節語法課上,都分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把那些容易犯語法錯誤的詞抄錄下來,并加以識記。第二,讓學生對于完成家庭作業先做好仔細、周密的準備,以預防錯誤。第三,可以說,凡是有經驗的語言、文學、數學、物理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檢查練習本的方法。經驗證明,最合理的一種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師每隔一段時間收幾個學生的練習本進行檢查。只有測驗作業才需要全部檢查。
有了高度的言語素養那么錯誤就無處躲藏,以至于早發現問題及時改正。讓學生學會思考,并不是機械的做作業,那么靈活的思維就會讓學生思考我為什么會錯?錯在哪里?怎么改正?以后怎么做?我想有了這樣的思維做錯題也難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疫情仍然沒有結束,在家里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讓自己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推薦,下方,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潛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期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盡量喚起學生對自我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
蘇霍姆林斯基推薦我們要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蘇霍姆林斯基深知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書中一向在要求教育同行們學習,學習,學習。他要求我們讀書,每一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鼓勵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熱烈而緊張的勞動中抽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讀書,還要引導孩子們愛上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深,啟發非淺。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前。覀兘洺B牭嚼蠋焸冞@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試想: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課后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書。確實,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原來,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因此,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最近,我開始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著他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我覺得找到學生和老師發生的現象的根源,有益于我們開闊眼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老師的時間從那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這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匠N乙彩沁@樣抱怨。一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各小時擠的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給學生談心等,還要抽出時間搞教研;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
可是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里來呢?帶著這樣的問題和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天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另外,我還明白閱讀不但對老師有益,而且讓每一個孩子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過于喜歡閱讀。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的世界里旅游。閱讀是為了能讓孩子們擴大視野,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
面對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面對新時代的學生,要做一位好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需要我們老師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來適應這個多彩紛繁的世界。書中作者的建議、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來說,如同一條條歡快清澈的小溪,匯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它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過時,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
印象最深的就是前一節《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作者在開頭就提出了一個至今令許多老師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說起其中的原因,很多教師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后,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這讓我想起了我國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
那到底該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呢?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致的了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并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 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才會“點燃起成為一個好人的火花!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這本書第一次讓我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這位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很多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中更有充滿了“人”的魅力的題目:《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等等。
《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課題。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是。∥覀儜斣谧约核痰哪情T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這學期,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編著的《給教師的建議》,沒有讀完整,但感受很多。
作者的這個觀點:“對于學習上的差生,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個人覺得有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覺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應當讓這些兒童的頭腦中盡可能多產生關于周圍世界和現象的疑問,讓他們帶著問題來問為什么,在他們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常發現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對照我的做法。有一點以前絕沒有想到和采用過的手段就是:讓學生多閱讀。而做得最多的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地讓學生學會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這種做法和蘇霍姆林斯基所建議的方法恰好是背道而馳的!認為他們連課本上的知識都沒掌握,更沒說是課外閱讀了。我永遠會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有力的手段。
這本書是提升自身素養的好教材。面對信息社會把傳統的“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要有一桶水”的標準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斷滲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來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呢?我們也可以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找到答案:
“如果教師引導最有才能的學生超出教學大綱的范圍,那么集體的智力生活就會變得豐富多樣,從而影響到最差的學生也不甘落后!痹诟鶕约旱膶嵺`和體會建議老師們,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密切注意“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點”,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根據自己的特點建構起有自己特色的知識和能力體系。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閑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于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背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里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里做媽媽布置的什么《山東正卷》、《課外補充閱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系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白顚氋F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每每想到這兒,初為人母的我都會發誓將來要讓自己的孩子從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來,我會和他做游戲,看他畫畫,欣賞他唱歌跳舞,引導他讀書明理,帶著他去看路邊藝人奇妙的手藝……帶著他認識大自然,認識社會學習在學校中看不到學不到的知識。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吁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F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新內容的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沒有問題,于是,教師得出結論,看來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
但是當教師把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叫起來,讓他們復述教師講述的內容的時候,他們都回答得前言不搭后語,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你們剛才不提出問題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我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索﹑思考,只有當它的目的十分明確,也就是說,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時候,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
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 真正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通過積極的努力,主動地去采摘,獲取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倍加珍惜,更會不斷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興趣,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在這個假期當中,我看了《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之前聽幾個同事都有提到過這本書,都說這本書對自己的教育生涯特別有幫助,于是我特意找到了這本書好好學習一下。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果不其然,這些建議給所有的教師都提供了幫助。例如:教育教學當中的一些小技巧;老教師和新教師之間的探討方法和互動方式;提高老師教學水平的指導方法和實際案例等等。我認為這本書是我們在教育生涯當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指南。
這本書當中收錄了101個教育的小故事,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條建議都會針對一個問題,作者用樸素卻又幽默的表達方式,將教育孩子的心得,關愛孩子的收獲,課上意外事件發生后的感受,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等寫得生動具體,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這本書當中的101條建議注重了實用性和可行性,它并不是光談理論,而是有具體的事例和方法。強調了情感教學與創造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要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感世界。
在讀這本書當中,有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想要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書中提到了一點,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其實,我覺得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現象,都特別喜歡成績好聽話的學生,于是久而久之,成績薄弱或者調皮的學生就成為了我們放棄的對象。我們上課的時候,就會只關注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我們要學會因材施教,成績差的同學有可能某方面特長就很突出,我們沒有必要放棄他們,相反的應該是多鼓勵,多引導,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你對孩子多一份耐心,他們必將回饋你更多的感動。
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意味著我們要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就更應該有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對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必定是一生的?赐赀@101條建議,我收獲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在教學過程當中少了很多疑惑,多了一份思考,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素養,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多閱讀類似這樣的好書,能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近期,我拜讀了這本教育專著,作者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調的闊論,但卻說的很真誠實在,可以說是條條經典,用來指導我們實際的教學,具有導向性的作用,對我感觸很深,對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受益匪淺。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生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細心寶庫中的瑰寶,他的教育實踐鼓舞著千百萬教師,他已經成為廣大教師心中追求的偶像。他給孩子以做人和學習的啟迪,給教師以教育和教學科學的方法和創新的理念。
教師要學會去贊美。在學校里,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發沖冠的樣子。凡受過贊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于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
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學困生,還是優等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的。對學困生來說,尤其如此。一直以來,他們聽到的都是教師、同學、甚至是家長的負面評價,才使他們厭倦了學習,自己也認為:我的學習真的是不行的。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好一點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贊美學生,讓學生的心里充滿陽光。
當你不得不批評學生時,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要講究批評的藝術,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用提醒代替批評,比如說摸摸學生腦袋,拍拍他的肩。
二、注意場合,誰都愛面子,讓我們也給學生留點面子。
三、一次只批評一個錯誤,不要把陳年老帳都翻出來。
四、別一棍子打死,要給出路。
五、能短則短,時間控制在一分鐘內。這里提供“一分鐘批評技巧”供大家參考:前二十秒,用眼睛默默看著對方,讓對方充分意識到錯誤;接著二十秒,指出犯錯誤所在,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最后二十秒,提出建議,表達出對他改錯的信心。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9-09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04
《給教師建議》的讀后感01-3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1-07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4-29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3-15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3-2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精]07-31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熱門)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