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1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期間魏、吳、蜀三國發生的故事。書中有上百個人物,寫了無數的軍事謀略,對戰爭的描寫極為生動。這本書里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等等。這些人物都有著自己的故事,但讓我最為感動的是《三顧茅廬》和《煮酒論英雄》這兩個小故事。
《三顧茅廬》講述的'是劉備得知諸葛亮是一位天下奇才,便去請諸葛亮出山。第一次諸葛亮不在,第二次諸葛亮還是不在,直到第三次,諸葛亮終于在了,不過在睡覺,劉備等早門口等了足足兩個時辰,諸葛亮才醒,經過劉備的苦苦懇求,終于同意出山的故事。從中我覺得劉備是一個堅持不懈、虛心耐心的人,不像關羽張飛,只等了兩次就不耐煩了。劉備虛心的美好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里的曹操驕傲自大,說自己是英雄。有一句名言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這個故事就為魏國以后滅亡埋下了伏筆。
讀了這本書,我才懂得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霸業。
三國演義讀后感 篇2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在民間傳說和藝人創作的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了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等正史材料,羅貫中結合自己豐富的社會閱歷寫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公元三世紀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展示了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里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沖的必定是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
讀了《三國演義》我變得更加誠信。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的誠信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17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29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29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16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15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7-16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07-25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07-27
(精選)三國演義讀后感08-01
三國演義讀后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