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俗世奇人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俗世奇人讀后感1
合上《俗世奇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又再一次浮現在我腦海中。“酒婆”的遭遇讓我匪夷所思;“泥人張”智斗海張五的場面引我開懷大笑;李金鏊的義氣使我心中泛起絲絲敬意。
當然,這一個個看似平凡的“俗世奇人”讓我觸動最深的是“死鳥”。起初讀這個故事,不禁泛起萬千個疑問:到底是寫人的還是寫鳥的?若是人,為什么叫這個名?讀完,我不禁皺起眉頭,油然而生的則是層層的罪惡感。文中的“死鳥”只會巴結、討好上司,讓上司把氣撒在自己身上。別人都是以自己的.能耐步步高升;他呢,憑的是一張只會拍馬屁的嘴,一副陽奉陰違的姿態。即使升官發財,也只能遭到世人的白眼,讓自己的自尊盡失。不過,應了那句古話“好人有好報,壞人有壞報”。“死鳥”養的一只八哥學盡了他的話,在上司來他家的時候報出了“死鳥”曾經咒罵上司的話,使上司大怒。讀到這里,我拍手叫好,如果“死鳥”因這句話而官財盡失,有誰又會去同情他呢?“死鳥”為了報復那只八哥,把八哥抓了起來,大罵“死鳥”。不料八哥逃走了,并學會了剛才的那句話,因此,“死鳥”這個名稱也從此傳開了。
有讓我厭惡的人物,那必然也有讓我敬佩的人物——好嘴楊巴。一看這個綽號,想必你心里也知道了,這人定是巧舌如簧類的。不錯,那你聽我細細道來:中堂大人視察天津衛,為了讓中堂大人高興,知府特地讓楊氏兄弟(楊七楊巴)進獻香茶。但那茶上面撒了一通芝麻,卻說中堂大人不知道,以為是臟東西,勃然大怒。這好嘴楊巴心知肚明,說他不知道中堂大人不喜歡吃芝麻。這句話簡直妙不可言,即替知府解了圍,又讓中堂大人知道那是芝麻,給中堂大人臺階。
空前絕后的俗世奇人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滿天津味且言語風趣的文字引我進入了民國初年的天津衛。由文字與人物組成的故事,使我牽腸掛肚、魂牽夢縈。
俗世奇人讀后感2
《俗世奇人》講述了在天津當地的各類奇異人物,比如:刷子李的粉刷技藝高超,張大力無邊的力氣,還有大回擁有精湛的釣魚技術……他們都各自懷揣著自己獨特的能力,在這一所大都市中生存。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述: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
這一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一位綽號為“張大力”的人。他的原名叫張金壁,身強力壯,力大無邊,于是百姓們都稱他為“大力”。在他的身上流傳著一個故事:一家石材店的門口放著一把青石大鎖,鎖上刻著“凡舉起此鎖者賞銀百兩”,但因為這家店的石料都是堅實耐用的好料,自然沒有人能夠舉起。有一次,張大力路過看到了這把鎖,竟單手就把鐵鎖輕松舉起,可當張大力舉起之后,他竟看到鎖底下還有一行字“唯張大力舉起不算”,旁人見到了這行字都大笑——原來是店家在稱贊張大力呢!于是,張大力便沒有去索要那百兩白銀,扔了鎖笑著揚長而去。你瞧!他的力氣多不尋常呀!
我在思考一個問題,難道只有不同于常人的手藝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奇人嗎?其實不然,在我的認知范圍內,無論有沒有尋常的技能,只要你有顆敢去挑戰,敢去創新的心,你就是名副其實的奇人!
就像在倫敦跑完最后一場比賽的`劉翔,他明知道自己的腳受了傷,已經不能去爭取奪獎牌。可是,他卻不言放棄,依舊像個冠軍一般踏上了起點。當他踏上那起點的一霎那,他就已經奪得了中國人們心中唯一的冠軍了。雖然他沒有跑完全程,但那超越常人的毅力同樣使他成為了一位奇人。生活是平凡的,但不是平淡的。只要我們曾經努力過,就會成為如同書中一樣的奇人,即使沒有他們的技術,但我們在俗世中的心永遠不會變的平淡!只要有一技之長,我們同樣是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讀后感3
俗世奇人中,我愛最喜歡的任務就是張大力了。
張大力,正如其名字所說,他的力氣特別大,一天,他在路上發現有一個大石鎖,寫著“舉起者賞兩白銀元”張大力舉了起來,寫字的人見到后趕忙將他請入院子,張大力問他要錢時他卻表示還有一行字“維張大力舉起不算”張大力看了,明白是人家敬佩自己,便揚長而去了。
因為張大力力氣又大而且還很寬容,也明白別人對他的'好意、敬佩。而現在,很少有像張大力這樣寬容,能理解別人好意的。
一天,我在公交車上,看見一個老奶奶上來了,身體看起來不錯,有一個人要下車,不料剛站起來,老奶奶就說:“呦,年輕人瞧不起我是不是,我才不需要你給我讓……”“不是,我下……”“呦,年輕人,還插嘴,我告訴你……”這時,司機說話了“請您迅速坐下好么,馬上就要開車了,而且,您還沒付錢……”“呦,沒付錢咋滴,我又不會不給你,過會,正忙著呢!”……司機正開著車,湖人,有個行人,司機趕忙急剎車,爭吵著的老奶奶靠到了桿子上,她生氣的說:“你干嘛急剎車!給我說了沒!”“……”司機無語,不料老奶奶卻來了勁:“你居然不理我……”……正當我們全車人都快忍無可忍時,他感到了氣氛不太對,變假裝到站下車,我來了一句:“您怕是還沒給錢吧!”
他罵了一句:“小屁孩少多管閑事。”便走了過去,她投紙幣時,一不小心投了五元,她叫囂著要取出來,司機和我們幸災樂禍的看著他,告訴她,進去就取不出來了,她捶打著司機的門,不料全車人拍案而起將她“請”了出來,他還罵罵咧咧的。
我們要學習長大力的寬容,對別人的理解,希望社會上在更多一些像這樣張大力這樣的人。
俗世奇人讀后感4
生活中,我們大多生來都是平凡的人。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過人的頭腦,沒有顯赫的家世。但是,《俗世奇人》告訴我們:即使是再平凡的一個人,也能活得多姿多彩。
馮驥才先生通過《俗世奇人》向我們介紹了清代天津衛一方土地上的奇人們和他們的逸聞趣事,刷子李,泥人張,風箏魏等等,都是當時名聲顯赫的奇人。書中的小故事還不乏諷刺當時社會風氣之差的典例。《死鳥》、《酒婆》更是讓我們了解到當時天津衛中小市民的不良風氣。小說的語言幽默風趣、樸實無華,使人讀起來輕松,賞心悅目。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手藝人靠的是手”《俗世奇人》中的奇人們都有各自的絕活。馮驥才先生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個手藝精妙,性格鮮明,各有所長的手藝人。尤其是開篇的《神鞭》,作者更是花了大量的筆墨。“傻二”的一手“辮子功”,當時天津衛的混星子兒和有名的人物遇上也都鎩羽而歸。即使后來“傻二”被“玻璃花兒”牽制,但幾年后,他卻把祖傳的“神鞭”化為了“神槍”,成為了一位神槍手,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在當時那個混亂的社會了,平凡人只有有一手絕活,才會變得不平凡。
當時的天津衛,人們靠絕技吃飯,那么在當今社會不也一樣嗎?清朝俗世中的平民身懷絕技,受到當時人們的敬仰,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在今天的社會上,強者生存, 弱者淘汰,所有的部門都會選擇有才者。在如今,才能是人們不可缺少的,有才能的.人才會被他人接受而刮目相待。這個道理,不論更換了多少朝代都是不變的。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農村小伙到城里讀書,為了賺得足夠的學費,課余時間去當推銷員,他憑借他的口才賺到了足夠的錢,并把多余的錢寄給了農村的父親,獲得了人們的尊重。
平凡的人們靠著自己的才華和絕技使他們的人生不再平凡,那么,只要我們有一技之長,有自己的才能,我們也會使生活變得精彩,贏得他人尊重。
只有成為有才者,才能有財,才能活了不再平凡!
俗世奇人讀后感5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清末明初天津衛的18個奇人,他們各有各的本事。在介紹這18個奇人的同時,這本書又為我們揭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書中有許多手藝讓人們敬佩的奇人: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力大無比的“張大力”,以牙認人的華大夫等;還有許多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卻留男人才留的背頭的楊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畫,卻讓人忽悠的“藍眼”;因為想看看人死了會怎么樣,所以沒死裝死的劉道元;還有讓八哥說“漏嘴”而氣得半死的死鳥等,讓人一看完就捧腹大笑。
我最敬佩的還是“蘇七塊”,“蘇七塊”是一個醫生,醫術高明,專治骨折此類的病,但是他有一個規矩:但凡是來他這看病的,不管是誰都必須先放7兩銀子在桌上。一次,一個腳夫手臂骨折了,于是來到他這里,但是一個腳夫賺一天吃一天哪會有7兩銀子啊!“蘇七塊”見了腳夫痛苦萬分,滿頭大汗的樣子依然不動聲色地打牌,連他的一個牌友都看不下去了,以上廁所為由,借了腳夫7兩銀子,“蘇七塊”才動手。咔咔兩下,骨頭便接上了,待腳夫走后,那個借錢的牌友便問“蘇七塊”為什么這樣做。“蘇七塊”說:“有句話,還得跟您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聽完那位牌友琢磨了3天還沒琢磨透,只是打從心底地佩服他。
起先剛讀的時候,我有些打抱不平,認為“蘇七塊”是一個貪財的人,如果有人掏不起七塊銀子怎么辦?就視而不見嗎?經過我的一番思考,終于對這條原則有了些理解。因為“蘇七塊”畢竟是靠幫別人治病謀生的,如果因為憐憫的原因而一分錢不收,他也生存不下去。有的時候給自己立下一條原則是很重要的。
我常常想,這些奇人的本事是天生的嗎?當然不是。天才是1%的勤奮加上99%的努力形成的!就像課本中一樣,想要有一技之長,就好好學本事吧!
俗世奇人讀后感6
這個暑假,我讀了《給孩子對漢字王國》、《湯姆·索亞歷險記》、《百萬英鎊》……令我印象最深的還得屬——《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的作者是馮驥才,他是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藝術家。他的寫過的'文章有《雕花煙斗》、《三寸金蓮》、《義和拳》……
翻開《俗世奇人》的第一篇閱讀時,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讓我有迫不及待往下看下去的一股勁。蘇七塊,原名蘇七散。蘇七塊給人治病有個要求,就是每次找他看病的人都要把七塊銀元碼放在桌子上,他才治病。蘇七塊好打牌,有一次,他叫了兩位牌友,然后把牙醫華大夫也叫來打牌。玩得正起勁,忽然一個三輪車夫闖了進來,車夫往門上一靠,右手托著左胳膊肘,他的左胳膊肘摔壞了,疼得很厲害。可車夫又拿不出七塊銀元碼,車夫對蘇大夫說先欠著,以后一定還。可是蘇大夫就像沒有聽見似的,照樣認真玩他的牌。一位牌友看不下去,用手指指門外,蘇七塊依然不理會,華大夫心善,他借機說上廁所,離開牌桌,偷偷給了車夫七塊銀元碼。車夫歪歪扭扭走進屋,把七塊銀元給了蘇大夫,蘇七塊立馬就給車夫治病,他捏了車夫幾下骨頭,只見他的手在車夫手上左拉右推,上壓下頂,骨頭就接上了,涂上膏藥,夾上夾板就好了。蘇七塊又繼續玩牌。
牌局結束后,蘇七塊把華大夫留下,把七塊銀元碼還給華大夫說:“您別以為我這個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這規矩不能改。”開始我覺得蘇七塊的做法不能理解,看到后來我認為蘇七塊其實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想的是人人平等,如果不給錢就能治病,那豈不是越來越多的人破壞規矩。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古人的一句話:無規矩不成方圓,做人要遵紀守法。
俗世奇人讀后感7
最近,筆者利用工作之余閱讀了一本名為《俗世奇人》的書,讀后感觸頗深。
該書講述了清朝末期天津衛一些市井人物的奇人妙事,既風趣幽默,讓人忍俊不禁,又耐人尋味,令人深思。比如開篇講述了一個名叫蘇金散的骨科醫生,醫術高超,因他看病立下規矩無論貧富親疏患者都須拿七塊銀元才肯看病,故得不雅綽號“蘇七塊”。故事中講述了他和三位好友打牌時,一個三輪車夫摔斷了胳膊找他來看病,但因拿不出七塊銀元而“蘇七塊”對他不理不睬,全然不顧三輪車夫的疼痛難忍。乍一看讓人覺得“蘇七塊”這人不近人情。后來,陪“蘇七塊”打牌的一位心地善良的牙醫華大夫假裝上廁所偷偷將七塊銀元塞給這個三輪車夫,“蘇七塊”見到七塊銀元后才立即給受傷的三輪車夫看病。看完病后,“蘇七塊”又接著打牌。最后,當打完牌后,“蘇七塊”叫住正欲離去的牙醫華大夫,將七塊銀元交給他,說早已知是華大夫在暗中幫三輪車夫,只是其立下的規矩不能改。讀罷,令人對“蘇七塊”敬佩不已。
該書還介紹了技術高超的“刷子李”、嗜酒如命的“酒婆”、阿諛奉承的'“死鳥”、力大無窮的“張大力”、經商失敗的“馮五爺”、慧眼識畫的“藍眼”等等,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平民百姓,但是他們都有一技之長,被作者馮驥才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將人們帶入了那個封建王朝走向沒落的年代。通過閱讀,使人在啼笑皆非中受到啟發。最后一篇講述了劉道元活出殯的故事,通過專替人打官司的劉道元假死出殯的描寫,揭露了世態炎涼,揭示了當時社會人性丑惡的一面。
總之,本書篇幅不長,介紹了18個人物,每個人物性格不同,各有特色,每人一篇,各不相關。雖然文字不多,但簡明扼要,個性鮮明,值得一讀。
俗世奇人讀后感8
說到天津,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手藝人多,泥人張、機器王、刻磚劉就是那里有名的用手吃飯的人物。馮驥才專門寫了關于天津的民間生活的一部小說——《俗世奇人》。這部書中,一共寫了三十六個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蘇七塊》、《酒婆》、《張大力》、《刷子李》,這么多的故事,我最喜歡看的,也是最生動的,我認為還是《蘇七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是:
蘇七塊本名蘇金散,是一名神醫,凡是人們折胳膊斷腿兒的,他按按就能治好,但誰來求他治病,必須先交出七塊銀子來,否則怎么說也不管!有人罵他只認錢不認人,能耐就值七塊,也就有了‘蘇七塊’這個綽號。
蘇七塊還好打牌,有一天,正當蘇七塊和華醫生打牌時,走進來一位叫張四的三輪車車夫,求蘇七塊治骨折,可是張四是賣苦力的底層人,暫時交不出七塊銀子來,求蘇七塊趕緊幫忙,說銀子先欠著,蘇七塊跟沒聽見似的,繼續和華醫生他們打牌。這下,華醫生可看不下去了,他推說去撒尿,趕緊給張四七塊銀子,蘇七塊聽到張四交出了七塊銀子,動作比鈴兒都快,給張四三下兩下就捏好了。
這個故事乃至整本書告訴我們,有手藝的'人要什么有什么,被一大群人圍擁;沒手藝的,可能在天津都找不到一份糊口的營生。
還是那句話,也是書上的原話: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著。
也是,像蘇七塊這樣的手藝人,手上有絕活,無論什么定價,有什么要求,也有人求著他。而那些手上沒有絕活的,沒人搭理,反倒在天津,可能一輩子也沒有自己的輝煌年代。
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向我們介紹天津的手藝人,也展示了天津的市井風情,通過書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把天津的生活描寫得生動、有趣,仿佛那提籃叫賣,敲鑼打鼓的節奏都能在你耳邊回蕩,有時也能忘情地哼上一曲,看著書,時常能記住手藝人那手法和動作,可你一學,卻怎么都不成……也是,手藝就難在這里。
俗世奇人讀后感9
我知道這么個世界,那里有只認牙不認人的治牙神醫;那里有只看半尺畫就能辯真假的古玩高手;更有從鞋底摳塊泥便能捏出個人頭的捏泥奇人,這便是《俗世奇人》中的.世界。
其實我看完這本書,感受就仨字——太絕了。這仨字里,還包含了三絕。
第一絕,是語言絕。馮驥才老師一下筆,那可真是妙筆生花,一段話,讀一遍又一遍也不煩,而且越讀越有味道。更有句子讀了讓人不禁大笑,比如:賤賣海張五,就是吃狗屎也不敢再吃面團了等。馮驥才老師寫話中有話,那也用得好。夸一個人,表面好似在罵你,但誰都心知肚明是在夸;罵一個人,語句中無不顯示他的丑陋。
這第二絕,是人物絕。在《俗世奇人中》,哪個人物沒點個性?像蘇七塊,沒有七塊銀子,堅決不治病,再比如刷子李,一天只刷一間屋,刷一面墻還得休息。讀后感。可我發現,他們有個性,但更有本事,只要付七塊銀圓,蘇七塊唰唰幾下,管它傷筋斷骨,立馬治好;這刷子李只要手來回擺幾下,屋子里什么都不放就像升天一般美。人家是有個性,但人家那技藝高,有人請唄!
第三絕,是道理絕。讀完這本書我知道想要在高手多,世面大的地方立足,你有點個性,得有一手好本事。好本事咋來的?練唄,除非你是成精,俗話說:熟能生巧,如果刷子李不靠不斷練習,不在實踐中一點點積累,不會被寫進書里,而且專注也比較重要,萬一哪天刷子李心里有事,那還不是要把顏料弄身上呢?前幾天素描老師夸我有天分,其實我心里明白,這只是我十分專注,而且在家里不斷練習的結果,哪有什么天分。
我真覺得《俗世奇人》是本好書,不管是從人物描寫還是道理或其它方面來看,都能給我們享受一場精神盛宴,讓人連連拍手叫好。
俗世奇人讀后感10
雖然《俗世奇人》的閱讀結束時間已經到了,但是我因一些情節而思考出的問題并沒有隨之而去。和天上繁星一樣多的問題,如烙印在黑白兩色紙上的晦澀銘文字符,安靜地沉默地無時無刻圍繞著我,等待著被解答后散發出的那一道曙光。
正如我寫的第一篇《俗世奇人》感悟一樣,在這最后一篇感悟中,我還是寫《雕花煙斗》。
花農只是一個花農,以種花養花賣花為生,一輩子里都沒有干過哪種令人一聽就會突然爆發某種情感的大事件。他很平凡,不管是他的長相還是生活經歷。但是,誰會想到,他竟然能理解唐先生所有作品中的含義?可是,他真的理解了,并且還在唐先生失意的時候去陪伴,在唐先生得意的時候悄然離開,只送上幾盆花園里長得最大最好的鳳尾菊。或許,花農表達自己敬仰的方式很笨拙。但是,他傾盡了自己所有的能力。
唐先生則是一個畫家。他的名聲如同坐驚險的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時好時壞,一會兒驕傲地沖向藝術生涯的頂峰,一會兒又墜落到無邊的深淵中。在這不斷交錯的光輝與落魄中,他似乎迷失了自我,在春風得意的.時候每天戴上笑臉面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不再按照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去畫畫。他甚至開始厭惡起了那個在他最失意的曾給過他無數希望的花農,只因為覺得花農的行為服裝老土,引那些所謂的藝術家啼笑。可是,當那個沒有希望的星光點綴著的冷夜融到他再無名聲的時刻,他又會第一時間想到花農,感謝上蒼給了他一個能安慰他的人。
唐先生本應是伯牙,花農本應是鐘子期。卻為何在花農過世后,唐先生才驚覺他的知音是誰?
俗世奇人讀后感11
俗世奇人,貴在奇。簡單幾筆白描,能夠塑造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韻味十足,回味悠長。第一部書中,蘇七塊的原則,華大夫的癡,刷子李的自信,酒婆的瘋癲,幾筆就勾勒出天津衛中小市民的快意江湖,人物形象個頂個的飽滿,細細琢磨,總能咂摸出點道理來。第二部開篇講一條狗,長得丑,會看門,有一次不小心嚇到了孩子,自殺了。這樣的`故事,在各類講狗的故事中,算不得有多奇,即便是拿來給孩子講故事,這大約也算不得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表達什么呢?出來混,犯錯要承認,挨打要立正是么?第二個故事講神醫王十二,相比于第一部中的個性鮮明的蘇七塊和華大夫,這個故事應該是想努力塑造王十二醫術超深入化,但描述就略顯夸張了,一個是用吸鐵石把人眼珠子上扎的鐵渣子給吸出來了,另一個是把肋骨從墻里給拔出來,先不說本身這兩件事情能有多大可信度(眼珠子扎的流血吸出鐵渣子就完全沒事了?肋骨被馬車撞出來插墻縫里感覺人好像也沒多大事兒啊),就事情本身似乎說的更多的是社會經驗問題,而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故事被夸張化到缺乏信服力的層面未免用力過度了。剩下的故事,在情節推動方面或者人物性格突出方面,相比于上一部,或著墨不足,或火候太過,不能如意騰轉,自如揮灑。
腔調還是天津味十足的腔調,故事卻不夠精彩了,對第一部懷著濃濃的情結,再來讀第二部,未免感覺有些許雞肋。最冒尖的人最有趣的故事已經在第一部登場了,第二部中要出場的人便黯然失色,即便請出了狗不理,燕子李三,可相對于背景有點類似的“好嘴楊巴”和“張大力”,也并未塑造出太多“奇”。至于黃連圣母等角色更像是從他的其他作品里剝離出來的,又略顯生硬了。
懇求馮老就到此為止,不要再出俗世奇人三了。好故事,有便有;沒有,不要強求。
俗世奇人讀后感12
《俗世奇人》寫的是天津一個碼頭的故事,那碼頭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碼頭里的'人卻大多是“能人”。
能人,顧名思義,就是有本領的人。在俗世奇人里,那小碼頭有不少有本領的人,天津人又喜歡給那些有本領的人起外號,所以那些有本領的人都有外號,比如蘇七塊、刷子李、酒婆、死鳥……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刷子李,刷子李有規矩,刷墻時一身黑,刷完身上沒有一點白色的墻粉,并且每刷完一面墻就要抽袋煙,喝杯茶,一天只刷一間,就這樣的人,人們只要買了房,必定都讓刷子李來刷。
一天刷子李收了個小徒弟,姓曹,名小三,這曹小三表面來學習,真正的意義是來看看刷子李到底有多大的能耐,開始曹小三只是給刷子李點煙,倒茶。終于有一次刷子李帶著曹小三去刷新建的洋房。刷子李換上衣服后,開始刷起來,曹小三瞪著眼珠子細看刷子李身上有沒有墻粉。刷完了第四面時,曹小三為刷子李倒茶時往刷子李身上一看,天哪,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豆粒般大小的白點。曹小三想:“看來他不是神,只不過比平常的粉刷匠厲害點罷了”。曹小三不想難為師傅,但情不自禁地又看了一眼刷子李身上的白點,刷子李接著說:“小子,你以為這是墻粉吧”,刷子李說,說完只把褲子輕輕往上一提,白點接著沒了,曹小三驚呆了。刷子李說:“你你以為別人的本事是假的?好好學本事吧”。曹小三今天學到的,恐怕別人一生也學不到。
看完這篇后,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人如果想成功,必須學好本事,想要學會本事,就必須下苦功夫。
俗世奇人讀后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俗世奇人》的書,這是一部專門寫人的小說,作者馮驥才。
作者在書中刻畫了與眾不同的人物,他們是大眾百姓的一員,生活在俗世中,卻個個身懷絕技,書名就概括了人物的共同特點。這些奇人的名字、外號兒都不重樣兒,就連性格也是一朵朵奇葩。
就拿“蘇七塊”來說吧,正骨手法那不是一般的好!手如閃電似的左拉右推,上頂下壓,病人還惴惴不安地等著重重地挨幾下,嘿,竟然已經接好了!我想要是真有“蘇七塊”這樣的高人,那中國醫學史上得添多少佳話!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浮現出家鄉名醫張紹富的傳說。我常聽外公講張紹富先生接骨療傷和治療婦科病的技能無人可敵,妙手回春。可惜這些故事口耳相傳,越來越模糊,要是家鄉有個“馮驥才先生”,把張紹富先生的事跡寫下來,也是一本引人入勝、對人教育至深的《俗世奇人》。
馮驥才先生筆下的人物,各有所長,有血有肉,想必老師讓我們讀這本書,就是要讓我們學習先生這種細膩傳神,人物刻畫絲縷畢現的描寫本領吧!
整本書的語言透著一股“津腔”:眸子賽燈、準各色、嘛規矩……這些腔調都不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洋溢著濃郁的天津方言的滋味,若是模仿著北方口音讀讀這些文章,仿佛自己個兒都成了天津衛了,挺有趣的。這是別的白話文人物小說作品不能比擬的.,是這本書第二個顯著的特點。
書中的插圖是光緒年間“醒華”、“醒俗”兩個系列畫報。畫報內容豐富:有新聞、有奇事、和坊間傳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熱點事件”。畫報既批判又戲謔,揭露腐敗無能的政府和貪腐官吏們不為人知的秘密,同時喚醒人們的思考和良知,借古諷今,用得恰到好處。一本小說在插畫上如此用心,真是難得。
一本書讓我們看到了俗世百態,領略了民國時期的天津一帶的奇聞異事,還從中學到了不少人物描寫的方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啊。
俗世奇人讀后感14
馮驥才先生,對中國的文化藝術貢獻很大,做過畫家,寫過書法,出版過小說,倡導保護民間藝術文化遺產等,豐功偉業可以說不為過。俗世奇人這本書描寫的是當時天津衛的一幫奇人。這個“奇”凸顯了這些人與常人不同,怎么個不同法?答:奇。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被封面吸引,很有一種獨特的文化氣質。看完之后我覺得,恩,馮驥才先生的這部作品算不上差,但是話說的太滿,書名有點夸大的嫌疑。晚清光緒年間,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居,性格迥然相區別,于是有了許多怪異的人物,這些人物沒有身居高位,而確確實實的是市井中的'小角色。如果拋開其他的不說,單說從人物的刻畫和描寫上,那馮驥才說他第二,可能沒有人敢說自己第一了。例如其中的蘇七塊。“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短短幾十個字,就把這個人物的特點刻畫了出來,不修邊幅,敢做敢當的大男子形象躍然紙上。
要說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當屬泥人張那一節。特別是里面小二的那句典型的迎賓詞“益照臨的張五爺可是稀客,貴客,張五爺這兒總共三位──里邊請!”讀完這句話,我還要再用小二的語氣再來一遍才覺得過癮,一個小角色就把當時的氣氛營造了出來。大名鼎鼎張五爺,揮金如土,瞧不上一般人,反而被一個手藝人捉弄了,賤賣海張五。不費一厘一毫,一針一線,全憑一雙手一捧土就把商界生意人懟的體無完膚。厲害。
馮驥才先生在社會背景下描寫人,又帶了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人文交流,用天津衛的方言刻畫了當時民間的特點。如果改成市井之人,我覺得更貼切。
俗世奇人讀后感15
《俗世奇人》是馮驥才的一篇短篇小說集 ,書中寫出了普通生活中有很多空前絕后的奇人,演出了匪夷所思的事情。
一個個人物都個性鮮明,活靈活現,就像在你我的生活中。:“認牙”,“藍眼”,“馮五爺”,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泥人張》,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下可知道泥人張的手藝有多絕了吧!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只要他想捏,什么樣的人都捏的出來。摳下一塊泥巴,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還靈巧。幾句話的功夫泥人就捏好了,真絕!就賽真人一樣,只不過大小不一樣,但泥人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完美無暇的,沒人敢說這泥人捏的'不好。有一次,大名鼎鼎的張五爺吃飯,看到了泥人張, 就拿泥人張找樂字,泥人張表面沒說什么,其實,心里早就想好了。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一排排海張五的泥像擺了出來,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還寫著賤買海張五!海張五三天后,把所有的泥像都買走了,泥人沒了,可賤賣海張五這件事卻傳了一百多年。
再拿開篇文章蘇七塊來說。在我認為蘇大夫并不是求財心切。也許,他早就想過破壞這個規矩,讓大家認識認識真正的蘇七塊。要不然,他不會還給華大夫大洋。而是在,天津衛當時這個混亂的局面中所破逼無奈的,他若壞了這個規矩,以后,他的話別人是不會聽的。在這個局面中、這個環境中無發生存下去,這樣,他也是無可奈何的。
類似泥人張、蘇七塊這樣的奇人書中還介紹了許多位,在此不便一一列出。
平凡的世界,存在的并不都是平凡的事物。《俗世奇人》讓我沉浸在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中。讓我體會到本事是靠人練出來的,不是靠運氣,不是靠天生的,雖然不能“愛一行干一行”,但是仍可以刻苦鉆研,干一行,精通一行。
【俗世奇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俗世奇人好詞好句06-25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12-22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04-19
俗世奇人的讀書筆記02-22
俗世奇人的優秀讀書筆記08-23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15篇11-24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15篇)02-28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15篇)01-08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15篇02-25
《俗世奇人》讀書筆記(通用22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