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烏塔》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烏塔》讀后感1
烏塔,僅僅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這對于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
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個中國孩子要外出旅游,即使自己愿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里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么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愿意當溫室里的花兒還是大自然里的小草,愿意當籠中之鳥還是愿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吁: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烏塔》讀后感2
上周,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讀《烏塔》有感作文500字。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獨自游玩歐洲的故事。文章最后針對中國的父母與德國的父母對孩子采取的不同愛的方式,提出了怎樣愛孩子的問題。在我認為如果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在中國,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天天依賴著父母。在國外一、二歲的孩子剛剛學會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孩子不小心跌倒,父母即使在旁邊也只是說兩句鼓勵的話。最終還是孩子自己爬起來。
在中國如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父母那怕有再重要的事情要辦,都會跑過去扶起孩子,讀后感《讀《烏塔》有感作文500字》。拍拍孩子身上的灰塵。
雖然在中國少有幾個能獨立的孩子,可卻被父母“關”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整天只能從電視上了解外面的世界,沒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說讓孩子獨自出國旅游了,就是讓孩子獨自去趟公園家長就不同意。在孩子的眼里天下無賊、無強盜;但在大人們眼里壞人太多了,似乎所有的壞人都瞄上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才的安全,他們讓孩子們的童年沒有歡樂,讓孩子永遠在自己的翅膀下長大。
親愛的家長們,我們知道您的用心良苦,更能理解您那偉大的愛。可是我們有翅膀,請您不要把它折斷,我們會自己行走,請您不要總是扶著我,我們想像熊鷹一樣在藍藍的天空自由的翱翔,請您不要把我們的理想破滅。
《烏塔》讀后感3
我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長大后能夠環游世界,可以感受每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也能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美食,愿望是多么的美好。我也曾經嘗試先從游歷附近的名勝古跡開始,可是只要我說一個人出去游玩就會被父母掐滅這個想法。讀了《烏塔》這篇文章之后我的感觸真是太深了。
烏塔只不過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她也和我一樣想要去游歷世界,只是我除了想法沒有真正的行動相比烏塔就要勇敢多了,別看她年紀小小的她走過的地方可不少,她已經獨自一個人游歷了歐洲的一些國家,比如羅馬、德國、法國等,每一次旅游她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賺取旅游的費用,而且鉆研各地的風土民情,做好一切準備之后她就背上行囊來上一次說走就走的旅程,這是我們很多人都不曾有的勇氣。我們不是缺少想法而是在將自己的想法實施的過程中,總會面臨各種阻撓,爸爸媽媽會說外面太亂了,一個人出去玩很危險萬一遇到意外了怎么辦呢,他們總是說等你長大了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旅游,于是我們那澎湃激昂的想法,就這么一次又一次以被潑冷水而熄滅了,漸漸地我們自己也變得謹小慎微起來,直到最后再也不想一個人出去旅游,甚至出去買個東西也要找人結伴同行。
烏塔的獨立自信和勇敢機敏是我們自愧不如的,有時候我想如果我能像烏塔那樣,說走就走又會怎么樣呢?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學會獨立起來這樣才能向烏塔靠近。
《烏塔》讀后感4
在最近的幾天里,我們認識了烏塔。她是一位美麗漂亮的小姑娘。她熱情活潑;她生存能力強;她有責任感;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她才十四歲,就獨自一個人游了歐洲。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
烏塔的生活自理能力強,因為她獨自一個人游歐洲都沒問題。每次遇到問題都能很好地化解,什么事情都可以完成的特別好。再想想自己,每天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次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件事情都是家長代替我做的。我看了烏塔的故事,讓我懂得了自己的事情就應該自己做,不應該讓別人代勞。
烏塔不僅生活自理能力強,而且做事還非常有條理、有計劃。烏塔在游歐洲之前,她用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她提前在家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烏塔每到一地就查一下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我有時候做事會沒有計劃,知道了烏塔的故事,以后我再也不那樣做了,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干任何事情都有條理、有計劃的人。
我想要告訴大家,要學習烏塔并不是要學習她一個人游歐洲的事情,而是要學習她那種精神。以后,我們要更好地學習烏塔的精神,做一個獨立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強的孩。我希望早日為父母撐起一片天。
《烏塔》讀后感5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后,一道又一道波浪沖擊著我的心靈。一個十四歲女孩能夠獨自周游歐洲,這是怎樣一種勇氣,這是怎樣一種自豪?
文中,十四歲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她經過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并且她的旅費也是她自我掙得的`。這樣的獨立本事真是讓我欽佩!想想自我,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是慣著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才使我們的獨立、能干的本事被依靠的泥土一層一層地深深覆蓋了。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我十分想自我騎著自行車去學乒乓球。于是,我就跟爸爸說去。
“爸爸,讓我騎著自行車去學乒乓球吧!”我用懇求的眼光望著老爸。
“不行。”老爸堅決地搖了搖頭。
看來老爸這座城市是攻不破了。只能去老媽那兒了。
“老媽,讓我騎車去學乒乓球吧!求你啦!”我用肉麻的聲音說道。
這招可真顯靈,老媽讓步了。我歡呼雀躍起來!
當我獨自一人哼著小調,自由自在地騎著自行車,感到清風拂面,無比歡快自在。看著旁邊的紅花綠草,心里感到無比舒暢。騎著騎著,我聽到后面有腳步聲,于是用余光掃了一下。熟悉的影子。我停下車,扭頭定睛一看,原先是外婆,我心里立刻感到一種無名的懊惱:看來爸爸媽媽還不信任我。我已經長大了,完全有這種本事,只要放手讓我去體驗,我才能成長。
居里夫人說過:“路要靠自我走,才能越走越寬。”是啊,掙脫爸爸媽媽的依靠吧,只要有勇氣,有信心,有本事,前方的路才會越來越寬,越來越明亮。
《烏塔》讀后感6
我們語文書上有《烏塔》這一篇課文,介紹了德國女孩烏塔,她14歲獨自一人游歐洲。
我心想:她一個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了這么多地方旅游,有米蘭、希臘等國家。我感覺很不可思議。
我覺得外國小孩是自由的,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可以放心地讓他們自己出來游玩。不像中國的小孩,爸爸媽媽不讓我們自己一個人出去玩,生怕我們走丟了,他們認為愛我們就是對我們不放手,包辦一切,不讓我們自己動手。所以,現在有的小孩不會疊被子、不會穿衣服等等,就是家長慣的.,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孩子得不到鍛煉。
因為他們覺得這就是愛孩子,疼孩子。如果在中國,你考試沒考好的話,你回到家就會挨打,你覺得這就是父母愛我們的表現嗎?
而外國的小孩如果沒有考好,他們的爸爸媽媽也不會打他們,因為他們努力考了,外國父母更多的是看孩子的態度。
我們的爸爸媽媽和外國小孩的爸爸媽媽相比還是覺得外國的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好。
我的爸爸媽媽不會讓我自己一個人出去玩。他們怕我跑丟了,還有什么事也不讓我干。只讓我在家里寫作業,只有寫完作業才能和爸爸媽媽出去玩一會。而烏塔呢,卻可以獨自一人游遍各個國家。
我和烏塔相比,我就像是被困在籠子里的小鳥。而烏塔就像是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的蒼鷹。
中國的父母們,請您們支持我們。讓我們可以自己出去玩,讓我們學會獨立,還有我們中國的小孩應該向烏塔學習,學習自強自立。
《烏塔》讀后感7
暑假,我又讀了一遍《烏塔》,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故事。我覺得主人公烏塔是一個熱愛生活、喜歡旅游又膽大細心的女孩。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為了不讓爸爸媽媽擔心,她會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并且她旅游的費用有一半是自己打工掙來的!
一個14的孩子獨自游歷歐洲,這在我們中國父母的眼里簡直不可思議。如果中國的'孩子告訴父母自己想要獨自去旅游,他的父母一定會嚴詞拒絕!中國的父母太關心孩子的安危了,他們擔心孩子遇到危險,擔心孩子遇到壞人,所以不敢想象孩子獨自去旅游。有時就連孩子想要去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擔心傷到孩子或怕孩子做不好就不讓做;孩子想去做些小手工,父母擔心孩子獨自完成不了就要陪同做;孩子想要去做游戲,父母擔心孩子跌倒摔傷就這個游戲危險不能做,那個動作不可以。久而久之,中國的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就越來越弱,越來越依賴父母,然后成為了溫室里生長的禾苗。
我們不一定要像烏塔一樣獨自去旅游,但是要像她一樣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為溫室里生長的禾苗在風雨中是撐不了多久的,有了這種能力我們就能練就一對狂風暴雨也吹不折的翅膀,可以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
《烏塔》讀后感8
本文主要講了一個年僅14歲叫做烏塔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并且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遇的事情。
我覺得烏塔身上有我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如: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里來。”的時候,
我覺得烏塔很熱情友好,可我連平時去別人家里做客時,都不會和別人打招呼。
我以為烏塔是用她爸爸媽媽的.錢去旅游,而且只是單純地去玩一下而已。但當我讀到后面才知道,烏塔用了三年時刻準備這次旅行,她先在家里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還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她每個周末去幫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原來,烏塔的旅費是自己掙的,她為這次旅行做了充足的準備,這說明她的自理潛質很強。可我每次要出去的時候都不會先換好衣服,搞得別人要出發了的時候卻還要等我一個人。
烏塔去了一個地方之后又做了什么呢?我繼續讀了下去。原來,烏塔每到一地就會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困難時請求幫忙,再給家里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以免讓家人擔心。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件事:以前,我的同學姚雨軒在外面的培訓班里學習很優秀,培訓班里的老師對她說:“雨軒,這次我們要去深圳的一個地方玩,你很優秀,因此我們想要讓你邀請另一個同學跟我們一齊去那玩,能夠嗎?”姚雨軒邀請了我,我很高興,可媽媽卻不讓我去,說我照顧不好自己。結果,我和姚雨軒錯過了這次機會。讀了這篇文章,我想對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里的花朵,我們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
《烏塔》讀后感9
最近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叫《烏塔》。里面講了一個14歲的外國小姑娘獨自游歷歐洲的故事。在旅游之前,小姑娘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才開始歐洲之旅,一路上小烏塔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她沒有退縮,用她的機智勇敢一一解決困難。我被烏塔那善良、大膽、細心的品質所折服。讀完這篇文章后,我的心里掀起了巨浪。同時也產生了疑問:為什么中國孩子就不可以獨立自主呢?難道所謂的“安全”就是對我們全部的關愛嗎?我們是一群渴望去窗外自由飛翔的小鳥。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溺愛是把我們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知怎樣才能把我們保護的更好。每次想幫家里做點兒事,總是被媽媽拒絕,結果變成了不愛勞動,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
我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件事兒:一個學生,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學,我們大家都知道上大學要離開媽媽,還要自己住宿舍的',可是這個大學生生活不能自理,鋪被子不會鋪,衣服臟了不會洗,扣子掉了不會縫,所以,他在學校總被別人笑話,后來被迫離開了學校。你們看,一個人是多么需要有生活經驗呀!如果我們什么事都不會做,那你就不會有美好的人生。那些把孩子緊鎖著的家長們,快打開“溺愛之門”讓孩子們擁有一片自己的藍天吧!讓我們從籠子里飛出來,讓我們自己去償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吧!讓我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有生活的煩惱吧!
家長們請給我們撐起一片獨立自己的藍天,讓愛更充實,讓愛更完美。
《烏塔》讀后感10
今天,我們學了《烏塔》這一課。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德國的一個小女孩,但她卻和我們中國的孩子不同,因為她一個人游闖了瑞士、米蘭、奧地利等等國家。
烏塔,她是那么勇敢啊!一個人獨闖意大利。想想我們,也許我們里面沒有一個人敢去。親人太嬌慣我們了,主要的是我們沒有常識,遇到困難也不知道求救。烏塔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查警察局的號碼,那里想必遇到的困難很多,可烏塔卻平安無事。
我想烏塔這樣做是對的,因為這樣會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也可以了解一些國家的知識,并且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她在準備去意大利的旅費時,從不向大人要,是她自己周末去分廣告單,暑假去幫人看小孩,這種做法也是對的。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烏塔就是這樣做的`,因為她明確的對作者說:“從電視上看到意大利許多次,但到這里她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我雖然不如我雖然現在還不如烏塔那么勇敢,但是我會從小事做起!我和烏塔相比,如她,但是我比以前好了許多,如:我爸媽不在身邊,但我學會了自覺自理生活、我奶奶家里有事,我鍛煉自己走路。。。。。。但與烏塔相比,我還遠遠不夠,以后我要努力改變缺點,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多看一些書籍,增加知識,向烏塔學習,做個勇敢的人。 烏塔,這個名字深深感動了我。每個人要是都有這樣的膽量,他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烏塔》讀后感11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認識了一個自立自強、細心、有膽量的全新面孔,她就是年僅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個人游遍全歐洲的故事。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籌備旅行,為了 掙旅費,她利用課余時間去發廣告單或陪小孩玩。 “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讀到這句話時,我已經面紅耳赤了。自己平時做事沖動,也沒有周密的計劃;不像烏塔這樣做事井井有條,考慮全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怕家長擔心自己出事而打個電話報聲平安······這些事都歸功于她的努力和認真、獨立與自信。想到這里,我心里又多了份自責。
是的,一般我們在家里就是看書、玩電腦、寫作業、看電視, 或只在近處玩耍, 幾乎沒有家長讓自己的孩子獨自出來旅游。很多同學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我們的家長愛我們,時刻怕我們走丟、怕餓著、凍著、摔著,因此,我們常常被他們帶在身邊。
中國的家長:“風雨之后見彩虹”。哪怕讓孩子碰碰釘子、摔摔跟頭,也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認識世界的機會呀!也讓我們尋找一下自己身上的“彩虹”。
家長們,您是想讓您的孩子變成風雨中挺拔的'小草還是溫室里嬌嫩的花朵;想讓他變成狂風暴雨中展翅飛翔的雄鷹,還是鐵絲籠里漫無目地的金絲雀?
向烏塔的父母學習,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向烏塔學習,讓我們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自強。
《烏塔》讀后感12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地旅游,她有主 見而不盲干,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 一個德國小姑娘 —— 烏塔。
這是我們第27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敘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 姑娘在暑假獨自游歷歐洲的經過。讀完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游歐洲,這不僅是因 為烏塔有著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 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 關懷、鼓勵,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是會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們 信任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 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為的就是鍛煉 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 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 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 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 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 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如果 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 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么 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么用呢?
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 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
《烏塔》讀后感13
學了《烏塔》這篇與眾不一樣的課文,我被烏塔的勇氣深深地震撼了。
課文講述了一個14歲的叫烏塔的.女孩獨自一人游歷歐洲,在途中遇到了本文作者,與她之間發生的故事。
一個才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讓我對她十分敬佩,也覺得烏塔異常勇敢,不怕困難。歐洲大到難以形容,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游完的。一路上走走停停,那得花多長時間呀,況且還沒有家人陪伴,是獨自一人!烏塔也太獨立了吧!
她使我想起了我自我,平時爸爸媽媽總是護著我。如果我餓了,爸爸立刻下樓買食物;如果我渴了,媽媽會立馬盛滿一碗開水,直到吹涼了才給我端來,生怕我被開水燙著。我猜想同學們也是與我差不多的情景。所以,我們漸漸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一天,爸爸媽媽出去有事,留下我一個人待在家里。臨走時,媽媽對我千叮嚀萬囑咐:“在家里得認真寫作業,不能分心;寫累了的話就休息會兒,看會兒電視;電視不能看太久,太久了對眼睛會有傷害;有人敲門千萬別開……”總之,媽媽說了一大通,嘮叨得我都煩了,不就是出去一會兒嗎?又不是再也不能見面了。我有些羞愧,這些小事都要大人們瞎操心。烏塔卻完全不一樣,她完全能夠自理。
親愛的爸爸媽媽,要明白,只要放開溺愛的雙手,我們才能真正地成長,請讓我在屬于我自我的那一片藍天自由翱翔吧!
《烏塔》讀后感14
在這幾天里,我學了一篇名叫《烏塔》的課文。使我感悟深刻。
課文講述了“我”在一次旅行中偶遇了烏塔一一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我”在與她的交談中得知,烏塔趁著這次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地。為了這次偉大的旅行,她做了十分充足的準備。聊到最終,她給了我一個啟示:愛孩子,就要給他們自由,放手讓他自我去完成。
學完課文后,我心中思緒萬千:烏塔,一個14歲的`小姑娘,一個人游玩歐洲,假如換做是我,可是連想都不敢想啊!但烏塔,不僅僅心中抱有這個目標,更何況還實現了它!那里也正是我對烏塔的欽佩之處。
烏塔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自我:小時候的我是家里的“國王”,向來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爸爸媽媽自我卻挑起了家務的擔子。可我呢?連雙襪子都不曾用水浸過。
一個周末,父母有事外出,我不得不一個人留在家中。臨走前,爸爸交代我:“兒子,一會兒把衛生間里的衣服洗一下。”“哦。”我懶洋洋地應一句。
這活兒看似簡便,對我卻十分傷腦筋。我把衣服泡在水里。“我在洗手間耳濡目染,這點只是小意思!”唉!我也期望如此。可惜事與愿違:我對衣服又哄、又擰、又扇耳光,可它們仍不懷好意地沖我嬉皮笑臉。到了大中午,洗衣任務還沒完成。
此刻,我洗衣服肯定不會那么笨拙了,可我仍忘不了小時候的事情。我依舊忘不了那句千古名言: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烏塔》要告訴大家的,或許就是這個道理。
《烏塔》讀后感15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的心里十分難過,因為在國外,那些孩子的父母都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我們呢?父母既不會放手,自己又過分依賴父母。
烏塔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她在三年前就準備好去游歷歐洲。于是她在這三年里為了掙旅費,幫餐廳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里還陪別人家的孩子玩。出發前她在家里已經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和日程,并為了熟悉那些地方的風土人情,還讀了好多有關那些地方的書籍。旅游途中她還不忘每到一處就給家人寫信或及明信片報個平安。而我們呢?每個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烏塔呢,則是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雛鷹,正在熟悉遼闊的天空。
父母對我們呢,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我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衣食無憂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就變得退化了,喪失了獨立生活能力和大膽創新的能力,成了溫室里的花朵,雖嬌艷美麗但經不起風吹雨打,可是父母們你們知道嗎?只有放手,才能讓我們學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只有放手,才能培養我們的'獨立性;只有放手,才能讓我們成為翱翔在藍天下的雄鷹,而不是籠里的鳥兒。爸爸媽媽,難道你們沒有聽說過“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嗎?
學了這篇課文,我認識到:我們不應該做溫室里的花朵,我們應該出去闖蕩,做自立自強的孩子!
【《烏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12-27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4-26
烏塔的教學反思03-12
《烏塔》教學反思04-15
烏塔教學反思04-16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6-10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4-15
烏塔的作文600字08-16
《烏塔》讀書筆記03-03
烏塔讀書筆記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