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蓮說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愛蓮說讀后感1
作者愛蓮,因為蓮花有可貴的品質,它不與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中君子。花木雖不能言語,但它的品質仍能輕易可見。
梅花不畏嚴寒,不居功自傲,謙遜的精神激勵著我們;野草身份卑微,卻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松柏四季常青,“歲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這句話果然不錯。
然而,我最喜愛地植物是仙人掌。它的故鄉是沙漠,它的葉子原來是那么大,然而為了生存,它竟能縮成1根1根的刺,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它的適應能力是多么強啊!
一次,我不小心將它摔下了樓底,一心以為它死了,可是當我把它揀回來,再次栽入土里,幾天后,它竟又恢復了生機,又長出了新的'仙人掌。它是多么的頑強啊!
我愛仙人掌,因為它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仍堅忍不拔;我愛仙人掌,因為任何不幸都不能阻抑它生命的延續。
我也要做一個象仙人掌一樣的人!
愛蓮說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愛蓮說》,它讓我看到了蓮是多么的純潔,是多么高雅。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唉!蓮多么純潔呀!讀到這,我不由得掩卷沉思。
蓮生在污泥中,但不污染它的身體,它在清水中,又不妖艷,枝干中間是空的.,但很直,在很遠的地方仿佛就可以聞見它的香味。遠看很美,近看也很美,但不能用手玩。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比如:學校有的同學成績好,但又不顯著自己,不炫耀自己。在生活中,如雷鋒,他做了好事不留名,這樣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也應該做這樣的人,做一個君子,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愛蓮說讀后感3
小時候的我最愛去西湖旅游,因為西湖有我最喜歡的蓮花。當時的我只懂得欣賞蓮花的外在美:有的直立在那兒,好像專門等著我;有的花瓣沒有完全展開,好似一個害羞的小姑娘,見不得外人,只依靠綠葉的襯托和陪伴;有的還是花苞,只露出一兩片花瓣。
長大的我依然偏愛著蓮花,不僅僅是它舞姿優雅動人,也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用途廣泛具有實用價值,而是因為它象征著潔身自好的人。正如作者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用“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褻玩”把蓮的`“正直”品行描述得淋漓盡致,我特愛讀這一段。
《愛蓮說》一文不僅僅是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更突顯出作者為官多年、清廉勤勉、一生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厭惡世人的追求。今早我再次細細品嘗這篇千古絕唱,不得不為作者的高潔和高遠所感動。
愛蓮說讀后感4
今天我讀了周敦頤的荷花《愛蓮說》,尤其是描寫荷花的那一部分,讓我記憶猶新,她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后,卻不顯得妖媚。她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沒有多余的藤蔓和分枝,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挺拔,直立地樹立在那里,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她們,卻不能到近處去玩弄她。
在那碧綠的荷葉中,隱隱約約有幾朵雪白的荷花在悄悄的綻放,她們那么的美麗,仿佛是一位羞花閉月的少女,朝著迎面吹來的風盡情歌唱。微風朝那一朵朵美麗的'白荷花吹去,它們好像有的在歌唱,有的在跳舞,還有的在歡迎正在觀賞荷花的人們。
人們贊美荷花高尚的品質,是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贊美荷花的美麗,是因為它她美麗端莊而不妖媚,我愛荷花,贊美荷花,更愛她高貴的品格。
愛蓮說讀后感5
作者愛蓮,因為蓮花有可貴的品質,它不與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花中君子。花木雖不能言語,但它的品質仍能輕易可見。
梅花不畏嚴寒,不居功自傲,謙遜的精神激勵著我們;野草身份卑微,卻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松柏四季常青,“歲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這句話果然不錯。
然而,我最喜愛地植物是仙人掌。它的故鄉是沙漠,它的葉子原來是那么大,然而為了生存,它竟能縮成1根1根的`刺,以減少水分的蒸發,它的適應能力是多強啊!一次,我不小心將它摔下了樓底,一心以為它死了,可是當我把它揀回來,再次栽入土里,幾天后,它竟又恢復了生機,又長出了新的仙人掌。
它是多么的頑強啊!我愛仙人掌,因為它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仍堅忍不拔;我愛仙人掌,因為任何不幸都不能阻抑它生命的延續。我也要做一個象仙人掌一樣的人!
愛蓮說讀后感6
一天,我偶然講到了《愛蓮說》,不禁覺得別有風格。
作者周敦頤在文中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表面是說蓮花的種種優點,實際指當時一些正人君子不屈于時務,不巴結朝廷,不隨波逐流,真可謂亂世之君子。 文中還有這樣幾句:“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意思是:愛菊者,除了陶淵明很少有。愛蓮者,除了我還誰呢?愛牡丹的人,那就數不清啦!周敦頤表面好像是在說牡丹受人喜愛,可他的`寓意卻很深刻。牡丹,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富貴之花。而周敦頤所處的年代十分混亂,不少人討好地方官,攀龍附鳳,巴結貴人,而清高之士卻少得可憐。而在《愛蓮說》中,周敦頤由于不滿世況,巧妙地借談花韃了社會的丑惡,不能不說是他的可貴之處。
哦,讓我做個愛蓮者吧!
【愛蓮說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蓮說作文04-08
愛蓮說說課稿02-06
《愛蓮說》教學反思04-03
愛蓮說作文6篇05-19
《愛蓮說》讀后感04-30
愛蓮說讀后感04-22
愛蓮說讀后感04-06
愛蓮說教學反思04-02
《愛蓮說》教學反思15篇06-13
《愛蓮說》讀后感9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