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烏塔》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烏塔》讀后感1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一課,讓我受益匪淺。烏塔,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游歷了歐洲。要是換成我的話,,那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在這篇課文里有一句話讓我知道了西方國家教育孩子方法的不同。愛孩子為什么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雖是烏塔的反問句,卻讓我知道愛孩子就讓孩子去鍛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
課文講到烏塔自己一人用三年的時間來設計旅游計劃,并且用她的課余時間來為餐館、超級市場發小廣告來掙錢,沒有向家里要過一分錢。看到這里,我的臉紅了烏塔的.這種勇敢、獨立是我怎么也辦不到的。因為我基本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別說是旅游歐洲,我連一個人去姥姥家都不敢去,都要姐姐陪同。
從文中第七自然段知道,烏塔還是一個細心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很認真,一絲不茍,考慮得很周全,不讓家人擔心,并且很有自信心。她的自信心來源于她的父母,父母經常鼓勵她。這也是外國父母與中國父母的不同之處。
我讓媽媽也讀了這篇課文,并說說有什么感受。媽媽說:“我感到很慚愧,要向烏塔的媽媽學習,讓孩子多多鍛煉。”
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烏塔姐姐,我要向你學習,不再做溫室里的花朵,而要做一個自主自強而真正飛翔天空的雄鷹。
《烏塔》讀后感2
是誰,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地旅游?是誰,有主見而不盲干,膽大而又細心,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年僅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個小姑娘是我從第七組課文中認識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個德國小姑娘在暑假里獨自游歷歐洲的經過。上完這篇課文后,我不禁想起了自己。
烏塔只有十四歲,可是她的父母便放手讓她學會自立,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就是這些,讓她能夠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更重要的是,國外的孩子和國內的孩子接觸到的教育觀念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外國的父母給予孩子的是信任、關懷、鼓勵,他們相信孩子可以做得非常完美,他們鼓勵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就得自己做,他們不過分寵愛孩子,讓孩子養成不依賴別人的好習慣。
而中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分的寵溺,使他們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中國的`家長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埋在書山題海之中,可外國的家長覺得,書中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只知道書中的知識,卻不知道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來探索,我們就像井底之蛙,只活在自己那渺小的世界里,不知天空有多寬。我們沒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體會人生的哲理。我雖然只比烏塔小四歲,但是,我自己的事情大多是媽媽操辦的,就是自己一個人去公園玩玩都不敢,更別說是出國旅行了。
爸爸媽媽們,我真誠地呼吁你們,請你們放手吧!讓我們學會獨立自主的本領吧!
《烏塔》讀后感3
今天看了一篇課文《烏塔》。遇到一個細心自強的小女孩。看了這篇課文,受益匪淺。
本文主要講:王曉節在羅馬遇到了一個獨自在歐洲旅行的14歲德國女孩—— Uta。為了準備這次旅行,她花了三年時間做了充分的準備。給我們展示了一個自力更生,細心的小女孩。
當我讀到“我花了三年時間和孩子們玩。”說這話的時候,我不禁被Uta的獨立感動了。突然意識到:Uta真的是個細心的小姑娘。旅游的時候她可以自己賺路費。即使她用父母的錢去旅游,她也是一個人去很遠的地方旅游,這是我們中國孩子做不到的。和烏塔比起來,我們中國孩子太嬌嫩了。因為我們中國孩子在家里一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覺得中國的.孩子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深入思考一下:為什么其他國家的孩子可以自己掙錢而我們不能?"
和Uta比起來,我一想到自己就忍不住感到羞愧。我記得那是一個周末的晚上。我正在悠閑地看電視。我媽讓我去超市買東西。我心想:你為什么不去這個漆黑的夜晚?但我無法反駁,只好拿著媽媽給的一大筆錢去超市。然而,當我走到沒有幾盞燈的孤獨的路上時,我害怕得好像要爬上山頂,陷入火海。每當我看到路邊的一棵大樹像有牙齒和爪子的怪物一樣閃閃發光,我就害怕,毛骨悚然,害怕極了.如果我是烏塔,她一定會毫不猶豫,毫無畏懼地去超市。和Uta比起來,我太弱了。
看完《烏塔》,我決定做一個自立、有組織、有計劃、獨立的小女孩。
《烏塔》讀后感4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的心里十分難過,因為在國外,那些孩子的父母都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干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我們呢?父母既不會放手,自己又過分依賴父母。
烏塔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她在三年前就準備好去游歷歐洲。于是她在這三年里為了掙旅費,幫餐廳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假期里還陪別人家的孩子玩。出發前她在家里已經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和日程,并為了熟悉那些地方的風土人情,還讀了好多有關那些地方的書籍。旅游途中她還不忘每到一處就給家人寫信或及明信片報個平安。而我們呢?每個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烏塔呢,則是一只翱翔在天空的`雛鷹,正在熟悉遼闊的天空。
父母對我們呢,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我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衣食無憂的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就變得退化了,喪失了獨立生活能力和大膽創新的能力,成了溫室里的花朵,雖嬌艷美麗但經不起風吹雨打,可是父母們你們知道嗎?只有放手,才能讓我們學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只有放手,才能培養我們的獨立性;只有放手,才能讓我們成為翱翔在藍天下的雄鷹,而不是籠里的鳥兒。爸爸媽媽,難道你們沒有聽說過“花盆里長不出蒼松,鳥籠里飛不出雄鷹”嗎?
學了這篇課文,我認識到:我們不應該做溫室里的花朵,我們應該出去闖蕩,做自立自強的孩子!
《烏塔》讀后感5
《烏塔》一課記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相識的故事。烏塔才14歲,上小學,可她獨自一人游歷歐洲,讓文章的作者敬佩,更讓我敬佩。
烏塔勇敢,獨立自主性及生活能力強,熱情,有愛心、孝心,辦事周到,有計劃……而中國孩子呢?他們(包括我)都是家里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們,會帶我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我們一個人出遠門,那是因為中國的獨生子女太嬌氣,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可這些又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爸爸媽媽太嬌慣我們了。家長們望子成龍,可家長們的愛心表現為讓孩子免受苦,殊不知過多的呵護只能使我們失去生活、生存能力。不信,我可以講一個故事,名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
1992年8月,由日本福岡民間團體組織77名日本孩子到中國,一起舉行了一個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故事大致分為四部分:1、中國孩子病了回大本營睡大覺,日本孩子病了硬挺著走到底。2、日本家長乘車走了,只把鼓勵留給發高燒的孩子;中國家長鼓勵孩子,但在艱難路段把兒子拉上了車。3、日本孩子的吼聲在草原上震蕩。4、中國孩子的表現在我們的心中壓上了沉甸甸的問號。
我想:還沒看故事,看看這些小標題,你可能有些氣憤了吧?難道中國孩子就不如別國孩子強?難道他們就這么嬌氣嗎?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如果祖國的花朵的根只浮在地表而不深深地、穩穩地扎實扎牢,那我們的中國能不落伍嗎?
《烏塔》讀后感6
昨天上午,我們剛學過《烏塔》這篇課文。說的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可以獨自環游歐洲,她的獨立、能干和勇敢深深地震撼了我。讀完課文,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太了不起了!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到羅馬去游玩,遇見了十四歲的烏塔。烏塔要獨游歐洲,并在三年前開始準備,周末去打工掙旅費,翻閱資料了解各國風情,設計路線和日程。在旅行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安全,也會及時向家里報平安。
十四歲,外國的小孩已開始獨自環游歐洲,但中國的小孩連中國也獨游不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生存能力和勇氣嗎?不,我們都有,但只是被茂密的樹林給遮掩住了。
我們凡事都由父母幫我們打理,什么都會幫我們準備好。這樣,我們被愛我們的父母慣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能力低下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我想要做一次煎餃,那可是我第一次煎煎餃,而且我才二年級。但我那時自以為我可以做得很好,不耐煩地聽完媽媽講的話,轉頭就去做了。我先從冰箱里拿出餃子,把平底鍋放在煤氣爐上,在鍋里倒入一杯水。“哎呀,水太多了!”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媽媽。聽了媽媽的話,我把水倒掉了一點。接著我把餃子放進鍋里,打開了火。“火太大了!”媽媽隨手把大火轉成了中火。過了一會,餃子變得有些透明了,我從冰箱里拿出豬油,用鍋鏟刮了一些油在鍋里。“油要涂的均勻。”唉,真煩!終于,我的杰作出鍋了!
看,我們并不是那么的`生活能力低下,只是我們太習慣于依賴父母了,想當然的以為我們自己還小什么還都不會。其實只要我們伸出手,事情我們都可以自己完成的。花盆里栽不出參天大樹,鳥籠里飛不出雄鷹。我們不要做溫室里的花朵,我們要做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雄鷹。
《烏塔》讀后感7
我聽到烏塔這個名詞,就覺得很新鮮,烏塔是不是一座黑黑的塔?還是一座停著很多烏鴉的塔呢?讀完課文以后,我大吃一驚,原來,烏塔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
“愛孩子,為什么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國的孩子像一只風箏一樣被父母拽在手里,而德國的'孩子卻可以像小鷹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中國的孩子大多在家里都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樣,“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德國的孩子個個都是從小到大闖出來的,特別勇敢,特別獨立。“這次趁暑假游歷了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后還要去希臘。’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的回答道。”讀了這段話,我不禁佩服烏塔勇敢又獨立的精神。
中國的孩子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孩子們很快樂。可是德國的孩子們認為光從電視中認識的世界總不完美。就像我一樣,我經常從電視、電腦上看見過北京,但只有我來到北京親自感受,它的美才更深深地感動了我。
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時間準備了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發廣告單,每個周末還到別人家里陪小孩玩。烏塔做事好有計劃啊!我們要向她學習如何有效的制定計劃和有效的規劃時間。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認識了做事有準備有計劃,聰明、喜歡旅游、勇敢、獨立、合理安排時間的烏塔。
《烏塔》讀后感8
我們一直都知道中國的孩子都生長在蜜罐里,生活在溫室里。我一直以為全世界的孩子都是這樣的,最近,我們學了一篇叫《烏塔》的文章才知道并不是這樣的。
這篇文章講的是我在羅馬的旅館里認識了一個叫烏塔的小女孩,在我和她的談話中我知道了她獨自一人正在游歷歐洲,這使我非常驚訝: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競自己出來環游歐洲,更讓我驚訝的是她用三年的時間來掙這次旅游的費用,不用自己的父母花一分錢。這是中國的孩子不可能辦到的呀!當她問起中國的`孩子時,“我”非常慚愧。
我佩服烏塔的能主動與別人交流的能力,在這一句話中就可以感受到:“她一見到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的怎樣,從那里來。”但我更佩服她有時間觀念:“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腦中驚醒了我,睡眼朦朧地看看表,下午兩點半了。”從這句話就可以體現。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國的孩子。在中國,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活都不用干,都是父母幫我們去做的,而在外國,孩子門必須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贏得一頓豐盛的飯菜,吃過飯后不論功課再怎么忙也要幫父母刷碗洗筷子,有空時還會幫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看看我們連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害的勞累一天的父母再去為我們收拾,我覺得真慚愧呀!
我們真應該學習外國孩子的不依靠父母,堅強獨立的美好品質。
《烏塔》讀后感9
烏塔,僅僅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游歐洲!這對一個沒有單獨旅游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烏塔為了這一次的旅游,她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而且,這次的旅費沒有從家里面拿一分錢,而是靠自己去餐廳和超市、還有發報紙和廣告單自己辛苦掙來的!
我讀完之后,心里掀起了無數個波瀾。因為我是個十歲的孩子了,從來沒有離開過爸媽,更不要說自己外出和旅游了。這還讓我想到了那一次:因為我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我都會去上英語課。吳老師有次讓我們去青島日照三日游,誰想參加誰報名。我興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訴了爸爸,結果爸爸一口否定,“你還小,以后會有機會的.”。我傷心的回到了英語班,看著同學們高興離開時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后來同學們回來了,向我講起外面的風景和拾貝殼的感受,我心里即替她們高興,又感覺她們像是在諷刺我。
有的家長就是太“愛”孩子了,為什么在愛字上加上引號呢?因為這是錯誤的愛。為什么烏塔的爸媽敢于讓烏塔獨自一人去旅游歐洲呢?難道她的爸媽不愛她嗎?不是的,烏塔的爸媽只是想鍛煉孩子的獨自能力。中國的爸媽真們是把孩子是“捧在手里拍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爸爸媽媽們,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過早的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籠中之鳥,我們要做雄鷹、暴風雨里的雄鷹!
《烏塔》讀后感10
學習了《烏塔》這一文,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文中寫了一個德國小女孩烏塔用了三年時間,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和日程。閱讀了很多與這一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飯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里陪小朋友玩。在暑假里,一個人游歷了整個歐洲。在我們中國有哪幾個孩子,自己獨自一個人到其他國家去過。
我時常看見這樣的情景,媽媽抱著孩子,爸爸從包里不斷地拿出零食來,爺爺奶奶一邊哄著他,一邊講著笑話。我想,這雖然包含著偉大的母愛,還有父愛,但是“小皇帝”會成會合適的棟梁之才嗎?我的心不是甜的,更不是自豪的。而是苦的、澀的……是童年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特別是我們這一代吃著好吃的',玩著好玩的。有電視,有兒童圖書,還有游樂園……孩子們淋浴在媽媽溫柔的懷抱中,無憂無慮,什么也不過問。但是,爸爸媽媽卻不讓孩子們單獨一個人出遠門,害怕孩子們迷路。所以,每當孩子提出要出去玩時,爸爸媽媽就會像忠實的管家一樣看著孩子。
與烏塔相比,我們有著一個共同點:烏塔在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我也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但我和烏塔卻有著絕然不同的生活:烏塔一個人游歷了整個歐洲,也不害怕。我卻獨自一人在家,也會害怕得要命。更不用說一個人到外面去玩,全家人都會忐忑不安。
總而言之,烏塔,我打心眼里敬佩你的勇敢。
《烏塔》讀后感11
今日,我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一個十四歲的女孩獨自一人游歐洲,我被烏塔那熱情、勇敢、細心的品質所折服。她的獨立,她的能干深深地震撼了我。
《烏塔》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我遇見一個叫烏塔的德國小女孩,她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不僅僅游歷了法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并且還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等地方。令人震驚的是,她才僅有14歲,還只是一名未成年的小女孩呢!她的父母不但不會阻止,并且會幫忙她一齊設計好了旅游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當地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忙。
為什么外國的小孩子能夠獨立出遠門,而我們中國的孩子為什么不能獨立出遠門呢?我們每一個小孩都是一群想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難道所謂的“安全”就是對我們全部的愛嗎?
在家里,我想幫媽媽整理房間,卻被媽媽婉言拒絕了。我什么事都不能干,只是學習的'“功臣”。
有些小孩出門走累了,就要媽媽抱,不抱的話就哭,媽媽拿他沒辦法,只好抱著他走。有時吵著喊著要吃什么,沒辦法,只能給他買。此刻的小孩子完全沒有了自主本事。
在家長看來,小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父母從來不會讓我們做家務,單獨外出,父母的過分關心讓我們覺得沒有自由。我想對天下的父母說,給我們自由,放開你們那溺愛的雙手,讓我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學會獨立,像烏塔一樣,走出房間,看看外面的世界。
《烏塔》讀后感12
《烏塔》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在父母的支持下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
當我讀到“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她很自然地問答道。”使我感到她很可愛,善于交朋友,很熱情,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中國小孩恰恰相反,不要說見到陌生人,就是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也要父母提醒才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讓人覺得中國小孩很不禮貌。我還感受到烏塔的獨立性很強,居然敢獨自一人游歐洲,并把這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讀到這里使我想起一件事,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當我獨自一人下太白巖時,爸爸總是不放心,在小路旁看了又看,并且讓哥哥在山下接我。哎,不就是下個太白巖嘛!爸爸就那么放心不下,假如我也去游歷歐洲,那爸爸媽媽不知有多擔心。然而外國的`父母總是把鍛煉兒女的獨立性放在第一位,給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機會,真令人羨慕。我還從“她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個周末去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陪小孩玩”讀出了烏塔很細心,也很了不起。說她細心,是因為烏塔在家里設計好了旅行路線,看了許多關于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細節都想得很周到。說她了不起,是因為她自已掙錢游歐洲,想想看游歷歐洲需要那么多錢,她卻要自己辛辛苦苦地掙,真是個了不起的小女孩兒!
讀完《烏塔》這篇文章后,使我十分羨慕烏塔,羨慕她獨自一人游歐洲多自在呀!而我身為中國小孩就連獨自一人游重慶、北京都沒有想過,更別說歐洲了,就是想過父母也只會說讓你掃興的兩個字,那就是“不行。”我多么希望中國的家長也能像外國家長一樣鍛煉我們的獨立性。文會刪除所有投稿!
《烏塔》讀后感13
最近,我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從這篇課文中,我才發現原來中國教育存在著這么多不足。
首先,中國的家長們普遍認為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失去了就會斷子絕孫,所以他們就悉心照顧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而如果要讓他們獨立,就要像烏塔的家長一樣,放開孩子的手,讓他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這樣孩子們以后才不會成為家長的負擔。
然后,我從烏塔說的“中國的孩子缺少許多樂趣吧”發現,中國的家長總想要讓孩子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可從沒想到讓孩子親自去體驗世界帶來的快樂。像烏塔,一個年僅14歲的德國小姑娘,竟然已經被美麗的意大利感動了,也就是說,烏塔已經真正體會到世界給她帶來的快樂。
接著,再說說我。我小時候也是被溺愛長大的,但家長們經常帶我出去玩,不過因為我還小,所以就沒讓我獨自出遠門。漸漸地,我長大了,家長們就開始鍛煉我的獨立能力了。到現在,我已經會自己煮飯、熱牛奶等事情了。不過,我早退烏塔比,還差遠了,所以我要學習烏塔的獨立精神,也要動員家長們一起學習烏塔的家人。
現在,我已經總結出了一條:中國的孩子要學烏塔,中國的家長要學烏塔的家人。只有這樣,中國的孩子才能個個長大有出息。
《烏塔》讀后感14
14歲的德國小女孩烏塔為了去歐洲旅行,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準備(不草率)。閱讀有關國家的書籍(有目的),自己打工掙旅費(自力更生),在家里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有計劃),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請求幫助(安全意識強),到了目的地,給家里發張明信片或者打電話報平安(懂事操心)。正是烏塔具備這些能力,所以她能輕松愉快的獨自一人旅行歐洲。
看到了烏塔,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別說出門旅行了,就是在油區內獨自坐個三輪車,父母也是大聲的再三叮囑:“路上一定養小心呀,保護好自己。”生怕我會丟。自己想煎個雞蛋,爸爸媽媽也要嘮叨半天:“煎雞蛋是一定要小心,不要燙到你的手了,讓媽媽來給你煎雞蛋。”時間一久,我便習慣成自然,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所以我老是覺得爸爸媽媽太呵護我了,才讓我做什么事都產生了依賴心理。可是自從學了《烏塔》這篇課文后,經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關鍵還是在于自己。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了,父母才會信任你,放開雙手,讓你自由飛翔。
比如說,我寫作業有時很貪玩,總覺得時間還早著呢,就東看看,西晃晃。磨磨唧唧的,作業經常寫到九點多,為此媽媽經常皺著眉,大聲的督促我,我才肯抓緊時間寫作業。我的房間我總忘記收拾,每次都是媽媽催促我幾次,我才去不情愿,慢慢騰騰地去整理房間……所以我總覺得媽媽嘮叨。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我能像烏塔那樣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條,考慮事情全面周到,媽媽也一定會支持我做一些事情的。
《烏塔》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許多,學到了許多。所以,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要爭取做一個有計劃,有準備,獨立自主的好孩子。
《烏塔》讀后感15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我認識了一個自立自強、細心、有膽量的全新面孔,她就是年僅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烏塔一個人游遍全歐洲的故事。烏塔用了三年的時間籌備旅行,為了 掙旅費,她利用課余時間去發廣告單或陪小孩玩。 “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再給家里打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讀到這句話時,我已經面紅耳赤了。自己平時做事沖動,也沒有周密的計劃;不像烏塔這樣做事井井有條,考慮全面,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怕家長擔心自己出事而打個電話報聲平安······這些事都歸功于她的努力和認真、獨立與自信。想到這里,我心里又多了份自責。
是的,一般我們在家里就是看書、玩電腦、寫作業、看電視, 或只在近處玩耍, 幾乎沒有家長讓自己的孩子獨自出來旅游。很多同學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我們的家長愛我們,時刻怕我們走丟、怕餓著、凍著、摔著,因此,我們常常被他們帶在身邊。
中國的家長:“風雨之后見彩虹”。哪怕讓孩子碰碰釘子、摔摔跟頭,也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認識世界的'機會呀!也讓我們尋找一下自己身上的“彩虹”。
家長們,您是想讓您的孩子變成風雨中挺拔的小草還是溫室里嬌嫩的花朵;想讓他變成狂風暴雨中展翅飛翔的雄鷹,還是鐵絲籠里漫無目地的金絲雀?
向烏塔的父母學習,該放手時就放手吧!向烏塔學習,讓我們在生活中自信、自立、自強。
【《烏塔》讀后感】相關文章: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12-27
從《烏塔》想到的作文04-26
烏塔的教學反思03-12
《烏塔》教學反思04-15
烏塔教學反思04-16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6-10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4-15
烏塔的作文600字08-16
《烏塔》讀書筆記03-03
烏塔讀書筆記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