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后感1
小時候我讀《紅樓夢》,不解其意,只是囫圇吞棗,粗啃一番,不能從中體會出作者之心。待大些后重拾,我參悟得仍然不怎么好,卻也“吃”出了幾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角其中味”。
《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登峰造極之作。作者曹雪芹從頭至尾全以記敘為主,卻從那字里行間能真切地讀出作者對于世態炎涼的悲憤。本書以大荒山下一塊女媧補天所剩之石到紅塵中享受一番為線索,以凄美的寶黛愛情烘托出了作者“瞬息間樂極生悲”的感嘆。書到最后,黛玉仙逝,寶玉出家,敗壞上年的光景,昔日的富貴榮華轉眼間便成為了過眼云煙。且看那大權在握的王熙鳳,到最后卻連一個像樣的葬禮都不曾擁有;那些曾經嬌嗔軟語的小姐們,也都作鳥獸散去。這是一種偶然,還是一種必然?或者只是“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罷了?
寶黛愛情,這一在曹雪芹筆下被抱定到極致的愛情故事,拿它與崔鶯鶯與張生相比,少了一分結好,多了一分離悲;拿它與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比,少了一分詩意,多了一分沉重; 拿它與羅密歐與朱莉葉相比,少了一分浪漫,多了一分淚水。這一切都只為前世神瑛待者的甘露之惠,今世絳珠仙子的償淚一生,卻引出了多少不該發生的風月故事!小時的`筆馬青梅兩小無猜,縱有你爭我鬧,但最終兩人卻仍是……
作者在文中多次運用諧音,將自己的感慨巧妙地掩在一個個人名之下。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或這只是“原應嘆息”矣!甄士隱這個只在《紅樓夢》形狀與結尾出現過的人物,心向往之已經將所有事情參透,卻始終是守口如瓶的“真事隱”。賈寶玉,甄寶玉,真假難辨!
于是,我讀后便作詩云: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
紅樓夢讀后感2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由盛到衰的生活。
在《紅樓夢》中,我知道性格率真、聰明伶俐的晴雯,有著一種純真無邪的美;我知道內慧外秀、溫柔嫻靜,行動似弱風扶柳的林黛玉,有著一種病態的美。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只因她清醒地知道,聚時歡喜,散時豈不更冷清。冷清則添傷感,倒是不聚的好。而賈寶玉只愿人生常聚,唯怕筵散花謝,悲傷不已。其實賈寶玉內心亦是醒透的,世間萬物遵循自然規律,又何來朝暮花好月圓。他曾對襲人說過:“你不用忙,將來有散的日子!
大觀園散了,曾經在春天里艷麗的.仿佛空氣都為之燒灼的花敗了,曾經爭妍斗艷的群芳也散了,死的死,走的走,來不及道一聲珍重。再無鶯歌燕語,觥籌交錯,再無詩詞對答,嬉笑咿呀。多少功名恩情,清淺如風。冷雨敲窗,繁華過后,總是冷漠登場。記得在家庭聚會上,大家都是熱熱鬧鬧,笑容掛上了每個人的臉,爺爺奶奶也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然而聚會總有結束的時候,結束了,人也走完了。看著原來熱熱鬧鬧的屋子一下子變得冷清起來,不免有些傷感。
突然明白什么:人生就像一場華美的筵席,縱算你是最后一個離場,亦改變不了它散落的命運。人生猶如過客,一世繁華,也敵不過無情歲月。林黛玉的命運,我為她感到可惜。只因為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她清新脫俗不染污塵。但她的自卑情結是性格使然,也筑成了她紅綃香斷的悲慘命運。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大觀園就像一場夢,但卻表現出了人間的美與丑、善于惡。
紅樓夢讀后感3
以前,總是認為中國的古典小說不怎么好看,文字雖然比課文里的文言文要好理解,但還是覺得拗口,而且一部小說總要反映些什么社會現象,總覺得沒什么趣味。
對《紅樓夢》感興趣純粹是偶然。
有一次看電視,無意間把頻道翻到百家講壇,聽到里面講《紅樓夢》,說林黛玉這一生只為“還淚”而來,印象中那個滿腹才情女子的命運竟如此的可悲。
讀了《紅樓夢》但還總覺得對“林妹妹”不是很了解:說她小肚雞腸,但她卻又十分明事理;說她自卑,但她同時卻又十分的自傲。
多讀幾遍后才發現,林黛玉真的是一個“可憐”的人。
她習慣性地將自己的自卑隱藏在自己的驕傲之后,她習慣性地讓人們看到清高、孤傲、不近人情的自己,她習慣性地用自己的小心機,自己的尖酸刻薄去對待他人,即使這樣的她得不到大家的喜愛。
不是她不愿與人親近,是她的自尊心和寄人籬下無可奈何的辛酸與自卑逼迫自己如此。
但我認為林黛玉也有自己的`幸福:小的時候父母疼愛她,讓她學習普通深閨女子們很少接觸的詩詞歌賦;到了賈府后,賈府上下也都對她疼愛有加,先不說這疼愛是真是假,大家還是關心她的,她比同時代的女子要幸福的多,她體驗了真正的愛情,雖然最后與賈寶玉沒有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她也比薛寶釵要幸福,因為她體驗到了兩情相悅的愛情。
她的《葬花吟》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每當看到那首詞時,總覺得眼前會出現一幅畫面,一位素衣女子,用錦帕將掉落在樹下的花瓣小心翼翼的包起,再小心的將它們“埋葬”,這仿佛也是她自己的命運。
她是悲哀的,因為她最終還是還完淚化為一縷芳魂消失;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擁有了一段在那個社會別人不敢奢望的愛情。
紅樓夢讀后感4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和《紅樓夢》,部部皆是精彩絕倫,而作為一個女孩子,前三部對我而言沒有多大興趣,它們涉及到了軍事、政治、神話,所以最吸引我的則非《紅樓夢》莫屬了。
《紅樓夢》帶著憂傷、凄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里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
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應當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為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們的.家族是因為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能夠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于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杯具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讀后感5
她,是落入凡塵的絳珠仙子,有著天仙般的美貌和無窮的智慧。她,行動如風拂柳,嫻靜如花照水,嬌嬌柔柔,惹人喜愛。她,就是我在《紅樓夢》里最欣賞的人物——林黛玉。
在《紅樓夢》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情節就是《黛玉葬花》了,這段情節是她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吟》中更是袒露無遺:“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艷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明白她當時的思緒,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卻又潸然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在寶玉挨打后,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賈寶玉的支持者,她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但她的哭不是軟弱,她是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的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曹雪芹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美人。如此柔弱的一個女子,竟無視世俗規矩,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看過《紅樓夢》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黛玉臨死時的場景:病危之際,紫娟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也把寶玉的婚事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造成如此悲劇的.,或許就是林黛玉那與當時世俗格格不入、清高的個性吧!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巔峰之作,是一部不朽的文學古著。而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更是與眾不同。她就像一叢清高孤傲、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用自身薄弱的力量,綻放獨特的馨香,被世人永遠銘記!
紅樓夢讀后感6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中,寶玉和眾人結社賦詩,恣意暢快;黛玉葬花,凄美纏綿;湘云醉臥芍藥叢,嬌憨爛漫……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大家族的興亡盛衰,向我們揭露了古代封建社會的可悲可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莫過于林黛玉了。
她是那么的有才華,能寫出像“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樣引人深思的詩,也能寫出像“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边@樣優美的詩。但是,我不禁想,為什么她的詩寫得都略帶憂郁呢?后來,我就想明白了;我們要理解她的詩,先要理解她的人。林家雖是世代書香人家,但已沒落,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加上黛玉的父母雙亡,她只能寄住在賈府中。而且她還患有各種虛癥,在這種情況下,她怎能不愁呢?
但她又是那么秀美,曹雪芹曾說她“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或許有些人說她小性兒,愛哭,愛鬧別扭,但其實這只是她極強自尊心的體現。其實,她是很善良,體貼的`。對她的“情敵”薛寶釵,她從剛開始的諷刺,嫉妒到后來的以誠相待,傾吐心結再到最后的“待寶釵竟比別人強十分”;再如一個刮風下雨的夜晚,寶玉來探黛玉因“夜深了”要離開瀟湘館時,林黛玉問:“你聽雨越發緊了,快去罷,可有人跟著沒有?”又嫌他的燈不亮,把自己最好的一個給他。原來,林黛玉的細膩心思都在字里行間藏著呢!初讀林黛玉,只知她愛耍小性兒,愛鬧脾氣;再讀林黛玉,才知她溫柔體貼,嫵媚動人。
紅樓夢雖然以悲劇結尾,但仍余意纏綿,余音裊裊。詩意貫穿著整一部小說,讓這本小說變得朗朗上口,給它平添了一種詩韻的魅力。書中的道理可以用黛玉和寶釵的兩句話來概括:紅樓一夢,有情未必成眷屬。紅樓一夢,志趣不同終分離。
紅樓夢讀后感7
所有讀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欣賞黛玉孤芳自賞、自抱高潔的純凈的靈魂,而懷有偏見的說寶釵為了得到“金玉良緣”不擇手段、討好眾人,把矛頭紛紛指向了寶釵?墒俏覀冃枰辞宄敖鹩窳季墶闭嬲年幹\策劃者是薛姨媽、王夫人!她們兩個不擇手段、為了等賈母死后得到賈府的最高地位而極力撮合“金玉良緣”,可憐的寶釵,只是她們手中一顆穩中求勝的棋子!
寶釵真的想得到“金玉良緣”嗎?曹雪芹早在判詞當中,就將“黛釵合一”,如果寶釵真的'陰謀算計,那么,曹雪芹會將她和自己最喜歡的女孩子寫在一起嗎?更何況,對聯中說了,“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可見,黛玉追求的是“善價”“善賈”賈府中善良的男人也只有寶玉;而寶釵追求的呢“時飛”便是賈雨村的字。如此看來,寶釵喜歡的是像賈雨村這樣,飛黃騰達、讀書做官之人,至于寶玉這樣不思進取、整日與女孩卿卿我我,寶釵未必喜歡。
那這樣,“金玉良緣”什么能成功呢?必然是與寶釵的大家閨秀性格有關。在那個父母說一不二的背景、年代里,寶釵必然不敢對母親的話反抗,而王夫人呢,認為只要賈母死后,王熙鳳掌權,而她兒子再娶個薛家的大小姐,那整個賈府都在“王氏集團”的天下了。
真是可怕!為了得到賈府中的權利,竟然將自己兒女的幸福拋在一邊,這是多么可悲的人性!可是最后呢,《紅樓夢》傳世二百多年,每位讀者竟都將矛頭指向了寶釵,而寶釵面對死了的朋友、瘋了的弟弟,可謂是滿心的無奈,最后,只能面對寶玉出家為僧的現實了。
紅樓夢讀后感8
《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工于心計,城府頗深,似乎不比黛玉更得讀者的青睞。而我要說,寶釵之姿容不一樣于黛玉之風韻,寶釵之悲苦也非黛玉能體會。
都說黛玉是株芙蓉,傲世獨立。那么寶釵便是花中牡丹,其美雖不似芙蓉的高處不勝寒,卻多分雍容典雅,沉靜大度。
賈府中腐敗隱晦,處處皆是勾心斗角,而寶釵處其間并不曾畏懼,也不急于躲避,更不像黛玉過于潔身自好而鋒芒畢露,使自身在大家庭中難以立足,寶釵有的只是份超脫的淡定從容,她溫和處事并不看輕趙姨娘賈環等人,為人寧靜平和的同時又不乏細心謹慎。
人人皆贊寶釵端莊賢淑,殊不知她溫柔沉默之下是顆比黛玉還要機警的`心。她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看清賈府各色人等。襲人曾請求湘云代做些針線活,寶釵得知,深深體會湘云在家中的不易而對襲人說明情景。湘云家去時與寶玉等人難舍難分,還是寶釵看得最清楚,明白她若再不回更會被她嬸娘抱怨。最終湘云說:“我天天在家里想著這么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么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由此可見,寶釵既機敏、心地又善良。
寶釵和黛玉有個共同點便是對世事看得太清。惜春曾說過黛玉總沒一點看不破,可若是什么都看破了,那世上還有什么是真的呢?這點惜春倒是看破了,因而她走向黛玉的反面,然而寶釵看輕卻不愿看破。她深知社會龐大的力量和自我的渺小,縱然她天性聰慧,精通文墨,卻也只能隨從守份。久而久之,她便選擇從容對待,以開闊的心胸坦然理解現實。
都說黛玉是夢想主義者,寶釵是現實主義者。其實黛玉之夢想實為幻想,她在封建道德上的突破縱然可貴,卻也無力;而寶釵之現實觀念實為聰明選擇,并非不想反抗,而是預先料到這樣做結局必然是個杯具,這在必須意義上也成就了她淡然平和的心態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
三春盡去,牡丹免不了凋零的命運,但其絕世芳華卻成了永不抹去的經典。
紅樓夢讀后感9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句林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世人所傳唱,而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在暗示著《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悲慘結局與它所蘊含著的對清代封建社會的無耐與嘆息。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這本《紅樓夢》,它講述了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起落興衰為主線,以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為輔線見證的大型悲劇故事。
“只不過是講人性和對封建社會不滿的故事罷了。”初讀時,我這樣想,再讀時隨著認知的加深,我逐漸認識到了故事的內涵。你看賈寶玉雖然天性不羈,但才華橫溢,又獨得賈母寵愛,因此備受關心,象征著自幼受寵的富家公子哥;薛寶釵落落大方,才貌雙全,與大家相處融洽,象征著大家閨秀;林黛玉飽讀詩書,卻自幼無母,寄人籬下是個典型的悲劇式人物,自然象征著悲慘一生的人;鳳姐王熙鳳心狠手辣、見風使舵,榮于聰明,亡于聰明,則象征著那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狡猾人等;而襲人、晴雯、司棋等丫頭、傭人們地位卑微,縱使有能力、有才能,與主人相處融洽也無法擺脫命運,象征著底層人民。
綜上所述,我認為《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就像一個濃縮版的小社會,里面人物勾心斗角、嬉笑玩鬧則是作者曹雪芹揭露的晚清的黑暗封建社會丑惡面,將一群舉止見識出于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們和賈寶玉一起生活的情景描寫出來則是在體現出一部份光明面的同時,表現作者對少年美好生活的追憶與懷念。最終,我認為《紅樓夢》的文學和歷史價值都極高,發展出一門獨立的學派“紅學”是必然的。
紅樓夢讀后感10
紅樓夢里夢紅樓,一個夢字,盡是哀傷。每一個活靈活現的人兒,都有著自己為人處事的特點,都有讓我喜愛的地方。閱完了整本《紅樓夢》,欲哭無淚,實感空虛,好似被人將魂魄掏了去。
曹雪芹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寫出這千古絕唱。
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好呢功夫不同,眼光不同,看法就種種:經學家見到易,道學家看見淫,文學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而以我這個身份來看,我的知識過于淺薄,還不能領悟其中的奧秘,F在想來,喜歡的就是書中的草灰蛇線,暗喻,伏筆,大多都是一語成讖。初看懵懂,看過后有恍然大悟的驚醒,再看便是不撞南墻不死心了,一點點地印證期待,與無奈。可能是一直在書里活過的人,恍如隔世。
給予我最大的人生啟示,莫過于對人生的態度與人交往的言辭。黛玉這樣的女子,其善解人意與蠻不講理于一身,集聰明活潑與孤芳自賞為一身,她的性格有豐富的層次,活在現代社會,便是一個古靈精怪的奇女子,絕不發欣賞她的人。但寶釵卻比起黛玉要識大體的多,她為人處世會察言觀色,做人厚道。對于任何家中之事,她有她獨立的思維與見解,知禮守禮,遇逢尷尬場面都能輕松化解,為了顧全大局,也會極力隱藏自己的.內心,不會把情感輕露于言表。所以說哦,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既要真誠也要識大體。如果太過于小心眼或著力于算計他人,最后很有可能落個“機關算計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的下場。同時,言辭也不能過于尖酸刻薄,給人以虛假之慮,要根據你的性格來思考自己說過的話是否妥當,若是個性張揚,說話豪爽一點也無妨,若是個性內斂一點,說話細膩一些也不會讓別人多疑。
妥當待人,妥善言辭,這不是一種精神,而是一種態度。但那種不畏懼他人的膽魄也不是并無可取之處。若是死后招人惡罵,這能不是一種悲哀?
紅樓夢讀后感11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場紅樓夢中事,寫盡人間悲與歡……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啊,這世間有多少癡情男女,盡管天各一方,緣分卻讓他們遇見,正是這樣,才成就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千古佳話與傳說。或是離別,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嘗不是一種必然?細細數來,卻只剩下滿紙心酸。
初看紅樓夢時,留下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纖細柔弱,嬌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覺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個富裕的大家族,黛玉來到了這里,是一個多么美妙的巧合!在這里,她認識了賈寶玉,一個她永遠深愛著的人。他們互生情愫,本以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們的故事卻隨著家族的落敗而落下帷幕。故事的結局留下傷感,每當我看到最后,總會不由自主的流下淚,我仿佛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時被火光照得發白的臉龐,她是多么可憐。∽詈,“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瑤”的黛玉還是去世了。從此,賈寶玉和林黛玉,一陰一陽,就此別離……
人人都說有情人終成眷屬,可為什么世間還會有如此之多的悲傷情事?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朧地懂得,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難需要我們來度過,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么簡單。我們都要經歷人生的許多許多,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險阻,就好似爬山,山勢那么高,路途那樣險,有些人在山腳就選擇放棄,而有些人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往前,勢不可擋。如果你堅持走下去,那么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獲。寶玉認命了,屈服了,他選擇與寶釵在一起,最終又選擇了出家。這就是結局,這個悲傷故事的結局……
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能把人生裝點得五彩繽紛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錯過,還有與錯失相依的一抹心酸……
說到辛酸處,悲傷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天下大有癡人在,還有那癡人說夢者。
紅樓夢讀后感12
紅樓夢的一回講了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一塊無才補天的頑石。凡心大熾,想要享受榮華富貴,雖然會瞬間樂極生悲,物換人非,打掃偷來是一場夢,萬竟成空,但也愿意前往。他于是被帶到了昌明隆盛之邦。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磅有一株降珠草,因為每一天以甘露灌溉,降珠草得以久延光明。之后受天地精華,又得雨露滋養,得以脫去草胎木質,換成女人形體。在下凡前,對警幻仙子說,要用一生的眼淚還他。
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寫出了賈寶玉,林黛玉的由來,為之后的事情做鋪墊,也描述了林黛玉愛哭的性格,賈寶玉頗為乖巧的性格。用僧人的話說出了賈家一時的興盛,繁榮的景象。而之后物換人非,萬鏡成空,最終衰落,敗亡的結局。給人以暗喻,不禁讓人傷感。
在一些大致相同的.事件上,作為情節,也寫得各有特色,別有一番滋味。比如;賈家每人住的小院,每個人的穿著,外貌,行為舉止,神態等。讓我眼前一亮。
紅樓夢還成功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方法有兩種;一是經過人物的一句話,一個笑,一個動作,點出了人物的心理狀態,心里想法。比如;黛玉去看寶釵,遇到寶玉卻數落下人,心里卻想說寶玉而不好明說出口,便用這種方式。點出他嬌慣,心重的心里特點。
二是把人物的內心獨白與作者的敘述融合在一齊,來解剖人物的特點。在寶玉遇到黛玉也來看寶釵,笑著讓了座,并且聽出黛玉再說自我時,笑了笑并沒還嘴,指出寶玉心里有一絲不滿,但也毫不介意。
這些心理描述生動地寫出了人物的心機,情緒,讓人印象深刻。
紅樓夢讀后感13
小時候看紅樓夢總是走馬觀花,因而許多章節幾乎是跳過不讀,有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之意,不過小說里的詩詞卻還是深深吸引了我。那清新可人,清雅婉麗的詩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每每讀的時候得覺得賞心悅目,給我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讀了之后又覺得韻味無窮,久久不忍釋手,所以書里詩詞直到今天我都是記憶猶新,并且對大部分詩詞都能能夠夠一字不漏背下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長,在讀了無數遍之后才算對紅樓夢詩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紅樓夢》不僅是融哲學,文學、史學、社會學、醫學、建筑學、美學等為一體的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說,也是一部蘊含著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娛樂文化等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還是一部表現封建社會的興衰史,反映封建社會文化的濃縮史,同時更是一部堪稱一絕的詩意化的藝術奇珍。一部紅樓夢可謂是做到了詩中有畫(話),畫中有詩(事),詩情畫意給后人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余地。
縱觀紅樓夢一書,詩詞是琳瑯滿目、枚不勝舉,佳作連篇、美不勝收,散發出藝術的芬芳與思想的光輝。琴棋書畫、詩詞曲賦不僅增添了這部小說的思想內容,也豐富了這部小說的藝術美感。因而博得世人的喜愛和青睞,也因此引來歷代眾多的紅學家、探佚者和紅樓夢愛好者紛紛去研究和探討。
對于紅樓夢這部古典小說來說,詩詞就宛若呈現在夜空上的繁星,璀璨而燦爛;詩詞就象點綴在這部奇書之中的一朵朵絢麗的小花,異彩紛呈。詩詞就又好比散落在這部奇書中的一粒粒的珍珠,晶瑩剔透,詩詞就猶如在鑲嵌這部奇書中一顆顆的明珠,華光璀璨。每一首詩和每一首詞都閃耀著藝術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輝。
紅樓夢讀后感14
今年暑假,我終于在家讀完了《紅樓夢》,看完紅樓,覺得之前看過的小說都弱爆了。一部紅樓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小說,換句話說,紅樓里任何片段的提取就是一部經典的小說,或描述濃濃的兒女情長,或教會你身邊的人情世故,或告訴你現實的世態炎涼,或靜靜講述每件事情的前因與后果。直到現在似乎才終于明白以前怎也不能理解的.紅學研究的意義所在。難怪張愛玲曾說:“人生三恨為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
沒讀紅樓之前,我從別人口中得知黛玉是個生性多疑、多愁善感且愛哭的人。但讀完之后,我卻能理解她的苦衷。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的世界有多么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絕望中死去,身邊只有一個服侍她的丫鬟在默默的為她哭泣。李清照因“物是人非”而“人比黃花瘦”,黛玉因離喪而作“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要是我與黛玉同在大觀園,我恐怕只能做她遠遠的觀望者吧!
在我現在的年紀,最喜歡看那種并不勾心斗角的掐尖要強,希望活在大觀園,活在一個身邊是釵黛湘妙等諸人的地方,好像隨時都詩意、有趣、靈動。那時候盼望脂硯齋就是史湘云,盼望她們都真的存在過。這種情感其實可以持續一生,并且我想曹雪芹是愿意讓我們保有的。所以拿大觀園比伊甸園亦可以理解。
讀《紅樓夢》,就是聆聽一部封建社會里唯一描寫女性、頌歌女性的大合唱;讀《紅樓夢》,就是享受作者那心靈深處的凄涼悲婉、無奈和冷漠。
紅樓夢讀后感15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以榮國府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講述了金領貴族名門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轉至衰敗的過程,以大觀園的點滴瑣事,還原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并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筑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我覺得,《紅樓夢》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其中的詩句了,在第三十七回《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擬菊花題》中,眾人以白海棠來作詩,他們作的詩一首比一首好,一個比一個妙,尤其是林黛玉作的那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我覺得這個“偷”和“借”用得特別好。還有薛寶釵作的那句"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珍重芳姿晝掩門”讓人感覺白海棠是賢淑而端莊的。還有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中,眾人吟的`菊花詩也是很妙,其中瀟湘妃子的《詠菊》中那句“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特別優美。作者會寫詩已經夠厲害了,還會根據各種角色的各種性格來作詩,就更厲害了,作的詩還那么優美,蘊藏含義,真的是太厲害了!非常值得我學習。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了,雖然她有些多愁善感,謹慎多疑,但她坦率純真,聰明過人,才學橫溢,作的詩特別優美,引人深思,與寶玉同為封建社會叛逆者,我很欣賞、很佩服她的才華,也很喜歡她率直的性格。
《紅樓夢》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積累了許多好詞好句,了解到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生活。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精選)紅樓夢讀后感07-06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7-06
【精選】紅樓夢讀后感07-11
[經典]紅樓夢讀后感07-21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8-16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8-16
(經典)《紅樓夢》讀后感08-17
【經典】《紅樓夢》讀后感08-18
紅樓夢讀后感(經典)08-19
《紅樓夢》讀后感【精選】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