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屬中的一段話。我在《傅雷家書》中看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在字里行間中都透露出一絲一絲的關切之情溢于言表,我對傅雷對他兒子的愛使我深深感動。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他的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教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無不為他著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導。
《傅雷家書》充分地體現了傅雷的思想,他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傅雷家書》就如同清流的清泉,感情是那樣的純真和摯樸。傅雷對他的孩子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兒子進行教育。傅雷對傅聰的愛沒有成為那種普通的溫情,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他們的感情之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為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添加的心血。
從書中我還感受到了家長們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信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兒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使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所以,《傅雷家書》拉近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2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我們只求心里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這是我在讀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第一則家信中最有感觸的話。之前,爸爸也有給我講過著重大的人生哲理,也告訴過我中庸之道,也許是之前有過一些知識的鋪墊,也許是之前經歷過很多的事情,再讓我拿起這篇文章時頗有體會,在當讀完時,更是感慨萬分。
也許現在沒有機會再回頭感悟回憶,但我還有機會去修改我的未來。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這則日記,讓我體會到了父愛有多么濃厚,讓我了解了真正去正視一個問題一個錯誤有多么的'重要,就像課文中提到的一樣“一個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逃避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跨越它,才不會被“回憶侵蝕”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了一步”“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一天”這是傅雷先生寫給他兒子的第二則家信,我讀出了喜悅、贊美、這里與人生。可能是我太小吧,有些句子只有字面的意思,之前感覺所有的矛盾都會來找我,很不想去解決它,更不知如何去處理它。在生活中我有事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負,又有時會覺得心里卑微,總是走人生的極端,但是看到傅雷先生寫的家信時,對,人生事事順利啊!也許逃避的并不是問題而是時間,但是矛盾與問題是并存的,正如同信中說的“有矛盾是生機蓬勃的明證”是啊,人一生都是活在矛盾中的,只有解決了這個矛盾才會有另一個矛盾是你前進,才會勇敢的邁出一步,有一個很好的未來,邁出矛盾便是成長。
《傅雷家書兩則》總結起來教會我了四個字:榮辱不驚!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3
一本好書總是能使讀者受益頗豐。
我從《傅雷家書》中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父愛。那一封封家書中,最短的不過百字,最長的有幾千余字,無論篇幅的長短,每一封家書都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真摯的關愛。
“先為人,次為藝術家……終為鋼琴家。”在信中傅雷先生多次告誡傅聰如何做一個大寫的“人”,培養其正直、堅強等優秀品質是他的教子理念。從書中,我知道了傅雷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他對兒子悉心培養,不溺愛兒子,希望他成為一個愛國的人。傅聰這種愛國精神與傅雷對他的諄諄教誨是分不開的。這樣的父親怎么會不讓人敬佩呢?
傅聰在異國生活時,從父親寫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父親傅雷在書信中常常給他指導和鼓勵,讓他有勇氣去戰勝各式各樣的困難,一路前行。傅雷在藝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鼓勵兒子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嘮叨。”他給兒子的書信具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多么了不起的父親啊!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雖然他平時對我很嚴厲,但是我知道這也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我開始慢慢理解父親。父愛不同于母愛的溫柔,父愛就像一座雄偉的高山,永遠是我最堅強的依靠,也是鼓勵我前進的動力。
《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優秀讀物。這本書不僅能讓人收獲很多方面的知識,還能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4
這個暑假陪伴我的是一本名著:《傅雷家書》。它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孩子們的家信摘編,是中國名著中少有的書信集名著。走入這本書,你會發現,字里行間中,都透露出親情中包容與無私的愛。小至吃飯走路,大至人生格局,皆關懷備至。而傅雷在兒女面前,敢于承認錯誤,從過去的失敗中尋找經驗,足以說明傅雷不僅僅是一名優秀的父親,更是子輩的良師益友。
翻開這本書的一頁頁,聞著陣陣書香味,看著一句句話,沒有人會認為它是一本枯燥的典籍,來往關懷的言語讓你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二十世紀,再體味父子、家人間的愛。“人人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樣能夠實現我們理想的社會?”“先為人,再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再為鋼琴家。”這是傅雷對兒子傅聰所說的話,能夠看出傅雷對兒子最基礎的要求便是做一個堂堂正正、有品德的“人”。只有擁有了人的道德,才能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職業。有一次,傅雷在兒子的一次成功演奏之后贊賞道:“我更高興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傅雷更是反復強調:做人需要謙虛,永遠不要沉迷于他人的夸獎,奉承,不能止步不前,要勇于向自己的理想進發,不斷攀登,才能實現想要的生活。可以說,傅雷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是一位有著正確的價值觀,有著抱負的偉人。簡短的話語,卻反映出深刻的人生道理,讓人在一字一句中感恩生命,在一筆一畫中發現生命的魅力。
《傅雷家書》中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唯有藝術和學問從來不辜負人;花多少勞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誠和熱情,就得到多少收獲與進步。是的,在學習中,我們也要如同傅雷所言,不畏困難,勇敢前行,必將擁有屬于我們的精彩人生!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5
一本苦心孤詣的教子書——《傅雷家書》,影響了幾代人。到底是什么東西打動了這許許多多的讀者的呢?僅僅是傅雷偉大而深沉的父愛嗎?讀完整本書后,我感覺不僅如此,更多的是傅雷那獨特的人格魅力。
面對書中這些質樸、真摯的文字,我感觸頗深。
家信中傅雷曾對傅聰說:“人需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才能有新的感覺,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確的自我批評。”這是要告訴兒子,要多去接觸外來的事物,或許會對音樂藝術產生新的看法與體悟,借此改變自己現在的不足。同時也是關心兒子,希望他能適當休息,不要太過勞累的一種方式。
作為讀者,讀到這段話,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誨。現在的我們這些學生,面臨著繁忙的學業,每天為了成績憂心忡忡,思緒混亂,如果我們就只是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那豈不是早晚有一天會分崩離析?所以,我們不要太苛責自己,“要不是跳出自我的牢籠”,去接受大自然的美好。聞一朵花香,聽一陣鳥鳴,感受一縷陽光的溫暖,這難道不比自己整天愁眉不展要快樂的多嗎?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心態,我們才能在學習上笑對困難,勇敢克服。
等到這時,我們的心就仿佛像沉入深海一般寧靜,才可以沉思默想,去自己的精神世界探索一番,從而對這世間萬物的種種都會有著全新的認知與看法。對過去的自己重新做一個評判,改變自己的不足。
這一切的一切,都只不過在向更好的一個自己邁進。
所以,此刻,放下手中的手機或電腦,多出去走走吧,不要一味地沉迷于自己單調乏味的世界中,“要不時跳出自我的牢籠”。去感受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去感受世界的點滴美好。
《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悉心指導,也同時引領著所有閱讀該書的讀者一起,朝一個更好的方向前進,這或許就是它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6
《傅雷家書》一直被中國的家長們認為是教育的寶典,簡直是親子關系的《圣經》。隨著時代的變遷,萬事萬物都在變,但不變的其實只有中國式的教育和中國式的家長。
傅雷的愿望是讓他的兒子傅聰成為一名出色的藝術家——要超脫鋼琴家的境界,成為藝術家。而傅聰本人的愿望,我們就無從得知了,畢竟書里并沒有收錄傅聰的回信。從傅雷比關心傅聰本人身體條件還要關心他的演出情況和在鋼琴學習方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傅聰并不想成為鋼琴家:起初只是他的興趣,或者干脆是完全被逼迫的。而從傅雷一封接著一封(我的版本是按信件類型編排的,體現得不明顯)的書信和每次有意無意地提起“要給我們多寫信啊”的叮囑中可以看出傅雷完全是一個自私的父親,完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如果傅聰不喜歡寫信呢?如果他太忙而沒有時間寫信呢?如果是因為他病倒了,才沒有時間寫信呢?可見傅雷并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本質,而是像復讀機一樣催促。
傅雷說老舍的《四世同堂》寫的不好,“發覺文字的毛病很多,不但修辭不好,上下文語氣不接的地方也很多。還有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裝腔作勢,……現在竟發現他毛病百出。”請問您就寫得比他好?我覺得您的.家書才是“硬拉硬扯,啰里啰嗦,裝腔作勢”,還多一個“又臭又長”。看過《紅星照耀中國》的文化人都知道斯諾在開頭那一段一長串問題是想吊起讀者的胃口,但疑問過多過長,效果適得其反。傅雷也運用了大量如是的疑問段,經常一寫就是幾百字。我在看那些問號時,我甚至在想傅雷是不是一個被翻譯耽誤的哲學家——估計蘇格拉底都沒有那么多問題要問。
但是也并不能說《傅雷家書》就全是壞的。那種設身處地與兒子共勉的精神值得學習。不過有時候會有點過,幫兒子做決定和打著“過來人”名號的道德綁架我實在是看不下去。傅聰的未來是傅聰自己的,他的腦子、他的心也只是他的,父母只是充當一個把他接來世上的角色罷了,只有傅聰自己才會做出不會令他后悔的決定。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7
假期我讀了《傅雷家書》,說實話開始讀時,看到長篇的文字,我頭都大了。第一感覺:沒意思!
可慢慢讀下去以后,我漸漸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傅雷先生從1954年至1966年6月寫的186封書信中(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
這本書問世以來,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養的啟迪作用既深且遠。《傅雷家書》獲過全國首屆優秀青年讀物一等獎,還被列為大型叢書《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之一。及至目前,它在20多年間的發行量累計已達110萬冊,這足以證明其影響之大。《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對我們學生來說,更值得一讀。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8
寒假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讀完《傅雷家書》后,有人感嘆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而細膩的父愛,有人則細心鉆研傅雷先生教給兒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關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雷夫婦給兒子的書信,信中既有談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如何正確對待藝術,又寫到了學習方法與生活的瑣碎。字里行間透露出一位父親對遠在國外的兒子深深的思念與諄諄教誨。
傅雷先生在音樂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與知識,而兒子傅聰更在音樂上有著極高的造詣,其中離不開父親與他的交流。傅雷并不因自己是“父親”而忽略兒子的想法,他與兒子平等地交換意見,有時因為兒子的意見產生新的想法還會記錄下來。在告訴兒子應該怎樣做時,他總用提醒的語氣,而不是命令。教給兒子道理時,他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評兒子,而是潛移默化般的教育。當兒子獲得榮譽時,他給予足夠的贊揚,同時還提醒兒子不要被過分的贊賞沖亂了陣腳。
他以更溫和的方式去教育兒子,卻也不失一個父親的威嚴。
父母與孩子之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歲月,正因為有了這段歲月的沉淀,父母會更有能力、更有經驗去面對生活,而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孩子也是人生的課題之一,是人類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環。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太過溫和,便會寵壞了孩子,若是太過嚴厲,便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在這個點上失去分寸后,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傅聰年紀小時,傅雷就因太過嚴厲使兒子一度匱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聽孩子的建議時常說:“你還小,什么不懂。”卻從不解釋“不懂”在哪里。失去了交流后,父母與孩子在思想上便成為兩條平行線,各自延伸卻從不相交……
所謂“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與孩子的配合。我們都在羨慕著傅雷先生的兒子成績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羨慕著所謂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學習他的教法,學會用心地、正確地傳達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9
孩子還年少,就只身到國外留學,面對著語言和學業以及禮儀,為人處世等等的壓力,他的父親給了他很多意見和鼓勵,那一封封充滿著期待和愛的家書,漂洋過海,將父母的牽掛和思念送達到孩子的身邊。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這么多封的家書難道還不能代表他們對孩子的牽掛嗎?期間有一次沒收到信就坐立不安,這難道不是父母最基本的擔憂嗎?
信中有這位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教育、還有當孩子獲得榮譽時的那種驕傲,當然也有對孩子感情上的疏導。我想,這是每位父親,或者說是每位孩子都知曉的。不可避免的,這些家書當中也有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當你讀到這些的時候是否腦海里會回想起父母那嚴肅的臉呢?現在是否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呢?
"我們做父母的人,為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為你們好,能夠有助于你們的,我們總盡量的給。"這句話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其實我們的父母經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的盡量給,就算是砸鍋賣鐵都要供你讀書。",其實你可以在《傅雷家書》里面找到你父母的影子,同時又能看看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以何種心情來愛我們的。
或許你認為你獨立了,長大了,可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又是如此的需要父母的糾正。嚴厲并不是錯,反倒是對我們的一種鞭策,一種促進。或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思考。
成長,這是一個懵懂而艱辛的過程,但是我們必須經歷,而且必須成功的渡過,如果你還處在和父母的爭吵、糾結當中,那么請你仔細地,帶著感情和長大的決心去閱讀《傅雷家書》,相信我,它會讓你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0
讀《傅雷家書》,給我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家書,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書。在這里,傅雷不只是一個父親,同時也是兒子的良師益友。書中的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他對兒子的愛,像朋友的關心勉勵,像老師的諄諄教誨。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為此,他不斷寄送大量中國本土文化的學習資料,生怕兒子離開故土后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書》凝聚著傳雷對黨和國家的愛以及對兒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傳雷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要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兒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在學習上應該勞逸結合,先學習樂理,切不可操之過急。還有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如在婚戀方面,都像是良師益友一樣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從“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要依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兒子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有所成就,長大后有所建樹。傅雷對兒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家書涉及各個方面,內容富含哲理。告訴年輕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有理,不能激進,要學會如何做人,在學習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負眾望!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1
作為名人書信代表作中的典范代表,《傅雷家書》無疑曾被千萬人品讀過,也自然會有千百種體會。對我而言,和爸爸共讀此書,也讀出了別樣的味道。
在學術和專業領域,傅雷是神一樣的存在,造詣極深。而透過《傅雷家書》,我"看"到了一個親和、民主、包容,既有大智慧,又有"凡人"情趣的父親。例如,傅雷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說到:"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ip(八卦),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先生的風范,使我深深感到——都說"父子如兄弟"。誠如是,傅雷先生樹立了極好的.榜樣。以他的造詣成就,對孩子的教育卻不是居高臨下的"施威",而是耐心細致的互動"絮叨"。我的爸爸也頗感慨,說作為父母,不可"恃才行兇",雖然在禮儀輩分上有長幼之別,但在思想上要給孩子更多平等、尊重與傾聽。
——都說"父愛如山",我倒覺得父愛更應如海。無論父母多么望子成龍,都不宜在孩子學業不佳或身心成長等遇到挫折時焦躁斥責。作為父母,不必"恃愛行兇","高山"仰望令兒生畏,孩子期待更多包容、理解、循序引導的"海"之胸懷。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傅雷",我的爸爸雖然不是傅雷那樣的名人,但他對我的培養與期待卻是一樣的深沉厚重……
傅雷家書讀后感 篇12
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法國作品和學術著作30余種。傅雷還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一位嚴厲、盡責同時不乏愛心的父親,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兒子的教育中。對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他認為,無論從事什么職業,做人是第一位的。
傅雷看重人的道德修養,也一直教育孩子做人是第一位的。即使在信中,他也是老生常談,哪怕孩子聽膩聽煩了,仍反反復復、語重心長地叮囑一番。他在信中旨在告訴兒子“細節決定成敗”這個道理,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很容易被人們忽略,它卻往往決定了事情的成功與否。在兒子取得成功,被鮮花和掌聲簇擁的時候,傅雷適時地教育兒子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始終要保持堅韌、頑強的精神,戒驕戒躁。
傅雷在教育兒子追求藝術的過程中,也不忘教育兒子不忘民族。他告誡兒子不忘初心不忘本,在傅雷看來,被外國人推崇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應該被我們自己冷落,只有真正了解作文了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在書信中,傅雷常勸導兒子多了解、積累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兒子的愛國之情,塑造其人格。傅雷對兒子的淳淳愛國主義教育,使在異國漂流的傅聰與祖國之間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傅雷之于傅聰,就像一本不可替代的教科書,培育其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傅雷雖不在兒子身邊,他的愛卻如影隨形地伴在兒子左右。傅雷對傅聰的愛是高尚的,純潔的,它蕩滌了世間的功利,洗去了人世的浮華,留下的是那深沉而無私的愛。“多少對你的期望,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深情啊!這份愛又是那么無私、那么卑微,令人動容。正如魯迅所言:“父母生了子女,同時又有天性的愛,這愛又很深廣很長久,不會即離。”傅聰遠在國外,傅雷最擔心的還是兒子的飲食冷暖,生怕兒子不懂得照顧自己,信中盡是殷殷關切之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傅雷家書的好句01-04
傅雷家書摘抄02-09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4-15
傅雷家書教學反思03-03
傅雷家書的好句14篇01-05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01-01
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12-13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18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3-30
傅雷家書讀書筆記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