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后感1
小說開篇介紹了呼蘭河的人文風貌,介紹了東北地區獨有的氣候,從裂了大口子,這些詞語中,讓人身臨其境,深有所感,讓人一下子進入書中,接著介紹了呼蘭河的習俗,以及各種人們自認為的`“盛舉”,在中國三四十年代,封建思想迫害著人們,封建迷信壓制著人們。
小團圓媳婦剛剛十二歲出頭,正值花季,性格開朗,就因為長得比同齡人高,非要說自己是十四歲,而她不像別的女人一樣低聲下氣,走路抬著頭,被胡家認為是應該要管教管教她,對她又打又罵,小團圓媳婦被打得生了病,胡家又聽信了假道士的讒言,白白花了一千多吊錢,沒有起色,又說讓她出馬,又讓她在光天化日之下當著眾人的面用滾燙的開水洗澡,經過三次折磨,小團圓媳婦閉上了眼睛……有二伯,因為家世特殊被人差別對待,導致他的性情極為古怪,而馮嘴歪子,會拉磨做豆腐,會做年糕,與王大姐有了一雙兒女,因為兩人皆是二婚,因此各種流言蜚語,謠言層出不窮……小栓,一個苦命的孩子,出生身體就不好,本該早早去世,但是他的父親不愿意,聽信讒言,跟人交換了人血饅頭給小栓吃,小栓吃了并沒有用,殊不知……那是革命者的鮮血!
在呼蘭河這個地方,人性和人心交織在一起,少女和老人交織在一起,愚昧和無知迫害著人們,呼蘭河傳,是一首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首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后感2
蕭紅啊!蕭紅,呼蘭河水把您養大。您是這片黑土地上孕育出優秀的女作家,是愛國文學青年的典范。您珍貴的文學作品,是黑土地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令人永不能忘卻的一段歷史篇章。是呼蘭河的驕傲,是呼蘭人民的驕傲。您熱戀著這片黑土地,熱戀著呼蘭河,熱戀著鄉親們。
《呼蘭河傳》就充分體現了您的心靈。您還有很多作品沒有來得及寫完。如:反映東北開荒史的長篇小說《泥河》、反映哈爾濱女學生抗日斗爭的長篇小說《晚鐘》、《呼蘭河傳》的第二部,另外還有《還鄉人》、《采菱船》、《珠子姐》等十個短篇小說題目都擬好了;可是殘酷的戰爭缺醫少藥,奪去了您青春年華。人民為您惋惜,為您憐憫……
蕭紅啊!蕭紅,您放棄了安逸舒適的生活;歷盡磨難、饑寒交迫、貧病交加、坎坷曲折。生活的漂泊,愛情婚姻的不幸,戰爭的災禍,您無不飽嘗。為的是推翻黑暗的封建社會,為的是不當亡國奴,為的是讓廣大勞苦人民都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您懷著對祖國對黑土地的一片赤誠,蘸著自己的血液和膽汁,不足十年的創作生涯卻留下了近百萬字的珍貴文學作品。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民族危機嚴重的.動蕩時期,在國將不國的劇烈變動中您寫盡了人生的死路和活路。以抗日作家之譽蜚聲中國文壇,名揚海內外。報效祖國的熱血在您胸中奔騰,鞭撻吃人世界日寇鐵蹄暴行。您是現代史上巾幗英雄,文壇巨星。萬古流芳!永放光芒!
您的短暫人生卻綻放出晶瑩閃亮的文學火花。您在廣州珠江畔銀河的英靈,我們莊嚴向您告慰:我們踏著您的步履繼續奮斗。今天您的愿望實現了:祖國已陽光普照,盛世隆興,東方巨人,錦繡前程。請您望一望家鄉的巨變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3
讀小學時學過一篇課文叫《火燒云》,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晚霞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做教師又教過一篇課文叫《我和祖父的園子》,認識了一個“人來瘋”的小姑娘,神會了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無論是做學生,還是做教師,我和蕭紅注定有一場精神的約會,及至捧讀《呼蘭河傳》,我和蕭紅開始真正相遇。
童年的蕭紅是快樂的,在那個欣欣向榮的園子里干著自己想干的任何事情,早晨學舌似的跟著爺爺搖頭晃腦地背古詩……爺爺寵著她,深愛著她。蕭紅的童年又是落寞的,通篇里出現的親人只有慈祥的爺爺一個,天資聰慧解事很早的她終日與狗尾巴草、倭瓜、蝴蝶等生靈為伍,甚至連黑暗塵封的后房也成了她的樂園。
追隨蕭紅的腳步,我穿越時空來到了當年蕭紅生活著的呼蘭縣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呼蘭版的《清明上河圖》。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著家鄉的點點滴滴: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娘娘廟、搭草臺班子唱大戲、放河燈……甚至連賣豆腐、賣麻花的市井人物都走到了她的筆下。從她的文字里我感受到了呼蘭縣城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了解到了當地很多的民俗風情。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蕭紅掩藏在心底的那份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從20歲逃婚離家出走直到31歲英年早逝,蕭紅再也沒有回過故鄉,可寫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卻是那么的親切而詳盡,我堅信蕭紅的靈魂一定與家鄉永遠同在。
追隨蕭紅的靈魂,我感受到了作家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蕭紅的筆下沒有達官顯貴,全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她時刻關注著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命運。她關心賣饅頭老人冰封腳底的冰雪,她關心在嚴寒季節里還得出門趕馬車車夫眉毛上的寒霜……特別是寫到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時,作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說她也是一個犧牲品,“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記錄的文字雖然很平實,似乎沒有任何褒貶,可沉靜的文字背后卻流淌著作者的一腔熱血,她抨擊著封建愚昧的思想,覺得這個世界應該有所改變。呼蘭縣城如果有色彩的話,我覺得應該是灰色的,但不是全灰,馮歪嘴子就給這灰色的天空增添了一抹亮色。磨官馮歪嘴子好不容易成了家,不幸的是老婆生第二個孩子時難產又離開了人世,當所有人都覺得馮歪嘴子又要喝酒、坐在磨盤上哭的時候,馮歪嘴子卻頑強地、堅韌地帶著兩個兒子活了下來。想必蕭紅對馮歪嘴子也是充滿敬意的!
著名作家茅盾曾經贊譽《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這首詩值得反復吟誦,這幅畫值得反復賞析,這首歌謠值得久遠傳唱!
呼蘭河傳讀后感4
《呼蘭河傳》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人物,而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十二歲的小團圓是老胡家的童養媳,然而,命運不濟,故事中善良的小團圓一步一步被她的婆婆逼上了絕路,最終死亡,嗚嗚……她的命運真的是太悲慘了。
盡管小團圓媳婦天真、可愛、活潑,但如此可愛的小女孩,原本可以和現在的我一樣,過著平靜的生活,快樂的活著,甚至可以每天幸福的來學校學習,然而,她卻并不能。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這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成了老胡家的`童養媳后,天天被她那狠毒的婆婆當成出氣筒。每當她的婆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打小團圓媳婦。為什么?因為她打家里的豬的話,怕豬跑了;打狗,怕狗跑了;打雞,怕雞不下蛋……所以她只能打小團圓媳婦,并且無論小團圓媳婦怎樣,在她看來,與她沒有什么干系。任何理由都可以讓她打小團圓媳婦,打的手段也是各種各樣的。久而久之,小團圓媳婦就被她的惡婆婆打出了病,但是,她的婆婆并不急著給她找醫生,而是從云游先生那里得到偏方,讓小團圓媳婦用滾燙的熱水洗澡,最終,小團圓媳婦被活活燙死了。她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啊!而在這之前,她竟還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回家,卻不知,她已經被老胡家賣了。
哎!小團圓媳婦真的是太可憐了,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后,我多么期望:無論我們身處哪個時代,哪個階層,如果每個人都能有一顆善心,愿意彼此溫暖,那么,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也許,小團圓媳婦的命運就不會這么悲慘,就不會死了……
呼蘭河傳讀后感5
《呼蘭河傳》為我們講述了作者蕭紅寂寞的童年,以及胡家團圓媳婦、祖父、有二伯、馮歪嘴子這些平凡人的故事。其中,第七章內容緊緊揪著我的心:故事中的馮歪嘴子住在一個小磨房里,生活艱苦、地位低下。
讀到第三回時,我真正讀懂了“貧窮”二字。馮歪嘴子一家窮得買不起被子,只能去蓋面袋子,而那惡毒的掌柜竟罵道:“我這面袋子也是給這野女人蓋得?”而馮歪嘴子竟一聲不吭。我不禁有些納悶:馮歪嘴子怎么不反駁呢?不還嘴呢?越往后讀,我越明白,當時的磨倌地位很低,是不受人尊重的。要是反駁了,可能就沒地方住了。回想一下,怪不得誰想欺負他都行,以及之前王大姑娘嫁給馮歪嘴子的事被大家說東到西,我都恍然大悟了。此時,除了對他的可憐,更多的是佩服馮歪嘴子這種樂觀的'心態。不管別人怎么說他,他都很努力地接納。
但心中不免還是有些憤憤不平。畢竟馮歪嘴子也是人吶,雖然他窮,他在不斷地努力生活,在努力讓家人活得更好,在努力改變這個現狀。
命由天定,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他的妻子死了,可馮歪嘴子并沒有一直活在過去的陰影中,而是艱難地帶著兩個兒子過日子。讀著讀著,我發現原來他的兩個兒子才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固然深愛著他的妻子,不能選擇和妻子一起死,那樣必然是對兩個兒子的不負責。我想:他的妻子在天之靈,看到他們如此幸福的生活,也會感到高興吧!或許應該保佑他們父子三吧。
讀著讀著,我感受到: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磕磕絆絆,我們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充滿斗志向命運發起挑戰呢!
呼蘭河傳讀后感6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并不怎么繁華。”就是這樣的小城里,有著舊時光特有的氣息,心酸的同時伴隨著快樂。
小說的寫作是以一個孩童天真無邪的視角來回憶在小城里所發生的事。最底層人民的生活躍然紙上。即使在“嚴寒把大地凍裂了”的天氣條件下,該賣饅頭的老頭子遇冰摔倒了,站起來,整好好箱子,拍拍身上的冰,繼續賣饅頭;拉糧食的車隊仍然冒風前行,賣了糧食換了些油和布匹;上學堂的孩子與家長爭論著鬼神之說……
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下,人們時時刻刻都在忙碌著,唯一的.精神寄托與迷信掛鉤。例如小孩在學堂里越念越壞,家長認為是嚇掉了小孩的魂。如今的我們實在難以如此認為。但讓我感觸最多的是“小團圓媳婦”這一節。她是從小就被婆家給買下來的童養媳,等到年紀差不多(即可以干活時)就來到婆家生活。小團圓媳婦雖然個子很大,但年齡與其身高不符。小團圓媳婦因為想要回家而茶不思,飯不想,婆婆為此發怒,更有“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說我打得狠了一點,可是不狠那能規矩出一個好人來。”試想一個人一天挨八頓打,甚至用沸水從頭上澆下來,人昏死之后又用冷水澆醒,這樣的折磨之下,原來天真爛漫的小團圓媳婦過早地體驗了人無知、愚昧下的苦難。
讀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那個年代,也為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嘆惋,更為那時人們思想觀念的腐朽而悲憤。盡管在那個年代很心酸,但仍有歡樂的一面。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了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要怎么樣,都是自由的。”充滿了童趣的話語,便是文中“我”的樂園——后園。在后園里有著“我”和祖父最歡樂的時光,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是“我”最深的記憶。祖父時常被頑皮的“我”捉弄,總有斷斷續續的笑聲從后園里傳出來。
我與文中小主人公做過同一件事,那便是念詩。因為我外公是名教師,小時候就和他去學校。晚上總會纏著外公教我念詩,雖然不懂是什么意思,還是樂此不疲的重復念。只覺得好聽,重復多次后便記下了。和文中的祖父常給小主人公美味的零食一樣,外公有好吃的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總會拿給我,看著我吃得津津有味。寫到這里,已有一個多月未回家的我,想念起自己的家,想念外公,便和外公通了電話,聊了很長時間。過后,那份想念才逐漸退卻。
記得曾看過一部電影,有句臺詞:“人生最甜蜜的快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艱難中得來的。我們要親身經歷苦難,然后才懂安慰他人。”或許,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感觸最深。如今的我們僅僅通過文字去感受,但都是淺淺的。所以,此時最好的做法便是不后悔過每一天,讓每一天都變得有意義,努力朝心里的那個方向前進,去書寫自己的傳記。
呼蘭河傳讀后感7
讀了蕭紅寫的《呼蘭河傳》后,我心里很久很久才平靜下來。但是,腦海中總是浮現著關于呼蘭河城的一幅幅的畫面。在這本書中,寫了呼蘭河城人的無知、愚昧。寫了馮歪嘴子的堅強;有二伯的古怪脾氣;小團圓媳婦的悲慘命運,還有我和祖父在后院時的.快樂時光……
灰色的天空,平靜的敘述,黯淡無光的畫面,把我帶回了二十一世紀初的呼蘭河城,這個小城并不繁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來回循環。這個小城中住著一個十二來歲的小團圓媳婦。
小團圓媳婦個子很高,一張黑乎乎的臉,總是笑呵呵的,給人一種很美好的感覺。但是,小團圓媳婦命運悲慘,被街坊鄰居議論紛紛,有的說她:瞞歲數、不知道害羞……她的婆婆總是打她,給小團圓媳婦抽貼、跳大神、出偏方,更殘忍的是把小團圓媳婦燙在剛開的熱水中,還有讓她當著很多人的面前把衣服脫……我從中感到了:小團圓媳婦很慘,被婆婆虐待,而且婆婆很無知愚昧,聽別人傳出的謠言,不相信自己的媳婦。婆婆還很迷信,聽從別人出的偏方,給小團圓媳婦治病。把一個好好的花季少女給活活害死了,小團圓媳婦死的很慘。
我和小團圓媳婦有著相同的年齡,卻有著不同的命運,我現在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父母寵溺著。二小團圓媳婦卻整天被打,直到死亡。我很同情小團圓媳婦,正是花季少年卻死了。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有很多故事,說多久也說不完,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讀者才能感受出來。小城的黑色也只停留在我們的心中。
呼蘭河傳讀后感8
開學的時候,我利用課余時間看了小紅寫的《呼蘭河傳》。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印象最深的是幾個小故事。
豆腐在當時是奢侈品。晚餐吃一塊豆腐會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有一些貧困家庭買不起豆腐。他們孩子的夢想是開一家豆腐店。甚至有一個人破產了,寧愿破產也不買個豆腐吃。這說明了窮人的悲慘處境,他們就那樣生活過,連一塊豆腐都買不起。
舊社會的女性生活可以說是非常悲慘的。廟會上,老廟里的人都很虔誠,但在娘娘廟里,人們根本不尊重娘娘,只求她給子孫。這也反映了當時的女性是多么的不起眼。
書里還講了一個小團圓媳婦在.的故事,她很好,但是被折磨,被打,被罵,被虐待,心里其實很委屈。她想回家,可是人家說她身體里有鬼,說她要驅鬼,說沒有偏方有效。她被迫在熱水中洗澡,被折磨致死。作者通過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在黑暗、落后、愚昧的社會生活中的不幸命運。
看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這三篇短篇小說只是書中的一個縮影,卻表達了女作者對舊社會的愚昧、落后和黑暗的不滿和憤怒。蕭紅在當時是不可多得的女性精英,但很多女性都過得很辛苦。新舊對比,社會進步了,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女生不受歧視。我們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女生要自強不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呼蘭河傳讀后感9
蕭紅是一個命運悲苦的女性,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應對世俗,經歷了叛逆,覺醒和抗爭一次又一次生命的搏擊。祖國的災難,故鄉的淪亡,個人遭遇的坎坷,使她的作品中帶著一絲絲凄苦和憤世,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的鄉愁。
小學期間,我們上了蕭紅的《火燒云》和《祖父的'園子》,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蕭紅小時候居住的呼蘭河城是如此的奇妙與可愛,使人不禁向往它……可今日,我讀了這本書,卻明顯地體會到了這個年代到百姓們的無奈與痛苦,也讀懂了一個懵懂小女孩的心。
蕭紅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可謂是生機勃勃,豐富多彩,語香爛姿,鳥花絢多。花園里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都讓我感到神奇,新鮮。異常是那會呼叫,會冒煙,葉子會發光的大榆樹,讓我感到十分羨慕和驚訝。
蕭紅說,花園中的植物,動物簡直是應有盡有。“蜜蜂則嗡嗡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小花上,胖乎乎,圓滾滾,就像一個小毛球,落到上頭一動不動了。”這句話讓我仿佛看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蜜蜂嗡嗡飛著,落到一朵芳香四溢的花兒上,一動不動,似乎在回味著這無限樂趣。看,多有詩意呀!這,就是語言的魅力。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天真淘氣的蕭紅竟趁外祖父拔草時,將一朵朵紅彤彤的玫瑰插在祖父的草帽上,一邊插還一邊笑。祖父更是可愛,不知真相,說了句:“今年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真香,二里路哪怕聞得到的。”我當時在喝茶,看了這句話,突然笑得哆嗦起來,實在憋不住,一口水從我嘴里噴了出來,地上頓時濕了一大片。
這,就是童心。
這,就是童趣。
同學們,好好讀讀這本《呼蘭河傳》吧,此時此刻,你立刻就會領略到蕭紅那純潔的,又痛苦的童年!
呼蘭河傳讀后感10
《呼蘭河傳》這本書主要講的是20世紀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蘭,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里面回憶了作者童年時的一些往事,特別是與祖父在一起的日子。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園子里種菜的場景。蕭紅的祖父種菜,小蕭紅就會跟在后面用腳把那下了種的土窩一個個地溜平,小蕭紅并沒有真的溜平,而是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還把菜種踢飛了。
這令我想到在我小的時候,在老家的那段時光,我跟爺爺一起去家后面的菜園玩。爺爺穿著一雙大靴子,我也鬧著要穿,于是我換上了奶奶的靴子,奶奶的腳雖然很小,但對我來說,依然是大大的靴子。我就這樣穿著奶奶的靴子,晃悠悠地跟在爺爺身后。爺爺種菜籽,讓我澆水,而我沒有好好地澆水,反而是把水倒在沒菜的`地方,然后在上面踩。泥濺得到處都是,爺爺并沒有罵我,反而輕輕擦拭著我鼻子上的泥,看著我笑了。突然,我又是不小心“啪”一下,哎呀,我摔到了地上,爺爺一把抓住了我,可沒有來得及,反而濺了自己一臉的泥。爺爺并沒有怪我,只記得那天,我們倆個泥人在田邊笑得很開心。
回到家,爺爺就被奶奶批評了,可奶奶也沒有罵我,反而是耐心地幫我換洗衣物。我一直很好奇,奶奶為什么只罵爺爺不罵我,畢竟,調皮的是我呀,而爺爺也不辯解,只是笑笑。
我想就像蕭紅的爺爺對蕭紅一樣,寵愛蕭紅,包容蕭紅,我的爺爺也是這樣毫無保留地愛我。我想蕭紅與爺爺相處的日子是最快樂的日子了吧,因為我也是。
呼蘭河傳讀后感11
是我在暑假開始前買的一大包書中最吸引我的一本,所以,也成為了我最先注目的一本書。對于作者蕭紅,她的那篇《回憶魯迅先生》在所有的魯迅回憶紀念文作當中獨樹一幟,曾經在某個秋天的深夜讓我又一次領略了什么才是情由心生,什么才叫作感動。帶著這么一種非常好的印象,我打開了《呼蘭河傳》。
熟悉的筆觸、色彩、用光,蕭紅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語般平靜的敘述將我領進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整個村子里面,到處都是蕭殺,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敘事者——那個家境還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云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沒有抬起頭來的村民,他們笑也笑得那么拘謹,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日子,哪怕這是一種煎熬,也沒有人去打破。他們只是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那么多交替出現的人物,我甚至都來不及判斷哪個是我應當同,哪個又是我該去鄙夷的.……一個又一個悲劇,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個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
小團圓媳婦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歸結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諸如此類,我不敢想象,當我身處那婆婆的境地,那樣的家庭,那樣的時代,我能做些什么。他們家的小媳婦死了,來得時候還活蹦亂跳的,誰也沒料到,會走得那樣匆忙,讓婆婆們心酸,他們使了多少錢,費了多大的力氣,不過是想讓這個媳婦“活”過來啊。那小團圓媳婦呢?她本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才14歲而已,卻以為人妻,為人媳,她該是多么不愿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罵,就這么孤零零的一個人,還是個孩子的人,怎么承受的了?然而,在那個時代,這一切都是司空見慣,也是無人能夠挽救的。試想一下,如果小團圓媳婦并沒有成為文中的小團圓媳婦,那誰又能斷定,她不會被另一個小團圓媳婦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為小團圓媳婦的悲劇呢?悲劇籠罩著他們,因為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一大群人,一個村落的人,一個地方的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的人。
小團圓媳婦一家的悲劇,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靜靜的從高處看著我們,帝制到民主的轉變,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們都經歷過了,80年之后的今天,他們都已經消失了嗎?沒有,他們還存在著,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存在于我們每一個人的骨血之中,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這些人,我們,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雖然我們這些脊梁,總是那樣的不爭氣,80年前的灰色或許少了一些,但那些低著頭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種“封建”正悄悄的用它們狡黠的眼睛張望著。
只是,不要再那么無奈的活著,又無奈的死去,來去若空。
呼蘭河傳讀后感12
蕭紅先生,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滿傳奇,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不斷抗爭。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寫于戰火紛飛的1940年。1942年,日軍攻陷香港,因病住于香港醫院的先生也寂寞地離開了人世,這本書成為了先生最后的著作。
這本書,是一篇優美的敘事詩、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謠!作者以細膩的手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無奈的故事。通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眼中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難忘經歷。其中,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更多的是對那個丑陋封建社會的批判、揭露。
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生活著一個個悠然自樂、自怨自艾的可憐蟲,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子、周圍的閑人們…
書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屬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侶。無憂無慮的后花園中,與祖父盡情玩耍,纏著祖父講唐詩、故事…祖父是和藹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滿童趣,像個孩子;祖父是通情達理的,在大家紛紛議論小團圓媳婦的`不是時,他說小媳婦是個好孩子…祖父雖默默無聞,卻不斷激勵著作者積極的一生。
小團圓媳婦太凄慘了!她是一個“笑呵呵”、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歲的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兒媳婦。天真、大方、率性的她,無意識地違背了封建傳統習慣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圍人們的閑言碎語下,愚昧的婆婆為了“規矩出一個好人來”,從她一進家門就開始,打了她一個月。婆婆親口對別人講,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有時,吊梁上,皮帶抽,打昏后用涼水澆醒;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一個好好的人折磨病后,不給她看大夫,卻聽信周圍的人,到處找偏方、請大仙、跳大神…就是這么一群人,一次次的從精神上、從身體上瘋狂地折磨著團圓媳婦,卻口口聲聲的說是為了她好。最終,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圍留下了一群“熱心”的、冷漠的看客…
這一切,該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干的出來啊?這是一件多么凄慘的事啊!這是一群多么冷酷、愚昧的“好人”啊!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殊不知,這些婆婆們,同樣也是“照著幾千年封建傳統習慣而生活”的犧牲品!可以想象,這些屈服于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愚蠢、頑固而付出代價!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說過:翻開封建歷史書,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卻是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透過這本書,我分明看到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正張著血盆大口,吞噬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想想蕭紅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現在,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繁榮文明的新社會感到光榮與榮幸!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樂觀地建設新時代的文明!
呼蘭河傳讀后感13
在作者平淡如水的敘述中,我仿佛看到了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還有灰色的人生。在這本書前面描寫出了呼蘭河這小城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這兒的人們愚鈍、麻木、安于現狀的'精神狀態和灰色的生活,他們沒有夢想,沒有追求,只是淡淡的活著,淡淡的離開,讓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么。
生活在呼蘭河畔的人們,他們的腦子里充滿了迷信,他們認為人應該順應天意,順意社會,但是天意到底是什么呢?他們是那么愚昧無知,那么的封建,在無形中竟成了劊子手。這才是多么的可悲啊。其中最大的悲劇就莫過于小團圓媳婦的死。他才十二歲啊,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卻過早的被賣給胡家做童養媳。明明是一個健康的小女孩,卻因為愛笑吃的多,婆婆就要給她一個下馬威:用皮鞭抽她,用燒紅鐵烙她的腳心……小團圓媳婦的婆婆以為,這樣打她是為了她好,但最終卻因為“好心”幫她治病的婆婆而喪失了生命。我們到底該責備誰的狠心呢?愚昧的婆婆根本就無法意識是自己做錯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背景,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
在這里,呼蘭河不再僅僅是只是呼蘭河,而是在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為迷信、愚昧、無知,上演著一出出悲劇……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成了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這部作品在思想上繼承了魯迅對中國人民性質的剖析與批判;在語言上,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郁感傷。被越來越多的后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后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關于書,呼蘭河留給作者的,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雖然沒有美好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我希望你能買一本回家看一看。
呼蘭河傳讀后感14
你知道蕭紅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樣的嗎?如果你讀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我相信你一定會知道。
蕭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也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她出生于黑龍江省,1933年發布第一部作品《棄兒》,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
《呼蘭河傳》寫的是一個名為呼蘭河的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嘲笑、冷酷、無情、迷信、虛假的人。
最大的悲劇就要數小團圓媳婦,年僅12歲的她被賣到了胡家當童養媳,單單因為她不害羞,婆婆就要來給她下馬威,用嘴罵,用手掐,用鞭子抽接著團圓媳婦就被婆婆給虐待病了,更糟糕的是,婆婆為了治好病,聽了那些愚昧的人話,竟然讓團圓媳婦當眾洗澡,洗澡水更是燙的讓人無法想象,圍觀的人到處都是,可是就沒人一個人上前阻攔,最后小團圓媳婦被無辜的折磨死了。兇手是那些迷信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善意害死了團圓媳婦,每個人都是要她命的劊子手。不過現在的`社會基本不會有這種行為了,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來獲得幸福。
到了第七章,主角是一個窮苦的男人,叫馮歪嘴子。他有一個媳婦,兩個兒子。因為生二兒子,他的媳婦死了。作者沒有告訴我們他的結局如何。這給我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可能結局十分悲慘,可能結局十分美好,也有可能結局平淡無奇。總之只要想象,他的故事就有一百個,一千個,無限個可能。
《呼蘭河傳》這本書沒有華麗的點綴,沒有美麗的裝飾,它靠著與眾不同的平凡,深入讀者的心坎。
呼蘭河傳讀后感15
童年是歡樂的,然而對這個人而言,童年是寂寞的;世界是美好的,然而對她而言,一切都是荒謬的……她就是蕭紅,在那時被世人扭曲了的三觀下,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寫出了帶著淡淡苦澀的《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講述了呼蘭河這座小城里,呼蘭河人的生活日常以及那個年代落后的思想。我覺得這本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熱鬧的呼蘭河。廟會、街上的藥鋪、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繩、野臺子戲等,以及那北方的獨特風景,都給人留下了熱鬧非凡的印象。二、蕭紅和她的祖父在園子里、在家里的美好時光。三、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窮苦人民的真實生活以及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估計很多人讀著小團圓媳婦那一段時是憤憤不平的,讀到二爺那一段是一邊笑一邊揉發酸的鼻子,看到馮歪嘴子的故事則是完全哭了。確實,哪一篇文章不能打動你的心呢?
蕭紅不只一次在書中說過:“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剛讀時很奇怪,這么大一個院子,又有那么多房客,哪兒荒涼?后來,繼續往下讀時,從書中看到一句挺揪心的話:磨房里那打梆子的,夜里常常是越打越響,他越打得激烈,人們越說那聲音凄涼。因為他單單的響音,沒有同調。我想蕭紅對我們的答復就是這個,她就是一個寂寞的旅者,她看著美麗的風景——祖父、蕭軍、魯迅、端木蕻良一個個消失不見,只剩下她一個獨自在灰暗中徘徊。第一個風景(祖父)的消失導致了她寂寞的童年。風景逐漸消失則是她對世界慢慢冷陌的原因之一。
寂寞的童年,是因為第一個風景的消失。世界的荒謬,是因為沒有足夠了解自己,為自己把握良機。世界很美好,卻很荒謬。
堅強起來吧,最美的風景只有自己。
【呼蘭河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好句03-29
呼蘭河傳作文04-05
呼蘭河傳好詞好句02-15
呼蘭河傳好句10篇03-29
呼蘭河傳好句11篇11-28
呼蘭河傳好句(11篇)11-28
讀書筆記:《呼蘭河傳》03-31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1-08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6-02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