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紅樓夢讀后感1
“誰能許我佛桑花期,不棄亦不離?誰能許我長樂安寧,無憂亦無懼,夢一世歡喜?”
—題記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是一出愛而不得的悲劇,是一紙諷刺封建禮教的指控。初看不知其意,再看,卻發現寫的并不是愛情悲劇如此簡單……
本書開頭是一個神話,是為寶玉身上的玉埋下伏筆。神話里也寫了寶玉和黛玉前世的糾葛,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是注定的。就當這神話是個前言吧。黛玉從小生活就很悲慘。六歲時喪母,父親好不容易把她拉扯大,卻又身染重病,離她而去,她只好投靠賈府。初見賈母,我只感覺賈母是個慈祥的老人,對她并沒有什么惡意。后當鳳辣子含笑前來,后又悲悲戚戚時,我感到這人是何等的虛假!再回過頭來看,滿賈府的人都似帶了個面具,把所有情緒隱藏了起來。
看到《紅樓夢》中部,時不時便會看到有人哭泣,惘然,或是發癡病。我感覺古人真矯情。不過,我對寶玉也有所改觀。剛看此書,只覺寶玉就是一個登徒子,但看到后來,卻發現寶玉雖然風流,但情緒總會被黛玉牽動。一回有人跟寶玉說黛玉要走了,寶玉一天都渾渾噩噩,茶不思飯不想。結尾是賈府被抄,黛玉去世,寶玉出家。一出悲劇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很悲涼,但也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啟發。
其實我很不贊同高鶚的續寫。我相信曹雪芹本意非此,可高鶚卻偏這樣做了。讓黛玉流著淚,懷著深深的思念去世,不是很浪漫嗎?可高鶚卻讓黛玉很庸俗的氣極而亡。所以一個高傲自賞的林黛玉在高鶚筆下卻變成了一個為情所困的俗世女子。
在紅樓夢里,我看到的是“鏡中花、水中月”的'神秘情感境界。書里的人物思想的深處都蘊含著不可逆的悲劇,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都成為了愛情的奴隸、歷史中的悲劇角色。回頭看看,人生的小路上徒留自己蒼涼可悲的腳印。我們有比古人發達的科技,更多的見識。但我們也許沒有像古人一樣至死不渝的愛情。
“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紅樓夢讀后感2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一場紅樓夢中事,寫盡人間悲與歡……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是啊,這世間有多少癡情男女,盡管天各一方,緣分卻讓他們遇見,正是這樣,才成就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千古佳話與傳說。或是離別,或是相聚,分分合合,何嘗不是一種必然?細細數來,卻只剩下滿紙心酸。
初看紅樓夢時,留下的是一個模糊的印象,林黛玉那纖細柔弱,嬌嗔素雅的身姿,越看越覺得心酸。金陵世家是一個富裕的'大家族,黛玉來到了這里,是一個多么美妙的巧合!在這里,她認識了賈寶玉,一個她永遠深愛著的人。他們互生情愫,本以為可以依偎一生,但他們的故事卻隨著家族的落敗而落下帷幕。故事的結局留下傷感,每當我看到最后,總會不由自主的流下淚,我仿佛看到了黛玉那柔弱的身姿,以及在痛焚情稿時被火光照得發白的臉龐,她是多么可憐啊!最后,“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瑤”的黛玉還是去世了。從此,賈寶玉和林黛玉,一陰一陽,就此別離……
人人都說有情人終成眷屬,可為什么世間還會有如此之多的悲傷情事?一番深深的思考,我朦朧地懂得,這世界上有太多的磨難需要我們來度過,而不只是你情我意那么簡單。我們都要經歷人生的許多許多,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險阻,就好似爬山,山勢那么高,路途那樣險,有些人在山腳就選擇放棄,而有些人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往前,勢不可擋。如果你堅持走下去,那么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獲。寶玉認命了,屈服了,他選擇與寶釵在一起,最終又選擇了出家。這就是結局,這個悲傷故事的結局……
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你會發現,能把人生裝點得五彩繽紛的便是那一次又一次美好的錯過,還有與錯失相依的一抹心酸……
說到辛酸處,悲傷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天下大有癡人在,還有那癡人說夢者。
紅樓夢讀后感3
《紅樓夢》是一部流芳千古的書籍,其中講述的不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又不是“春風不度玉門關”;也沒有同為四大名著《西游記》中“九九八十一難”的驚心動魄。
那么,《紅樓夢》為什么可以受到數以萬計的廣大民眾的喜歡呢?我覺得,因為它所講述的是一時代人的愛恨情仇吧。
書中的他,是一個封建家庭中的不肖子。這個人隨心所欲,集萬千榮華為一身。但他不愿做溫室里的花朵,“叛逆的性格”使他不同于普通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他那樣的優裕生活呢?
即使如此,如果可以把現代社會的生活比作大棚,那我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受到父母長輩的百般呵護寵愛。其實,我們應該做一棵野草,如春天的野草一般,像賈寶玉一樣,做一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野草。
當然,我們還可以做一只雄鷹,翱翔天空的雄鷹。
當我從書中看到那個流芳千古的才女,仿佛感覺到她的笑看云卷云舒,靜觀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做出令人津津樂道的含淚葬花。
那么,我們是不是也要和林黛玉一樣,讀盡四書五經,玩盡琴棋書畫呢?
我想,她那的.好書精神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學習了。一個多愁善感,對萬物保持著憐憫之心女孩,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啊!
作為二十一世紀青少年的我們,是否也應該如她一般有著一顆“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的精神,對萬物保持著愛的心呢?
讀黛玉,但我們不能去做一個傻子,做一個只懂琴棋書畫,安靜的坐著的“傻子”,我們要做做一個遇到了老人,會去問他需不需要幫助“傻子”。
讀《紅樓夢》讓我十分受益。從書中每一個人物間,似乎都能窺視到自己。愿我們如林黛玉一般聰慧,薛寶釵一樣優雅,賈寶玉一般隨性,寶黛一樣天真!
紅樓夢讀后感4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盡枉然。”這是清代文學家對紅樓夢的評價,由這句話可以看出紅樓夢在中國的影響之深。《紅樓夢》又稱為《石頭記》,曾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被認為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這本書講述的是四大家族的興衰史,他們分別是賈家,史家,王家以及薛家,他們之間發生了無數次悲歡離合的凄涼故事。主要圍繞著賈家展開,賈家在這四大家族這是最有勢力也是最有錢的家族。
府中的`主子們是個個頭戴金銀珠寶,身穿絲綢錦緞,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樓閣榭,還修建了大觀園,與皇宮差不多,丫環們也跟著沾光,吃喝不愁。那他們應該每天都過著幸福的生活吧。可是,讀到結局,林黛玉因為聽說寶玉跟寶釵結婚了,遺恨而死;寶玉聽說黛玉死了,出家為僧了;薛寶釵在寶玉走后獨守空閨,抱恨終身;由于王熙鳳的貪婪,加速了賈府的敗落,自己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場;曾經那么富有的榮國府,最終也逃脫不了家破人亡的命運……想想,他們算得上大富大貴之人了,但他們真得幸福嗎?富貴真得為他們帶來了幸福?
其實不然,幸福應該是自由的,快樂的,和睦的。我家雖然沒有高樓,但一家人每天都和和樂樂的在一起生活,這不就是幸福?累了,困了,家人總會關懷備至,這不就是幸福?一家有難,左鄰右舍都會來支援,這難道不是幸福……簡簡單單的幸福!
看完了《紅樓夢》,才感覺自己是多么幸福,也明白了快樂才是最幸福的。
紅樓夢讀后感5
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之幸也!不是我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杯具,且聽我細細述來。
如果黛玉還活著,以她瘦弱的身子骨,你能想像她看著寶玉與寶釵過著幸福的生活,在她面前炫耀時悲痛的模樣嗎?再者,她能理解賈府被抄的打擊嗎?我想,非也。
在寶玉拜堂成親的那一刻,高鄂將高傲孤僻的黛玉寫得那么微不足道,她沒有笑著離開,而是指天哭地地走了,如果是那樣的話,她還是我們所認識的黛玉嗎?不是。我覺得曹雪芹本意非此。
寶玉是個紈绔子弟,他給不了黛玉幸福。他連自我都保護不了,我們還指望他來保護黛玉嗎?整天跟在一群女孩的后面,對她們溫柔體貼。你怎樣明白他哪一天看上了哪一個女孩,便拋棄了我們黛玉,嫌棄我們黛玉。就如紫娟說的那樣:“你的花言巧語我們已經聽膩了,就只會摳死人。”他與寶釵結婚后,在寶釵懷有身孕之時,棄她而去,做了和尚,讓寶釵獨守空房。他對寶釵如此,那么,他對黛玉也能夠如此。再者,如果有一天,賈府重整旗鼓,你能想象黛玉洗碗下廚做湯的情景嗎?到了數年之后,寶玉突然發現黛玉老了,臉上的皺紋多了許多,再看看,身邊的.襲人就宛如當年的趙姨娘,他怎得又不想起那個珠圓玉潤的寶姐姐呢?
現實世界本來就不應是非黑即白,也許歷來許多人悲嘆黛玉之身世,可誰又能確定黛玉不是世間的幸運兒呢,畢竟愛過、痛過、哭過、笑過便是人生,既然嘗遍人生之酸甜苦辣,亦沒有白走世間一趟。她的生命在故事最華麗之處結束,如曇花一現,留下世人的無限唏噓,也是一幸事呀。
所以,早逝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萬幸啊。
紅樓夢讀后感6
初看紅樓,是在我六歲之際,只是泛泛地囫圇吞棗亂翻一遍,并不妄想能看懂這本對于一個六歲孩童來說太過深奧的名著,于是閑置一邊,一忘就是三年.待到三個春秋過去,嶄新的紅樓已破舊不堪,不得已忍痛割愛棄舊,換了一本古本攻讀,這才逐漸讀出妙處,和紅樓結下了不解之緣.
雖不敢在各位前輩面前班門弄斧,不求諸位能茍同晚生的觀點,但還是把鄙人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享,贊同也好,不贊同也罷,各有各的看法和觀點,也不必跟彼此過不去.還請諸位紅學前輩多多指教.
從人間凡人的角度來看,黛玉體弱多病,第三回她一出場,就是那么一種身體面貌怯弱不勝的狀態,她的不足之癥,是一望而知的。當然,曹雪芹塑造的這個形象,雖然病態,卻極有美感,叫做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雖非健康美女,卻又勝似健康美女,寶玉愛她,固然首先是心靈相通,但對她的外貌風姿,也確實是為之傾倒。
所以,并不是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黛玉本來就是個美人胚子,有些紅學研究者說黛玉只是在寶玉的眼里看上去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況且,在第三回里曹雪芹確實寫的很美:“籠煙眉““含露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完完全全一個弱柳扶風的林妹妹,怎么會單純的是一個病態?從薛蟠看黛玉的那一筆,我們就可以知道單單看黛玉的外貌,也是可以攝人魂魄的
根據命運的設定,下凡后的黛玉,她那個眼淚,跟別的凡人不一樣,卻是有一定的總量的,那個總量,應該也就是在天界被灌溉的.雨露的那個量。因此,黛玉那個話,你還記得嗎?
其實就是告訴讀者,絳珠仙草對神瑛侍者的還淚,剩余量是越來越少了,那么,一旦淚盡,當然也就是完成了償還灌溉之恩的任務,就要再回到天界去了,也就是說,人間的黛玉,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盡管這以后,書里還寫了幾次黛玉哭泣流淚,但她將淚盡而逝,這是文本的神話式預先設定,后面一定會這樣來寫的。
今天暫時講到這兒,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
紅樓夢讀后感7
高爾基曾經說過:“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是呀,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良師益友,為我們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我國古典文學中“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長篇世態人情小說。它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立體復雜的生活畫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林黛玉的《葬花詞》讓我流連忘返:“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和“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從中我感受到了林黛玉的悲傷,從“憐春”“惱春”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糾結,她的思念,她的無奈。《紅樓夢》中這樣的經典詩詞太多太多了,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讓我印象深刻。讀第一遍時,我不禁哈哈大笑,覺得劉姥姥很土,連鏡子都不知道是什么,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爸爸時,爸爸卻說:“你只理解了文字的表面意思,卻沒有深深地去體會,你每讀多一次想法就會更深入一層。”聽了爸爸的話,我重新捧起書本,再次去感受這些優美的文字。當我第二遍讀到:劉姥姥道:“阿彌陀佛!我還是小杯吃罷,把這大杯收著,我帶回家去慢慢吃罷。”和劉姥姥一下子摸到那老婆子的臉冰涼挺硬的,倒把劉姥姥唬了一跳。猛想起:“常聽說富貴人家有種穿衣鏡,這別是我在鏡子里頭嗎?”等到句子時,我再笑不出來了,總覺得心里仿佛裝滿了什么東西。當我讀第三遍時,漸漸明白了:劉姥姥的代表的就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她的種種看似可笑的行為,恰恰折射出了賈府也就是封建貴族的奢侈腐化。曹雪芹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讓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物都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了。一部《紅樓夢》就是一幅鮮活的社會畫卷!
讓我們一起共讀《紅樓夢》吧,去品味古典名著的風采神韻,去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去與名家對話,去享受思想洗禮!
紅樓夢讀后感8
開篇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私以為紅樓夢是古典作品中格局最大也最小的一本,曹公著眼于一個家族來描繪他的故事,卻又在這個家族中彰顯了太多太多他的理念與智慧。
紅樓夢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讀的書,我猶記得第一次讀到紅樓夢中的詩詞時的驚艷。曹公到底是何等人物啊,他塑造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林黛玉,也塑造了“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的瀟湘妃子;他打磨了“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薛寶釵,也打磨了“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的蘅蕪君……甚至還有蕉下客探春、枕霞舊友史湘云一眾出彩的人物。他筆下的女兒花們個個與眾不同,朵朵奪人眼目。是啊,人人都說,文章可見人品,曹公讓我們知道,他筆下的人物,每個都是有血有肉同樣也是細膩復雜的',我們說林黛玉多愁善感,但她同樣也是以自己才情為傲的瀟湘妃子;我們說薛寶釵是圓滑世故的,但她同樣也有她的野心勃勃。紅樓夢中的人物,都不是片面的,就如生活中的人物一般需要長久相處才可琢磨出來。我想,我們就是這樣沉迷于紅樓夢的吧。
紅樓一夢,究竟是誰的夢呢?是曹雪芹的夢嗎,他把他曾經的短暫擁有過的極其奢華的生活復刻在這本他的心血之作中。是賈寶玉的夢嗎,這位神瑛侍者入世感受人間的悲歡離合,到底太虛幻境一游為夢,還是人世一遭為夢呢?是我們的夢嗎,我們通過紅樓得以窺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數百年前這個大家族的興衰榮辱甚至當時社會的文化。
林黛玉說,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是啊,天盡頭,何處紅樓夢。
紅樓夢讀后感9
在四大名著中,我對《紅樓夢》的印象最深。我覺得它是最神奇,也是最難懂的一本。剛開始,我只是覺得在講幾個男人和幾個女人之間的故事,而再一次更深入地讀時,才明白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含義。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它塑造了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驚艷了我很久很久,使我愛不擇手。
在整本書中,我覺得最有特色的人物是林黛玉。林黛玉清凈高潔又心思細密,才華橫溢,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也賺取了很多人的眼淚,同時,也有許多讀者為之同情和惋惜。黛玉和寶玉一樣,同樣是封建道德的叛逆者,黛玉天性孤傲,直率,在賈府那個復雜的人情世界里,這樣的人無疑是不受歡迎的。雖說她是賈府的外甥女,但寄人籬下的境遇不可改變,因此她處處小心謹慎。我最喜歡林黛玉的一點,外表柔弱,內心堅定,堅守自己的原則,敢于和復雜的人心抗衡。我清楚地記得在寶釵引咎自責時,黛玉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極好,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有心藏奸,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很多人都說林黛玉心眼小,但我覺得林黛玉是刻在骨子里的溫柔和寬容,她不需要任何人來評價。
讀完了《紅樓夢》,我在現實生活中也有所改變。一次在補習班,一位同學借我的鋼筆,他不小心把鋼筆弄丟了,原來的我只會斤斤計較,說不定還會跟他吵起來,但我又想起了黛玉的善良,我想成為像林黛玉那樣的人,此時的我,并沒有和那位同桌吵起來,而是和他一起耐心地找到了解決的方法。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值得我一讀再讀。
紅樓夢讀后感10
剛上三年級,我在爸爸的引導下讀了兩遍青少年版的《紅樓夢》,人稱“小紅迷”,而且特別專注“研究”林黛玉姐姐。
在剛接觸《紅樓夢》一書時有點囫圇吞棗之味,認為林黛玉姐姐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弱女子,總是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一副總不見天日的憂愁面容。為了與青梅竹馬、志趣相投的賈寶玉相戀,在封建社會里落到了一個悲哀的下場,我實在是為她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為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與此同時,我覺得林黛玉姐姐太過軟弱了,雖然爸爸說是當時封建社會下造成的,但我認為不管怎樣,人就要活得像自己嘛,人家寶釵不也是堅強地活著呀。而且她的身體也太弱了,書上壓根沒有提到她積極鍛煉身體,只是不斷重復提到她孱弱的身軀。可悲!
第二次讀《紅樓夢》,我讀得特別認真,而且把描寫林黛玉姐姐言行舉止的一些語句畫下來或摘抄,猛然發現林黛玉是個詩、琴、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孩,而且還耐心地教香菱吟詩。特別是在“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章節中的“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在爸爸的講解與在網上查找資料后,我弄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對黛玉姐姐多了份同情。她一人來到賈府,在這里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么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丫鬟和仆人們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么不觸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自幼體弱多病,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但她卻聰明好學,才華橫溢。可敬!
兩遍讀《紅樓夢》,但對黛玉姐姐的感受卻截然不同,相信我的第三遍、第四遍或有更大的收獲。
紅樓夢讀后感11
《紅樓夢》,乃是一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文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作者曹雪芹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大小人物,而其中占大多數的女性角色,最后無一不是悲慘凄涼的結局。在這諸多人物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冰清玉潔、才貌雙全的賈敏之女——林黛玉。
“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這是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留給眾人的印象——溫柔嫻靜、體弱多病,與那外向潑辣的王熙鳳形成鮮明對比。寶黛初見,兩人都甚覺熟悉,寶玉評價黛玉“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總結來說,就是賈寶玉覺得林黛玉病弱嬌美且聰明穎悟。
“病弱嬌美”這點,我們應是在上文已深有體會,而“聰明穎悟”,則在作文《紅樓夢》中多有體現。第三十八回中,黛玉、寶玉、寶釵、賈母、鳳姐等人在藕香榭喝酒吃蟹賞桂,湘云取了詩題請各位創作,而后交給李紈等人評判。李紈曰:“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即林黛玉)為魁了”,并贊她的詩:“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黛玉魁奪菊花詩,也就是說她竟將薛寶釵也比了下去,雖有許多人覺得黛玉與寶釵一般聰慧,但我個人認為黛玉略勝一籌。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里,能有如此多才的女子是很少見的,但即便林黛玉天資聰穎、自命清高,無奈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之下,受盡了“風刀霜劍嚴相逼”之苦,最后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大婚之夜,淚盡而死,仍落得了一個如此悲慘的結局。
紅樓夢讀后感12
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社會生活,將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創造,《紅樓夢》這幅畫卷就這樣展此刻我們眼前。一經問世就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是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另外還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號。祖籍襄平。出生在貴族家庭,年僅十歲的他親眼看到家庭遭受滄海桑田的變故,對封建統治的沒落命運有了切身感受。從1752年起,他最終揮灑出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巨著《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有關感情的小說,但作者并沒有把著眼點完全放在故事情節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顯示出高度成熟的藝術水準。全書共刻畫了四百多號人物,不一樣的身世命運,不一樣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筆下,人與事的來龍去脈,一概井然有序,從容自然。上至皇庭貴婦,下至走卒車夫,其神色、語言及個性,都賈寶玉,榮國府的嫡派子孫,銜玉而生。前世為女媧補天剩下的一塊靈石。從小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
賈寶玉是小說的核心人物。他聰慧異常,出類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間,委身于經濟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寵兒,但命運卻不由得自我做主,與林妹妹相契相知,抒發真性情真心意,卻被逼著娶了寶釵,終離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林黛玉,前世為三生石邊的一株絳珠草,受赤霞宮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還盡眼淚。她絕麗脫俗,雅若天仙,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才華橫溢,個性純真靈凈,說話率直有時卻也刻薄。她常懷隱憂,感物傷情;暮春時節,見落花飄零,就鋤墳葬花。最終黛玉淚灑百日,泣血而死,還了前世情緣,留下悠長的深思。
紅樓夢讀后感13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性格十分鮮明:有憐香惜玉的賈寶玉,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兇狠潑辣的王熙鳳……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一個滿口黃牙、看似貪財的老婆子——劉姥姥。
劉姥姥的出場次數并不多。第一次是借著和周瑞家的關系進了榮國府,討要好處。第二次是為了答謝上一次支援之恩,劉姥姥帶了一些新鮮的瓜果蔬菜,二進榮國府,并與賈母等人游大觀園。第三次賈府家道中落,劉姥姥砸鍋賣鐵救走受難的巧兒。雖然劉姥姥是一個平凡的配角,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感恩賈府。
劉姥姥的感恩不僅在言語上,更在行動上。因為家里貧窮,實在拿不出一份像樣的禮物,二進榮國府的時候,將自己辛苦勞動所得的新鮮瓜果蔬菜,挑選最好的部分,送予榮國府,以示感謝。第二次更是砸鍋賣鐵,湊出銀子,幫助巧姐脫離苦海。劉姥姥的仁義之舉讓人感動不已,她的感恩之心有多少人能做到?感恩并不需要十分宏大,哪怕只是輕輕地一聲“謝謝”也是感恩。
有一次在評選“三好學生”的時候,我很成功地以較高的票數入圍了,心里早已得意忘形。第二次評選的時候,同學們認為我對有些人不是很友好的,票數大幅度減少,差一點就落選了。回家我哭著跟爸爸抱怨,爸爸聽了我的哭訴說:“我覺得你做得很不對,同學們投給你的`贊成票都是來之不易的,你應該對他們心存感激,而不是得意到忘了根本。”我聽了之后心里十分慚愧。我沒有像劉姥姥感恩賈府一樣,感恩同學們的信任,我應該向她學習。
生活中我們有許多需要感恩:我們要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老師的諄諄教導,感恩抗疫前線的白衣天使,感恩辛苦勞作的農民伯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讓我們心懷感恩,行動感恩,感恩身邊每一個為我們默默奉獻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會幸福,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成功。
紅樓夢讀后感14
小時候看紅樓夢總是走馬觀花,因而許多章節幾乎是跳過不讀,有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之意,不過小說里的詩詞卻還是深深吸引了我。那清新可人,清雅婉麗的詩詞,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每每讀的時候得覺得賞心悅目,給我一種漸入佳境的感覺,讀了之后又覺得韻味無窮,久久不忍釋手,所以書里詩詞直到今天我都是記憶猶新,并且對大部分詩詞都能能夠夠一字不漏背下來,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增長,在讀了無數遍之后才算對紅樓夢詩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紅樓夢》不僅是融哲學,文學、史學、社會學、醫學、建筑學、美學等為一體的博大精深的古典小說,也是一部蘊含著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娛樂文化等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還是一部表現封建社會的興衰史,反映封建社會文化的濃縮史,同時更是一部堪稱一絕的詩意化的藝術奇珍。一部紅樓夢可謂是做到了詩中有畫(話),畫中有詩(事),詩情畫意給后人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余地。
縱觀紅樓夢一書,詩詞是琳瑯滿目、枚不勝舉,佳作連篇、美不勝收,散發出藝術的芬芳與思想的光輝。琴棋書畫、詩詞曲賦不僅增添了這部小說的思想內容,也豐富了這部小說的藝術美感。因而博得世人的喜愛和青睞,也因此引來歷代眾多的`紅學家、探佚者和紅樓夢愛好者紛紛去研究和探討。
對于紅樓夢這部古典小說來說,詩詞就宛若呈現在夜空上的繁星,璀璨而燦爛;詩詞就象點綴在這部奇書之中的一朵朵絢麗的小花,異彩紛呈。詩詞就又好比散落在這部奇書中的一粒粒的珍珠,晶瑩剔透,詩詞就猶如在鑲嵌這部奇書中一顆顆的明珠,華光璀璨。每一首詩和每一首詞都閃耀著藝術的魅力和思想的光輝。
紅樓夢讀后感15
滾滾紅塵,攜著記憶的枷鎖,永遠的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后一抹余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戀。終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于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后的愛戀,流傳千方,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蕩漾在我心里,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里是她傷感的容顏,帶著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為只有放縱的哭過后,才會更舒展,笑容才會更加綻放,閉上眼仿佛看見了她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著點點淚光,讓人沉迷之中,為之動情,不能自拔。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的插入了讀者的心里。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個如花美眷,在埋葬花的同時,也埋葬了自己。而她來到這里只為一個目的,只為一件事,一個人。她比任何人都要純粹。神瑛侍者,才是她一直的牽掛。在她越來越少的眼淚中,隱射著她越來越短的生命。在她幾近干涸的眼眸里,是痛恨,抑或是欣慰。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般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著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為她太委屈,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著喊:“寶玉,寶玉……”然后,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戀,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般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讀后感06-02
紅樓夢讀后感01-16
紅樓夢的讀后感10-06
紅樓夢讀后感07-21
《紅樓夢》的讀后感01-17
《紅樓夢》讀后感11-28
紅樓夢讀后感01-17
紅樓夢讀后感01-12
《紅樓夢》讀后感01-12
《紅樓夢 》讀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