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釣魚的啟示》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1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有一次父親帶“我”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當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卻要“我”將它放回湖中。迫于無奈,“我”只得按父親說的去做。幾年后,“我”才領悟了父親說的那句話的真正含義。
掩卷沉思,“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記得那一次,我在東營利群集團門口撿到了二百多元錢,怎么辦呢?我的心里有兩個念頭:一是自己拿著可隨意花,倒也能做一段時間的“富翁”;二是想想失主,說不定這錢是治病救命的.錢……那就理應交給廣播站的阿姨,讓她交給失主。正在我萬分糾結時,猛地想起了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我走向廣播站,將它交給了廣播站的阿姨,便悄無聲息地走了。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在生活中,我們要拒絕誘惑,這也正是道德規則!
指導教師 崔梅茹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2
當我讀《釣魚的啟示》時,讓我獲得了許多知識。
這篇文章講了:作者十一歲時,有一天,像往常一樣去湖邊釣魚,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作者和他的父親一起來到湖邊,作者掉到了一條很大的魚,因為離捕撈開放日還有2個小時,在他父親嚴格要求下,作者放了那條魚。那個夜晚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當我每次讀到“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句話就讓我想起了曾經在《普法欄目劇場》看到了相反的事例:
有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在一個工廠里工作,她已經結婚了,她的老公卻是一個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人,十分不愛讀書,跟她同一個工廠,已經工作8年以上。過了很久,那個女孩還沒升一職,后來她的同事告訴她要去拍拍馬屁。她聽了同事的話,把部長最喜歡吃的臘肉送去了,部長喜歡了她,那個女孩就借這個機會用非法手段做成了副部長。最后,所有事情都真相大白,他們倆被趕了出去,還受到了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向作者一樣:從小時候開始,處處嚴格教育,事事嚴格要求,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3
前幾日,我看了一篇名叫《釣魚的啟示》的文章。這是一個關于道德的故事。
這篇文章大概講述了:有一次:有一次“我”與父親去新漢普斯湖釣魚。“我”釣到一條非常大的魚,由于還沒到釣魚時間,父親讓“我”放了它,我不肯。父親教育我的話讓我很受啟迪。
“當讀到”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讓后把目光轉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時,我不禁覺得很疑惑:父親明明也舍不得把那條鱸魚放回湖里去呀!那為什么還要“忍痛割愛”呢?再往后讀了一段后,我恍然大悟:一個人的人品道德原因遠比其它利益重要。人一旦丟失了道德,就等于丟失了所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多“色彩斑斕的魚”,但是在道德面前,我們要學會舍棄,懂得滿足。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到植物園去賞花。那是菊花已經贏得了“百花之王”的美稱。我被五顏六色的菊花深深吸引著,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了一朵金黃色的菊花旁。采一朵回家做紀念吧!我心里這樣對自己說。我的手慢慢靠近花朵,突然感覺心跳得厲害,好像有一個聲音在對我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我連忙收回了手。在利益面前,我差點丟失自己最寶貴的'東西。
一切美麗的東西,若你強行去占有,美就失去了意義。不要讓利益之火燃燒你的心,大聲說出:“我要學會舍棄,懂得滿足!”吧!一切因舍棄而美麗。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4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男孩在他十一歲那年跟父親去釣魚。在不到捕撈鱸魚的時間,他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他大喜過望,但父親卻要求他把魚放回湖中,他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魚放了。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類似這樣的事情。比如:考試過后,老師看錯題目,讓我多得了幾分,到底是告訴老師,把分數改一下,還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隱瞞老師?在路上的一個角落里撿到了錢,到底是把錢歸還原主,還是自己貪心,還是把錢花掉……每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抉擇時,我都會做思想斗爭,艱難地做出選擇。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的確,如果選擇對,就得放棄個人利益;如果選擇錯,就是昧著自己的良心。有多少人能忍住面前伸手可及的誘惑呢?
我很佩服文中的`父親,他這樣做,是正確的。他經住了魚的誘惑,在教育男孩的同時,也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能掌握好人生的舵,帶著誠信和道德,努力向前駛去!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5
這篇文章講了:作者和父親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但因為那時還沒到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所以父親要作者把魚放回湖里去。盡管那時沒有人,面對父親的堅持,作者依依不舍地把鱸魚放回了湖里。
這篇文章中,父親告誡作者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讓我想起了:有一次,我正在金鳳廣場玩,突然發現地上有5元錢,而且那里也沒有什么人,我就把5元錢撿起來了。我想到:到底交不交給警察呢?如果不上交,這么熱的天,我就可以買雪糕了,但不上交的.話,我的心里就會不踏實;如果上交的話,我就不能買雪糕了。猶豫了好一會兒,我才把那5些人因為幾角錢就猶豫不決,可見道德實踐之難。
這篇課文讓我感受到了:道德,是一件用金錢無法換取的人生財富,擁有它,你將會終生受益。所以,我們要做有品德的人,不要貪圖小恩小惠,更不要被金錢。地位。名利所誘惑,不然,你將走上犯罪的道路。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6
相信大家讀了這篇課文都有很多收獲吧!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吧!
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想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 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生收益的啟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記得有一次 :我爸爸有事,讓我到一個叔叔家去寫作業。那里有我許多的小伙伴,寫作業時他們在院子里玩,我聽見他們歡聲笑語的玩著,心里非常癢癢。我靈機一動,對叔叔 說:“我要去買本子!”“哦”叔叔回答說。我聽了非常高興,就跑了出去。正玩的起勁,他們說:“聶靖松,你叔叔來了!”我驚呆了,根本跑不動。我以為叔叔 會罵我,可是,他卻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你要玩也要把作業我做完呀!”聽完這些,我臉紅了起來,羞愧不已,恨不得找個地縫轉進去······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得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讓作者受用不盡。同學門讓我們一起遵守道德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7
讀了《釣魚的啟示》,從中我懂得了不要被生活中的利益所誘惑,道德才是最寶貴的道理。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釣到一條漂亮的大鱸魚,但還沒有到捕撈鱸魚的時間,父親要作者把鱸魚放回湖里,以及作者長大悟出的道理和影響。
我最難忘的是這幾個片段: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后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因為我看出,父親也受著道德的考驗,到底放不放這條美麗的鱸魚?最后他做出決定:讓孩子把鱸魚放回湖里,這可是一個不容易的選擇!
如果我們遇到這種事,大概多數人都經不起利益的誘惑,會選擇放棄道德的行為。可我敬佩文中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違背自己的良心!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想似的誘惑人的'’魚‘“。”魚“指的是吸引人、誘惑人的事物,甚至是一些能暫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如果你遇到這種事,你會怎么做?比如:老師考試時多給了分、售貨員找錢時多找了錢……這時,你是說?還是不說?當然要坦白出來,站在道德那邊。”道德“兩個字,說起來十分簡單,做起來卻十分困難。想要去真正領悟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么。不要被生活中的利益所誘惑,學會做一個懂得道德的人。學了這篇課文,我獲得了一個啟示,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道德!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8
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感受極深,讓我領悟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這一篇課文主要講了34年前的一個夜晚,在離鱸魚開放日的時間只差兩個小時,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可是父親命令我把鱸魚放回湖里,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34年后,功成名就的我對父親的教育有了深刻的感悟。從此,我便有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我剛開始讀這一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腦海中就產生這樣的一個疑問:作者的爸爸為什么要放了呢? 難道不好看嗎?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老師告訴了我們原因:捕撈鱸魚的時間未到,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而把鱸魚放回湖里,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選擇就是這么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的.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老實還告訴我們:“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這時,我不由得對這位父親產生了敬佩,正是因為他在道德面前,做出了正確的抉擇,才使作者走向了一條正前的道路,他真是一位英明的父親!
這不禁讓我連想到了發生在我生活中的故事。
那天放學回家的時候,我去小店里買瓶水,我正付錢的時候,看見一位悠閑的大人正拿著手機在打電話,見他兜里掉出了10元錢,我當時想要不要告訴他掉錢了呢。要是不告訴他我就可以拿錢去買好多吃的了。可是當時我又想起老師說小孩不能說謊的,要把錢還給失主的。于是我馬上撿錢來還給那個人。那個人見道這情形,連忙說謝謝。當時我也怪不好意思的。
這件事情雖小,但也讓我在道德方面做出了選擇。由此我也想借書上的話來說:人生的路還很長,也許會遇到各種各樣誘惑人的“魚”,我們都要用道德的標準來約束自己。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9
在《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就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句話雖然簡短,可對我來說,卻蘊含著很深的啟示:做人要講誠信,判斷道德的'是非很簡單,可要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上,自己的身上,卻很難。假如你一次又一次地堅守了道德,那么道德就會成為一種習慣,以后的人生路就會走得更加平坦。在文章中,作者寫到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后“我”還是依依不舍地把魚放回了湖里。放生后,卻明白了道理:雖然這一次的抉擇讓我很不情愿,但是如果我選擇了利益,那么,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以后就會養成習慣,無視道德的存在。
在生活中,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一次,我在小區里走著,忽然發現了50元錢,我頓時又驚又喜,連蹦帶跳的跑過去,把錢撿了起來。我正準備占為己有的時候,想到了《釣魚的啟示》里父親說的話,左思右想,還是就把錢交給了物業,找到了失主。
其實,在生活中,道德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有許多事都不舍得放棄自己的利益。你堅守道德,你就會得到更大的財富——道德!
是啊!道德只是一種習慣,只要你時時督促自己,行為道德,你將把道德當做自己的必須具備品質。他將帶你取得成功,贏來財富!
我們的人生才剛起步,可能會面對很多的誘惑,請記住道德是一種習慣,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10
在之前的學習中,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一課,這一篇文章讓我感觸良多。
這篇課文寫了一個小男孩與爸爸去釣魚,在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之前,小男孩釣到了一只大鱸魚。盡管他苦苦哀求,但他的父親堅持要小男孩把它放回海里,小男孩只得照做。三四十年后,他成為了一外建筑設計師。
文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讓我感觸頗多!在文中,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水中,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很難,因為這簡單的一個放與不放的動作包含了有太多的“誘惑”讓小男孩不舍。這條魚是好不容易才釣上來,又是那么大,況且旁邊還沒有人看見。雖然小男孩最終在爸爸的命令下把魚放回了海里,但小男孩的內心的不舍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按道德的準則去辦事是不容易的。但可貴的是,最終小男孩選擇了按照道德的'準則去行事,最終這也使他獲益良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面臨著道德抉擇,比如:在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馬路上一輛車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么做?如果等待,雖然時間會用的更多,但你遵守了交通法規;如果乘機通過,雖然節省了時間,但是你卻沒有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在我看來,我覺得要繼續等待,因為遵守交通法規是不分時間、地點和對象的。我們應該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而不是抱著僥幸的心理,置自己于危險的境地。
還有在街道上,如果你的雙手拿著很沉的垃圾,而但垃圾桶離得較遠,這時你會怎么做?如果隨手扔掉,雖然手上清凈了,但不道德、不文明,影響了城市形象,麻煩了環衛工人;而如果你堅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雖然難受,但維護了環境,減輕了他人的負擔。這不是很好嘛?
當我們在面臨道德的抉擇時,請不需考慮利益和其它問題,讓我們共同堅持道德準則,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11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題記。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釣魚的啟示》。文章主要講的是主人公和他的父親在距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主人公釣到了一條大鱸魚。他的父親在做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命令主人公把大鱸魚放了。雖然主人公情不自愿,可還是把大鱸魚依依不舍地放回湖中。三四十年后,主人公終于成了一位建筑設計師。
讀完這篇文章,我十分敬佩這位父親。他遵守道德,在面對道德和鱸魚時,毅然選擇了道德,經住了巨大的誘惑,也為兒子樹立了好榜樣。我從“父親盯著大鱸魚好一會兒”這句話中,看出了文中的父親也舍不得這條肥美的大鱸魚,但還是克服了誘惑,教育了孩子。與此同時,我也非常佩服文中的主人公。他小小年紀就十分聽話,也克服了貪婪的欲望。如果沒有父親的諄諄教誨,他怎能披荊斬棘,走上成功之路呢?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道德的標準來嚴格約束自己,是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看看文中的父親和兒子,再看看我,我感到羞愧不已。在面臨道德和誘惑時,我卻選擇了誘惑,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啊!記得三年級那天中午,我們第四單元進行考試,但我第四單元學得一塌糊涂,忐忑不安地開始考試。我看到同學們奮筆疾書,揮筆速寫,我的腦袋像打了雞血一樣,不知不覺地加快速度。突然,我被一道題卡住了,好像半路殺出攔路虎。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像熱鍋上的螞蟻。這時,我不經意間瞟了同桌一眼,他竟然做出了這道題,我兩眼發光,仿佛發現了新大陸。而我的心里卻有兩個小人在爭吵。正義的小人說:“主人,你不能這樣做,應該讓老師看到你的真成績。”邪惡的小人說:“沒事,反正沒人知道。你考好了,老師還會表揚你呢!最終,我還是聽取了邪惡小人的建議。
于是,我使勁把椅子往同桌身旁挨了挨,裝著想題的姿勢迅速瞟了一眼,然后原封不動地抄上了。卷子發下來了,我考了99分,可我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心中像有18個吊桶——七上八下。最終,我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抄題是不對的,但你敢說出來,就好。俗話說:‘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以后不許這樣做哦!”我豁然開朗,把該得的成績改了過來,心中一塊大石頭落了下來。
人生的路很長,也許會遇到很多誘惑我的“魚”。我都要用道德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12
我們學了《釣魚的啟示》這一課。學完了,我有很多想法和感觸。
社會了各個角落都有一些規則,但這些規則有人會遵守有的沒人遵守。一大部分人都是跟別人學,沒人看見的情況下不遵守。正是這種消極的心態使一個人失去了良好的修養。
在有人管理的情況下遵守,這大家都能。但如果在沒人的情況下也照樣遵守的`話,這才叫真正的遵守規則!自覺才有人相信你,自覺才有人夸獎你。
記得有一次,一個姐姐和我一起坐車,我從前門買了票,可這個姐姐沒買,司機也不知道,她就不想買了。我問她為什么,她回答說:”反正沒有人看見,我看見那個人也沒有買嘛。“我又勸了勸,她終于買了票。最后她說:”現在自覺的人越來越少,像你們這種熱心買票的人還真不多了,我以后要跟你們學習!“
我現在雖然嘴上說著,但有些實際行動好象也沒有做出來,我想以后做事時仔細留心一下,處處自覺,遵守規則,不給別人添麻煩。做一名真正自覺的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13
今天講《釣魚的啟示》一課。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讓學生感知、體驗詹姆斯的心里變化以及懂得將學與行結合起來,遵守規則,這是文章重點和難點。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想到一個切入點:以詹姆斯和他爸爸為線,貫穿全文。
我拋出了第一個問題:你能抓住文中的詞句說一說詹姆斯有著怎樣的心里變化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句子找的很準,概括的也很精辟:緊張、激動、高興——沮喪、不情愿、抗議——悲哀——自豪。我最近看了一些專家的實錄和名師的課,靜下心來一直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我要給學生什么?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獲得只有30%得法于課內,那么我應該給予學生哪些有用的30%呢?今天的課讓我明白一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漸漸學會分析和歸納。
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解讀第二個問題顯然簡單多了:畫出描寫爸爸的句子,想一想爸爸為什么堅決讓詹姆斯放掉那條大鱸魚?爸爸是怎么想的?學生的回答切合課文內容,可圈可點,有說服力。
我接著又質疑道:詹姆斯后悔了嗎?“沒有!”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哪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再次讓學生從文中的詞句中找答案。學生很快便把注意力集中道13至16自然段,其中,我最難忘的是宋沛哲的見解——
“老師,我通過這句話發現詹姆斯沒有后悔:‘詹姆斯確實再也沒有釣到過那么大的魚,但是那條大魚卻經常會出現在他眼前——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那條大魚一直出現在他眼前,說明對他影響很大。”他說。
“出現在他眼前的僅僅的一條魚嗎?”我啟發他深入思考。
“不是!”
“那是什么?”
“出現在詹姆斯眼前的不僅是一條魚,而是一種啟示,一種做人的道理。”
“好!掌聲送給他!”沛哲能讀出自背后的意思,這就是語文能力。
到底是一種什么做人道理呢?課上到此答案似乎不難解答,李思譚說:“這件事告訴我們,在沒有任何人監督的情況下,不管有多大的誘惑,我們都要遵守規則。”(在其他同學的建議下修改了個別字詞)我請他寫在黑板上,并找了一只紅粉筆,認真地說:“你是紅粉筆寫,這是獎勵你的!”
下課了,我在本子上記下了以下舉手發言積極的學生名字:徐浩軒、賀碩、于尚延、劉文涵、陳丁維、王若昕、孟詩涵、李浩萌、李思譚、宋沛哲、張子涵、張淑弈、李卓昊……不發言不代表聽課不認真,但是踴躍舉手的同學無疑是敢于展示自己且思維活躍的`,值得表揚。
這堂課也有很多的遺憾,首先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少,應該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間,而我擔心完不成課堂任務就省略了,這是個錯誤的決定,不能抑制學生的探究欲望。再者,我講的太多,而應該把主要內容放在前半堂課,這樣“精講”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只是面對這樣的精讀課文,時間和內容不好把握。
最后,引用特級教師武鳳霞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敘事,也算作自己今天的“啟示”吧——
一位語文教師的思考能力決定著他對教材的理解能力。
20xx年3月17日星期二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 篇14
上兩個星期,我學習了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文章——釣魚的啟示。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孩與父親在開放捕撈鱸魚時間未到時,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可那位父親劃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那時才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小時。那位父親便吩咐作者放生這條大鱸魚。可作者卻不想將這條大鱸魚放回,因為這條鱸魚很大很漂亮,而且也是他花了好長時間才釣到的,再說這附近沒人看見。他又知道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便依依不舍的將這條大鱸魚放回湖里。當時的他十分不理解父親的用意,直到回來,他終于明白了父親的意思。那時的他已是一名著名的'服裝設計師了。當他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想起了兒時父親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就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是啊!課文中的那條魚不就是生活中的金錢、地位、榮譽、一點好處、一點方便、老師多給了分數......所以只要能拒絕這些,就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從學了《釣魚的啟示》后,使我受益匪淺。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相關文章: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9-10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02-02
釣魚的啟示02-28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篇05-31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篇11-18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5篇)01-08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4篇01-10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13篇01-10
讀《釣魚的啟示》有感精選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