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 篇1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選自《論語》里面的《為政》,這是《論語》里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說:“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边@句話雖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對現代人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謙虛誠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報以謙虛誠實的態度去對待,有不懂的問題,應當及時向別人求教,甚至是“不恥下問”,如果不懂裝懂,敷衍塞責,最后只會害了自己。
比如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應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師同學請教,而有些同學總是偷懶,想湊湊合合混過去,給自己找各種各樣做錯了的`理由,總認為自己的錯誤僅僅是個失誤,這樣時間一長,就必然會漏洞百出。
讓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做一個于人于己都誠實的人吧!
論語讀后感 篇2
我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現在正學《論語》。我理解最深的一句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币馑际牵簩W到了知識后,你經常去溫習它,不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在我沒學《論語》之前,我對學過的課文,很少去溫習它,我把許多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每天放學回家,媽媽總是叫我去讀書,而我卻找各種借口出去玩,還時常惹媽媽生氣。自從誦讀《論語》之后,對照書中的內容,我羞愧萬分。心想:我一定要按照孔子說的話去做。于是,我試著去做了兩周。每天放學后都溫習功課,并做簡單的筆記。兩周之后,我的學習果然有了些變化。就拿這件事來說吧!
那天,老師走上講臺,對同學們說:“今天考試。”雖然同學們復習過了,可還是非常緊張。只有我感到渾身輕松。因為我將那部分內容已熟記在心。結果我考了全班第一,我終于嘗到了溫習功課的甜頭。
還有一次,下課之后,同學們在玩游戲,我也加入了進去,原來同學們再一起玩搶答題這個游戲。一個同學負責翻書找題,我們其他人搶答。我連續答對了好幾道題。那是的.我真得很自豪,溫習功課真好!
孔子寫的《論語》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今后,我還要深入地去學習。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努力去做。
論語讀后感 篇3
從3年級開始,我認識了《論語》這本書。剛開始聽到沈老師說我們要開始讀《論語》的時候,大家都懊喪地嘆了口氣,很是煩惱。因為對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多讀一部經典就等于要了我們的命呀!同學們對《論語》的第一個態度十分明顯,那就是一個字:煩!我們讀了半年《論語》之后,對它的態度來了個90度大轉彎。因為我們發現《論語》這本書真的'非常好,它當中有許多有關做人的忠告,一個人只要多讀就會十分聰明,也很會做人。也難怪古人曾經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同學們也十分愿意讀這本《論語》,不過還是有人對《論語》很煩。后來,我遇到了孫老師,孫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款論語書,這本論語書上的字是有拼音的,字也非常大,而且它還不會框死人的思想,因為它是沒有注釋的。當然,這種論語書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我也買了一本,然后驚異地發現學起《論語》來非常輕松。
我終于找到讀書真經了,原來是這么簡單:口念、心記、耳聽。不過我覺得“讀書真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F在我在讀五年級,才做到了“讀書真經”中的要求,真是不容易啊!你們也來讀讀這本《論語》,好嗎?
論語讀后感 篇4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币馑际恰翱鬃诱f: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有危險。”
配的啟蒙故事是“砍柴的學問”。講的是古代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孫臏的`老師鬼谷子教學生的故事。有一天,鬼谷子給孫臏和龐涓每人一把斧頭,讓他倆上山砍柴,要求“木柴無煙,百擔有余”,并限期10天內完成。龐涓想都沒想,就埋頭開始砍柴。孫臏經過認真考慮后,專門砍了一些榆木放到一個窯洞里,把榆木燒成了木炭,然后找了一根柏樹枝當扁擔,將榆木燒成的木炭挑回鬼谷洞。意為百(柏)擔有余(榆)。10天后,鬼谷子先在洞中點燃龐涓的木柴,火雖然燒的大,但是濃煙很多。接著鬼谷子又點燃孫臏的木炭,火旺且無煙。
讀了這些,我覺得孔子說的真好,讀書學習而不思考,表面上好象把學的東西記住了,但是同由于理解意思,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記住,只有在學習認真思考,才能知道哪些還沒有弄明白,及時向別人請教,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所以,我要象故事里的孫臏學習,不管做什么中都要多思考,特別是在學習上努力地做一個會學習會思考的好學生。
論語讀后感 篇5
今天讀到《論語》一條。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感悟頗深。
想我們當教師的,平時有沒有以言舉人呢?想來想去,好像是沒有。那么以人廢言呢?肯定有。因為很多次,我們并不能將孩子們所有的行為看在眼里,所以在同學們有了糾紛,往往是孩子們報告的時候,才做調查。而很多時候口說無憑,有些心里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就會信口雌黃,而對方同學因為沒有如簧的巧舌,往往陷于對方的語境中出不來,這樣就會遮掩事情的真相。有時候,去報告的學生只有受欺負的一方,他往往只強調自己受的傷害,而對自己的不好行為拈輕怕重,輕描淡寫。如果老師不做調查,很容易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冤枉另一方,而另一方則根本沒有解釋的'機會或者沖動之下就不聽他說話。這樣就容易造成人為的以人廢言局面,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讓自己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所以,教師要做君子,要不以言舉人,更不能以人廢言。遇到問題要調查取證。事實上,孩子的事無小事。孩子的教育就更無小事了!
論語讀后感 篇6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說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么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么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說“直在其中矣”,你要干壞事你就干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干壞事說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后,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么是正義,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論語讀后感 篇7
我們學完了《論語》十二章,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感悟與心得,下面我就來談談《論語》帶給我的心得。
《論語》中記載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習有關。這對不樂于學習的我來說提供了前進的方向。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那樣。我正處于“好之者”與“樂之者”之間。我雖有興趣,但不夠濃厚。我需要仔細地挖掘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從中得到百草園般的樂趣,成為一個“樂之者”。
《論語》還提醒了我一點。就是學思結合。光只愛好學習可不行,那樣只是擅長考試。我們還需要思考。做到既不罔也不殆。
會學習很重要。學會做人也很重要。“人不知不慍,為人謀而忠,與朋友交而信……”這些都是《論語》教給我做人的知識。就拿一個例子來說。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因為回到中國娶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妻子被國人詆毀。他不生氣也不反駁,以自己的.行動更改了國人對他的看法。這才是一個值得被世人尊敬的君子啊。
《論語》這本儒家經典讓我明白如何學習與做人,我要按照經典持續做下去,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
論語讀后感 篇8
《論語》一書是由孔子弟子及再編傳而成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偉大思想家孔子言行的書。讀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習和做人等很多方面的問題,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因此他在書中也總結了他的教育思想,主張因材施教和啟發誘導,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強調在學習上的主動。這一點與現在的教學方式很相似,都重視學生的思想,并且啟發學生。
《論語》雖然是一部關于教育的一部書,但它的語言也很有特色。這本書的'語言簡潔,篇幅短小精悍還特別注意用語言來表現人物的個性,使人物形象十分鮮明!墩撜Z》還善于用修辭手法來記載孔子的言行,以此宣傳孔子的思想和主張。這比單純的說教更生動形象,易于被人們所理解并接受。
作為青少年,讀了這本書,對我的學習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有很多啟發。它的教育思想和做人做事的主張也都很符合當代的社會生活!墩撜Z》不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思想史、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閱讀和學習。
論語讀后感 篇9
在這個世界里,我們人類和睦相處,靠的不是金錢,名利和地位。而是高尚的品德。
《論語》告訴我們道德才是最重要的。我認為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話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意思就是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因為一定會有同道與他相伴。
這句《論語》中最經典的話帶給了我許多深刻的教誨。
一年級時我年少氣盛,又有些不明事理,所以脾氣非常不好,
有一次,我在值日時因為疏忽不小心打碎了一個花瓶,只聽“啪”一聲,花瓶便在我的眼前摔了個粉碎。
當時我心想:糟了,打碎了花瓶,老師一定會批評我的'!于是我便把碎片扔到了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地方。本以為這樣就會蒙混過關,濫竽充數。但不知老師如何明察暗訪,指出了我這個打碎花瓶的“犯人”。
老師嚴厲的質問我:“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又不肯承認?”我連連搖頭,“一定是你!”老師斷定。我又狡辯,我此時失去了做人的道德。
那個星期大家都不理我了,我像一只離群的大雁,在天空中悲鳴——我很孤獨。
那時我才知道了品德有多重要,“德不孤,必有鄰”這讓我懂得了沒有品德會很孤獨,這句話給了我永久的啟示。
論語讀后感 篇10
《論語》稱得上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使我們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的見證,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對好多修養,道德,人生哲理及學習方法等有了自己的見解!墩撜Z》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親傳弟子及弟子的弟子收錄的他們的`言行編著的文學作品,言簡意賅,隨著社會高速發展,科技的壯大,生活節奏變快,這本書值得我們當代人的閱讀學習,沉淀內心浮躁。
本書主要講兩方面內容:一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思想禮儀修養方面。其中有很多名言從小就耳熟能詳,讀起來膾炙人口,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發光點值得不同人的學習,人是自然人,社會人,都有缺點和優點,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比如我經常用“溫故而知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小孩學習及做事方法......
我個人覺得書中的內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部分,我們更應該推崇的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我們的歷史文化,前段時間鬧得紛紛揚揚的“毒教材”事件,說明了我們要保護自己的歷史,傳承我們自己的文化。
論語讀后感 篇11
《論語》這本書中蘊含著許多哲理,關于孝道、治國、時間、學習……而在這眾多的道理之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為政》篇中關于君子做事的道理。
“子曰:‘君子不器!边@句話的意思為,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有一方面的用途!本,應該博學多才,無所不施,而不應像器皿那樣狹隘地只能做一件事。
“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精通!安黄鳌本褪遣⒉怀蔀槟骋粋定型的人,一個好的***家,不但要是一個演員,還得是一個十分敬業的演員,演什么像什么,真實生動,惟妙唯肖,能文能武。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同樣不應只會一件事,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偏科。像我,文化課與體育極不對稱,文化課勉強還能說得過去,而體育完完全全就是來拉分的呀。別人的`體育分能將名次提高好幾個,而再看看我的,說多了都是淚呀。還記得初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我的文化分是年級第三,而一加上體育成績,瞬間就掉到了年級第二十二,現在一想起來,心還在隱隱作痛。
所以,我也一定要提升體育能力,把體育成績提上去,先不說能不能成為君子,鍛煉自己的身體也是好的呀。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我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論語讀后感 篇12
孟子能說會道,輕易地讓王們陷入它設下的圈套。齊宣王喜歡音樂,孟子就說齊國可以治理好了。但他這樣說是有條件的,就是要與民同樂。我以為孟子的這個與民同樂只不過是和統治階級說說而已,怎么能夠真正的實現呢?即使實現也只是短暫的.,這就要看統治階級的心情了。如果他們樂意,老百姓便可以得到一些好處,如果他們不樂意,老百姓便一點好處也得不到。雖然孟子的與民同樂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其真正的意義就是他所提倡的“仁政”即“王道”,說白了就是專制。更讓人氣憤的是像孟子這樣的大人物,有時居然把天下的治亂興衰說成是上天的意志決定的。他說:“我之不遇魯侯,天也!彼倪@種“上天意志”不知毒害了多少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即使現在有些人還把自己的命運說成是天意。我認為在專制社會里,個人的命運掌握在專制的社會體系當中,小人當道,君子悲矣。
論語讀后感 篇1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學會取長補短;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告訴我們品德好就一定會有朋友;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非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做事要符合禮的標準……在《論語》這本書中我讀到了很多句名言,讀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孔子在《學而第一》中說的那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快樂的人生從身邊點滴事情做起:在學習的時候經常去溫故舊的知識,就會感到快樂;有朋友從遠方來,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感到生氣,這就是一個君子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獲得快樂:在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不要有畏懼的心理,可以聯系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的難題。就像解答奧數題,總是從最簡單的原理入手,耐心地一步一步分析,當你解開難題的時候,快樂的心情就像潮水一般涌上心頭,這時學習不也變得快樂了嗎?
我們在生活中要像孔子所說的那樣,把每一件事都當成快樂的事去做,那么你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作文03-19
論語讀后感12-11
論語的讀后感04-15
《論語》讀后感02-27
《論語》的讀后感03-12
論語的讀后感04-16
《論語》讀后感06-16
經典論語句子03-11
讀論語作文03-14
《論語》教學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