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后感1
短短三分鐘的國際長途,讓爸爸感嘆時間太短,唯恐自己遺漏了什么囑咐,估計此時的傅雷要有好多的話對兒子說,可是,兒子回家的一個月都沒有談的暢快,何況三分鐘呢!父愛就像一條河,永遠是不斷地流淌的。
隨時隨地都想著為兒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的過程中,還時刻擔心,自己為兒子做的的不夠好,不夠準確。擔心會給兒子有不好的影響……得知兒子有一個音樂會,只是心疼兒子會勞頓,會疲憊,告訴兒子關心自己好好休息。但是,唯一強調兒子,不管多累也要給爸爸抱一個平安。
很羨慕傅聰有一個這樣的好爸爸!他時時刻刻關心著孩子的成長。
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忙于生存、忙于工作,認為管孩子吃穿上學就好了,忽略了孩子心靈的成長。其實,孩子是需要父母的指導、鼓勵、激勵和關注的。
不要指責孩子的不好,因為在孩子的心里不知道對錯,只有父母指導他們告訴他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不要嘲笑孩子的愚笨,在一些問題上,沒有了父母,他們就是一個瞎子一個聾子!只有父母才能給他們自信、給他們動力,他們才會自信并且驕傲起來。
我們的'父母要有“扶上馬,再陪孩子走一程”的思想狀態。不要隨之任之。否則孩子就是一棵瘋長的草,就是一個又蹄又咬的野馬。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各個方面的啟蒙老師!
傅雷家書讀后感2
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我讀完了傅雷家書,感觸很多。
在本書里,我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不得不說,傅雷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其實從小,傅聰就被傅雷嚴格的管教著,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蛟S傅聰沒有被父母寵著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不是很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樣遠。但是傅雷給他寫信 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還是在你身邊的,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極大的安慰,會讓傅聰有一種父母與他“天涯若比鄰”的情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就的時候,傅雷告訴傅聰不能驕傲,這樣才能讓他明白要繼續學習新的內容,提高自己,為他以后更大的成就做了鋪路石。雖然傅聰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仍然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在其中我能感受到父母對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無聞的愛。只求為子女付出的多一點,而不求什么回報。
在國內反右的時期,傅雷深受困擾,他為了不讓傅聰擔心,為了能讓傅聰更加專注的學習,寧愿自己在內心默默承受這份痛苦。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個“孝”字。讀完整本書,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是傅聰給父母的回信,實在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剛出國的那段時間,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傅聰是經常幾個月不回信的,這是在我看來傅聰做的不好的地方。
傅雷與他的妻子走的如此突然,沒有給傅聰盡孝的機會。日后傅聰也是會有遺憾的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3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傅雷家書》的,僅僅用了4天的時間就讀完了這本書。要知道我以前往往一個學期才讀兩本書,看來我的確很喜歡這樣的書。
我讀《傅雷家書》時很是開心,沒有讀《紅星照耀中國》時的提心吊膽。每讀付雷的書信,就有一種自己的父親給自己寫信的感覺。付雷給兒子付聰寫信當中,付雷提出的問題,我也會自我檢討一番。
付雷說過這樣的一番話:“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對你說,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看到這句話時,突然想到了自己。媽媽也批評我“光說不做”。有一種付雷批評我的感覺,話風很像媽媽。付雷告訴我們:一切都要靠實際行動來證明,人的心意如何,也應該通過行動證明給別人看。
付雷的書信大多是給付聰講鋼琴知識了,作為“行外人”,我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東西?戳烁独椎臅,倒有些沖動學鋼琴了。
大多家庭是父嚴母慈,在付雷家亦是如此。父親的信中,3分之2都是講鋼琴,讓兒子好好學習。而母親卻是讓孩子保證營養,告訴兒子家里的事,不讓孩子過多擔心。
付雷與付聰一寫信就是十二年,每一封信都是父母給付聰的教誨。
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兩人的距離。無論天南地北,身處何方,就仿佛兩人一直在一起。
傅雷家書讀后感4
傅雷家書這本書中除了傅雷對孩子的教子之道,還有他倆濃濃的父子情深。在傅雷勸告兒子傅聰的同時,也是可以突出傅雷對自己兒子傅聰的愛。
舉一個例子,書本第93頁最后一段屬于抒情部分。其中寫了傅雷的感人語句,時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學習,因為他的身后有很多人支持著你,不要辜負大家的一片苦心。從這段語句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期望很大,除了藝術與文化方面以外,傅雷還在教導傅從如何做人,因為傅雷知道兒子剛走入社會,遇到一些對自己前途毫無幫助的這種朋友是很正常的,為了讓兒子傅從不走向歪道,傅雷常常教導他兒子該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父親對兒子的關心與關懷。
而且基本每次在信中都會有祝福兒子傅聰更上一層樓。這是傅雷要通過家書的'方式,不僅要告知兒子該如何去做,還要來激勵孩子,鼓勵孩子,從而來激發孩子積極的上進心。綜合以上,從而可以總結出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種多樣,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在傅雷家書中,還有一部分寫到在國外留學時上臺表演,與自己國家面子有關,所以一旦有上臺的機會,就要好好把握機會,為國爭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像這一塊相比而言,是父親在培養兒子傅聰的愛國情懷,讓他在國外留學,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
所以傅雷家書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地方有許多,你可以任選出一句細讀都可以側面描寫出父親傅雷對于兒子傅聰的期望與寄托。
傅雷家書讀后感5
一封封質樸的信,蘊含著父子間最真摯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話語背后,是父親包容又嚴苛的愛;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教誨,是父母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就是鋼琴家傅聰與父親傅雷書信的點點滴滴。這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一部嘔心瀝血的成長記錄。
傅雷夫婦也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他雖然沒有像郎朗的父親那樣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彈琴,到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討音樂、藝術以及為人處世等問題,書信中細致到跟孩子談談舞臺上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面部表情。更能“真誠待人,認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響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學,深刻的思想,讓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書》成為素質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婦成為中國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長家家相同。每一個優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雙默默奉獻的父母。不管我們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們一生都在勤勤懇懇地為孩子付出。我們要把父母對你的種種嘮叨當做愛的絮語,不要辜負父母對你的無私奉獻,不要荒蕪了這份愛。
父母們請相信:您付出了,定會創造一個世界。
傅雷家書讀后感6
臧克家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當一本書真正住進你心里時,你就會有這種感受。
《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本好書,這不是普通的的家書,而是一本充滿著父愛的教子名篇,是一本優秀的青年讀物,也是素質教育的經典范文。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有益的啟迪,傅雷嚴謹的'作風和深邃的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我喜愛這本書,贊美傅雷用真情、真心營造的融洽的親子關系。
而這次聽肖培東老師的課,真令我難忘,那高超的教學水平,僅用點贊是不足以表達的。
上課前,只見他親切地問侯著我們班的一位同學,那平易近人的樣子,消除了我的緊張。肖老師的親切,可不止這。上課了,肖老師說:“不要緊張,順其自然,放松點。肖老師的話,讓我們漸漸放松。不像其他名師一樣帶來嚴厲,肖老師帶來的是慈祥。
隨著課堂進行,肖老師引出了他與他兒子的故事,從而向我們介紹著《傅雷家書》,以生活小事引出課程內容,水到渠成。內心不禁贊嘆。
課結束了,我不舍地轉回頭,只見老師還在那兒,望著我們離去,目不轉睛。好一個親切的肖老師,好一個慈愛的父親,好一個難忘的課堂。謝謝您,肖老師!
傅雷家書讀后感7
《傅雷家書》這本書表達了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作為父母對兒子傅聰和祖國深沉的愛。說實話,我看完序言部分,沒有在正式讀這本書之前,我是不怎么喜歡傅雷的。因為他經常打孩子,對大兒子傅聰極其嚴格,對二兒子傅敏不抱希望,還多次表示傅敏的才能不好。我要是傅敏,就算有才能也要被說沒了。
但讀過這本書之后,我發現傅雷還是很愛他的兒子的,他在書中多次表示思念身處異國的兒子,自己和夫人都很愛兒子。不僅如此,傅雷還要兒子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并且告訴兒子“人一輩子都要在高潮-低潮中沉浮!薄耙絹碓綀詮姟薄皩懽忠蓛。”“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保耙嘧x中文書”,“要愛國”這些做人的道理。而這些叮囑就像我們的父母帶給我們的溫暖,字里行間透漏著傅雷對兒子無微不至、理性的愛。
傅雷在信中也經常和傅聰討論音樂,對傅聰未來的音樂路進行規劃,做面“忠實的鏡子”,時刻監督著傅聰,要傅聰好好學習。但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傅雷寫完自己對音樂或其他東西的看法后,他經常會在句末加上一個“是嗎”讓我感覺傅雷和傅聰的溝通方式不像是父子,反而更像是朋友。由此可見,兩人的相處方式很輕松,傅雷也沒有架子。
我覺得我們讀完這本書后,不一定非要讀出一個慈祥的父親或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我們感受父親對兒子、對祖國的愛就夠了。
傅雷家書讀后感8
不得不說傅聰有如此開明、大度、博學、慈愛的父母是幸運的,傅老先生的每一封信都表達著最兒子的思念與關切,不僅在藝術學術文件與兒子交流切磋,在生活細節上發現了兒子的問題便立刻指正,耐心教導;蛟S大部分父母的初衷都一樣,希望能與兒女在精神與生活上一起進步,但能有傅老夫婦這樣修養及知識底蘊的父母畢竟是少數,或許是接受國外文化較多的緣故,他們對兒子的愛的表達相對當時中國社會的.父母要直白得多,對兒子的贊美與思念時刻流露;當然他們對兒子的性格、缺點也十分了解,時刻叮囑。
傅聰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毋庸置疑,但作為子女,他身上反應了許多年輕人的毛病。比如沒有及時回復交代父母前信提到的問題,經常需要父母再三催促回信,這跟現在許多孩子不愛給父母打電話一樣。人非圣賢,傅聰在父母的教導下終于也從懵懂少年走到為人夫為人父,雖然與父母聚少離多,但有父母的信一直激勵,也是他一直在異國他鄉求知的堅強后盾吧。
尤其佩服的是兩位老人的格局,在傅聰逐漸進入中年后,父親多次勸他減少演出次數,多多修養身心,出去散散心,享受寧靜的生活,錢財夠用就好,不要盲目追逐。我想傅家后人,繼承這樣的家風,必不會隨波逐流,成為追名逐利之輩。
傅雷家書讀后感9
讀1955年3月20日,傅雷給傅聰回信后,讓我懂得了努力才會有回報。
“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了你今日的成功!可見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時也得期待別的迂回,別的挫折。”這是傅聰在國際樂壇的競賽中名列第三后,傅雷給他寫的回信,而傅聰在這之前又經歷了什么?他一天要練八小時琴,經受著神經的高度緊張。是什么讓他取得了如今的成功?是努力練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練習著,對我們學生而言,學習就是必不可少的練習,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題、理解不了的知識便是最大的考驗;考試中,免不了經歷挫折,但這時的我們不能灰心喪氣,我們要更有勇氣去面對他,一次次刷到類似的題,久而久之,便不再困難了,會取得成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而一次的的成功算不了什么,傅雷也對兒子寫到:“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很長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生活,學習,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正如“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畢生從事教育事業,為開辟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為人民大眾服務的新教育道路,艱苦探索,大膽實踐,幾十年如一日,做出巨大貢獻。他從小就有愛國之情,救國之志,他鞠躬盡瘁,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于上海,他值得被世人歌頌。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第二次讀,仍用了很長時間,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和有趣的地方并非育兒,而是特殊時期的知識分子的生活處境、親情交流,精神世界追求和對藝術對人生對世界的看法。
之前看到很多宣傳推薦《傅雷家書》是經典育兒書,于是很多家長很功利地當做育兒攻略,實在不能茍同。
誠然,書信讀的'過程中常有共鳴,比如再三叮囑要注意理財,注意身體,對感情始終如一,對待親朋要感恩……經濟困難時向兒子索要經濟幫助卻未得到回應的難過和慚愧,等信的煎熬,收信后幸福得飄飄然,這種真摯的情感通過一封封書信顯得綿長動人,這是所有做父母良苦用心,在育兒方法上來說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從現在傅聰多任太太來看,他們的教育囑托并未成功,而傅雷一向脾氣暴躁,要說傅聰的音樂成就完全是因他嚴厲的教育(書信里提到虐待)方法也是片面的,恐怕是繼承了母親的基因,父親的文藝,加上傅雷的身份,讓傅聰從小擁有很好的教師和學習環境,而在書信中,可以看出,父母都是他的音樂知己,完全可以很專業地指導和交流,傅雷還翻譯各種作品給他增加學識,到最后兒子越來越厲害,他就開始期待兒子談藝術來提高自己。所以我不免感嘆,所謂教育兒女,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強大自己,如果我們只學教育方法,多少是有形無神,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不停地學習和成長啊。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和妻子給他們的孩子所寫書信的一本合集。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讓我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孩子,也讓我懂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更讓我知道如何去面對人生。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甚至有些刻薄的人。這是因為他的身世,傅雷自幼喪父,童年時母親家教嚴格。傅雷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正如這本書封面上所提:“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彼拇_是孤獨的'。
當了解到這些時,我曾想過:傅雷是一個如此“孤獨”又學識淵博的人,那么他對家庭,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是否也十分淡漠呢?讀完書后,我發現我的猜測與事實恰恰相反。
傅雷作為一位父親,他對孩子的感情是十分豐富的。每天寫信時,他不僅僅寫自己的生活如何,還會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同伴,有時更會在那遙遠的地方,以書信的形式指導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去學。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一位十分稱職的父親。他對孩子的愛跨越了空間的阻礙。
再來看看他的兩個兒子,傅聰和傅敏。用現在的家長經常說的話,兩人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出類拔萃。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這些書信大多數是寫給傅聰的,傅聰自小學習鋼琴,并且在學習上從未落后。他多次獲得了國際鋼琴大賽的獎項。這不禁讓我想:他的父母不在身邊,他是怎樣做到這樣優秀的呢?答案無疑是他的自主,自覺了。
《傅雷家書》是本書,更是一個真實的環境,我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傅雷一家由書信連接的溫情。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一介書生,卻鐵骨錚錚。用瘦弱的脊梁,扛起了文革之痛。心懷愛國之情,卻慘遭誣陷。最終他平平靜靜地自縊,捍衛了自己的尊嚴。沒錯,他就是傅雷,一個倔強而又有赤子之心的父親。(開篇點出作者)
許多人讀《傅雷家書,多是被他對兒子傅聰的諄諄教導而感動,沉浸在他對兒子的細致教育中。但是我從這本書中品出的,卻是字里行間消磨不掉的愛國之情。
傅雷多次在信中對兒子提到,中國內地建設突飛猛進,還談到祖國的發展與日俱進,社會主義強國正在建設中。傅聰也回信說:“他們說我的藝術是中國的藝術,我是我的古老而偉大的祖國的忠實兒子。”瞧,他們的書信字里行間透露著對社會主義祖國的崇敬,對偉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豪之情。
在通信中,傅雷最著重給傅聰談及的祖國內地的消息是新中國的未來與發展。傅聰也多次有感于新中國的榮譽與尊嚴。傅雷的赤子之心是深沉的',堅定的,熾熱的。即使在與朱人秀的遺書中,他也表明,他絕不會背叛祖國,他熱愛著偉大的祖國!
“中國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愿你做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傅雷希望兒子可以作為新中國的鐘聲,把中國的雄偉傳達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他對自己的兒子充滿了希望,更對新中國充滿了希望。讓中國隨著音樂的影響,隨著兒子的腳步,被更多的國家所知曉!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其夫人)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及傅敏)的家書,從1954年傅聰去波蘭學琴,到1966年傅雷棄世,十余年間父子(母子)幾乎只能通過書信溝通。一方面,二老對兒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關心,在家務瑣事、接人待物、婚姻生活等方面時刻提點他(我收獲了兩份菜譜,還決定效仿傅式家庭記賬法)。
另一方面,還把他當成是知己,一同討論音樂、文學等藝術。老爺子真厲害,通英文法文(給兒子寫信用中文,給兒媳寫信用英文,給兒子老師寫信用法文)懂文學、音樂和美術(各項藝術都被他打通了,非但兒子說啥他都能指點一二,便是當時的藝術家也常常來聽他意見。經常就是——你感興趣的這個問題,我剛翻譯過一本,未出版先抄錄給你。老爺子的`業余愛好是收藏,經常給兒子寄小古董。)
傅聰兼具天賦和努力,年少成名,卻能持提升藝術水平。這小子第一次離家出走,是因為和父親爭論貝多芬最優秀的作品究竟是哪一個。他們一家真是有意思!
好的文藝作品真是振奮人心,感觸太多了,先簡略概述。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在這個寒假中,按照老師的布置,我有幸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原本以為只是一篇書信而已,有什么好看的。在我看完之后,才發現這本書寫的太好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為一個指路人,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應對方法。
讀完這本書后,我的感觸很深。我感受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地愛,雖然對兒子嚴格要求,但在字里行間無處不體現出他對兒子的愛。他對兒子的愛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為人處世。
當我讀到傅雷先生為了兒子忍著傷痛伏案整理書稿直至雙眼流淚再也看不清時,因一封信未及時到達而萬分焦急時,我似乎看到了他遠距千里對兒子的殷切希望和熱切等待的目光。
讀完這本書,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合上書,細細回味那封封深情的家書!叭藧燮渥,勝于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書之中,教導他們立身行事,愛國成才,家書中更是傅雷的淳淳教導。其聲音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隱約,我仿佛走進那位叫傅雷的父親,聆聽他那嘔心瀝血的教誨。
父愛如山,傅雷對傅聰的愛自是如此,高尚,純潔,無私!因在外留學,傅聰的中文越發生疏,作為父親,傅雷與兒子的書信交往,絕大是中文,在冬日短短幾星期更是抄出了幾萬字的中文譯作,可見愛子情深吶。
在書中,傅雷教導兒子的關鍵在做人,努力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嚴格要求自己的人。“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薄拔沂冀K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盡量發展。沒成某某家以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傅雷希望兒子做一個愛國之人,正直之人,真誠之人,堅強之人,希望兒子淡泊名利,也望子成龍。
于是,這一封封家書有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做父親的其大半生的心血歷程來給愛子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傅雷以去,家書仍留……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