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后感1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種幸福——教師的存在價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衷于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師,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后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后,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只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樂生活——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書中說:“對于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鞓返娜松切枰梅e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笨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煉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煉,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后感2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強調:積極心理學雖然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興起于西方的心理學流派,但積極心理學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卻發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有很多倡導積極樂觀心態的思想,培養優勢和美德的理念!叭酥酢⑿员旧啤钡乃枷耄寮业摹爸愠贰钡娜松鷳B度,提倡“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以及儒家提出的關于智力國家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是積極心理學四喜那個的體現。《中庸》有這樣的一句話:“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币馑际恰敝小笆侨巳硕加械谋拘,”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道家思想也強調了積極的人格品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體現了誠實、仁慈、勤奮、正直、善良等多種積極的人格品質。中國的孝文化也體現了積極心理學中”感恩“這一美德。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備諸如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塞利格曼認為,心理學的一更更加重要的使命應是讓普通人生活得更有 意義和更幸福,過分關注“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而忽視人類自身所擁有的積極力量和品質,會使得心理學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價值。由此,心理學的關注焦點應當從”心理疾病“轉向”人類的積極品質“,通過大力提倡積極心理來幫助人類真正擁有幸福。他在《持續的幸!芬粫刑岢隽诵腋2.0理論,提出幸福由5個元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就感。指出,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幸福人生,這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立項也有不謀而合之處,積極心理學找到了天下大同的'心理基礎----我們人類共同擁有的積極品質,也發現了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幸福。
今天的教師們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當我們聚焦于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級級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后感3
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許多教師剛入行的時候意氣風發,以三尺講臺為事業,以培養人才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時桃李滿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個職業不容易,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很快被消磨了,職業倦怠感也就與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過這樣路的人。面對幾個簡單的算式,講解多遍算理情況下始終還是有記不住的孩子,耐心一點點的被瓦解,連帶著自己也開始急躁起來。但是,在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過后使用各種方法,卻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時間長了,家長累、孩子厭惡,我也感到沒有職業幸福感。
在讀完《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后,我感悟到: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胺e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才是現代社會的蕓蕓眾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里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
肖川有過這樣一句話:“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著我們的驀然回首。當你以研究的姿態對待工作和學習時,春天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為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對比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內的表現,真的感覺一個教師積極投入的工作狀態對教學效果、教育生活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工作雖然是寫寫教室里的故事、課堂里的發現、讀書感悟,但愿在本該采摘果實的季節再開出幾多芬芳的花來,充滿遠方的詩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后感4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給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于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為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為目標,為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五章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兒童教育新思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為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系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讀了此書后,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
總之,我們應該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范,留給孩子空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些,因為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為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積極心理學心得體會03-30
積極心理學課程心得體會05-12
《教育心理學》讀后感06-13
教育心理學讀書筆記12-10
教育心理學讀后感(精選42篇)02-15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04-10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04-06
《教育心理學》讀書心得04-27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04-11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后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