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群走網>讀后感>散步讀后感
散步讀后感
更新時間:2023-07-27 17:25:40
  • 相關推薦
(熱)散步讀后感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散步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散步讀后感1

  散步從本意來說就是走路,而讀完《散步》這篇文章,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者筆下的散步,寫出了他和家人的一次散步,因為一次不同的意見,讓作者明白了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場景。在一個路口有了分歧,媽媽要走大道,孩子要走小道,我為了再陪伴媽媽,忍著走了大路,而媽媽卻為了自己的孫子走小道,我背著媽媽,妻子背著兒子,一步步的向前走……

  我身上也發生過這種事,在一個安靜平和的周末,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火鍋,有肉有菜,可能是沒來得及買,我最愛的'金針菇只有一點點,我只能大海撈針似的在鍋里找,而我和奶奶同時夾到了金針菇,那時我還小,在我眼中沒有我讓人,只有人讓我。這時爸爸讓我把金針菇給奶奶,可我還是不聽,心想:為什么,這是我先夾到的,就要我自己吃。爸爸見不管用,狠狠地訓斥我,一把把我的金針菇搶下來,給了奶奶,我表示不滿和氣憤!因為我們都是人,誰吃還不是吃,為什么從我這拿,到了嘴的鴨子飛了,誰不生氣呢?這時奶奶把金針菇給了我,對我說:“岐岐,金針菇你吃吧。”爸爸見此景對我說:“看你奶奶對你多好,那你吃吧,下回別跟奶奶搶了,要懂得分享。”

  雖然這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通過《散步》這篇文章聯想到此,忽然在我小小的內心感受到一股暖流,這就是家人,這就是親情,這就是幸福!如今我再也不跟奶奶搶了,因為我知道奶奶愛我,我們家人都很愛我,現在“謙讓”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散步讀后感2

  讀到這篇文章,一種莫名的感動涌動心頭,參雜著淡淡的憂傷,不由想起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我的工作不就像牽扯著蝸牛去散步嗎?那些孩子與蝸牛多么相似!我總是嫌孩子的學習速度太慢,成績提高不快,于是我就在后面不停地催促。我拉著他,扯著他,責備他,呵斥他,也許他已經盡了力,可我仍然嫌他慢。他們的學習就像蝸牛爬行,特別是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學習跟蝸牛簡直就沒兩樣,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還是只關進那么一點點,于是怒氣充滿了我的心田。可我卻沒有想過,也許孩子已經竭盡全力,但他還得忍受著我的責備甚至呵斥繼續往前趕。“我們看不到孩子燦爛的笑臉,聽不到孩子清脆的笑聲,更顧不到孩子無瑕的童心,當孩子流著汗甚至流著淚拼命往前趕不上的時候,我們時常看不到他的汗水,更看不到他眼眶里滿是委屈的淚水。好不容易放假了,老師留的.假期作業要寫,家長還要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因為我們總盯著孩子的成績,唯恐學分落后。其實我們心里都知道,如果拋開成績,每一個孩子都是可愛的。

  我想,如能換一種眼光看待孩子的學習,換一種心態面對孩子的成績呢?就當孩子是蝸牛,老師就是那個牽扯著他去散步的人,于是我們放慢腳步,一邊督促,一邊鼓勵,孩子是否會有所改變呢?是否會因此而努力呢?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加油!

散步讀后感3

  《散步》是重慶師范大學教授、作家莫懷戚的作品。

  文章寫的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天。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散步中,面對岔路,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母親則因身體條件限制要走大路,‘我’權衡再三,決定尊老,但故事并沒有結束,母親又改變主意,要‘愛幼’走小路。

  文章用平淡、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家三代在散步的情景。全篇沒有一個生僻華麗的詞語,更沒有讓人費解的句子,除結尾有幾發含蓄外,其余則明白如話。如文章寫道‘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充滿 生活情趣的口語,既表現孩子的天真、聰明,又表現家庭的幸福、溫馨。

  散步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又往往是最獨特的。幸福并不一定是名譽等。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來學所表現的意蘊卻深入人心。反映了古樸的尊老愛幼的家庭道德美。文中‘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是家庭的`砥柱,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善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成上起下的責任。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這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讓我頓悟人生哲理:人到中年對生活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

  那么,我這個未來的中年人中的一員,又為何不從現在做起呢?

散步讀后感4

  假如母親是樹,那我就是樹上的果實; 假如母親是鳥,那我就是在鳥巢里嗷嗷待哺的鳥寶寶;假如母親是海,那我就是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的小魚兒。愛的舉動可以感染每一個人,只要你愿意付出關愛,你身邊的世界便會明亮起來。

  今天看了一篇課文《散步》。講了一位爸爸和他的妻子,兒子,一同陪身體不好的母親去田野散步。母親老了,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母親希望去平順的大路走走,而兒子卻覺得小路有意思。伴同兒子的時間還久,爸爸決定還是順母親的心意。但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 還是走小路吧,我走不過的地方你就背著我。“這樣,他們在陽光下,向著那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走去。到了一處,爸爸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了下來,背起了兒子。爸爸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的很仔細,好象爸爸背上的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佛教講”誠愛“,儒家講”兼愛“,基督講”博愛。“此刻,他們的身影構成了一條和諧的.音符,一道亮麗又溫馨的風景線。 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這一刻,讓我體會到了真正的愛的感覺。我們的生活傾注了父母對我們多少的心血,多少的愛。而我們又該如何回報那份無私的愛,能為父母做些什么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帶著一顆愛心活著。多關注和關心身邊的人與事。用我們的真誠和關愛打動所有人。用恩情傳播愛意,用愛連接心靈。愛讓我們的真情永存,愛也讓我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的道理。有了愛,我們的世界才會和諧。讓我們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諧的明天。

  有愛就有和諧。

散步讀后感5

  親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今天讀了《散步》一文,體會更加深刻。

  從一個樸實而又溫馨的畫面,讓我回味無窮。愛是天隔一方的思念,愛是母親無私關懷的體貼,愛是兄弟姐妹之間的心有靈犀,愛是人與人之間的風雨情懷,愛是朋友的火熱友情,愛是領導對群眾的噓寒問暖,愛是人間最樸實的情感!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說明了親情無價。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于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么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種種事跡都表明,親情是多么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著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我們都要記住“親情無價”,并好好珍惜!

散步讀后感6

  前兩天,看到一位朋友發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話:“陪著蝸牛去散步。”我突然想起以前讀過的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散文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想到這段時間急躁的心態,我決定再次拜讀這首充滿寬容、善良、愛心和支持的散文詩。

  詩中這樣描述蝸牛:“它已經在盡力的爬了,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他、吼他,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看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他、扯他,甚至想踢他。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我頓悟:牽著蝸牛去散步,這不正是我現在的工作嗎?詩中的蝸牛,就是我現在所教的這些孩子們。我嫌他們學的太慢,嫌他們調皮搗蛋,我催他們、吼他們,甚至有想踢他們。但有什么用呢?這只會讓我更惱火,而享受不到一點陪伴他們成長的樂趣。我生氣的時候也會讓孩子們像蝸牛一樣受了傷、流著汗、淌著淚。想到這,這群天真無邪的孩子怎能不讓人心疼呢?作為一名教師,我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允許孩子犯錯誤,我及時幫他們改正就是了。我要聽聽孩子們心里的聲音,認真觀察每個孩子的特征,用最適合他們的方法去教他們,而不是一味的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其實,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樂趣,只是我的腳步太快,快的忘記了欣賞,我應該給孩子們一點時間,讓他們慢慢成長。

  牽一只蝸牛去散步,讓自己慢下來,讓課堂慢下來,認真的陪著我的小蝸牛們慢慢成長,去感悟前所未有的美好,不急功近利,只靜待花開。

散步讀后感7

  《散步》這篇課文所講的是莫懷戚和母親,妻子、兒子一家四口散步的生活瑣事,內容好像比較淺,但仔細品味,便能感覺到這正是平常生活中流淌的親情,滋潤的家人的心靈,承托起一個溫暖的家,讓我們的心靈仿佛受到了一條暖流的沖擊,暖了心田。

  莫懷戚,現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詩禮人家》《經典關系》,小說集有《大律師現實錄》等。這篇文章寫于1985年,作者的父親剛剛去世,照顧了作者父親多年的母親好像一下給抽掉了生活目標,變得沒有精神,沒有了以前的狀態了。作者學醫的弟弟告訴他,母親這是得了喪偶綜合癥了,這時候,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于是便有了作者一家四口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卻透露著孝與親情的`日常瑣事。

  文中寫到“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作者在寫這篇文章后20年曾解釋過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看起來當然是講尊老又愛細,其實我骨子里是想寫生命。”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而田野上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這很難不讓讀者的心里想起“生命”。

  “我”成了家里的頂梁柱,承托起了一個溫暖的家。“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那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我”是決定分岐結果的人,也是一家人最信任的人。“我”和妻子慢慢地,穩穩地撐起了整個世界。

  文章已經結尾,而我的心卻仍然被震憾著。初讀文章,仿佛只是一篇普通的日記,但深讀文章,才發現作者不僅做到了“一言可傳神,無言亦傳神”,還處處透露著生命和親情,寫出了生命延續的真諦。讓我們像作者學習,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記錄下來吧!

散步讀后感8

  明天過后,世間或再一次歷盡炎涼滄桑;明天過后,或許埃及金字塔之密以被揭開;明天過后……

  當讀到文章第二自然段時,我便略略懂得了世間母親對兒子的信賴。其實有時,一步步走向衰老的她們,也同小孩一樣,需要受到最細致的呵護。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野的冬水田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到一件東西——生命”。是啊,生命是如此可貴,它可以一下子給予人新的活力,當然也可以一下子奪走人的一生。

  “我”愛自己的.母親,而母親更愛自己的孫子。

  當“我”決定依了時日不多的母親走大道之時,母親卻愛撫地摸了自己孫兒的小腦袋,變了主意。因為她無法看著自己深愛的人為了自己的私欲而失望。正如“我”對母親一樣。我想,母親一定知道自已時日不多,她是想在這最后的時日里,在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給“我們”帶來快樂,帶來一份份最溫磬、最美好的祝福。

  “‘我 ’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似乎‘我們 ’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確,對“我”和妻子來說,最為重要的,便是“我們”的母親和孩子,他們就是我們的世界!

  明天過后,或許一直陪伴著我們的人突然離去,或許我們與自已最深愛的人陰陽兩別……但不管距離多么遙遠,那樸素而真摯的愛,也絕不會斷。

  明天過后……

散步讀后感9

  散步這個名字起的很平常,但它內容卻是不一樣的。

  當讀完這篇課文后。我也在想如果奶奶還在世,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啊。我的奶奶是個慈祥善良,心思細密的人。記得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特別想吃雞蛋,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個雞蛋。奶奶每次都給我煮兩個雞蛋,旁邊笑瞇瞇地看著我吃。經常會說:“沛涵,多吃點,多吃一個雞蛋,就長高一厘米。”那時我每次都聽奶奶的話,多吃一個雞蛋…慢慢的長大了,雞蛋吃膩了,就再也不吃雞蛋了,想一想都不舒服。

  過了幾年,爸爸考到了北京來實習,把我和媽媽也帶了過來。沒過多久,奶奶也跟來了,我問奶奶:“奶奶怎么來了呀?”“現在我的小妞妞在這兒呀。”她笑瞇瞇地說。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總是笑盈盈的。直到…奶奶因為干活太多了,累倒了。醫生說病的很嚴重,要住院。經過我們的百般勸說,她終于拋開了經濟問題,答應住院。可沒過多久,放學時間她又出現在幼兒園門口,“您怎么來了?是奶奶的病好了嗎?”奶奶又是笑盈盈地說:“我的病好了,你爸爸媽媽還要上班,太累了,奶奶總想在放學的時候看到你笑瞇瞇的,蹦蹦跳跳的出來。”被爸媽發現后,又送回到醫院去。走前還不忘對他們說:“早上記得煮粥喝,別因為時間太急了,忘了做老帶孩子出去吃,對身體沒好處。”……

  三年前,奶奶實在經不住病魔的襲擊,安詳的走了。那一天,全村的人都來給她送行……

  如果在夢中,我會夢到奶奶牽著我的手,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她曾經生活過的村子里散步。

散步讀后感10

  暑假時,我讀了一篇文章,名稱是《散步》。這篇文章寫的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然而這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濃濃的親情。

  當我初次讀完這篇文章時,感覺很平淡。可是當我又細細品味課文時,我好像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出去散步,看到了他們的高興地樣子。

  看到了它們因走大路和走小路而發生了分歧,而它們祥和解決了問題。文中的父親當時感到自己有責任重大,一面是養育自己的母親,一面是自己可愛的兒子,自己卻想不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最終他決定委屈自己的兒子,因為他認為自己陪伴兒子的時日還長,便尊重母親的選擇。但是母親摸摸孫子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整齊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我從這段話中感受到;母親的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母親對孫子的疼愛。而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

  由此,我想到了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在現實生活中,母親總是好事留給自己的孩子,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了這生活的點點滴滴上。

  擁有母愛的人,不在乎在這些等自己知道母愛是偉大的,去報答母親時,母親早早已兩鬢斑白。就像文中的`母親自己雖然老了,可是心中還在為孩子著想,為子孫后代著想。

  人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永遠也拆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對這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體會了多少?我們又報答了多少?

散步讀后感11

  《散文》這一課描述的是發生在子女三代之間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媽媽、兒子以及爸爸的媽媽在野外散步,卻因選擇道路而產生分岐,但奶奶為了孫子,走了孫子的道路,那條路十分趣味,而奶奶無法步行的地方就讓她的兒子背她……

  應對這篇文章,爸爸、媽媽以及我各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就根據這篇文章看出一則很簡單的道理:尊老愛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著自我的母親,而委屈了自我的兒子;而文中的奶奶則“愛幼”,雖然自我身體已年邁,但為了孫子,選擇了小路,這明顯地體現出人世間的一種愛。

  而爸爸根據這篇文章聯想到了自我:爸爸的母親,也就是我的奶奶,從老家來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慚愧,并沒有做到文中父親那樣總想到母親。爸爸說:“當我和你的奶奶在繁華的都市散步時,我只是快快地走著,而她卻只緊緊跟在我身后,顧不著觀賞在霓虹燈四射的`街市,生怕與我走丟。”

  最終是我的媽媽,她站在了母親的角度:每個母親都擁有一種偉大的愛,勝過了朋友之間的愛,勝過了丈夫與妻子的愛,勝過了上帝對世間萬物的愛,那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世上每一位母親都會對孩子無私付出,不管身體是否已年邁,思想是否已遲鈍。

  我想,這篇文章正是闡述了這種道理,這種人世的親情。

散步讀后感12

  《散步》一文中,開頭寫作者的老母親因為身體不好而不想出來散步,但最后還是出來了。看到這里,我們都會以為作者的母親是被作者強迫拉出來的,其實作者本意不是這樣的。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作者也是想讓多病的母親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鍛煉一下身體,這對老人來說是有好處的。從這兒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敬愛。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于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么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從老母親對孫兒的.疼愛,不禁讓我想起了《荔枝》一文。這是作家肖復興寫的,文中主要是講作者給母親買了一些荔枝,但是母親舍不得吃,卻給了她最心愛的孫子吃了。

  種種事跡都表明,親情是多么珍貴。我們都要去愛我們的親人,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其實,我們的親人都深愛著我們,我們也應當愛他們,如果你沒有愛,請從現在開始,愛你們的親人吧!

散步讀后感13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散步》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一種對生命、對親人樸素而真摯的愛。

  這篇文章用優美而抒情的語言向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做著、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里散步。起初母親不愿意出來,但出于對兒子的信服,年邁的母親也走出了家門。一路上歡聲笑語,活潑可愛的孩子帶給了大家歡樂。迎著春風,踏著青草地,一家人其樂融融。可分歧偏偏在這個時候發生:母親要走平順的大路,而兒子要走小路。作者經過考慮,準備聽從母親的'意見,但母親又改變了意見,陪孩子走小路。特別是最后作者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小心翼翼的過小橋的那個情景,更是讓我體會到了親人之間那種濃濃的愛意。是呀,有時候,這愛,這背上的重量,就相當于是整個世界!

  讀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去野生動物園游玩。一路上,我這里跑跑,那里瞅瞅的,爺爺奶奶嘴上說我調皮,但是還是笑的合不攏口。動物園中,一座很高的懸橋,我一見立馬高興起來,拉著爸爸的手就要上橋,奶奶卻犯了難,不敢上去,因為她有恐高癥,年齡又大了。爸爸正要拉住我,卻被奶奶制止住了,“好,我們過橋吧。”奶奶奶笑著說。“看,奶奶,這里多美啊。”“對,對,很美。”其實她一點也沒看到景色,只顧著看著腳下極為小心的走橋了,并且額頭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媽媽也急忙上去扶著她。從這件平常的小事中,看出奶奶對我的愛以及爸爸媽媽對奶奶的愛是多么的無私啊。

  《散步》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親人之間的愛是無私的,更使我感受到那種情感平凡中見偉大。

散步讀后感14

  今天我們學到散步這一課了,老師叫我們先讀課文。看完后我深受感動。本來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們一家幾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說明了親情無價。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于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么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通過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沒有親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諧的氣氛,這樣,當我們在競爭的壓力包圍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和解脫。和諧的家庭是我們最好的避風港!

散步讀后感15

  早上,看到一位老師在家長會上讀了《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是我也喜歡的一種方式,于是我去找這本書。

  找到以后,發現這更像一首小詩,有些老師把這篇文章做成了繪本的形式,配上了一些優美的圖片,讀起來則有另一種味道。從詩化閱讀和圖化閱讀的對比中,可以清楚地體會形式對內容的影響。圖文化閱讀是閱讀的一種發展趨勢,這種趨勢從傳統媒體的改變,從微信、微博的發展中可以看到,也可以從電腦、電視對兒童的影響中推測到。我們的語文會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

  這首小詩讓我想起了《失落的一角》,讓我想起了《教育是慢的藝術》。放眼現在國內的小語教學研究,各種新的研究是層出不窮,面對這么多新的研究學派,有的老師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有的老師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從全局上看則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一派繁榮興盛的樣子。我們一線教師可以怎么做?一要兼聽則明,二要有所堅持。懷著開放的心態去面對新的研究,在了解基礎之上,去研究這種新的研究價值在哪,有什么可以借鑒的,千萬不要用新的'研究推翻舊的研究,對于個體來說,你的每一次學習都是一種積累。去看全國知名的特級教師,他們的上課風格各有不同,不管哪一種風格,都能給人以美好的享受,像是領略精神盛宴一樣,在他們的課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

  我們的老師啊,不要因為過多的研究而丟失了那份平和的心態。有一部分學生在你面前就像蝸牛一樣,你自己在某些大師面前又何嘗不是一只蝸牛呢?教學是一門交流的藝術,孔子提出來的”教學相長“原則,意味著孩子在教育過程中并非就是弱者的形象,他們身上也有美好的東西吸引著我們教師,促進教師的發展。

【散步讀后感】相關文章:

散步的作文03-03

“散步”作文06-12

散步說課稿09-29

散步的說說01-11

《散步》的說課稿01-11

散步的說課稿01-11

《散步》說課稿11-14

散步優秀作文02-25

關于散步作文06-07

散步的心情說說09-15

久久一级2021视频,久久人成免费视频,欧美国产亚洲卡通综合,久久综合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无卡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一区二区人妖视频网 | 尤物国产在线精品三区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