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教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的教育》讀后感1
在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小學生的日記,其中還有他的家人給他的信。所有內容都告訴我們,要心中充滿愛,做一個有禮貌、懂禮儀、講文明、懂得感恩的人。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心懷感激,報以微笑,當他也遇到困難時,真誠地去幫助他。
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感謝父母,是他們養育了我們,為我們遮擋一切風雨,保護著稚嫩的我們,是我們健康成長。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我們有一點點不舒服,他們都會關心地問,深怕我們有任何閃失。父母,使我們第一個要感謝的人。
我們還應該感謝老師。老師每天為我們辛勤的教書,講解知識,卻無怨無悔;老師每天在一方講臺上,默默耕耘,卻不求回報。老師為了我們,耗盡心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如果沒有老師,就沒有我們滿分的成績;如果沒有老師,我們就不會懂得這么多知識。老師那么平凡,卻又那么偉大。我們也要感謝老師。
……
身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去感謝的人,感恩別人并不難,別人勞累時,給他一張椅子;別人傷心時,好心地安慰他;別人摔倒時,主動去扶起……我們要知恩圖報,而不是忘恩負義,心中充滿愛,懂得感恩,世界就會更美好!
《愛的教育》讀后感2
在暑假,我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講述了安利柯在四年級感受和觀察到的一切,他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了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用愛感受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書中描寫的人物都是極其平凡的,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其中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讓人感動不已。如:卡羅納主動為同學解憂,保護弱小,伸張正義。主人公安利柯在父母的影響下,主動幫助窮苦孩子和需要幫助的人。再想想自己動不動就和父母鬧別扭,看見大街上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的人,還看不起他們,用歧視的眼光瞥他們一眼,我感到非常慚愧!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讓我感動,讓我一只沉浸在愛的光芒中,特別是“每月故事”感人至深。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豐滿,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啟迪著孩子們的心靈,也震撼著人們的心。如“每月故事”中替爸爸分憂的小抄寫員,他承受著爸爸的誤會甚至責罵,依然默默地幫爸爸工作,幾個月來沒睡過一個好覺。最后爸爸發現他幫自己工作時,懊悔的流下了眼淚。他對爸爸、對家庭深深的愛,不禁讓我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小抄寫員年齡一樣,卻顯得那樣無知,那樣渺小。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收獲良多,讓我懂得了關愛和尊重我們周圍所有的人。閱讀之后,我感受到了別人對我的愛,同時也讓我知道了要永遠有一顆愛別人的心。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我懂得了友愛、父愛、母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3
暑假閱讀月里,我看了幾本書,比如《罪與罰》《愛瑪》《愛的教育》等。其中覺得最有意義的就是《愛的教育》了,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教師生涯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
教育是一個池子,而這個池子里面的水則是情,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為無水的池,任爾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這本書通過對生活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是多么需要互相關心、互相理解、互相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孔子曰: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須具有一顆美好的愛心,教師更是如此。這本書用樸素平淡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很不平凡的人物,比如災難中的洛佩諦、愛國的少年鼓手、六千英里尋母的瑪爾可、船難中的少年馬利阿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中激起一陣陣強烈的感情。
我喜歡先生說的這句話:“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這些話讓我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的愛,讓我懂得要用愛去關心學生,用愛去教育學生。
我們應該去追求教育事業的偉大理想,我們要生存于信仰、希望與愛之中,生存于信仰、希望與愛中的'人是最偉大的。
最幸福的,是對于自己的職業有興味的人。
學習吧!努力吧!全心全意用功,這樣才能得到教育事業的快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愛的教育》讀后感4
近期讀到了一本仰慕已久的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本陶冶心靈的杰作《愛的教育》,這本書闡述了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以及關心子女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品質,讀后使我感受到人世間的真善美和社會中各種各樣的愛,它讓我學會團結友愛、樂于助人、幫助弱小,就好像卡羅納一樣,他勇敢堅強、尊老愛幼、挺身而出去幫助弱小群體,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主人公安利柯二年級時的女老師是一個熱愛學生的好老師,她關心體貼孩子們,親自去家訪,經常探望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她所教育的每一位學生。患病的她為了照顧學生,將知識傳授給孩子們,竟從沒有去看過病!日夜伏案工作,深夜未眠,使她在學期還未結束時就離開人世。我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多為別人著想,學習女老師舍己為人的精神。
最令人感動的還是書的后記中,有一欄叫《我的感謝》。李鎮西老師在這里列舉了66個人的名字。他們中有一些是他普通的同事,有給予工作支持的領導,有報刊雜志社的編輯,有一起成長的大學同學,又給過他諄諄教誨的師長……光著一串名字和一兩句感謝的.話就整整占據了三張半的紙。感謝的話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雖然李鎮西老師對這些人的感激都只是只言片語,但卻是最真心的。試想,這樣一個會感恩的老師,帶出來的學生怎么會不懂感恩呢?
通過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幸福生活,讓我們互相幫助。團結有愛,互相關心,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吧!讓世界永遠充滿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5
《愛的教育》被公認為是一部人生成長中的“必讀書”。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訴說了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今天的學校教育,更多的是片面強調升學率,對學生一些良好的品格培養有忽視現象,學習好一切皆好,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的。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激發孩子的潛能,用愛心去開啟他們的心扉,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這才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現在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我們要全身心的去愛我們的孩子,關心他們的成長,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而欣慰,用愛的泉水去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讓孩子沐浴在愛的陽光中,自由、健康地成長!
有句話說得好:世界就好比池塘,愛就是水,我們很多的愛去填滿這個池塘。這就證明了這世界需要很多的愛。 你看,春風沐浴著你, 夏風涼爽著你,秋風逗你玩,冬風歡樂著你。這世界充滿著無限的愛。 同時,這部書也教育著我們,各種高貴的品質——愛國、善良、俠義、英勇、寬大、無私。時時在教育,處處充滿愛 “激勵,賞識,參與,期待” 八個字,激勵每一個學生上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
《愛的教育》讀后感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的每個故事都很感人,讓我讀了愛不釋手。
這本書里,我最喜歡《佛羅倫薩爾的小抄寫員》這個故事,文中主人公敘利奧為了幫助父親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每天半夜,他偷偷起來替父親抄寫文件,一直寫到深夜。日積月累,他越來越疲憊,嚴重影響了學習,父親誤以為他學習態度不好,對他的態度越來越惡劣。敘利亞心如刀絞,他不止一次地想:告訴父親吧!告訴父親吧!可是話到嘴邊,他怎么也說不出口。到了半夜,因為習慣使然,他還是起來了,他又繼續幫父親抄寫文件。他想,還是一直瞞下去,多幫爸爸做些事吧!于是他加倍努力,確保自己功課好的同時,繼續幫爸爸做事。
敘利亞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對比之下,我很慚愧,以前我不知道體貼父母,只知道自己吃飽喝足,舒舒服服就可以了。從沒想過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工作已經十分勞累。回來還要給我們做飯,忙忙碌碌,非常辛苦。可我不僅不體諒他們,有時還惹他們生氣,從來沒有顧及他們苦不苦,累不累?有一次,我看完電視就上床睡覺了,忘了寫作業。到了學校,我被老師嚴厲地批評了一頓,回到家我還責怪父母沒有提醒我。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真是太不應該了。比起敘利奧,我的這種行為真是令人無地自容啊!
敘利奧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我要像他一樣,學會體貼父母,理解父母,做一個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愛的教育》讀后感7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什么是“愛”,愛可以是簡單的,也可以是油膩的愛。但是油膩的愛不能太過。這本書主要講述意大利孩子阿里科的生活和學習。
打動我的是“愛國”。這篇文章講述了安利科對祖國的愛和關心。因為他因為各種原因喜歡他的祖國他的父母在意大利,他在意大利有很多朋友,他在流意大利人的血,他周圍的美好環境和一切都屬于意大利,這些都是安利可愛國的原因。愛國不一定要犧牲。我們有愛國之心,能為祖國自食其力的事也是愛國,保護不好的環境也是愛國。環境綠化和我們周圍的小花、草、大樹也是愛國的。每當我們做好事的時候,就是愛國。小事一樁,再一樁,去敵人也將是一件大事。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為祖國制作的頁面也越來越大。但是,要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就要有知識,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我們周圍應該有很多這樣的故事例如,我們院子里有幾棵小樹,但小樹很久沒澆水了,幾乎要干了。我和我們院子里的幾個好朋友拿著一桶水往小樹里倒水,幾天后小樹活了下來。如果別的.國家侮辱我們的國家,我必須生火。
這本書都是愛情這本書沒有枯燥的說教,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平凡的日常生活,但其中充滿了對國家、社會和民族的愛,充滿了對父母、教師和朋友的愛。
《愛的教育》讀后感8
讀完《愛的教育》后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為它無影無形,所以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本書圍繞著主人公,寫了生活中,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父母和兄弟之間的愛。
這一個個小故事,讓我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作為一名從事幼兒教育的教師,通過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更應該用“愛”呵護每個孩子,教育每個孩子。雖然幼兒園孩子比較小,知道的事物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滲透一些,愛集體、關心同學、愛護公物和愛國主義教育是必要的。孩子們在早期的教育中形成一定的意識,成為人生中“愛教育”的起點。
首先,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講出來。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年齡特點決定著他們體驗愛的獨特方式,只有將你的愛說出來,告訴她,讓她聽到,給她感性的刺激,她才會有感覺,她才體會的到。因此,以后我不再會吝惜自己內心的愛,勇敢的把它說出來,讓我帶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切身的感受:我愛老師,老師也愛我。
其次,要關注個體差異,做到因人施教。掌握孩子的個性特點,根據孩子個體差異,放矢的實施教育,孩子心理的健康才應該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
我也將把它當作,我做專業幼兒教師的理想去追求,去詮釋。
《愛的教育》讀后感9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我終于把《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后,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愛的教育文字雖然十分簡單,所描寫的`也是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列如《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這一篇,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講的是:朱里奧的家庭貧困,父親為了維持家人的生活,為別人抄寫定單。朱里奧為了不讓父親辛苦,就利用爸爸睡覺的時間幫爸爸抄定單。因為朱里奧抄定單要熬夜,白天上學時很不精神,父親不知情,反而責罵朱里奧。一天,他發現是兒子幫助他抄寫定單時,真是十分悔恨。就這樣,父子之間的情感越來越親密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諄諄教導、朋友間互相幫助……這些往往都被我們看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可是卻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是多么美好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傷心,就好像能夠靜下心來,細細的思考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會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讀后感10
這本書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以日志形式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真誠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師,家里的條件也是小康,他的父親、母親都是樂于助人的人,常常指導安利柯幫助有困難的人。
這本書令我最難忘的`一篇故事是《高尚行為》,這篇文章講了安利柯進教室的時候,有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發克洛西,他的一只胳膊殘了,他的父親去了美國,母親在街上買野菜。有幾個人都在取笑他、欺負她,克洛西坐在凳子上一聲不吭。那幾個同學看他軟弱可欺、就更來勁的欺負她。克洛西氣的發抖起來。弗萊迪——那個被學校開除過的孩子一下子跳到了凳子上,丑化他的母親,同學們都哄堂大笑
克洛西很生氣,抓起墨水瓶扔向弗蘭迪,他閃身躲過,墨水瓶正好砸到正在走近教室的老師,老師厲聲問問是誰,卡隆一下子站起來說是他,同學們說不是他,克洛西站起來哭著說是他,老師知道了情況就說欺負克洛西的四個人是誰,這四個人低頭站了起來了,老師饒了他們,說卡隆是個好孩子,讀了這個故事我很感動,我要向卡隆學習,做個善良,樂于助人的人,我也很討厭弗蘭迪和欺負克洛西的四個人。幫助別人才能感到快樂、幸福。
《愛的教育》讀后感11
難得的一個機會,跟兒子一起分享了《愛的教育》一書。里面的故事到勿蘭諦的母親這個故事讓人不由感觸頗深。
故事的主人公勿蘭諦是一名頑劣的學生,因此也被學校給與了開除。可憐的母親帶著孩子通過苦苦的哀求,最終學校同意了,給了勿蘭諦一個機會從新回到學校。然而回到學校的他依舊玩世不恭,繼續原來的樣子。孩子的校長、母親都感到了非常的痛心。
故事的結尾孩子依舊是原來的樣子。這樣的一個故事,也讓我不由的反思了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小小的勿蘭諦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應該是一塊無暇的白玉,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不斷的雕琢。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在這樣一個日趨激烈的社會中,也不斷的'受著各種各樣的影響。
孩子的好壞與否,是否也是我們父母需要自我反省的一個問題。或許以一種新的方式,能讓學校出現另外一個新的“勿蘭諦”。
當我們從小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空間,孩子會有另外一翻成長。讓小時候的快樂成為他們長大后美好的回憶和安慰。父母給與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與期望,而是他想到父母時,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改變自我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的樂趣和自由。
看過這樣一段話:0到3歲,你是他的全部。4到12歲你是他的晚上。13到18歲,你是他的周末。19到23歲,你是他的寒暑假。23歲以后,你僅僅變成了他的春節。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卻要花一生來治愈。
當我們在思考勿蘭諦這個孩子的同時,能否讓我們更多人通過努力,從一開就打造一個新的“勿蘭諦”。
《愛的教育》讀后感12
《愛的教育》是作者通過一個三年級的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穿插著老師講的“每月故事”,娓娓地記敘著一件件看似平凡、細微的事情,卻飽含了人世間一切美好的感情。那一個個樸實無華的故事,似作者筆端流淌出的涓涓細流,平緩而波瀾不驚,卻悄無聲息地浸潤著我的心田,深深地感動了我,久久難以平息……
《費魯丘的熱血》是第六個每月故事,也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故事。“我總是讓你傷心,但是……我也很愛您。您能原諒我嗎?……原諒我吧,外婆!”—染有打架、賭博惡習,令外祖母失望的費魯丘在外祖母將受到傷害的危險時刻,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外祖母,擋住了強盜的`刀子,被刀貫穿身體而死。
讀到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費魯丘用足全力向一直疼他、關切他的外婆懺悔、道歉,說出了平時因年輕氣盛、自尊、固執而想說又說不出口的話。盡管費魯丘行為有所偏差,不是一個好孩子,但是他的心并沒有硬似石頭,他的心底還有柔軟的一角,珍藏著對親人的愛,對最疼他的外婆的愛……我深深地體會到愛的偉大—再有劣跡的人只要心中還存有愛,他的心還是善良的——費魯丘用他的的熱血洗滌了自己的靈魂!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這融融的愛,這暖暖的感動一直在我心底涌動著。這本書讓我感悟到:生活中,愛的力量無處不在!我不是也一直在親子之愛、師生之情、同學之誼中茁壯成長嗎?我更應在學校、家庭學會事事處處關愛他人,用自己的愛心來回報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在愛中我得到了教育!
《愛的教育》讀后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由著名意大利作家亞米契寫的小說到《愛的教育》,本書的作者出生于1846年,自幼熱愛文學。1868年出版的《軍營生活》使他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1886年出版的《愛的教育》,則將他的文學生涯推上了一個新的創作高峰。
這本書是以日記體的形式創作的,全書共一百篇文章,始終貫穿著一個愛的主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安利柯。全書記敘著他在一個學年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展現著一百多年前意大利兒童之間的友情,反映著他們不為階級及社會地位所阻隔的友情。“賣炭者的`兒子與“紳士的兒子平起平坐。”在學校里,無論什么樣的人,都成了平等的好朋友了。
在這本書中,我讀后感觸最深的是《囚犯》一文。它講述著一年冬天,有位先生去監獄擔任教囚犯的學科。這些囚犯中,有一個七十八號的,比別人更用功,更感謝先生的教導。六年后,他來找到了那位先生,并贈他一個墨水瓶。那墨水瓶,似乎是用釘子鑿刻的,真不知要費去多少工夫哩!蓋上雕刻著鋼筆擱在筆記簿上的花樣,周圍刻著“七十八號敬呈先生,當作六年間的紀念”的字樣,下面又用小字刻著“努力與希望”。要是犯了錯,就悔改,去感謝一切。這位囚犯費盡心思、窮盡心血,做了這樣一份飽念真情實意的紀念品給老師,感謝開導自己的老師,讓人起敬。我們都應該向他看齊,闖了禍,就去改正,接受應有的處罰。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依稀記得學校里,有位同學犯了錯,不但不承認,還抵賴,甚至還把“同伙”給供出來,想逃避責任。這樣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勇于承認,敢于承擔,做一個陽光向上、樂觀豁達、誠實守信的好學生!
《愛的教育》讀后感14
《愛的教育》以日記體裁敘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里行間都離不開一個“愛”字,讀完這本書,我收獲最多的是:身為教師,要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孩子們總會在相對的時候給予回饋。
班級學生小馬,是一名后進生,性格內向,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有什么委屈也不愿意和別人敘說,他雖然學習很認真,但成績一直很不理想。低年級孩子的交友多以主動、活潑為契機,性格和學習成績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他在班上就很不受歡迎了,看著有意疏遠他的同學們,我陷入了思考。才六七歲的孩子,還是璞玉一般,哪一個孩子不需要友誼,哪一個孩子不想要進步呢?對于小馬來說,學習成績是弱勢,他認真、執著的學習態度是優勢;他性格內向是弱勢,他數月如一日,課間默默為值日生擦凈黑板是優勢……細想之下,小馬這塊璞玉竟也熠熠發光了。我當下找了一個時間,主動找他溝通,并和他有了一個小小的約定:以每一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進行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每次有進步,老師都會獎勵你,要相信自己“我能行”。當然,我也允許你有退步的情況,當你有學習上的煩心事,你就可以和老師溝通分享。看著他那亮晶晶的眼里一閃而過的`欣喜,我知道,我已經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一周的時間,我有意無意地在課堂上放大小馬的優點,看著他漸漸挺起的小腰板,漸漸泛起的笑臉,漸漸雀躍的身影,我知道,他的饋贈已經到來……
我想,只有當我們真正地、發自內心地去關愛賞識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學生才會真正取得更大的進步,有愛的教育,才會有美的回憶。
《愛的教育》讀后感15
這本書是一個小學生的日記,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的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書中每個人物栩栩如生,以高尚的情感連系在一起,組成了人生一幅幅生動的畫卷。
這本書使人感受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而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人類最根本的東西——愛! 中國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具備一顆美好的愛心。雖然這本書薄薄的,文字也不多,但卻其中內蘊深厚又沉重。作者用樸素平淡的語言,竟然塑造出一個個貌似渺小但實際上卻很不平凡的人物:老鐵匠、老石匠、買菜婦女、賣炭人、鐵匠的兒子、老石匠的兒子、愛國少年、倫巴底的小偵查員、父親的老師、帶病上課的老師等等,這些平凡的人物,在我心里激起了一陣陣強烈的感情。這本書有父母的愛、尊重老師終生不忘的愛、同學的愛、周圍人的愛、對窮苦的同情、對殘疾人的愛。對英雄的敬佩、對祖國的'愛……書中形形色色的小學生形象,有學習好的、有學習差的,但他們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種閃光點被周圍人們的挖掘、發現和培育,他們即使不能成為國家棟梁,也會成為有益于社會的好公民。
《愛的教育》里的每個故事,都有一個深深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讓我一生受用,這是課本學不到的。
【《愛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的教育作者04-06
愛的教育作文03-13
愛的教育作文04-18
愛的教育好詞好句03-16
《愛的教育》活動方案04-20
愛的教育教學反思10-15
《愛的教育》讀后感01-06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11-02
《愛的教育》讀后感07-24
愛的教育讀后感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