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1
日月如梭,時間流逝飛快。天地變了,人也在變,真正亙古不變的是書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夠真正滋養(yǎng)心靈的東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歷史的《論語》中所包涵的精髓才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可它卻能將人的品性改變。這,才是真正無價的財富。
這本書里的每一句話都是文言文,記錄的是我國儒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雖內(nèi)容短小,卻很精妙,能夠運用極少的文言文表達出精準、明確的內(nèi)容和顯然易見的'道理。
當我一頁一頁地翻閱《論語》,看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著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時。猛然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出現(xiàn)在我的眼簾。我不禁回想起平日里,我雖然是愛看書,但是每次閱讀時都不會認真、仔細地體會到書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購買回來的書籍,我一般都會囫圇吞棗地看完。每一本書上都是干干凈凈的,一點批注也不做。每當別人談論起我所讀過的書籍時,我卻根本插不上話。但是有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啟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閱讀的意義。閱讀,本意并不是只一味地去閱讀各種書籍,囫圇吞棗地汲取知識,而是在閱讀中多去感受這篇文章,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真實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閱讀不思考,無疑是相當于沒有讀,也不會有任何收獲;而只思考不閱讀,更是相當于思想被束縛,不閱讀,哪里有思考的空間?所以,只有在兩者能互相結合的前提下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論語》中還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堅持,還沒進行到一半就放棄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聳入云的山,是靠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濤洶涌的波濤,又何嘗不是靠積累每一股細流才匯成的。這不正是用事實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和經(jīng)驗,最后擁有了實力,那么成功不就自然而來了嗎?
閱讀是快樂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時間讀一讀《論語》這本富有內(nèi)涵的名著,感受它獨一無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盡善盡美。
《論語》讀后感2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語和對話,語錄,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內(nèi)容豐富.《論語》中的一些經(jīng)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我比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煉的語言中卻已經(jīng)蘊藏著很多的道理在里面,這本書中每句話后面都配上了譯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評點,讓讀者更容易接近孔子從中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為人處世.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guī)范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君將不君;國將不國……孝,悌,忠,信,是孔子經(jīng)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并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xiàn)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guī)范,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系問題上,所強調(diào)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xiàn)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yǎng).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jié)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于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為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們強調(diào)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先引其炎而后從之."則交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于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所帶給我們后人的啟迪和價值時說不盡的,有空休閑時真該拿出來讀一讀.
《論語》讀后感3
這個暑假拜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jīng)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于眼前。
于丹《論語心得》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著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學習于丹《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xiàn)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個人的心態(tài)。確實,在今天這么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為重要。面對眼前千變?nèi)f化的世界,調(diào)整好個人的心態(tài),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托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坐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yè)生涯中有所擔當,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為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后以現(xiàn)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系。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jīng)一定困難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xiàn)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于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zhàn)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諧,什么是無畏。在于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并用輕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論語》讀后感4
從咿呀學語到如今能提筆著文,寒窗苦讀九個春秋,接觸最多,感觸最深的也莫過于孔老夫子的《論語》了。
初讀《論語》是在小學,讀的只是縮略本并且是最簡單的現(xiàn)代漢語,但是卻覺得它樸實無華又富有內(nèi)涵,只是只言片語便勾畫出一個擁有仁愛的社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出做人基本條件;“民無信不立”講出治國真諦;“匹夫不可奪志,三軍不可奪帥”醞釀壯志凌云……這些樸素的文字洗滌了我幼小的心靈,使它明澈無瑕,引我走入文學殿堂,在里面尋找我自己稚嫩的夢想……
再讀《論語》是在剛入初中,這次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之下細細品味那經(jīng)典的'十則。這時的我才知道它是一本高深莫測的書,每次品讀都會有些不同的收獲。
原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孔圣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為現(xiàn)在勾畫好了政治藍圖,或許只是由于人類思想覺悟不夠深,,社會不夠發(fā)達未能實現(xiàn)。這句話看了又看,讀了又讀,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好呢?
在欣賞《論語》的時候,我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用它來規(guī)范我自己的行為和學習方法。品讀《論語》時,我明白大孝是我的本分。百行孝為先。孝是天經(jīng)地義,人倫之本。木有根,水有源,源遠則流長,根深才葉茂。人也如此,若無父母,不必說自己的抱負是何,只怕連生命也不曾有過。
另外,《論語》在學習方面也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記得在初四上學期,我急于求成,為了在考試中的到高分數(shù),拼命做練習冊,每天發(fā)揮“零點精神”。卻忽略了書上最基本的例題與定義,輔導書上的解題方法讓我眼花繚亂。后來的結果不言而喻,我在考試中慘敗,老師簡單的分析了試卷,總體一句話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書上內(nèi)容不熟悉”……于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著重于復習書本上的基礎內(nèi)容,成績漸漸上升,睡眠也足夠了,每天快樂的學習,也沒有最初的頭暈目眩之感了……
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處事之道;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孝親敬長是本分的道理;是《論語》讓我明白了“溫故知新”可為師的學習方法……
孔夫子的《論語》博大精深,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細細品味,以他作為我自己的鏡子,不斷完善自己,將《論語》的精神付諸于行動,傳揚下去!
《論語》讀后感5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樸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
孔子特別強調(diào)做事情的分寸,“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此外孔子還提倡仁愛,但他并不認為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抱德。”
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事態(tài)度。當然孔子也不提倡“以怨抱怨”,同樣“以德報怨”也不可取。因為如果你采用“以德抱怨”你要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jīng)有負于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浪費。
那么在這兩者之外我們只好采用第三種人生態(tài)度去處世了。那就是用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的耿介,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坦然面對這一切。
孔子的這種處世態(tài)度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那么我們做人又該怎樣與朋友們交往呢?《論語》告訴我們說,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tài)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這就是禪道中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園,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做事,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么言下之意就是“在其位,一定要謀其政。”那么我們做事的原則是什么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對于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
孔夫子最鼓勵的就是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這種謹慎在《論語》中被概括為“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樣做事的好處就是“寡悔”讓自己少一點后悔。
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抱怨,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做事把握分寸,說話少一些抱怨,少發(fā)一些牢騷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夠修身養(yǎng)性,也就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論語》讀后感6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一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兩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
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之后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里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
其實,無言也是一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潛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
孔圣人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一定是從我們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與西方不一樣,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
《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一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著他內(nèi)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
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
這是一種力量,我們?nèi)绻麑W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
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tài)度十分平和,而他的內(nèi)心卻十分莊嚴。
因為其中有一種力量――信念的.力量。
孔夫子是一個個性講信念的人。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以前說過自我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4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大家明白,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就是仁。
孔子的學生樊遲以前問過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
愛別人就叫仁。
樊遲又問什么叫智?孔子說:知人。
了解別人,就是智。
關愛別人,就是仁,了解別人,就是智。
《論語》讀后感7
說起《論語》,應該是家喻戶曉,但真正了解其內(nèi)涵的人,又有幾個呢?而我,也是在這兩天的學習中才走進《論語》,并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于他人。回想起我以前的經(jīng)歷,委實是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拿發(fā)本子這件小事來說吧,我會因為有其他事要做,就把這些本子“轉手”給別人,那人的臉上雖有百般不愿,卻還是幫我發(fā)了本子。現(xiàn)在想來真是慚愧,發(fā)本子本是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卻還要麻煩別人。為這點小事而讓他人鬧得不開心又何必呢?若是下次再遇到這類事情,我定會不施于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學不想學不好,光想不學也學不好。一看到這句話,我就會想起那個傷心的夜晚以及我那段時間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數(shù)學我在暑假時是預習了一些的,所以上課時也就沒太注意聽,即使聽了也不過是點點頭罷了,腦子不動,當然就有疑惑,這點在家庭作業(yè)中就充分體現(xiàn)了出來。做數(shù)學作業(yè)時,總有那么幾道題會把我難住,但我不愿動腦筋。于是,手機拍題便成了我的`“救星”。書上都是“優(yōu)”,到了考場就不這樣了。我思來想去也沒做出最后一道題,前面的題也缺于檢查。這樣的話,考試成績自然也是慘不忍睹。那天夜晚,我哭了,就像是有人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似的,臉上是辣疼辣疼的,心里亦是如此。面對這樣的成績,我只有無盡的悔恨,當初為什么不好好學呢?從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學習應該做到學思結合,才能越學越好。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說的就是時間,時間像流水一樣從我們身邊流過,日夜不停。每當我聽見時鐘上秒針一格一格前進的聲音,便會陷入恐懼,時間為何這樣快?我還什么都沒做呢。于是,我便與時間展開了一場賽跑。早上去學校的路上,我加快腳步奔向學校;在校園里的時光,我爭分奪秒;做作業(yè)時,我奮筆疾書……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每天過著七八十歲后能做的事情,還要大把的青春干什么呢?”是啊,時間是那么寶貴,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些有意義的事。如:清晨早起鍛煉,堅持寫好每一天的作業(yè),熱心幫助他人……這樣,我們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是充實多彩的,何樂而不為呢?
《論語》,它流傳千古,其中的一言一語都寓意深刻。學《論語》,長智慧,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論語》讀后感8
喜歡萊蒙托夫的一首詩:“一條船,孤獨地航行技術在海上,它既不可以尋求一個幸福,也不逃避生活幸福,只是我們向前進行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我,愿做這只孤獨的小船,帶著碧波蕩漾在寧靜的大海里,奉承著,駛向前方,感受著陽光的溫暖。
高中時期,使人成熟,使人感性,使人感性。我們不再是無知的孩子,我們學會了獨處,學會了與自己相處,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解決問題。我們接觸到更多的世俗智慧,體驗到更多的人性溫暖,心靈更加成熟。回想起我以前每天都在想的事情,真有趣。一個頑皮的孩子,他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死亡,悲傷,或者分離,他每天都在自己制造的悲傷情境中度過,擔心各種各樣的事情,現(xiàn)在看起來像是無病呻吟,自憐的笑話。現(xiàn)在我們更珍惜寶貴的生命,更了解那些不冷不熱的人,我想,這不是虛偽,而是更熱情地與世界相處。
今天,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的損失。我們慢慢沉醉于一個人的世界,寫作學會了面對喧囂后的寒冷,學會忍受孤獨與寂寞,像鳥兒一樣孤獨的小船,像海深,騎兵冰,波瀾不驚的心臟,但它蘊藏著巨大的能源。
如今的我們,再也不是沒有了對人情冷暖的過多傷感。我們可以慢慢習慣于客套和僵硬,卻仍保持自己那顆溫暖的心,用真心對待學生每一個問題值得企業(yè)付出的朋友,用溫暖的心去認知發(fā)展社會,感悟生活世界,將那些工作瑣碎、無所謂、負面的東西進行過濾。
今天,我們?yōu)閭ゴ蟮纳罡痈屑ぃ湎愕纳睿蛲嗟?未知世界的日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看著生老病死在我們身邊,我們不禁移動到生命的神奇,感受生命的脆弱。所以,我們正在努力,試圖讓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我們是向往,向往未知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并為奇觀的世界無限的向往。
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自然在不停進行運轉,生命在中國不停消逝,我們也在不停發(fā)展成長。被歲月拔節(jié),我們學會了學生感恩,學會了一種淡然,學會了他們懷著這樣一顆敬畏法律天地、敬畏人民生命的心,在這個迷蒙慌亂的時代里,為自己的未來經(jīng)濟奔騰!
《論語》讀后感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
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校領導真是我們的救星,及時為我們增加營養(yǎng)。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jīng)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老師要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構,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yǎng)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jīng)驗、優(yōu)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解釋為“在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么就可以當老師了。”這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辟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并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定能為我們的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下一代。
《論語》讀后感10
《論語》是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尊稱他為“圣人”。
我喜歡《論語》,不是因為它告訴我們多少修身、齊家、平天下的大道理,而是它充滿智慧的'語言,是生活的感悟和積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意思是說:“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應該是件快樂的事。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我們知道了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還要記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則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這就告訴我們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再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解釋為“在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么就可以當老師了。”這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作為學生,能做到這一點,就是真正會學習了。
還有“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鹊群枚嗑俚恼Z言,我都很喜歡。至今,有很多成語都是從《論語》中演變而來的,比如:溫故知新、不恥下問、誨人不倦、學而不厭、舉一反三等。
我喜歡《論語》,篇幅不是很長,所以很多能背,也常在作文中引經(jīng)據(jù)典,有時和人聊天時也會引用一兩句,也因此被人說我賣弄學問,但
我喜歡這種感覺。我喜歡《論語》,它使我學到了知識,增長了智慧,也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感謝《論語》,伴我成長。
《論語》讀后感11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
《論語》就是這樣,它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滿足我們心靈的快樂。
這就是《論語》。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被學生記錄了下來。這些語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后來就形成了《論語》這部著作。
《論語》沒有往日古書中的長篇大論,它有的只是一則則簡潔精煉,含義深刻的語錄。
其實,有時一句話正是最好的理解,最好的教育。
而我們現(xiàn)在,正是最需要《論語》來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的時刻。
子貢曾經(jīng)問過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貴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盛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就是,一個人不僅要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涼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這是多么驕傲啊!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與快樂。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每天要多觀察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里擁有一片永久的樂土。
又是子貢,問了老師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可以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
老師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么叫“恕”呢?老師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的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
但是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本來已經(jīng)過去了,而我們還是在不停地去想,這么可惡的事情,怎能原諒它呢?然后在不斷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再一次的受傷害。
于丹說過,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這告訴我們,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讓這《論語》的力量與我們?nèi)诤显谝黄穑屛覀兘⑵鹨粋有價值的人生,大概這就是《論語》的終極的意義。
《論語》讀后感12
論語是一本古典名著,深受各代名人喜愛,學者朱光潛說:“《論語》是一本絕妙的書,可以終生咀嚼,學用不盡的。”這個暑假我也有幸拜讀了《論語》這部著作。
《論語》共有二十卷,四百九十二章。這本著作由孔子的再傳弟子編寫,是一部語錄體著作,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舉止。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弟子都很受人尊敬。
讀了這本著作,我頗有收獲。
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做人,在諸多方面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
其中《述而》這一卷讓我感觸頗深。這一卷里有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叭诵校赜形規(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边@止我想到早上剛剛完成的一篇閱讀,里面提到“然師常師者未若師自然也。”這句話告訴我們世上萬物皆為我?guī)煹牡览怼K叭诵校赜形規(guī)熝伞叭绯鲆晦H,對我有同樣的啟發(fā)。“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囊馑际钦f:三個人在一起走路,一定會有能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學習,改進自身。我就有此親身體會,我的四個最好的朋友,一個教會我機會是自己爭取的,一個告訴我才藝廣泛是件好事,另一個告訴我如何寬容待人,還有一個告訴我人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得不說孔老先生是真厲害,直到現(xiàn)在,他的.這句話都引領著眾多有志求學之人走向博學之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讓我體會頗深,的確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思考而不學習也會感到迷惑。如果只學習不思考那就四個字:囫圇吞棗。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是花再多的時間和精力,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是如果只思考不學習那就是空想,那么學習和思考相輔相成才能事半功倍。我覺得平時我的學習就是只光顧著聽,不會曲主動思考,造成同樣的知識我可能要學好幾遍才能吸收,一直挺郁悶的。看了這句話我是“秒懂”:原來我上課的時候總是老師邊講,我邊抄筆記,好像很專心。實際下了課筆記也不會再看,課程內(nèi)容也不會在回顧了,以后要多在學后思考上下功夫。
商業(yè)大亨馬云也說:“論語》是人類真正的智慧,是我反復看,不斷看,受益最深的書。”確實是這樣。《論語》中是中國古代人民哲學智慧的結晶,是一本值得多讀的著作。
《論語》讀后感13
從古至今,有許多的經(jīng)典名著,這些經(jīng)典名著凝結了古人的智慧和結晶,都給我們不同的感悟和啟迪,我們能從書中學到很多的做人道理,同時這些書也在影響著我們,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論語》中說到的“禮之用和為貴”。
說到“和”,有句民諺說的好:“家和萬事興。”不光是家,我們的校園、生活、社會也是如此,萬事以和為貴,所以“和”是很重要的。
和就像一顆種子,需要我們用真心來灌溉,用寬容來施肥,用微笑來孕育,只有這樣方能開出美麗的和諧之花。
和大到世界,小到家庭,我們都想要有個和睦的家庭,和諧的社會,和諧的國家。
但怎樣才能做到和諧呢?和諧我們可以先從家庭做起!在家里我們不要亂發(fā)脾氣,家,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母之間多一份理解,兄妹間多一份寬容便會讓家庭和諧。
在學校同學之間應該互相謙讓,不能為了一點點小事情而斤斤計較,彼此友善些,便會讓班級和諧。
在社會人與人之間多一些關愛與寬容,人們的關系就會和諧。
我記得曾經(jīng)在一輛公交車上,由于擁擠,一個年輕人不小心踩到了另一個年輕人的腳。沒等那個被踩的人說話,那個年輕人就馬上說:“對不起,對不起,不小心踩到了你的腳。”另一個本來有點生氣的.,也不好意思生氣了。只好笑了笑,說:“不要緊,這公交車這么擁擠,踩到腳也是在所難免的事兒。”兩個都淡淡地相視一笑。設想如果被踩到腳的那個年輕人大發(fā)雷霆,而另一個也不道歉,估計戰(zhàn)爭馬上就會爆發(fā)了。
人與人之間多些理解與包容,就會少些誤解與摩擦,就會帶給彼此更大的快樂。
再比如撿起地上的垃圾,扶起摔倒的小孩或者給一個需要的人讓座,這都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和諧。
我曾經(jīng)在上學的路上,幫助我們小區(qū)的老人拿過東西,也曾經(jīng)扶起過摔倒的小孩,而他們也都會感激著向我道謝。
事雖小,但卻是一件舉手之勞的好事。
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時就像公益廣告所說的,每個人都跨出一小步,那我們的社會就會跨進一大步。
和是一種風采,和也是一種美麗。
朋友們,從我做起,只有人人都以和為貴,我們的社會肯定會變得更加安定美麗。
《論語》讀后感14
“先生授我以詩書,我為先生傳知識”,這里的“先生”說得就是孔子。《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辭約義富,語句、篇章形象生動,語言簡練,淺近易懂,用意深遠,雍容和順。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及其所要表達的觀點。
語錄諄諄,讀取學習之法。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為好學也已矣。”我們每天學習不知道的知識,每月都不忘自己學過的知識,這樣就算是好學之人了。就像懸梁刺股的主人翁孫敬,他經(jīng)常把自己關在屋子中,不分晝夜,廢寢忘食地讀書。讀書到夜半,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繩子栓在頭發(fā)上,把另一頭固定在房梁上,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憑借這樣的'刻苦學習精神,使自己成為了一代鴻儒。還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們把學會的知識常常復習,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個是我們要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論語》給我們學習的方法,讓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言微旨遠,應思讀以致用。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雖然會背《詩經(jīng)》三百篇,但是把國家政治交給他,卻不能治理;讓他出使諸國,不能獨立辦事,雖背得多,但不會運用,又有何用呢?紙上談兵,不會靈活運用,就像我們背單詞一樣,最后能記住的單詞沒幾個。學習是要下點苦功夫的事,不是我們想想就能學會的。
柏寒松勁,書中還有許許多多深刻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苯虝覀円t虛待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還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警醒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啟發(fā)我們要思考問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提醒我們交友要謹慎;“朝聞道,夕死可矣”是說我們對真理要有敬畏虔誠之心。
字字斟酌,仔細咀嚼,久久回味,像是親自聆聽了孔子的教導,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回味解讀。
《論語》讀后感15
《論語》的讀后感預覽: 《論語》的讀后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tǒng)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后經(jīng)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么?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么?《論語》的讀后感正文:
《論語》的讀后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巨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tǒng)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后經(jīng)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么?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么?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里,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jīng)書看,認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作文03-19
論語的讀后感04-15
《論語》讀后感02-27
《論語》讀后感06-16
論語讀后感12-11
《論語》的讀后感03-12
論語的讀后感04-16
經(jīng)典論語句子03-11
讀論語作文03-14
《論語》教學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