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后感1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這取自于《紅樓夢》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誦的《葬花吟》,這首詩歷來被世人所稱頌,既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現實摧殘下的心靈世界,也是其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既有抒情,又何嘗不是隱示其命運的讖語,“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如一朵馨香嬌嫩的花朵,悄悄地開放,又在狂風驟雨中被折磨得枝枯葉敗,從世界上悄悄消逝。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不禁感嘆這本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黛玉真情被扼,淚盡而逝;寶釵獨守空房,寂寞終老;寶玉看破紅塵,循入空門;元春芳隕寂寞深宮中;迎春所嫁非人,折磨而死;鳳姐被休,一卷草席卷走一生榮華......這些人物的命運都讓人感到惋惜,更是揭露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林黛玉。她自尊又自卑,多疑而純真,孤高也謙和,尖刻卻寬厚,如此復雜而多面的性格特征組成了這朵大觀園中的閬苑仙葩。幼小失怙,寄人籬下,黛玉沒有真正貼心依靠的人,同時孱弱的身體加劇了她對生命的挫敗感,縹渺無望的愛情也在煎熬著她敏感多思的心。在物欲橫流的賈府,她是個弱者,是個無關緊要的寄食者,她的心理無法承受這樣的事實,只有用清高來防衛,表現得日益尖刻與小心眼。她,像一朵帶刺的玫瑰,越努力用硬刺武裝,越發掩蓋不住內心深深的自卑情結。
雖說“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可她也只對那多情的.賈寶玉許下了芳心。但世人只言金玉姻緣,又何曾記得木石前盟?黛玉的自卑感使她總是疑心重重,對寶玉的愛沒有信心,以至于不斷地消磨與寶玉的感情作為慰藉,看寶玉傷了、哭了、病了、表白了,她才放心了、笑了、憐惜了、后悔了。頑固的封建禮教允許寶黛的愛情存在,卻嫌棄黛玉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兒,一次次對他們的感情發出警告,司琪、芳官等先后做了犧牲品,美好的愛情終究無所附麗,“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入夢遙”。
黛玉美好、柔弱、勇敢,她用淚水釀出一曲芳醇的悲劇,叫人如何不愛她?
紅樓夢讀后感2
月華如水,悄然浸滿窗楣。捧起一本《紅樓夢》,倚窗而坐,輕輕翻開書頁,一處勝景映入眼簾,我悄悄地走進了書的世界……
邁入榮寧二府,瀏覽華貴的大觀園,瞥見群芳的芳容與斗才,見證大家族的興與衰。不知何時我被深深吸引,因其歡歡喜喜,因其悲悲戚戚。猶記得黛玉提著花囊,拿著花鋤,在瀟湘館一般清泉流過的沁芳閘,用纖纖細手撒落花瓣,悲吟道:“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書外的我為此緊鎖眉頭,多愁善感的女子,自命清高的黛玉,怎能不讓人牽腸掛肚?
“喲,老祖宗,”王熙鳳是人未到而聲先聞,“我可想死你了!”精明的人兒帶著甜甜的.嘴巴一同倒在賈母的懷中,喜得賈母樂不可支。只可惜“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胭脂里的英雄竟落得可悲下場!“露軒影,惆悵離情,落月成孤倚。”
“鶯兒,送這個給林妹妹,倘不夠,再來拿。”寶釵牽掛著黛玉的病,雖然黛玉對自己總是冷嘲熱諷。啊,真不愧“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難得如此大氣,難得如此寬容,不愧是我之最敬。“聲聲催,憶當初輝,新月幾流星。”
眼前掠過睛雯撕扇子做千金一笑,寶玉稱“姐姐”叫“妹妹”地哄,香菱癡迷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湘云“襁褓之間父母違”的身世與青石板上酣然的睡態……“一聲彈,指渾無語,獨自立瑤階。”
有人看《紅樓夢》望出了輪回的悲苦;有人親眼見證了世代的變遷;有人為大家族的興衰而遺憾心頭。而我,同樣如此,癡迷其中自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三生石前,黛玉得以甘露滋潤,脫草胎成人形時,為報灌溉之恩下世為人,“我把這一生的眼淚給了他,便也償還得過他了……”故所謂“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誰?是黛玉自比罷!她仿佛早已預料到自己的結局,看到了落花盡頭窮途的幻滅。
《紅樓夢》,我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我愛你把凡塵看的透徹,愛你把人物寫得多姿,愛你把“荒唐”寫得入木三分。一把辛酸淚,把我的生活也化作甘甜。正如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紅樓夢》,我魂牽夢縈的世界!
紅樓夢讀后感3
蔣勛說《紅樓夢》是一部關于青少年生活的小說,于是,在他這本《蔣勛說紅樓夢》的8冊書的第1冊里,以原著為底板,解讀了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在理解和欣賞的視角下,讓讀者一窺那被他稱為“隱秘而不定” "情深而善變“的青春期風貌的同時,其辯證思維、獨特視角,引導讀者思考如何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和溝通,并引出關于“說教”之于成長的作用。
尤其是賈寶玉在學堂里與秦鐘、賈蓉等的同性的喜歡與糾葛,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有悖于習慣認知的內容,更是凸顯了青少年處于兒童與成人之間,模糊而不為人知的隱秘內心。讀來,更覺得,理解人在不同時期的內心和情感,是何等重要!
上流和下流
人性中都有動物性的部分和升華的部分,從成人的角度看,老師或父母希望孩子動物性的部分都沒有了,一下都變成了圣賢。
如果說“下流”不再是個預設的“壞”的判斷,語言學上的“上流”跟“下流”,只是兩個不同的狀況,就是:一個可以提升,一個沉淪在動物性中,兩者是互動的。
只有對人性里往下墜落的部分有更多的了解,提升才有可能實現。
溝通
當我們之間開始雙向溝通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么多年我跟他們講的生活秩序、道德規范都是廢話,因為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所以,當你不先預設立場的'時候,你的窗和門就是打開的,有很多東西會進來,讓你了解。
如果,你把門窗都關了,你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你的那些嘮嘮叨叨永遠不會產生作用。
我正是因此同情賈政。他講的所有知都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些青少年在學校里的任何事情。作者在這里用了”魚龍混雜“和”下流人物“,是在講人性的多面性。
一個孩子在溫室里你保護得再好,他最后也不可能在溫室里長大,你還是得把他送出去,這是他成長的一部分。外面的世界你再不喜歡,他也必須要在那個世界里成長。
臺灣有一個寫作和讀書都非常好的知識分子,他很不喜歡外面的教育環境,就把女兒放在家里,單獨教她。我聽到以后覺得有點驚詫,我覺得即使是再深的愛,也不能把孩子放在玻璃房里面。因為怕孩子被帶壞,而把所有自己認為壞的部分切割掉,這是最危險的,因為好與壞是相對的,就像防疫針一樣,注入病菌會使人產生抗體。
紅樓夢讀后感4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從故事的開頭,便寫了寶玉和黛玉的前世緣份,為之后的故事埋下了伏筆。黛玉前世為絳珠仙子,化為人身是為了解前世的恩情,這也是黛玉為何總是哭泣的原因。本書描寫了一個富貴至極的大家族由盛及衰的過程,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敘說了寶黛愛情的悲劇。
書中有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紅樓夢再怎么繁華闌珊,終究是一場荒唐的大夢。《紅樓夢》為四大名著之首,它就好比一壺清茶,若不去仔細品嘗它、斟酌它,是永遠體會不到這壺茶深藏的甘甜的。紅樓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用一生去品讀。
書中的詩詞美句可謂數不勝數,并且每一句都值得我們回味。可能一句詩,一段詞,便是一個人物的一生了。
金陵十二釵應該是最引人注目的,早在第五回《寶玉游太虛幻境》時便提到了她們的結局,從此埋下了伏筆。在太虛幻境的.薄命司中,正有首詞,而這首詞就是她們每個人的命運。令人感慨,這或許就是“紅顏薄命”吧。黛玉含淚而亡,寶釵孤守而終,探春遠嫁他鄉,迎春暴斃而亡,惜春出家守佛......一個個才貌過人的女子卻落得這樣的下場,而這根本原因便是賈家的衰敗導致的。
賈家不過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以小見大,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朽。寶玉雖然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的婚姻卻是不自由的。在那個時候,表面還維持著繁華,但卻從各方面暴露了開始衰敗的跡象。
《紅樓夢》既是一支絢麗的燃燒著理想的蠟燭,又是一首悲涼的挽詩。其藝術價值就在于它能與讀者產生心靈上的溝通,打動人心,讓人對書中的人物感動與憐惜,這種心靈的顫動,至今也價值無限。
紅樓夢讀后感5
高爾基曾說過一句眾所周知的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書籍就是可以讓人類站在高處鳥瞰世界的階梯。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一—《紅樓夢》,這本書也被成為四大名著最多,最難讀懂的書。所以,我又一次感慨了這本書。但我影響最深的片段,還是黛玉葬花。現在我要講一講這本書。在這本書中有三個主角,分別是:林黛玉、賈寶玉和薛寶釵。全書圍繞了這三位青年對愛情的向往與對愛情的糾紛勾心斗角通貫了全書。(這句語言表達沒問題,但是沒有斷句,讀著很累。前面和后面都用了“全書”二字,需要刪減一個。)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寫了封建社會的人也寫了人們向往的自由、愛情。作者曹雪芹在取名時很巧妙,因為寶玉和黛玉的名字里都有玉字,而寶玉和寶釵的名字里都有寶字。名字寫出了三個人的一生。一邊是寶玉和寶釵金玉良緣的束縛,一邊是黛玉和寶玉木石前盟的自由。寶玉和黛玉向往的自由,我又何嘗不想?
黛玉是一個才華橫溢、冷艷的人。(冷艷替換為冷傲、孤僻會更好。)因為無依無靠,所以不愿意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因為無依無靠,她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最終淚盡而亡。但我感動的是,她有憐憫之心,當她看到那孤苦伶仃的落花時,一心想給它們一個好歸宿,這其實也暗暗寫了自己的歸宿。(這里可以適當引用兩句黛玉葬花的詩詞,以及你對詩詞的'理解,讓飄零的落花與她的命運吻合。譬如: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或者:儂今葬花人笑癡,他日葬儂只是誰?)
我們新時代的女性,不可以做黛玉這種多愁善感的人,一定要堅強、獨立,但我們也要有黛玉的感性、才華。(示例修改:黛玉的感性令人憐惜,才華令人贊嘆,但我們新時代的女性,不可以學她的多愁善感,我們一定要堅強、獨立,爭取屬于我們的明天和未來。)
紅樓夢讀后感6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為賈寶玉,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于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古時女子爭著要進宮,因為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紅樓夢》一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
《紅樓夢》以賈府衰亡為主要線索,全書以賈府為中心,描寫上至朝廷,官場,下到市井、鄉里的人情世故和風尚習慣,可謂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寶玉,金陵十二釵,下至丫頭都是那么的具有才華,個個都出口成章,讓我刮目相看,更讓我崇拜得五體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數黛玉和寶釵了。
黛玉或許是從小體弱多病,又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因此養成了她多愁善感的個性,她的眼淚總是又多、又細、又長。空有了一顆玲瓏心和無人可及的詩情才藝,真是讓我倍感遺憾啊!
反之,寶釵從小就在大戶薛家出生,又有母親和哥哥的疼愛,她的性格就大家閨秀所具備的大氣了,因此也更得長輩們的`喜愛了。更是“是非面前繞道走”,連丫頭們都喜歡她。而我又覺得她雖然表面上是風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紅樓夢》里對每個人都是刻畫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心思,讀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淺,更感到世態炎涼,真真假假,到頭來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紅樓夢》引人入勝的地方數不勝數,真不愧為是文學史上的瑰寶啊!
紅樓夢讀后感7
這里鴛鴦見邢夫人去了,必在鳳姐兒房里商議去了,必定有人來問他的,不如躲了這里,因找了琥珀說道:“老太太要問我,只說我病了,沒吃早飯,往園子里逛逛就來。”琥珀答應了。鴛鴦也往園子里來,各處游玩,
不想正遇見平兒。平兒因見無人,便笑道:“新姨娘來了!”鴛鴦聽了,便紅了臉,說道:“怪道你們串通一氣來算計我!等著我和你主子鬧去就是了。”平兒聽了,自悔失言,便拉他到楓樹底下,坐在一塊石上,越性把方
才鳳姐過去回來所有的形景言詞始末原由告訴與他。
這段說到為躲尷尬的鴛鴦來到大觀園,不巧遇到出來閑逛的平兒。平兒為顯擺自己消息靈通,一句“新姨娘來了!”把這個心里正不自在又無計可施的鴛鴦惹毛了。
平兒是賈璉的'妾,算是半個主子,此刻又兼任了榮國府當家奶奶王熙鳳的助手,在眾奴仆面前正是權勢熏天的時候;而鴛鴦雖然是家生奴才,但卻是賈母最信任的大丫頭,賈府的頭層主子們也輕易不愿意得罪她。而這種
情況天長日久、日積月累下來,鴛鴦學會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謀生存的方法。
正因為如此,鴛鴦面對平兒的取笑,又氣又急,張口就說要去找“你主子鬧去”。
鴛鴦氣急之余的這句話,既有威脅的意味,也有俯視的角度,加上賈璉鳳姐夫妻日常面對鴛鴦時還有三分客氣,平兒聽了之后自悔失言。
平兒和賈璉、王熙鳳一樣,也不想得罪這么一個特殊的丫頭,因此聽鴛鴦這么說,也覺后悔。但是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那是無法收回的,只能想辦法補救。
平兒補救的方法非常簡單,還是老套路,向人泄露主子的秘密,以換取對方的信任。這次,“便拉他到楓樹底下,坐在一塊石上,越性把方才鳳姐過去回來所有的形景言詞始末原由告訴與他。”
之前我們就說過,平兒的好人緣是怎么來的?全靠出賣主子的秘密而來。這一段不過就是一個佐證罷了。
說實話,我越來越不喜歡平兒。
紅樓夢讀后感8
你知道一棵要枯死的降珠草能被救活成仙,用一生的淚來報答你嗎?你知道“太虛幻境”是哪里嗎?這就是《紅樓夢》。
書中描寫了一個大家族的悲歡離合,描寫了很多精彩的人物。第一個主人公是那個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眉如墨畫。雖怒時而似笑,眼瞋視而有情,真不愧是在賈府中的含玉而生的公子——賈寶玉,面容英俊而秀氣。在“太虛幻境”里賈寶玉的前身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偶然看見一棵要枯死的降珠草,心生憐憫。就每天用露水澆灌,年復一年,絳珠草幻化為人形。神瑛侍者想下到凡間感受一下紅塵之事,后托生于書里描述的賈府之中。降珠仙子聽聞,追隨神瑛侍者也下凡變成凡人,發誓要用一生的淚水報答神瑛侍者的澆灌之恩。原來書中描寫的“太虛幻境”是所謂神仙住的仙境,枯草可成仙,神仙也會下凡。
另一個主要人物就是降珠仙草,后幻化為降珠仙子,下凡投生為林黛玉。在凡間她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身如蒲柳又較弱有病,經常淚光點點,未語凝噎。
書中描述主要圍繞著兩個主人公和眾多大家族中的'少男少女展開,每個人物形象和特點都不同,讀著文字就能在腦海里想象人物的每個動作,這也是作者文筆寫作的高明之處。
而他們的性格的確奇怪,賈寶玉是又奇又俗的人,性格特征有點叛逆。他多情又癡情,同時在文中也體現出他對周邊所有女生的美和智都欣賞和疼愛。林黛玉的性格則細心、敏感、易傷感,絕頂聰慧,優雅文靜。她和賈寶玉相互欣賞和依賴,每天有說有笑并日久生情,可最終還是沒有能走到一起。真是惜紅樓夢斷啊!黛玉可以為寶玉用盡一生淚,寶玉前身神瑛侍者可以每天守護著黛玉(絳珠仙草),無論前生今世,他們都曾形影不離。盡管在書中是悲慘的生死離別的結局,但這種純真的愛戀是不會消失的。
紅樓夢讀后感9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源遠流長而中華經典更是哺育了一代又代人的成長。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經典便是被人們合稱為四大名著的《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及《三國演義》。這幾本經典名著不論是書還是電視劇都深受人們喜愛。而我最喜歡從《西游記》和《紅樓夢》了。喜歡它們不僅僅是因為書中內容,更是因為他們所給我帶來的影響。上起初我并不愛看《紅樓夢》,媽媽買給我看都不看,卻未曾想過看完這本書的自己會為媽媽把我這本書賣了而傷心,直到自己存夠了錢又買了一本才將此事翻篇。我喜歡看這本書是因為一句“滿紙荒堂言,一把辛酸淚。"這本書看從內容不多,卻完整的記錄了一個家族由盛至衰的過程。
正因如此。我將這本書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看一遍便哭一次,只是不知是因為如此強大的家族也衰落了,應了那句盛寵必衰,還是因為賈寶玉和林妹妹之間多情幻滅哭泣。我只知道,次有《紅樓夢》都會有新的體會因為《紅樓夢》能讓讀者明白人生百態,能讓人們知道環境會造就人們的性格,性格影響你對一些事情的心態,林黛玉便是如此她因為體弱住入母親娘家,認為自己寄人籬下,便成為了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正因為這多愁善感的性格使其因賈寶天娶她人而死,死前焚詩也所早含恨而終,傷心欲絕了。這本書中最讓人可惜的是賈。林二人之間的愛情而賈氏一族也隨著一人沒落了。書中也描繪了許多奢侈生活,這便是封建時代的生活。所謂由給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可想而之賈氏一族人往后生活的艱難。
《西游記》我最先看的不是書而是動畫片,可以說《西游記》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我先是看完了《西游記》的'動畫片,然后又讓媽媽買了有插畫的《西游記》的書,再后來又開始看《西游記》的電視劇等自己會拼音了字也認得差不多時,又買了全是字的《西游記》由此何見我對《西游記》這本書的喜愛程度了。小時候愛看它是因為喜歡孫悟空的能干及內容十分生動有趣,而現在我看到有志者,競成的師徒四人。因為我看到了他們的不容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不畏艱險,只為求取真經。不論多難都朝著這個方向,在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善良,知錯能改。忠厚老實等等優良品格。
紅樓夢讀后感10
初看紅樓,是在我六歲之際,只是泛泛地囫圇吞棗亂翻一遍,并不妄想能看懂這本對于一個六歲孩童來說太過深奧的名著,于是閑置一邊,一忘就是三年.待到三個春秋過去,嶄新的紅樓已破舊不堪,不得已忍痛割愛棄舊,換了一本古本攻讀,這才逐漸讀出妙處,和紅樓結下了不解之緣.
雖不敢在各位前輩面前班門弄斧,不求諸位能茍同晚生的觀點,但還是把鄙人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享,贊同也好,不贊同也罷,各有各的看法和觀點,也不必跟彼此過不去.還請諸位紅學前輩多多指教.
從人間凡人的角度來看,黛玉體弱多病,第三回她一出場,就是那么一種身體面貌怯弱不勝的狀態,她的不足之癥,是一望而知的'。當然,曹雪芹塑造的這個形象,雖然病態,卻極有美感,叫做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雖非健康美女,卻又勝似健康美女,寶玉愛她,固然首先是心靈相通,但對她的外貌風姿,也確實是為之傾倒。
所以,并不是只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黛玉本來就是個美人胚子,有些紅學研究者說黛玉只是在寶玉的眼里看上去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況且,在第三回里曹雪芹確實寫的很美:“籠煙眉““含露目“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完完全全一個弱柳扶風的林妹妹,怎么會單純的是一個病態?從薛蟠看黛玉的那一筆,我們就可以知道單單看黛玉的外貌,也是可以攝人魂魄的
根據命運的設定,下凡后的黛玉,她那個眼淚,跟別的凡人不一樣,卻是有一定的總量的,那個總量,應該也就是在天界被灌溉的雨露的那個量。因此,黛玉那個話,你還記得嗎?
其實就是告訴讀者,絳珠仙草對神瑛侍者的還淚,剩余量是越來越少了,那么,一旦淚盡,當然也就是完成了償還灌溉之恩的任務,就要再回到天界去了,也就是說,人間的黛玉,她的生命就結束了。
盡管這以后,書里還寫了幾次黛玉哭泣流淚,但她將淚盡而逝,這是文本的神話式預先設定,后面一定會這樣來寫的。
今天暫時講到這兒,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
紅樓夢讀后感11
高爾基曾經說過:“每一本書都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是呀,一本好書就如同一位良師益友,為我們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書籍是我國古典文學中“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長篇世態人情小說。它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立體復雜的生活畫面,是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林黛玉的《葬花詞》讓我流連忘返:“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和“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從中我感受到了林黛玉的悲傷,從“憐春”“惱春”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糾結,她的.思念,她的無奈。《紅樓夢》中這樣的經典詩詞太多太多了,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讓我印象深刻。讀第一遍時,我不禁哈哈大笑,覺得劉姥姥很土,連鏡子都不知道是什么,我把這個想法告訴爸爸時,爸爸卻說:“你只理解了文字的表面意思,卻沒有深深地去體會,你每讀多一次想法就會更深入一層。”聽了爸爸的話,我重新捧起書本,再次去感受這些優美的文字。當我第二遍讀到:劉姥姥道:“阿彌陀佛!我還是小杯吃罷,把這大杯收著,我帶回家去慢慢吃罷。”和劉姥姥一下子摸到那老婆子的臉冰涼挺硬的,倒把劉姥姥唬了一跳。猛想起:“常聽說富貴人家有種穿衣鏡,這別是我在鏡子里頭嗎?”等到句子時,我再笑不出來了,總覺得心里仿佛裝滿了什么東西。當我讀第三遍時,漸漸明白了:劉姥姥的代表的就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她的種種看似可笑的行為,恰恰折射出了賈府也就是封建貴族的奢侈腐化。曹雪芹通過這一系列的描寫,讓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物都活靈活現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了。一部《紅樓夢》就是一幅鮮活的社會畫卷!
讓我們一起共讀《紅樓夢》吧,去品味古典名著的風采神韻,去體會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去與名家對話,去享受思想洗禮!
紅樓夢讀后感12
“誰能許我佛桑花期,不棄亦不離?誰能許我長樂安寧,無憂亦無懼,夢一世歡喜?”
—題記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是一出愛而不得的悲劇,是一紙諷刺封建禮教的指控。初看不知其意,再看,卻發現寫的并不是愛情悲劇如此簡單……
本書開頭是一個神話,是為寶玉身上的玉埋下伏筆。神話里也寫了寶玉和黛玉前世的糾葛,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是注定的。就當這神話是個前言吧。黛玉從小生活就很悲慘。六歲時喪母,父親好不容易把她拉扯大,卻又身染重病,離她而去,她只好投靠賈府。初見賈母,我只感覺賈母是個慈祥的老人,對她并沒有什么惡意。后當鳳辣子含笑前來,后又悲悲戚戚時,我感到這人是何等的虛假!再回過頭來看,滿賈府的人都似帶了個面具,把所有情緒隱藏了起來。
看到《紅樓夢》中部,時不時便會看到有人哭泣,惘然,或是發癡病。我感覺古人真矯情。不過,我對寶玉也有所改觀。剛看此書,只覺寶玉就是一個登徒子,但看到后來,卻發現寶玉雖然風流,但情緒總會被黛玉牽動。一回有人跟寶玉說黛玉要走了,寶玉一天都渾渾噩噩,茶不思飯不想。結尾是賈府被抄,黛玉去世,寶玉出家。一出悲劇就這樣結束了。雖然很悲涼,但也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啟發。
其實我很不贊同高鶚的續寫。我相信曹雪芹本意非此,可高鶚卻偏這樣做了。讓黛玉流著淚,懷著深深的思念去世,不是很浪漫嗎?可高鶚卻讓黛玉很庸俗的氣極而亡。所以一個高傲自賞的林黛玉在高鶚筆下卻變成了一個為情所困的俗世女子。
在紅樓夢里,我看到的是“鏡中花、水中月”的神秘情感境界。書里的人物思想的深處都蘊含著不可逆的悲劇,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都成為了愛情的奴隸、歷史中的悲劇角色。回頭看看,人生的小路上徒留自己蒼涼可悲的腳印。我們有比古人發達的科技,更多的見識。但我們也許沒有像古人一樣至死不渝的愛情。
“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紅樓夢讀后感13
這個妹妹我似曾見過。
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那是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那是一個腐朽的封建世界,那是一個錯雜的大觀園,那是一段青色的歲月,那是一段灰色的過往,記得那一聲這個妹妹我見過引起的.那一世揮不去的情。多少人,窮盡一生,想要抵達那座繁華的紅樓,我亦如此。我想走進那個愛恨交織,情意綿綿的地方;看群芳會宴,互爭詩書;看黛玉對窗哀嘆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想看那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愛情。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黛玉原是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有赤瑕宮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歲月延久。幻化人形。神瑛侍者意欲下凡歷劫,仙子便也隨他下了凡。他既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淚水都還給他,也算償還的過了。那神瑛侍者便是寶玉,在寶玉看來,黛玉是他前世結下的舊盟,是他今生愿把所有情意所許之人,他從來不信什么金玉良緣,他只認木石前盟,他厭惡八股文,討厭一切世俗,只有黛玉理解他,因為他們都是追求自由,追求純真的人。他們不屑紅塵,卻只能生活在紅樓之中,他們耗半世華年,想擺脫,卻無能為力。
她為瀟湘妃,住于瀟湘館,人說她孤傲清高,目無下塵,可真是如此嗎?她只是個柔弱的女子,她雙手捧起落英,指尖撫著凋零的花瓣,回想起自己悲痛的人生,淚珠滴落,和著花瓣盡是傷悲。冷月葬花魂,花魂是誰,自是黛玉,她似早已預見自己的未來,如同那滿地落花,絕美卻慘淡凋零試問這世間除了她,有誰會如此憐情?她不驚世,不擾人,她的世界,除了幾卷詩書,便是寶玉。她這一世所求,也只是與所愛之人,相伴一生。奈何這世俗,身處這富貴堂皇之中的人,卻有這般辛酸與無奈。
此陰司泉路,你壽未終,何故至此?
適聞有一故人已死,遂尋訪至此,不覺迷途。
故人是誰?
姑蘇林黛玉。
紅樓夢讀后感14
桐階月暗,連天衰草,豈獨蒹葭;匝地悲聲,無非蟋蟀。瀟湘館里,香魂一縷隨風散,苦絳珠魂終歸離恨天。憶顰卿種種,悲恨相續。
悲,如此絕貌,竟香消玉殞。初入賈府時,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能將古時四美之首西施比下,說黛玉有那“傾國傾城”的貌絲毫不為過,但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賈府,寄人籬下的嬌花沒有遮蔽,終是變成殘花。“兩顴紅赤”“顏色青黃”,病終的黛玉早已被折磨得容貌憔損,在冷冷清清的瀟湘館里,香魂歸天,悲乎!再無容貌似其者!
又悲,伶俐才情,個性解放終是曇花一現。黛玉的俏謔正如薛寶釵所言:“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里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識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世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用‘春秋’的法子,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正是顰兒柔弱俏黠,才使她在賈寶鶯歌燕舞,花紅柳綠的世界里成為皎潔的白月光。顰兒一去,再無人悲唱《葬花吟》;顰兒一去,《柳絮詞》已成絕唱;顰兒一去,鮮花著錦的大觀園也暗然失色。她嘆綠珠為石崇殉葬的不值,她贊紅拂私奔的壯舉,她悲五美凄慘的結局……一切都隨黛玉的死,隨風散盡,有如曇花一現,雖短暫,但也極致美麗。悲乎!再無才情似其者!
恨,木石煙緣終敗于金玉良緣。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青梅竹馬,又惺惺相惜。如此天造地設,卻有違于封建禮教。“金玉良緣”將兩人拆散,“木石姻緣”碎了一地。常言道: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兩人相隔的.不是遙遠的銀河,而是一整個社會,兩人奮力也擺脫不了的枷鎖,跳不出的牢籠。上一世絳珠受甘露灌溉,下一世顰兒以淚還恩。可惜,再多的情也被羈絆。恨無常!
花落人亡兩不知,紅消香斷有誰憐?嗚呼哀哉!
教師點評:掩卷沉思,淚水長流。寶玉和黛玉悲劇式的結果,讓我們感懷不已,用“悲恨”兩字形容黛玉是很貼切的,其容貌才情超乎眾人,卻悲恨相續,你對黛玉的理解到位,文章語言也優美典雅,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紅樓夢讀后感15
當我拿到這本厚達900多頁的“百科全書”時,我的心為之驚嘆,甚至產生了退步的念頭。但我不得不放棄我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否則我怎么能理解這個謎呢?所以我決定在這個寒假里糾纏這個“頑固的東西”,我必須完成它。
《紅樓夢》的第一次閱讀帶來了困難。一張薄薄的紙上寫滿了讓我眼花繚亂的詞語,包括奇怪的`詞語和文言文。許多詩歌甚至讓我困惑。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讓我感到困惑。如果我在霧中,就很難找到真相。有時看書,但很困,躺在書上睡覺。
但這并沒有阻止我堅持到底。我開始做筆記,自己畫出《紅樓夢》中人物的關系圖,意識到封建家庭的復雜性。我學會了利用國外的資料,不管是厚重的字典還是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來幫助我完成這個過程。
最吸引我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糾葛。一次我讀一個場景:賈寶玉和林黛玉表達了他們彼此的心靈和思想,使用“弱水三千,我只取一勺喝”和許多典故我不知道,然后我在網上問,最后得知這是賈寶玉林黛玉透露他的誠意。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理解了書中的內容。這樣的理解,在人生中不僅是一種罕見的、不可言說的曇花,而且是一種難忘的理解。這樣,閱讀的興趣和快樂就會如期到來。
經過20多天的糾結,我終于“啃”了這本書。但我不能滿足,因為書中有很多東西我仍然不明白,更多的意義和奧秘還沒有被探索。這樣,我的感覺和收獲可能是有限的。所以我選擇了在網上看別人的讀書筆記和書評,以及一些著名的紅色學者,如周汝昌的作品。在與他們的思想交流之后,我恍然大悟,透過云層看到了太陽。《紅樓夢》中的玄機逐漸浮出水面。
隨著對《紅樓夢》的進一步深入了解,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紅樓夢》的深度和深度,也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和興趣。也許閱讀就是這樣。只有你愿意努力學習,你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奧秘。通過不同的方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興趣。最后,這本書肯定會對我們的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將使我們受益匪淺。
【紅樓夢讀后感】相關文章:
《紅樓夢》的讀后感01-17
紅樓夢讀后感01-17
《紅樓夢》讀后感06-02
紅樓夢讀后感01-16
紅樓夢讀后感07-21
《紅樓夢 》讀后感02-23
紅樓夢的讀后感10-06
《紅樓夢》讀后感11-28
紅樓夢讀后感01-12
《紅樓夢》讀后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