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后感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和傅敏的家書摘編,文章記錄了從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的一些家書。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教子書,在這些簡短的家書中寄托了傅雷對傅聰和傅敏的希望,這些家書也正是指引他們倆走向成功的信標。傅雷夫婦代表了許多中國父母,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嘔心瀝血的去培養他們,恨不得用自己一生的經驗來培養兩個孩子來超越自己:傅聰——著名鋼琴藝術家,傅敏——特級英語教師,這正應了那句話“在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少不了一對優秀的父母。”先是教他們做“人”,再教他們勤儉持家,在書中傅雷給傅聰說:“我想時時刻刻,在你身邊做一個警鐘,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看了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不得不讓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既是一位嚴厲的師傅,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在生活中大部分時候都對我十分嚴厲,我明白這是父親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這在我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讓我在失去斗志的時候,打起精神繼續走下去。
《傅雷家書》讓我體會到了父愛的偉大,父愛是一縷陽光,讓你的心靈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父愛是一泓清泉,讓你的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塵,依然純潔明凈。
傅雷家書讀后感2
《傅雷家書》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夠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
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么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3
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假期里,我又拿出了久違的《傅雷家書》,重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傅雷對孩子的重視及方法,值得我們去敬佩的。可是這次的重新品讀,卻品出了別樣的韻味。
傅雷在教育兒子的時候,并不會講大道理,也不會體罰,而是利用書信嘮些家常事,和兒子心對心的交流溝通,不會和兒子因為距離的遙遠而疏遠,他無拘無束,心里怎么想的筆下就怎么寫,正因為如此,《傅雷家書》中的父子母子之間的愛,才會讓我們覺得是那么真摯,淳樸,沒有半點虛偽,用不著半點裝腔作勢,這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我們都不要抱怨父母,因為他們都回復了一樣偉大。
傅雷告訴兒子,你很懂這些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能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約束,又怎么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通過教育告訴他的兒子取得成功。我認為傅雷是一位熱愛孩子,民主平等的好父親。每當他的兒子犯了些小錯時,傅雷總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當我讀到這里時,心里都會對傅雷有著無限的崇拜,我想當我當上了母親,我也會像傅雷一樣利用書信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有個平和的心態。
傅雷家書讀后感4
一個在中國,一個遠在歐洲,卻難以割舍父子情深。讀著一封封家信,體會著字里行間平淡又深沉的父愛。
“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第二封家書中,傅雷便直接抒發自責的心情與對傅聰的愛。“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我和媽媽老是想著你兩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邊,做個監護的好天使”……一句句話語中流露出傅雷對傅聰的牽掛與思念。“保重身體,醫生非‘常看’不可,吃藥不能有一頓沒一頓”“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我的'期望”……一聲聲的囑托與鼓勵,蘊含著傅雷對傅聰濃濃的父愛。
有一次,郵局意外地將傅聰寄回的長信弄丟,而傅雷卻還以為傅聰有什么事,因此四處打聽,好幾天都寢食難安。直到后來得知事實才放心了些許,“家書抵萬金”啊!傅雷與傅聰身居兩地,全靠家書來傳遞情感、傳報平安。傅雷與傅聰時時盼望著接到對方來信,這是因為雙方無時不在思念,牽掛著對方,兩人都對對方懷有深深的愛。后來傅沖得知后,不是抱怨郵局,而是第一時間又寫了一封長信,向家中報喜傳平安,消除父母的忐忑與擔憂。這正是傅聰心系父母的表現。
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傅雷對傅聰的愛更是流露于信中的各個角落。最后一封信中,傅雷還說夢中夢見傅聰,聽見那動人的琴聲……
兩地書,每一封都在談著生活或學習中的小事。事雖小,情卻深,父子情深似海,讓人讀來沉浸在父愛的熏陶中。
傅雷家書讀后感5
父親如山,母親如水。雖然紙短情長,但卻奔赴千里,終于見字如見面。很多年前就讀過傅譯的《約翰克里斯多夫》,在書店里也見過各種版本的傅雷家書,也曾耳聞傅雷家書入選教科書,與曾國藩家書地位相當等,但軍規愚見,一直不看好書信體的“作品”,以為這種作品未免難成系統,又不免陳詞濫調,絮叨瑣碎。然而,最近一個多月,軍規利用午休前晚飯后的時間,在公司陸續讀完這本傳世家書,不時或掩卷深思,或喟然長嘆。其中鮮活之形象,謙虛之人格,無私之父愛,細膩之筆觸,深刻之見解,讓此書不負其盛名,為人父者當讀之,為人子者更當讀之。
家書內容在此不再贅述,讀者讀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軍規只說本書最后附的傅雷朱梅馥遺書,傅雷在遺書中詳細列出家中重要資產歸屬,委托妻弟代為處理,如補繳房租,遣散保姆費,甚至他們夫妻的火葬費!在遺書中,傅雷違心地稱兒子傅聰為“人民的'叛徒”,與整本家書中其它部分,傅雷與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聰為其驕傲,又鼓勵他在藝術上繼續進行,知感恩,培養高尚的人格等——態度迥異!由此可見,遺書中這最后幾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極端殘酷惡劣的環境下的無可奈何之語,正如評論家所說,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絕望之死,而是有尊嚴的死。傅雷的家書,會像一盞明燈,照亮一代又一代堅強、正義和值得尊敬的父輩與子輩們。
傅雷家書讀后感6
在閱讀了接下來《傅雷家書》父母的信件后,感受到了他們為孩子理想的關心與支持。許多的鼓勵及建議涌向傅聰。
為了實現孩子的藝術道路,傅雷付出了許多心血給予指導,其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有“你尤其要保養的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飽滿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的日期越近,身心愈要調整的健康,精神飽滿比什么都重要。”這句話寫明了不要過度勞累,藝術的道路很長要進行自我調整。又從“多少夜沒有好睡,十有九晚更是神思恍惚”中讀出傅雷對傅聰的期待。
閱讀了傅雷的家信后,我感受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與期待,傅雷平時把自己欣賞藝術的感受寄給兒子,為的是多一點啟發。在孩子臨近比賽時勸導按時休息,為的'是長遠的路途。等待結果的焦慮與得知結果的興奮,是對孩子的關心與期待。
我有類似的經歷,去年暑假我獨自一人在美國參加夏令營。有一點規定是:家長可以寫信,讓老師打印交給孩子。剛到夏令營時,信件如潮水般涌來,問:“那里的人怎么樣?”“飲食如何?”或思念我的話語。我將那些信都收下了,一直到離開,那些信是我堅實的后盾。
由此我感受到了父母對遠在家門外的孩子默默給予支持,是孩子們堅實的后盾。
傅雷家書讀后感7
現今社會,網絡時代,比起以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遙遠。一個屋檐的家人見面也不交談,人們之間多了許多的冷漠與陌生,而家書已經成為了一個遙遠的過去。在這個暑假里,漫漫時間,我閱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當初選這本書是因為偶爾看到它的內容簡介,書信來往間的問與答,父親對孩子滿滿的關愛,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以及孩子與父母之間濃濃的親情充滿在這一封封家書里。這些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應該需要的。
孩子處于叛逆的時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溝通,那么孩子可能會誤入歧途,成為社會的對抗者。傅雷給孩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孩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受益匪淺,而最重要的是告訴我交流溝通的重要性!傅雷先生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急切深刻,愛之極深,卻又能放之飛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
傅雷家書讀后感8
對于這學期的兩本必讀書目,我表示一本無聊至極,一本妙趣橫生,無趣的是《傅雷家書》。
我一貫遵從“先苦后甜”的路子,就先來說說《傅雷家書》。對于這本書,我采取的是“通篇一過”的'看法,其內容使我痛不欲生。一聽書名你就能知其無聊,“傅雷家里的書信”,說得再細一點,“知識分子家的書信交流”。當然,你不可能通過書名就明白書都寫了什么,但是你也能知其一半,另一半就是“音樂”、“教導、關心、指引傅聰”。
剛剛,又一個大人物出現了,“傅聰”。作為被教導、被關注、被指引的家中長子,傅聰表示心很痛呀。面對父親的各種指引:“我想知道……”“我希望你……”“你要……”小聰大部分表示自己明了概不回復,有些左耳進右耳出的既視感,小部分給予回復。
音樂方面我就不說什么了,書中的傅聰有著肖邦的情感,但技術卻不是特別好。但在留學期間兩方面都有所提升。忘記說了,傅聰在外留學,但我不說你們可能也知道,寫書信,自然離得遠一點,呵呵。到最后他們一家還挺慘的,知識分子,唉,懂了。
再來說說甜的。甜的我就不劇透太多了,說真的,好看,推薦,推薦,推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主角是保爾,講得是他的一生,“蘇維埃”“蘇聯的歷史”,超好看的一本小說哦!結尾我超喜歡的呢。作者:劉天
傅雷家書讀后感9
《傅雷家書》,首先,從內容上來說,多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之間的私人情感和生活瑣事,所以,外人讀起來不免十分乏味。全書不多的幾處亮點有:傅雷夫婦談論傅聰的感情問題時,藝術第一,戀愛第二的原則;傅雷夫婦談論川劇時,傅雷對中國戲劇的精辟分析;傅聰與傅雷談論詩時,傅雷對李白、杜甫、蘇軾等詩人詞人的分析;傅聰與傅雷談論王國維《人間詞話》時,傅雷關于赤子之心的闡釋。
其次,《傅雷家書》涉及時間只是1954年到1958年,全書結尾,傅雷開始受批判、傅聰就要波蘭留學期滿回國、傅敏被下放北京山區。至于后來,傅聰從波蘭到英國,以及1966年傅雷夫婦上吊自殺的結局,后人已經難以想象!《傅雷家書》的缺失,對于研究和了解傅雷來說,實在是最大的遺憾!
再次,《傅雷家書》中,傅雷與傅聰之間關于音樂的.討論,也多是泛泛之談,對于學習音樂、鋼琴的人,或許有用,外人則不甚了了。如果說有人非要看傅雷關于藝術的書,我還是推薦傅雷翻譯的、丹納寫的《藝術哲學》,這才是我看過的最高價值的書!
最后,我實在是不明白,怎么會有人向小學生推薦《傅雷家書》?封面上學生讀本四字,純屬誤導,應該是大學音樂學生讀本,還差不多!賣書也要有良心!以后,再有人推薦《傅雷家書》給小學生、中學生,愿他她被雷劈!
傅雷家書讀后感10
最近,我讀了一封家信“傅雷的家信”,信中告訴我傅雷的兒子傅聰出國留學了。傅雷通過書信小心翼翼地引導他兒子的生活和藝術。他還教他的兒子如何做人。例如,他教他的兒子虛心對待他人,嚴格做事,舉止得體。遇到困難不氣餒,獲得獎勵不驕傲;我們應該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藝術和人格的尊嚴,成為一個“兼具道德和藝術技能和杰出人格的藝術家”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也是一個嚴格的父親。他很棒,因為他教他的兒子如何克服困難。他是個嚴格的父親,因為每次他寫信,他都要教他的兒子如何做人,并走上了藝術之路。傅聰接受了訓練,成為了著名的鋼琴大師。
如果世界上每個父母都像傅雷一樣培養他們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因此,你應該既是慈愛的父親又是慈愛的母親,同時也是嚴格的父親和母親。只有這樣,你的孩子才能變得更好、更勤奮。
這本書可以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照顧我們的孩子。這真是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后感11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長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選編。
書信中思想的與精神的互動,營造了傅氏兄弟成長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聰“你別忘了,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兄長,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圍,也是除傅聰外唯一遍覽全部家書的當事人。因而,他所選編的《傅雷家書》更能體現自己的家庭背景,還原其真實,非他人能替代。
書中的每封書信都體現了爸爸媽媽對在外游子的思念和關心,句句觸心。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即那為人爸爸媽媽者對國外游子的無盡思念,無限懸掛,還有承載著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贊,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為如此,《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把誕生于百年前的翻譯家那一生的人品譯德,錚錚風骨,披露在我們目前。假如當年沒有文字的記載,就沒有記印,沒有傳承,而傅雷與傅聰、傅敏父子之間的交流與共鳴,就如截截斷線的殘跡,難以留存。
愿這部家書永世長存!
傅雷家書讀后感12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為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傅雷家書讀后感13
傅雷不僅是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也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獨到的教育方式,讓傅聰在求學之路上順風順水。
傅雷在五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的信中提到:“一個又一個的筋頭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我之上。”傅雷認為傅聰應該直面困難與挫折,才會有所成就,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會明白痛苦的真意,這是傅雷自己通過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
“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換來你今日的成功!”傅雷在看見兒子的成就過后,沒有盲目欣喜,而是勉勵傅聰,讓傅聰懂得了成功不是隨便撿來的,要學會謙虛,不斷上進,傅雷用朋友的.語氣勉勵傅聰,教育方式實屬高明。
傅雷十分重視傅聰的學習,曾在信中提到:“別怕我責備!”傅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傅聰,想要上進,就要學會接受批評與自我批評,要有勇氣接受他人的批評。傅雷的教育思想不僅在于如何成功,更注重著如何進步。
傅雷教育的獨到,更體現在他教導兒子傅聰分配時間上。傅雷告訴傅聰,要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包括假期,甚至不惜讓傅聰放棄每年回國一次看望家人的機會,繼續在學校研學,傅雷的教育方式是十分無私的。
傅雷身為出色的父親,他的教子之道是嚴苛的,是公正的,是無私的,是令人敬佩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14
再次翻開《傅雷家書》,傅聰在精神消沉時,傅雷告誡傅聰:人生必定充滿了情緒上的起伏跌宕,只有庸碌和超然的人的人才不會浮沉。我再看看自己,我看到了一個在寒假中頹廢的'自己。別人是在消沉中奮起,而我卻是在玩樂中逐漸頹廢自我。
有時我會望向窗外,過去的點滴在腦海中漸漸浮現,我尋找著以前的記憶,我看到了剛放假前立誓在寒假逆襲的我,再看看這幾天放假的我,我完全違背了剛放假前的誓言。我想了半天,一股慚愧感漸漸涌上心頭,寒假不過彈指一瞬,如果我現在還不反省自己不改變自己的話,我恐怕又將頹廢一個假期。
于是我翻開《傅雷家書》,將書中那些傅雷告誡傅聰的句子認真地看了一遍。我似乎看明白了傅雷的意思,我又沒辦法將他讀透,但我一定要改變現在這個頹廢的自己。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淚,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反復將這幾句話看來看去,寒假算不上高潮也算不上低潮,但是我卻不能在寒假中頹廢了自己。
假期確實是用來休息的,可是我的身份畢竟是學生,我不能讓娛樂沖昏了頭腦,不能讓頹廢吞噬了身心。頹廢,滾開吧!
傅雷家書讀后感15
傅雷給小兒子傅敏的書信雖遠遠不如給傅聰的多,寥寥三四封卻也給予著深沉的父愛。當傅敏這位“嬌嫩”的初出茅廬的小生在刻苦的環境中工作時,父親的開導與鼓勵最終使他逐漸走出困擾。傅敏能夠在北京第一女中這種名校成為一名英語特級教師。我想父親傅雷的那幾封書信的功勞是必不可少的啊!
傅雷在給媳婦彌拉的信里,包含了對凌霄的思念,包含了對傅聰的擔憂,以及對彌拉的開導。傅雷在給彌拉的信里并沒有過訓詞,而是如慈父般的.耐心的語重心長的講話。傅雷給予彌拉足夠的信心與支持,使彌拉能夠平衡自己整個家庭。
當看完這本書時,我感慨頗深,聯想到了我的父親。其實我的父親也是這般慈愛的啊!我與父親近些年來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過矛盾,但也可談得來,似乎比以前少了許多隔閡。作為“教子篇”的《傅雷家書》其實也詮釋了父愛的真理。父愛在此書中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其感情之純真、質樸,真是令人動容啊!!
父愛濃如血水,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這就是父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