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菜根譚》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菜根譚》讀后感1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靜;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你聽過嗎?這是在《菜根譚》中的一則,說了在一個靜的地方,很安靜,這不是真正的靜,要在一個喧鬧的地方靜下來,才是真正的靜。
有一次,我和媽媽來到一個農村,那里很窮苦,他們在那里干活,種田,滿頭大汗。我在城市里整天很開心,可是我在農村里看到那些小孩子,和種田的大人們也很開心。為什么呢?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歡樂的`環境中很歡樂,這不是真的歡樂,在很窮苦的生活環境中仍然堅持歡樂才是真正的歡樂。
我最終明白了,我在學校里努力學習,刻苦讀書中取得的歡樂才是真的歡樂。我必須會做到這些的。《菜根譚》這本書是對我有好處,我會把這本書保存得很好,認真學習。
《菜根譚》讀后感2
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會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人,比我年齡小的`剛踏入社會的、比我年齡大的飽經世故的。常聽人們說年輕人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而有一定閱歷的人,就很難調教,只能由著他去了。
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脫去稚氣了,其實現在想來不過是世故了、被社會染雜了。這有點像馬哲,否定之否定,從職場新人、社會小白,變成白骨精、被社會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后再啟動自凈功能,回歸本性,成為一個既能在社會上立足,與眾多人相處、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點像外圓內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啟動自凈功能呢從我的體會來看,自凈功能來自對社會的諸多反省,簡單點說就是來自我們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煩惱、挫折,與其與人爭利、得失都煩惱、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簡單一點好。
【《菜根譚》讀后感】相關文章:
《菜根譚》讀后感06-21
菜根譚讀后感09-01
菜根譚的讀后感03-15
菜根譚讀書筆記03-13
菜根譚讀后感15篇03-29
《菜根譚》讀后感14篇02-26
《菜根譚》讀后感12篇03-23
《菜根譚》讀后感11篇03-14
《菜根譚》讀后感3篇01-18